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临床诊治水平的快速发展,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重要病理学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玻璃体后脱离作为此界面最常见的生理病理变化也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的广泛关注,并对玻璃体后脱离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对这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异常与许多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玻璃体内注射酶剂水解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诱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解除玻璃体的牵拉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一些酶剂包括纤溶酶、微小纤溶酶、透明质酸酶、中性蛋白酶、软骨素酶及枯草杆菌蛋白酶,已被用于辅助或代替玻璃体切割术来诱导玻璃体后脱离。本文对有关玻璃体酶溶术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玻璃体和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结构以及玻璃体与视网膜疾病关系的详细描述,阐述了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对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正面影响,提出了诱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预防与治疗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新型方法即药物溶解术。  相似文献   

4.
王群  刘丹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2):2179-2181
在解剖上,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相邻,玻璃体与视网膜的关系是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病理状态时,玻璃体的改变为许多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玻璃体在许多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关键性作用。消除玻璃体改变在疾病中的作用,是近年来眼科界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玻璃体和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结构和黏连机制、玻璃体与视网膜界面变化的危险因素、对视网膜疾病影响的描述,阐述了玻璃体后脱离对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的影响及采用的检测方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玻璃体和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结构以及玻璃体与视网膜疾病关系的详细描述 ,阐述了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对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正面影响 ,提出了诱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预防与治疗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新型方法即药物溶解术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后脱离与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玻璃体后脱离与视网膜脱离之间的关系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作者复习近年来有关玻璃体后脱离的文献,对玻璃体后脱离的易发因素以及玻璃体后脱离在视网膜裂孔的形成和预后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了解玻璃体后脱离在视网膜脱离中的作用,从而有助于视网膜脱离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王庆平  徐格致 《眼视光学杂志》2003,5(2):120-122,125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状态与许多临床疾病有紧密联系;诱导完全性的玻璃体后脱离对许多疾病的发生、治疗以及预后起重要作用,可以减少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对视网膜的损伤。本研究就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以及诱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的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由于玻璃体和视网膜密切联系,玻璃体后脱离(PVD)在许多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对PVD和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疾病以及其他常见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包括玻璃体皮质部、内界膜以及Müller细胞的末端,为透明的细胞外基质结构.细胞外基质蛋白成份改变的异常,可以引发异常性玻璃体后脱离,造成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是导致特发性黄斑裂孔、黄斑前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多种视网膜疾病的病因.了解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分子生物学结构成份,认识玻璃体视网膜黏附机制,是正确阐述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病因学的基础和关键,是进一步针对病因机制研究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手段的理论基础.近年来,随着实验及成像技术的进步,对细胞外基质成份分子水平结构及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胶原蛋白本身交联结构以及与大分子糖蛋白黏附机制的认识加深,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病因学研究也进入更高的水平.多种针对玻璃体视网膜界面黏附的酶类开始作为手术辅助药物甚至首选治疗应用于由异常玻璃体视网膜黏附所引发的黄斑区疾病,显示了一定的疗效.随着对这些疾病的病因及病理过程的深入了解,明确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选择适当的病例和时机应用,非手术治疗黄斑裂孔、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以及黄斑前膜等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将会彻底改变其临床治疗的概念以及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的状态与许多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玻璃体切割术前应用药物可使玻璃体液化或使许多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玻璃体内的纤维增生膜溶解,解除玻璃体后皮质与视网膜内界膜之间的粘连,形成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不但有利于手术的进行而且有利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和视力的恢复.本文对目前药物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组织结构、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余雯  余霈  吴梦凡  余震 《眼科新进展》2020,(12):1193-1196
玻璃体替代物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用于治疗视网膜疾病(如复杂的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以及后段眼外伤)的玻璃体内填塞剂。在玻璃体切除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手术中,术者需在玻璃体切除后在玻璃体内填充玻璃体替代物,以使脱离的视网膜重新附着。但目前临床上可用的玻璃体替代物仅能做到短期维持。尽管研究人员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但仍未找到理想的玻璃体替代物。本综述列举了临床上需要应用玻璃体替代物的眼部疾病,并从临床和科研两个角度总结了现有玻璃体替代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其中,聚合物水凝胶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和天然玻璃体具有相似的物理性质,被认为是人工玻璃体替代物的未来,尤其是热敏智能水凝胶,最有可能成为理想的玻璃体替代物。  相似文献   

12.
在衰老过程中,玻璃体液化和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改变可诱发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不完全PVD及异常PVD通过玻璃体视网膜牵拉作用以及容量和化学转移可引起视网膜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前膜、黄斑水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裂孔、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等一系列并发症.为防止这些并发症进一步加重,减轻疾病恶化的风险,可以提前诱导完全性PVD或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目前药物性玻璃体融解术已进入临床前期研究,非酶试剂等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也在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3.
随着对玻璃体现视网膜病疾认识的不断深入,玻璃体后脱离与视网膜脱离之间的关系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作者复习近年来有关玻璃体后脱离的文献,对玻璃体后脱离的易发因素以及玻璃体后脱离在视网膜裂孔的形成和预后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更好地了解玻璃体后脱离在视网厝脱离中的作用,从而有助于视网膜脱离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玻璃体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临床上需要重新认识一下玻璃体的功能,异常的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可以导致视网膜脱离、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黄斑裂孔等疾病,而在玻璃体液化或者缺失状态下,却容易罹患核性白内障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此外,研究还发现玻璃体可以调节氧含量及分布,从而使玻璃体液化对缺血性视网膜疾病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5.
栾洁 《临床眼科杂志》2000,8(2):132-133
目的人评价玻璃体后脱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6例(26只眼)玻璃体后脱离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论 26例病例中,单纯性玻璃体后脱离5只眼,伴有视网膜裂孔11只眼,视网膜出血8只眼,视网膜脱离3只眼。结果 玻璃体后脱离时会引起一些玻璃体视网膜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对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超声诊断特征。方法对518例(678只眼)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包括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劈裂、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应用眼科专用B超和CDFI诊断仪对同一患者进行检查,分别按照B超和CDFI的诊断标准予以诊断,再经手术证实,最终判断B超及CDFI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CDFI检测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阳性眼数高于B超诊断仪。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后脱离组的B超与CDFI检测结果比较、脉络膜脱离和玻璃体机化膜组的B超与CDFI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应用CDFI的形态观察和血流特征两种分析方法,可显著提高诊断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后脱离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就玻璃体生理和玻璃体后脱离的定义、分类、症状进行了简述,并就玻璃体后脱离与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和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以及对视网膜脱离手术预后的影响作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酶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最终目的是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粘连和使视网膜易于重新复位。玻璃体手术的困难之处在于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粘连程度和是否有玻璃体后脱离 ,而用一些酶有助于促进玻璃体液化和解除玻璃体 视网膜间粘连。本文就酶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视网膜界面包括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内界膜, 以及两者之间的细胞外基质, 它们之间形成类似基膜复合体的结构。儿童的玻璃体视网膜界面与成人有显著不同, 主要表现在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异常紧密、基底部后缘紧邻锯齿缘、内界膜菲薄等。随着年龄增长, 玻璃体基底部向后移位, 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减弱, 视网膜内界膜增厚、弹性下降, 并出现玻璃体后脱离等改变。深刻认识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结构和生理特点对于真正理解儿童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最终目的是解降玻璃体视网膜引,粘连和使视网膜易于重新复位。玻璃体手术的困难之处在于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粘连程度和是否有玻璃体后脱离,而用一些酶有助于促进玻璃体液化和解除玻璃体-视网膜间粘连。本文就酶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