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Egr-hPTEN体外转染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周期进程及G1期激酶抑制蛋白P27表达的影响。方法:脂质体包裹重组载体体外转染肿瘤细胞并经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稳定转染细胞形态,以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PTEN基因的辐射诱导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稳定转染联合0~10Gy X-射线照射对胶质瘤细胞周期进程及P27kip1的表达。结果:稳定转染PTEN基因的SHG-44细胞PTE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可被辐射诱导增强,5Gy以内PTE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稳定转染细胞超微结构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可见核内染色质趋边的类似早期凋亡的改变;稳定转染联合X-射线照射细胞周期发生明显改变,细胞从G1期到S期发生阻滞,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表达上调。 结论:PTEN基因稳定转染联合辐射可诱导肿瘤细胞G1期阻滞,并与P27kip1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携带可溶性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hTRAIL)基因的辐射诱导表达载体pshuttle-Egr1-shTRAIL在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促凋亡作用。方法:体外通过脂质体转染SMMC7721细胞。转染细胞分别接受0(假照组)、2、5和10 Gy X线照射,ELISA法检测sTRAIL的表达;细胞分为正常SMMC7721组,分别接受0(假照组)、2和5 Gy X线照射的转染空质粒pshuttle-Egr1组及转染重组质粒pshutlle-Eyr1-shTRAIL组,采用Annexin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别取SMMC772细胞、转染STRAIL细胞、转染空载体及照射组细胞,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SMMC7721-shTRAIL细胞上清中可溶性TRAIL表达量明显高于假照组(P< 0.001);与假照组比较,照射转染后SMMC7721细胞的凋亡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01),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
或P<0.001)。结论:pshuttle-Egr1-shTRAIL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剂量(2Gy)和低剂量(0.075Gy)X射线诱导pEgr P16重组质粒稳定转染的食管癌细胞株EC9706凋亡的作用。方法:将脂质体包裹的pEgr P16重组质粒,转染食管癌细胞系EC9706中,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剂量X射线诱导后P16的表达;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EC9706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pEgr P16重组质粒转染EC9706细胞,并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2Gy和0.075GyX射线照射均可诱导P16表达增强;稳定转染的细胞经2Gy和0.075GyX射线照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假照射(0Gy)组(P<0.05~0.01)。结论:0.075GyX射线照射可诱导稳定转染的EC9706细胞中P16表达增强,使诱导细胞凋亡率提高。  相似文献   

4.
齐忠志  陈健 《吉林医学》2012,33(14):2918-2920
目的:观察顺铂对鼠胶质瘤SHG-44细胞的抑制及放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紫杉醇(0、0.625μg/ml、1.25μg/ml、2.5μg/ml和5μg/ml)作用于SHG-44细胞,MTT法检测顺铂对SHG-4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辐射敏感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变化。结果:顺铂有明显的抑制SHG-44细胞增殖和提高其放射敏感性的作用,顺铂可提高3 Gy、6 Gy照射24 h后SHG-44细胞的凋亡率。结论:顺铂对人胶质瘤SH-44细胞具有杀伤及放射增敏作用。其可能机制是加强射线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效应,增加其杀伤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PTEN基因转染的胶质瘤细胞对γ刀照射敏感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转入正常PTEN基因的胶质瘤细胞经γ刀照射后生长能力及黏附力的改变,探索PTEN基因对胶质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RT-PCR方法体外扩增PTEN全长基因,与质粒pcDNA3.1连接,构建重组真核载体pcD-NA3.1-PTEN,并用之转染PTEN失活的U251细胞(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用48 h的半数致死剂量(中心剂量和周边剂量分别为9.00和4.50 Gy)进行γ刀等中心照射,并采用MTT法和纤维粘连蛋白黏附实验观察照射前后细胞的生长及黏附力改变.结果:空载体转染组与未转染组照射前后细胞存活率和黏附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PTEN基因转染的细胞存活率及黏附率在照射前后均显著低于空载体转染组及未转染组(P<0.01),且照射后下降程度更加明显.结论:PTEN基因转染的胶质瘤细胞对于γ刀照射的敏感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Egr-TNFα重组质粒在转染的Hela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特性,验证其联合放射治疗杀伤Hela细胞的作用.[方法]将脂质体包裹的pEgr-TNFα重组质粒,转染宫颈癌细胞系Hela中;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剂量X射线诱导后TNFα的表达和同一剂量X射线诱导下TNFα的表达时程;用MTT法检测pEgr-TNFα基因协同射线抑制Hela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pEgr-TNFα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不同剂量X射线均可诱导TNFα表达增强,为假照组的1.02-3.79倍(P<0.01);2 Gy X射线照射后,TNFα表达逐渐增强,在照射后12 h达到最高值;被转染的细胞经2 Gy X射线照射,8 d后细胞数明显低于其他实验组(P<0.05~0.001).[结论] pEgr-TNFα基因-放射联合治疗有明显的抑制Hela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纯给予射线或基因转染.  相似文献   

7.
