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心脏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当出现双向分流时,往往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对肺动脉压控制及右心功能改善,术中麻醉的用药和管理、满意的畸形纠治,以及术后的呼吸管理和防治心功能不全,一直是临床致力解决的问题。现将32例此类病例的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12月患者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4.3岁,体重4.5~27kg,平均9.6kg,≤2岁者18例,>2岁者14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16例,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ASD)5例,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VSD ASD PDA3例,完全…  相似文献   

2.
<正> 我院心外科1987年10月至1989年2月期间,为4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及1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缝闭动脉导管手术,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就手术方法、术后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5例,男1例,女4例。年龄7~33岁,平均15.6岁。症状:5例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活动后心慌、气短,心功能均属Ⅲ级。杂音:胸骨左缘2~3肋间,Ⅲ级收缩期杂音2例,连续性杂  相似文献   

3.
微创心脏瓣膜置换术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是 2 0世纪 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传统心脏手术常采用胸部正中切口 ,手术创伤大、切口增生明显。我院 1996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对 80例心脏瓣膜病施行微创心脏瓣膜置换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0例 ,男 2 6例 ,女 5 4例 ;年龄 17~ 5 5岁 ,平均 4 5岁 ;体重 4 2~ 78kg ,平均 5 6 5kg。其中二尖瓣置换 5 6例 ,主动脉瓣置换 12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 12例 ,均为机械瓣。全部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短 ,其中心功能Ⅱ级 34例 ,Ⅲ级 16例 ,Ⅳ级 5例。本组术前均经彩色…  相似文献   

4.
1989年1月至1997年1月,我科对52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心肺转流(CPB)下进行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2例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5~37岁。合并有动脉导管本闭(PDA)3例,房间隔缺损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2例。患者活动后均有心悸、气短。46例患者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3~4/6级收缩期杂音,可抑及震颤者46例。胸部X线示肺血增多者45例,心胸比率为056~0.70。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19例,双心室肥厚24例。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室间隔水平以左向右分流为主。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与主动脉压比值(…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1980年10月至1985年10月,采用右房或肺动脉切口修补室间隔缺损(VSD)4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30岁。20例无明显临床症状,18例中度活动时心悸、气短,2例活动后轻度发绀。全组均在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3~4级全收缩期杂音,同时触及收缩期震颤。胸部X线片示:38例肺血增多,2例肺血减少,左心室扩大24例,右心室扩大2例,双心室扩大3例,心脏正常11例。  相似文献   

6.
报告6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年龄2~12岁,平均5岁。其中PP/PS<0.45者34例,小于0.75者15岁,大于0.75者16例。结果:全组手术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4.6%),62例治愈出院,经1个月~4年随访,临床症状消失,生长发育正常,无残余漏及心律失常发生。  相似文献   

7.
“快车道”心脏外科(Ftcs)麻醉,为近年来在心脏麻醉领域的主要进展之一。即在心脏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内导管(<6h)对缩短在ICU滞留时间、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医疗费用有积极意义。对2 0 0 1年~2 0 0 3年4 0例择期心脏手术的患者施行快车道心脏麻醉,早期拔管。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0例择期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手术患者,男16例,女2 4例,年龄12岁~5 4岁,体重30kg~76kg。术前ASAⅡ级~Ⅲ级,其中ASD 12例、VSD 18例,瓣膜置换术者(三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 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均无严重肺高压,充血性心力衰…  相似文献   

