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LI)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110例老年LI患者血清血脂6项指标水平,并与对照组75例结果进行比较。具体检测的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100(ApoB100)。结果老年LI组TG、TC、LDL—C、ApoB10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老年LI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其中TG、TC、LDL—C及ApoB100水平与疾病呈正相关,HDL—C、ApoA1水平与疾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其发病率日益增多。随着对其不断深入研究发现,腔隙性脑梗死除引起患者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外,还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终致血管性痴呆。目前研究发  相似文献   

3.
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事件相关电位与认知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RP)对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6例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组ERP的N1,P2,N2,P3潜伏期和P3波幅分别为(83&;#177;15)、(155&;#177;18)、(242&;#177;37)、(359&;#177;33)ms和(7&;#177;3)μ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ERP的N2、P3潜伏期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N1、P2潜伏期及P3波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可伴有认知功能的损害。事件相关电位检测为无症状性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定提供了一种敏感、客观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11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6项指标,并随机抽取83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各项指标均明显增高,其中血流变学低切粘度和红细胞压积、血脂中TG、TC、LDL-C、ApoB100水平增高显著,HDL-C、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0.01)。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粘滞度明显异常,并存在脂质代谢紊乱,其中血流变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TG、TC、LDL-C及ApoB100水平与疾病呈正相关,提示对中老年高危人群进行上述指标监测有助于脑血管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5.
急性多发性与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差异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acute multiple lacunar infarction, AMLI)与急性单发性腔隙性脑梗死(acute single lacunar infarction,ASLI)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AMLI患者(AMLI组,62例)与ASLI患者(ASLI组,237例)的危险因素差异,并对有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MLI组中有心房颤动及重度颈内动脉狭窄2项危险因素的例数明显多于ASLI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2项危险因素与AMLI均呈正相关而与ASL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重度颈内动脉狭窄和心房颤动与AMLI有关,提示这2项危险因素在AMLI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与病灶部位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与病灶部位相互关系。方法对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应用MMSE检测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60例和非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组36例,应用头颅CT检查进行病灶部位和范围检测,评定血管性认知障碍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结果老年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腔梗数量、体积有关。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具有相关性,左侧半球、皮层更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入院7 d内发生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为试验组,选取未发生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每组30例。连续监测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24 h血压变异的参数,分析比较两组高血压、冠心病、空腹血糖水平、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舒张压、24h-DBP-CV、平均收缩压。结果试验组有高血压病史患者16例(53.33%,16/30),对照组有高血压病史患者18例(60.00%, 18/3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冠心病5例(16.67%,5/30),对照组有冠心病4例(13.33%,4/3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7.12±2.11) mmol/L,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6.76±2.0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1.21±1.22)h,对照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0.09±1.10)h,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24h-DBP-CV为10.4,对照组患者的24h-DBP-CV为10.2,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24h-SBP-CV水平、平均收缩压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为入院后24 h收缩压变异较大,保持血压变异性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够有效避免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腔隙性脑梗死出现的焦虑情绪进行初步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HAMA汉密顿焦虑量表和自行设计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情绪调查表,对100例患者组和100例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首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比较明显,以精神性焦虑表现更为突出,临床症状较重者其焦虑症状明显。结论:尽快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是消除或缓解这种焦虑情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已成为脑血管病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占脑梗死的19%.我院统计占27%。本文对经CT证实300例腔隙性脑梗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合并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123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A,B,c组,50例血压正常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D组),比较4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行超声检查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斑块及内膜光滑度和连续性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组年龄、脉压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冠心病、糖尿病患病率,体质量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较D组增高(P〈0.05),A,C组吸烟率、空腹血糖较D组增高(P〈0.05),B组三酰甘油水平较D组增高(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与脉压差、年龄和吸烟相关;A,B,C组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明显高于D组。