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比较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与恢复期开始实施康复治疗的不同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3年4月我院手术的28例肘关节骨折患者(早期组),术后1—3天开始康复治疗;另一组10例肘关节骨折术后3—6个月后因功能障碍来我科治疗的患者(恢复期组)。两组经系统康复治疗后进行Mayo肘关节评分及ROM评定。结果:早期组Mayo肘关节评分(P〈O.01)、ROM(P〈0.05)均优于恢复期绀,且疗程较短(P〈0.01)。结论: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系统的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地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尽快恢复肢体功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与恢复期开始实施康复治疗的不同疗效。方法:根据康复介入的时间将49例患者分成早期康复组(25例)和恢复期康复组(24例)。两组患者经系统康复治疗后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和ROM评定,并统计随诊1年后患者膝关节活动障碍例数。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ROM均优于恢复期康复组(P〈0.01),两组患者随诊1年后膝关节活动障碍例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最大限度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恢复肢体功能,使患肢功能障碍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种新理疗技术在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手外伤术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醋疗、静电磁场疗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肿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手功能康复程度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外伤术后患者结合应用新理疗技术能明显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与延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运动、日常生活活动和认知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5例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组(53例)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平稳48h后开始康复,延迟康复组(52例)在患者发病后15d开始康复,两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认知功能治疗进行训练,采用简式Fugl-Meyer(FMA)运动评分、改良的巴氏指数(MBI)和简易精神状态(MMSE)评测进行康复评价。结果:FMA、MBI和MMSE在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非常明显(P〈0.001),早期康复组较延迟康复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早期与延迟康复均可促进运动功能、ADL能力和认知功能恢复,但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优于延迟康复,同时,早期康复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早期与中期介入康复治疗护理模式对手外伤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96例手外伤患者按术后介入康复治疗时间分为A组52例和B组44例,A组为早期(术后1~3个月)介入康复治疗者,B组为中期(术后4~6个月)介入康复治疗者。两组均采取相同介入康复治疗方案及延伸护理,护理期结束后对两组关节活动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入院时手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手关节主动活动度优于B组(P0.01)。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较中期更能改善手外伤术后患者手功能,促进其术后功能恢复,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早期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2例24指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患者,根据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康复介入时间分成两组,手术后4周内进行康复的7例13指为早期康复组,手术4周后进行康复的5例11指为对照组。两组采用近似的康复方法。肌腱功能采用肌腱总活动度测定(TAM)评定。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组TAM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屈指肌腱Ⅱ区损伤术后应尽早进行康复。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对颅脑损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60例,其中32例为康复治疗组,采用促醒疗法、运动疗法、日常活动训练,以及支具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60天后,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85.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均有提高。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苏醒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综合康复治疗对于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肯定的效果,应早期介入。  相似文献   

8.
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及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 9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作业组52例,采用包括作业疗法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无作业治疗的其他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及偏瘫手功能实用能力评定,并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作业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手功能实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作业疗法可以提高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手的实用性,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黄英艳  谢辉  章伟文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378-3379
目的:观察早期功能锻炼对指屈肌腱损伤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120例手部单纯屈肌腱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每组60例,测定手的总主动活动度,对照组患者不辅以功能锻炼行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患者术后24h即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经过治疗3个月进行评定。结果:经过早期康复治疗后康复组患者手的总主动活动度达到优良的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经x^2检验P〈0.005。结论:手部屈肌腱损伤后早期功能锻炼有益于手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日常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3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接受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治疗组加入作业疗法指导,分别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初评时)以及平稳后1个月、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和手Brunnstrom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恢复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上肢、手运动功能指数及ADL得分,初评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3个月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早期介入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可显著降低家庭依赖程度,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周淑华  张敏  黄琴  杨朝辉 《中国康复》2009,24(4):246-247
目的:观察在治疗师协助下早期运动训练并物理因子治疗对创伤性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2~7d在治疗师协助下开始静力夹板或动力牵引夹板使用下的运动训练并配合物理因子疗法;术后3周去除夹板主动运动训练为主和物理因子疗法。对照组术后2~7d自行运动训练加物理因子疗法。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手功能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手功能综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2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1.2±1.4与9.8±1.4,P〈0.01)。结论:专业人员协助下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及物理因子治疗可显著提高周围神经损伤致手功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增加运动疗法和电刺激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Barthel指数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可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动想像”疗法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运动想像”疗法干预。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上肢功能测验(UEFT)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同时对2组患者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其上肢、腕和手UEFT及STEF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患者UEFT和STEF评分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像”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外伤术后住院患者规范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68例手部外伤术后患者在手外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早期主被动活动,中期主动运动及后期抗阻练习等,并配合相应的物理因子和支具治疗。治疗2及4个月时分别进行手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评定、明尼苏达手灵巧度(MMDT)、普渡手精细运动(PPT)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与术后2个月时比较,治疗4个月后,368例患者MMDT评定时间明显缩短,PPT及TAM明显提高(均P〈0.05);临床疗效显示,优良率91.3%。结论:规范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预防手外伤术后患者的关节僵硬及肌腱粘连,显著提高手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手外伤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手外伤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9例。对照组术后应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指消肿时间及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手指消肿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手外伤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介入对促进肠功能恢复及发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肠梗阻术后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2组均采用肠梗阻松解术治疗,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康复干预。结果:治疗7~10d后,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发生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术后早期康复干预可促进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及伤口的愈合,降低肺部及尿路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手功能恢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例)和干预组(n=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方法为主,配合Rood法、Brunnstrom促进法,进行上肢和手功能训练,2h/d,5次,周,连续2周。干预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一整天,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根据制定的塑形任务进行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6h/d,5次,周,连续2周。结果:CIMT患者治疗后FMA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问反射活动和协调能力与速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4部分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后简介上肢功能STEF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IMT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提高手的精细动作和运动速度,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针刺与运动疗法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针刺及运动疗法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及与其功能性活动的关系。方法:132例首发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各66例,均按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并进行运动疗法,综合组同时按照中医辩证法对患者上肢施以针刺。结果:治疗2月后,上肢运动功能积分.患腕主动活动范围.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中进食、梳洗、穿脱上衣等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提高(P〈0.05),综合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综合疗法可以明显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最大程度恢复,对患者预后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运动疗法为主对脑卒中患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作业治疗,电针,心理疏导等对47例患的偏瘫肢体进行康复治疗。结果:47例患的偏瘫肢体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应用Brunnstrom偏瘫肢体功能评定法评定,病后≤1个月与≤3个月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比较,上,下肢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和P<0.05),结论:早期介入以运动 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康复效果显。  相似文献   

20.
彭艳梅  钟新云 《中国康复》2009,24(4):260-260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张力试验和上肢选择性运动等关节松动术。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肩手综合征配合使用关节松动术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