8.
我院 2 0 0 0年度做心脏手术 12 3例 ,其中选择ASAⅡ~Ⅲ级心脏手术患儿 42例 ,试行术后早期拔管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Ⅱ~Ⅲ级 (心功能 )手术患儿 36例 ,年龄 3~ 12岁 ,体重 14~ 33kg ,术前心功能Ⅱ~Ⅲ级SpO2 ≥ 96 % ,其中房间隔缺损 12例、室间隔缺损 2 4例 ,动脉导管末闭 6例 ,患儿肝肾功能正常。1 2 麻醉方法 术前 30min肌注东莨菪碱 0 0 0 6~0 0 1mg/kg ,安定 2mg/kg ,入室肌注氯胺酮 6mg/kg ,最大量<10 0mg。安静后用芬太尼 (Fen) 2 0 μg/kg加维库溴铵0 1mg…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合并肺动脉高压 (肺高压 )临床较为常见 ,特别是合并重度肺高压时 ,尽管手术纠治心内畸形较满意 ,但术后常会并发肺高压危象而严重危胁患儿生命 ,这也是心外科医护人员感到非常棘手而需潜心研究的课题 ,本文介绍我院近年经手术治疗的 5 2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高压者的术后监护治疗。1 临床资料本组 5 2例 ,男 34例 ,女 18例 ,年龄 4个月~ 10岁 ,平均 4 .8岁 ,其中≤ 2岁者 32例。术前均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8例 )明确诊断 ,单纯室间隔缺损 2 5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8例 ,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0.
本院 1999年 1月~ 3月通过检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FT4 )、反式T3(rT3)水平 ,以研究它们在CHF中所起的作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CHF组 4 0例 ,男 2 2例 ,女 18例 ,年龄 34~ 74岁 ,平均 6 5岁。冠心病 19例 ,高血压病18例 ,心脏瓣膜病 3例。患者均有一年以上心功能(NYHA)不全史 ,Ⅰ级 10例 ,Ⅱ级 11例 ,Ⅲ级 9例 ,Ⅳ级 10例。经体检及甲状腺功能检查排除甲状腺疾病。对照组 2 3例 ,经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证实为健康 ,男 12…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侠君  董薇  张立军  韩玉环 《天津医药》2004,32(11):674-676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处理原则、母婴预后及心脏手术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对47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功能Ⅰ~Ⅱ级患者妊娠结局良好,心功能Ⅲ~Ⅳ级者与之相比孕周明显缩短(P<0.05),剖宫产率增加(P<0.05),新生儿早产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围产儿病死率及孕妇心衰、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均P<0.05)。心脏手术后合并妊娠者,多为心功能Ⅰ~Ⅱ级,且妊娠结局良好,仅有1例合并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功能Ⅲ级。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母婴预后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心功能Ⅰ~Ⅱ级者,可以在密切监护下经阴道分娩。心脏手术后心功能良好者,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我们自 1997年至 2 0 0 0年在体外循环下应用 Foley球囊导管行动脉导管未闭 (PDA)闭合术 2 3例 ,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男 9例 ,女 14例。年龄 12~ 2 9岁 ,平均 2 1.3岁。心功能 级 3例 , 级 2 0例。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查体 :脉压差均增大 ,收缩期杂音 5例 ,有典型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18例。心脏远达片示 CTR49%~ 6 5 % ,有明显肺动脉段突出 ,左室增大。心电图示左室肥厚 15例 ,双室肥厚 8例 ,超声心动图示 PDA内径 0 .9~ 2 .1cm,升主动脉及主肺动脉内径增宽 ,左室舒张末期内 4.7~ 7.3cm…  相似文献   

13.
心间隔缺损并双向分流患儿的围术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成活率。方法 随机选择 3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心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 4个月~ 12岁 ,平均 4 3岁 ,体重 4 5~ 2 7kg ,平均 9 6kg,≤2岁者 18例 ,>2岁者 14例 ;单纯室间隔缺损 16例 ,室间隔 +房间隔缺损 5例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7例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3例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1例。术前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 ,控制肺动脉压达满意水平 10~ 15d ,术后坚持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 ,以维持适宜的血气指标在满意的水平。结果 本组 32例 ,治愈 2 9例 ,术后并发肺高压危象 9例 ,右心功能衰竭 3例 ,频发室性早搏 3例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4例 ,共死亡 3例。结论 对心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者的围术期综合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自拟寻骨鹿南合剂为主 ,配合西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椎向盘突出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治疗组 30例 ,男性 14例 ,年龄 36~ 77岁 ,平均 5 6 .2岁 ;女性 16例 ,年龄 4 4~ 78岁 ,平均 6 0岁。其中经 X线片确诊为腰椎骨质增生者 2 5例 ,有坐骨神经压迫症状者 12例 ;经 CT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者 5例。对照组 2 0例 ,男性 8例 ,年龄 37~ 78岁 ,平均 5 7岁 ;女性 12例 ,年龄 4 1~ 79岁 ,平均 6 0 .5岁 ,均经X线片确诊为骨质增生。2 治疗药物及方法治疗组以寻骨鹿南合剂为主 :寻骨风 15 g、鹿衔草 18g、制南星 10 g…  相似文献   