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应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及MRI在腔隙性脑梗死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神经内科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及MRI检查,于后处理工作站分析CT及MRI数据,全面观察病变的大小、部位、数量、形态、边缘、密度/信号等特点。结果 MRI共检出81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包括额叶11处,顶叶8处,颞叶6处,枕叶4处,基底节17处,丘脑14处,脑干15处,小脑6处。CT共检出35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MRI对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χ2=64.2414,P<0.01)。腔隙性脑梗死发病部位以基底节、脑干及丘脑多见(46例),其中39例为单发病灶,21例为多发病灶,病灶最大径线<5 mm者25例,5~10 mm者38例,10~15 mm者18例。CT图像上,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呈低密度或略低密度。MRI图像上,病灶呈等或略长T1信号,略长T2信号,T2FLAIR呈高信号,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结论 MRI对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高,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点,应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S)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99例LS患者和242例对照血浆中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Lp(a)水平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S患者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血浆Hcy、TC、TG、ApoB和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oA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A模型表明,LS患者血浆Hcy和血脂代谢明显紊乱且与对照组有分离趋势。Logistic回归模型能准确预测82.8%的LS患者和95.9%的对照,并提示高血压和血浆Hcy的比值比(OR)分别为(8.45,P0.05)和(2.47,P0.05)。结论高血压和血浆Hcy水平升高均是L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血浆Hcy和血脂水平的PCA和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LS的辅助诊断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4.
腔隙性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腔隙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深支梗死引起脑组织小的梗死灶,老年人多见。作为一种具有独立性的缺血性脑卒中,腔隙性脑梗死近年来已受到人们重视,现将我院1998~2003年经临床和CT证实的60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例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性49例,女性11例。年龄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的诊断及对老年人的危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份住院62例LI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住院次日行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脂分析等检测,对血压过高及血压波动大的患者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有12例患者进行超声诊断仪检查双侧颈动脉。结果经CT检查46例LI为多发性,16例为单发性,有12例行超声诊断仪检查双侧颈动脉,发现有9例存在不同程度血管腔内有斑块、狭窄,经综合治疗后,单发性LI症状改善明显,尤其肢体功能恢复良好;而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者,效果较差,亦有无改善者。多发性病灶46例患者大部分较入院时症状有改善,但有伴发病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LI是危害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多发,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是防止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72例经住院保守治疗的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患儿的护理体会。根据患儿年龄特点采取相应病情观察方法;静脉用药注意控制滴注速度,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避免患侧肢体输注药物;分析患儿癫痫发作的原因及先兆,严密观察发作特点,避免大发作发生;允许家属陪同学龄前患儿入仓行高压氧治疗,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减压出仓并干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激发患儿参与康复护理的兴趣。本组29例患儿痊愈出院,7例轻度偏瘫,经后续康复锻炼,功能基本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初发腔隙性脑梗死与血脂、Lp(a)、ApoAⅠ及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初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1例,同期59例性别和年龄相仿的健康体检者做对照组,均做血脂、Lp(a)、ApoAⅠ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分别对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血糖、Lp(a)、ApoAⅠ、纤维蛋白原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腔梗组和对照组之间血尿酸、血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梗组和对照组总胆固醇、HDL-C、LDL-C、ApoAⅠ、纤维蛋白原和Lp(a)、甘油三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和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积极监测血脂水平,及时采取降纤、抗凝治疗,对预防脑梗死发病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腔隙性脑梗死致全身舞蹈症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俊  安增华 《新医学》1999,30(2):66-66
男,72岁,因面部、躯干、四肢不自主运动2天于1996年10月3日入院。神清,眼底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应好,挤眉,面部肌肉抽动,口角无歪斜,颈软,掌颌反射阳性,耸肩,上肢呈旋转样动作,下肢呈跳跃性不规则步态,有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腔隙性脑梗死的CT表现。结果发现腔隙性病灶158个,单发病灶81例,多发病变36例。腔隙病灶直径最小2mm,最大20mm。结论CT对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郑惠珠 《临床医学》2003,23(1):39-40
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和社会老龄化的来临,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糖尿病的并发症—脑血管疾病正在严重影响老年糖尿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现就本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3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易患因素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