胶质瘤细胞系对γ射线辐射敏感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γ射线杀伤胶质瘤细胞的剂量-效应关系、时间-效应关系和杀伤作用的机制,比较两种不同种属来源的胶质瘤细胞系对γ射线照射的敏感性.方法:以胶质瘤细胞系C6和SHG-44为实验对象,应用60Co放射源产生的γ射线行单次照射,设对照组、4 Gy,8Gy,16 Gy,32 Gy和64Gy组.照射后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并进行细胞凋亡检测,流式细胞术测定照射后不同时间和不同剂量照射时瘤细胞坏死、凋亡和存活的比例.结果:照射后24 h,32 Gy和64Gy组两种细胞均可见多数细胞出现明显的类似凋亡的细胞形态学改变,Hoechst33342染色可见细胞核呈致密浓染.随着照射后观察时间的延长,两种细胞的凋亡率逐渐提高,6 h后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种细胞在照射后48 h凋亡率与48 h前各时间点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48 h后各个时间点的凋亡率与48 h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照后48 h两种细胞凋亡率均逐渐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但32Gy以上剂量照射后细胞凋亡率趋于稳定.在各种照射剂量下两种胶质瘤细胞坏死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SHG-44细胞与C6细胞相比,在吸收剂量为4 Gy、32 Gy和64Gy时凋亡率较高,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γ射线照射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C6和SHG-44胶质瘤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凋亡高峰出现在照射后48 h左右.随着剂量的增大,凋亡的比例增加,但凋亡率提高至一定的水平(50%左右),将照射剂量继续增加则不能引起凋亡率的明显提高.与C6细胞相比,SHG44细胞对γ射线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8.
IL-24基因联合电离辐射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24(IL-24)基因联合X射线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的影响,为IL-24基因联合电离辐射治疗肿瘤奠定实验基础。方法:检测电离辐射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分为假照射组及2、4、6、8、12和18 Gy X射线照射组;检测IL-24目的基因的表达分为对照组(0.01 mol•L-1PBS)、空载体组[pcDNA3.1(+)载体]和IL-24基因组;检测IL-24基因联合电离辐射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分为对照组、空载体组、IL-24基因组、单纯照射组(6 Gy)、空载体联合照射组以及IL-24基因联合照射组。碱裂解法提取纯化质粒DNA,用PEI转染质粒DNA至PC-3细胞中,目的基因表达的检测采用RT-PCR法。Annexin V-FITC和PI双染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假照组比较,2和4 Gy X射线照射48 h后PC-3细胞凋亡百分率无明显变化,6 Gy X射线照射后细胞凋亡百分率开始明显升高(P<0.01),且细胞凋亡百分率随剂量增大而增加,约是假照组的1.6~3.0 倍。PC-3细胞中对照组和空载体组均未观察到IL-24基因的表达,而IL-24基因组则可见IL-24基因的表达;以上3组均有GAPDH基因的表达。IL-24基因联合照射组与对照组、空载体组、IL-24基因组、单纯照射组和空载体联合照射组比较,早期凋亡细胞数均有上升趋势,除单纯照射组外,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晚期凋亡和坏死细胞数也均有上升趋势,其中与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空载体联合照射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P<0.001);凋亡和坏死的总细胞数均有上升趋势,除IL-24基因组外,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IL-24基因联合电离辐射能够有效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稳定转染的pEgr-hp53重组质粒联合辐射对人卵巢癌SKOV-3 细胞周期及增殖的影响,阐明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脂质体包裹重组质粒pEgr-hp53和pcDNA3.1 体外转染SKOV-3 细胞所表达的SKOV-3-hp53和SKOV-3-vect分别接受0、0.5、2.0和5.0 Gy X射线照射,即8个实验组,通过绘制生长曲线评价肿瘤细胞增殖速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结果:与0 Gy组比较,体外稳定转染的SKOV-3-hp53经不同剂量X射线(0.5、2.0和5.0 Gy)照射后2 d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 或 P<0.01),并随照射剂量的加大和照后时间的延长下降更为明显;与0 Gy组比较,G0/G 1期细胞百分数均明显增高(P<0.001),G2/M期不同程度降低。SKOV-3-hp53照射组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其相应的SKOV-3-vect照射组,0.5 Gy照后4~8 d、2.0 Gy照后2 d和5.0 Gy照后6 d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 或 P<0.01);G0/G1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P<0.01),G2/M期明显下降(P<0.01)。结论:体外稳定转染的pEgr-hp53联合辐射可使人卵巢癌SKOV-3细胞 周期阻滞于G1期,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电离辐射激活Egr-1启动子,使p53基因表达增强,加强了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IRESEgr-IFNγ并检测其在体外培养的Lewis肺癌细胞中的辐射诱导表达。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Egr-1启动子的IFNγ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体外转染Lewis肺癌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0、2、5和10 Gy X射线诱导IFNγ表达的量效和时程关系。