15.
双心病(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是老年人其心衰的发生率高且病情较重,近几年来,我院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多巴酚丁胺及肝素治疗双心病25例疗效观察如下:1 临床资料收住院病人50例,均符合国内关于双心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病组,每组25例。治疗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7岁(心功能分级,按NYHA标准)心功能Ⅱ级3例,Ⅲ级12例,Ⅳ级1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42岁~69岁,平均年龄约53岁,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14例,Ⅳ级7例。  相似文献   

16.
刘春晖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1):1163-1164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是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代谢性疾病 ,主要治疗为补钾。为观察补镁在治疗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疗效 ,我们观察了 1999年 2月至 2 0 0 2年 8月门诊收治的 35例病人并同单纯补钾治疗进行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确诊为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病人70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5例 ,男 32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2 8 5岁 ;首次发作 18例 ,反复发作 17例 ,2例有阳性家族史 ;合并甲亢者 5例 ;病程均在 4 8h内 ;四肢肌力 0~Ⅰ级13例 ,Ⅱ~Ⅲ级 12例 ,Ⅳ级以上 10例 ;血清钾 (mmol/L) 1 5~ 2 0 11例 ,2 1~ 3 0 13例 ,3 1~ 3 4 911例。对照组 35例 ,男 31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2 7 3岁 ;首次发作者 16例 ,反复发作者 19例 ,有 3例有阳性家族史 ;合并甲亢者 7例 ;病程 4 8h以内 ;四肢肌力 0~Ⅰ级 12例 ,Ⅱ~Ⅲ级 14例 ,Ⅳ级以上 9例。两组病人发病性别、年龄、时间、既往史、伴发病、实验室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1 2 治疗方法 治疗...  相似文献   

17.
1998-02~1998-07,我科成功地救治了1例因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行心内直视术后继发霉菌性心内膜炎的患者,经再次手术而愈。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案摘要 患者,男,13岁,术前诊断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二尖瓣关闭不全,中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Ⅱ~Ⅲ级。入院后第10天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的补片修补和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术后多次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经积极抢救脱险,取血标本送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93年9月开始用深低温微流量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行动脉导管闭合术治疗11例 ,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 ,其中重症单纯动脉导管未闭9例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 ;男7例 ,女4例 ;年龄7~34岁。患者均自幼发现心脏杂音 ,经常呼吸道感染 ,听诊闻及以收缩期为主的连续性杂音及触及震颤。胸片示 :肺血多 ,肺动脉段凸出 ,心胸比在0.45~0.58之间 ;术前心脏彩超示导管直径在0.8~1.0cm ,9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者均合并肺动脉高压。经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在深低温 (19℃ )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行动脉导管结扎术 ,术后…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心脏虽有足量的负荷 ,但心排血量仍不能维持人体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从 1997年 4月~ 1999年 5月 ,我们用自拟复方生脉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30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36~ 82岁 ,平均 5 1 5岁 ;病程最短者 2年 ,最长者 8年 ,平均 3 2年。按NYHA心功能分级 ,Ⅳ级 10例、Ⅲ级 14例、Ⅱ级 6例。其中心肌病 4例、高血压病 12例、冠心病 6例、风心病5例、其他 3例。主要症状有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纳差、尿少、浮肿…  相似文献   

20.
实例(10)     
《中国乡村医药》2003,10(8):64-64,55
为了观察黄芪加脑维敏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作者于2000年2月至2002年3月,选择了90例经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定向力、计算力及语言障碍,其中失语12例。瘫痪肢体上肢肌力0~1级者36例,2~3级者46例,4级及以上者8例;下肢肌力0~1级者25例,2~3级者50例,4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