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3.
4.
淮阴吴鞠通先生所著《温病条辨》,论湿温之辨治计十九条,列方二十三首,法宗叶氏而有阐发。笔者温习吴氏之论,并参叶案,共以研讨。病因病机一、外感时令湿邪鞠通认为,湿温与时令关系密切。盖长夏、初秋之际,乃湿土司令,每多淫雨连绵、秽浊薰蒸,人于气交之中,感之而为病。其谓:“湿温者,长夏初秋,湿中生热,即暑病之偏于湿者也。”意即在此。二、内外合邪湿温者,湿与温(热)结也。吴氏认为“内不能运化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 相似文献
5.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目前影响极大,近有人甚至推其为中医之经典。对他的用桂枝汤治温病,医界看法也不尽一致。故对这一问题,有必要作一实事求是的分析,才能利于辨清禾稗、去芜指迷。基此认识,现略述己见如次。一、鞠通用桂枝汤治温病的理论 1.温病初起用桂枝汤:吴氏认为:“温 相似文献
6.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对络病证治有独到见解。其治疗络病选用药物在叶天士“络以辛为泄”的基础上多有发挥,颇具特色。诸如取象比类、虫类搜剔、芳香透络和辛散通络等用药方法,已突破了叶天士“酸苦甘腻不能入络”的局限性,丰富并拓宽了临床用药思路,对进一步提高络病的临床疗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上焦篇十一条》分注中指出:“医者不知死,焉能救生,按温病死状百端,大纲不越五条.在上焦有二:一曰肺之化源绝者死;二曰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死.在中焦亦有二:一曰阳明太实,土克水者死;二曰脾郁发黄,黄极则诸窍为闭,秽浊塞窍者 相似文献
8.
吴鞠通是清代温病学派代表医家之一,不仅对温病学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内伤杂病的治疗方面也卓有成就。吴氏潜心研究《内经》、仲景之学,将前贤学术思想与个人临床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根据江南地理气候特点化裁古方. 相似文献
9.
清代名医吴鞠通对虚劳证治经验丰富,辨证立法很有特色,用药精当,病案记载详要。吴氏认为虚劳病因多由情志不调、酒色失节、饮食起居失常所致,病机以阳虚为本,治疗上师法张仲景,重用建中汤,提倡先调理脾胃,甘温补中,重视调养胃气。吴氏还用三焦辨证理论指导虚劳的治疗,很有创新。在治疗过程中强调要祝由,注重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吴鞠通络病病因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络病是指发生于以络脉为主要病位、络脉的功能及结构失常为主要病机的一类疾病。络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医学微观辨证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对于中医外感、内伤杂病的治疗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指导意义。清代医家吴鞠通对络病证治有独到见解,对络病的病因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对认识络病的病证性质、研究病机变化与传变、提高络病诊治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试论吴鞠通病原说的科学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铁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5):3-4
试论吴鞠通病原说的科学性邓铁涛(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7)关键词吴鞠通病原说世人多不理解中医没有细菌学说,却能治疗传染病,对病毒性传染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故安在?因为中医走的是另一条道路。中医虽无细菌学说,但细菌早已被概括于“邪... 相似文献
12.
朱祖峰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7,3(2):153-154
吴瑭,字佩珩,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吴氏少习儒学,后因父、侄身亡而发愤习医,专事方术,终至一代医学巨匠。吴氏的著作主要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现就吴氏关于风温病的治疗经验浅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络病是以络脉的功能及结构失常为主要病机的一类疾病。吴鞠通在所著《温病条辨》和《吴鞠通医案》中对络病病机多有论述。分析有关条文,可以看出吴氏判断络病病机,以辨别虚实为首务,实者如络中气滞、热搏络中、络脉瘀阻、寒湿滞络、络脉损伤、络脉痰阻、络中蕴毒;虚者有阴虚失濡、血虚失荣、气虚不充、阳虚不振。在一定条件下,络病病机还可出现不同病邪之间的转化与虚实转化。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有关清代吴鞠通(瑭)所著的《温病条辨》上焦篇桂枝汤的应用,争论甚多。后世医家对其用桂枝汤的争议主要持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温病初起可以配合辛温解表法,可以用桂枝汤,另一种认为不应当用桂枝汤治温病。我们赞同第二种说法。 相似文献
17.
清代吴鞠通(瑭)所著的《温病条辨》是一部温病学的重要文献,他在继承了前人特别是清代初期的温病学家叶天士的理论和经验上,再根据自己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而写成。此书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内容,推动了温病学说的发展,对温病的辨证施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指导意义,因此被历代医家所推崇,至今仍被视为学习和研究温病学的重要参考书籍。但是,它毕竟成书年代久远,后世医家对书中的一些疑点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不同的解释,众说纷纭,仅就上焦篇桂枝汤的应用一例,争执甚多,莫衷一是。后世医家对其用桂枝汤的争议主要持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吴氏用桂枝汤是对的,温病初起可以配合辛温解表之法,另一种认为不应当用桂枝汤治温病,有悖常理。笔者赞同第二种说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11)
清代医家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病学三焦辨治纲领,丰富了温病的治法方药,在温病学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温病条辨》中所载方剂之后的相关加减变化能够充分反映出吴鞠通的用药规律。他灵活运用辛凉清解、甘寒生津、咸寒滋润、苦寒泻火、甘润化痰、辛温发表、苦辛通降、甘淡利湿8种方法对方剂进行有效化裁,展现出吴氏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以及高超的临床诊疗水平,加减变化之后的方剂更加贴合临床实际诊疗需要,疗效也更加显著。故认真归纳总结吴鞠通的用药规律,对我们当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3):76-77
对《温病条辨》第四条吴鞠通用桂枝汤治疗温病初起的条文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吴氏所指的是内外合邪的温病,强调了后续手段的重要性,并指出对于古人的经验应取审慎态度,不应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20.
<正> 邪入心包证,是温病发展过程中,由于邪热炽盛,热毒深陷,灼津为痰,内闭心包,心窍被阻而导致的证候。临床常见身热灼手,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蹇肢厥,舌质纯绛,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