结果:酶切鉴定证实,Egr-1启动子和IFNγ基因正确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1neo;2、5和10 Gy X射线照射转染该重组质粒的Lewis肺癌细胞,上清中IFNγ表达量明显高于假照组(P<0.001),其中5 Gy照射后表达量最高,为假照组的4.39倍。5 Gy照射后2、6、12和36 h上清中IFNγ表达量逐渐增加(P<0.001),照射后36 h表达量为照射前的6.27倍。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IRESEgr-IFNγ,该质粒具有辐射诱导基因表达增强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碘-125(125I)粒子对体外培养的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的生长抑制及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作用,阐明此过程中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方法: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株SHG-44,根据应用125I粒子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处理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125I粒子对SHG-44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用电镜和原位凋亡检测法(TUNEL)及流式细胞仪、吖啶噔/溴乙啶双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程序性死亡改变,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处理前后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关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结果:125I粒子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HG-44胶质瘤细胞,产生了剂量、时间依赖性的增殖抑制作用。MTT比色法检测,经125I粒子处理的SHG-44人胶质瘤细胞,随放射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A值明显降低。经2粒125I粒子作用3 d(累积剂量86.8 MBq)抑制率约为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处理后SHG44胶质瘤细胞中频繁细胞自噬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S期细胞数在作用后逐渐减少,而G1期和 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虽然细胞中凋亡细胞的比例随时间的延长有所增加,但比例未超过2%。筛选出SHG-44胶质瘤细胞在125I粒子作用前后差异表达且与程序性死亡相关的基因共56条(上调 36条,下调20条)。结论:125I粒子以剂量、时间依赖性方式通过细胞程序性死亡来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向凋亡方向转化;125I粒子诱导下的细胞系中还存在非凋亡调控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自噬);胶质瘤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p53/ATM通路的基因、c-myc家族、p16、Bcl-2家族等参与诱导胶质瘤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断剂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NPPB)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生长的影响,初步阐明NPPB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和50、100及200  μmol•L-1 NPPB组,MTT法检测各组SHG-44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分析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结果:MTT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   μmol•L-1 NPPB 组在48 h时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5),200  μmol•L-1 NPPB组3 h时细胞增殖活性增高(P<0.05),100和200   μmol•L-1 NPPB组24和48 h时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周期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  μmol•L-1 NPPB组G1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减少,G2/M期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多(P<0.01),100和200  μmol•L-1 NPPB组细胞增殖停滞在G1期(P<0.01)。细胞凋亡检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和200  μmol•L-1 NPPB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分别达到24.64%和41.85%(P<0.01)。结论:高浓度NPPB可以抑制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提示氯通道在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elecoxib联合放射作用对SHG-44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的影响,探讨Celecoxib调控细胞周期可能的信号通路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SHG-44细胞,以不同浓度Celecoxib(0μmol/L、30μmol/L、50μmol/L、100μmol/L)设立药物组(D组),不同剂量(0Gy、2Gy、4Gy、6Gy、8Gy)6MV-X线照射设立放射组(R组),二者交互设立药物+放射组(D+R组),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分布,逆转录PCR及实时PCR检测Cy-clinB1mRNA表达及水平。结果 FCM周期分析显示,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在D组、R组及D+R组中均有差异。其中D+R组50μmol/LCelecoxib时,各照射剂量下与R组比较,G2/M期阻滞均进一步增强(P〈0.05),但30μmol/L时各照射剂量下的G2/M期阻滞较R组均无明显增加(P〉0.05)。逆转录PCR显示各实验组Cyclin B1均表达;实时定量PCR进一步检测发现,D组30、50、100μmol/L时Cyclin B1表达均较空白对照(0μmol/L)明显降低(P〈0.05),其中50μmol/L较0和30μmol/L下降明显(P〈0.05),但50μmol/L和100μmol/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仅在100μmol/L时Cyclin B1表达较D组明显下降,其余浓度(0、30、50μmol/L)D+R组较D组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 Celecoxib在一定浓度下使SHG-44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并可进一步增强放射作用后的G2/M期阻滞,其放射增敏效应可能与下调细胞周期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下游靶基因Cyclin B1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对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小鼠胃癌细胞株MFC分别经脂多糖(LPS)、瑞沙托维(TAK-242)和磷酸缓冲液(PBS)处理后进行5Gy照射和0Gy照射,分析MFC细胞TLR4表达情况、增殖活性、放射敏感性、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MFC细胞经5Gy X射线照射24h后TLR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增殖活性、放射敏感性显著下降,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阻滞于G2/M期。经TAK-242和LPS处理后增殖活性、放射敏感性等均发生不同程度改变。结论 TLR4可对胃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噬在塞来昔布对脑胶质瘤SHG-44细胞放射增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脑胶质瘤细胞株SHG-44作为实验对象,并分成对照组(C组)、塞来昔布组(D组)、辐射组(R组)和联合组(D+R组)。集落形成法检测塞来昔布对SHG-44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吖啶橙染色、FITC标记LC3-Ⅱ抗体和电镜共同检测细胞的自噬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结果塞来昔布(30μmol/L)增加SHG-44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诱导肿瘤细胞自噬和G2/M期阻滞。电镜观察发现塞来昔布、辐射及联合作用后胞质内可见自噬体,而无明显的核浓缩和核碎片。吖啶橙染色和FITC-MAP1-LC3-Ⅱ标记自噬体发现D+R组细胞自噬水平明显高于R组(P〈0.05)。D+R组G2/M期细胞比例为(34.26±2.20)%,R组为(29.15±1.99)%,D+R组明显多于R组(P〈0.05),而相应的凋亡比例分别为(9.7±1.24)%和(8.2±0.9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细胞自噬水平增高,而细胞存活率呈指数性递减(决定指数R=0.98,P〈0.05)。结论塞来昔布增强辐射诱导SHG-44细胞G2/M期阻滞、促进细胞自噬、诱导细胞自噬性死亡,可能是其增加放射敏感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顺铂对人脑胶质瘤SHG-44神经球的诱导凋亡作用,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培养人脑胶质瘤SHG-44神经球,将其分为对照组和顺铂组,对照组细胞给予干细胞培养液,顺铂组细胞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0 mg•L-1顺铂作用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SHG-44神经球生长抑制率;倒置显微镜观察2组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2组SHG-44神经球分泌Bax、Bcl-2和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 mg•L-1 顺铂作用SHG-44神经球24、48和72 h时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1)。倒置显微镜下,顺铂组神经球数量明显减少,并可见到明显的凋亡小体。与对照组比较,10 mg•L-1 顺铂作用SHG-44神经球72 h,培养上清中Bax和Bcl-2分泌量均降低,caspase-3分泌量增加,Bax/Bcl-2比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顺铂可以明显地抑制SHG-44神经球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Bax/Bcl-2比值,使促凋亡因素占优势,从而使神经球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TNP-470对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体内和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软琼脂克隆法、流式细胞仪、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SHG-44细胞体内外增殖、克隆形成、细胞周期和形态学变化及异种移植瘤生长情况。结果:20-2000ng/mlTNP-470可显著抑制SHG-44细胞体外增殖,克隆形成率显著降低,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G2/M期细胞减少。彩和30mg/kg体重TNP-470隔日皮下注射后,移植瘤体积缩小、重量显著减轻,组织出现明显调亡细胞和坏死。结论:TNP-470对SHG-4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其调控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相关,提示TNP-470作为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对胶质瘤细胞生长也具有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