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患者,男,60岁,因“间断发热2月,咳嗽3周,浮肿5天”入院。患者于2012年12月11日无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达39.3℃,伴鼻塞、乏力,纳差、关节酸痛,无尿频尿急、尿痛、咳嗽、腹泻等症,于我院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主要行抗感染(病毒唑、痰热清)、解热镇痛(布洛芬)等措施处理,症状无缓解。于2013年1月20日出现咳嗽、咯痰,偶咯少量血丝痰,伴气促、胸闷,予以按“肺部感染”处理,  相似文献   

2.
戴青  鲍春德 《上海医学》2008,31(12):841-842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方法 对2000年1月-2005年7月39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71.7%者有发热,69.2%者累及肺脏,58.9%者累及肾脏,51.3%者有关节疼痛,28.2%者有皮疹,23.0%者有周围神经病变,15.3%者有鼻窦炎,7.6%者有腹痛,7.6%者有听觉受累,5.1%者有结膜炎.实验室检查中,所有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均增快,51.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46.1%有核周型ANCA阳性,10.2%有胞浆型ANCA阳性.经楠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诱导缓解及续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等维持治疗后,24例缓解(61.5%),6例复发(15.3%),9例死亡(23.0%).最常见的死因为感染.结论 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异质性,肺和肾是最常受累的器官.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诱导缓解后续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等维持是治疗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有效措施,避免感染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及肾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荣艳 《疑难病杂志》2007,6(7):438-440
1概述系统性血管炎是以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疾病,多根据受累血管大小分类。原发性小血管炎包括: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韦格纳肉芽肿(WG)及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CSS),均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小儿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small vasculitis,AASV)的认识,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将本病例与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小儿AASV病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ASV在儿童非常罕见,迄今为止,国外报道57例,国内报道5例,发病年龄4~12岁,平均11.3岁,其中女孩占78.35%。临床表现为肺出血、贫血、。肾脏损害等多系统受累,血清髓过氧化物酶ANCA(myeloperoxidase—ANCA,MPO—ANCA)显著增高。肾穿刺活检可见广泛新月体形成并有毛细血管袢纤维素样坏死,免疫荧光检查有不同程度C4和IgM在系膜区沉积。结论:AASV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多系统损害,极易误诊为狼疮性。肾炎或Goodpasture综合征。ANCA血清学检查和肾穿刺活检是AASV的确诊手段。治疗主要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急性期可配合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等措施。小儿AASV较成人更易出现肾功能衰竭,预后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5.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肺部损害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ANCA阳性小血管炎肺部损害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确诊ANCA阳性小血管炎肺部损害,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明确诊断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肺损害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72岁,其中65岁以上者19例,65岁以下者5例.23例(96%)患者合并肾脏受累表现.影像学为双肺弥散病变,表现为网状或磨玻璃样、团块或结节影,少数合并胸腔积液.临床治疗预后差,25%患者确诊3个月内死亡.结论 ANCA阳性小血管炎在临床并不常见,多发生于老年人,临床表现多样,合并肺脏及肾脏损害多见,对于老年患者,出现多系统损害,特别是肺脏及肾脏损害,应警惕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可能,血清抗原检测是确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 1 概述 系统性血管炎系指血管壁的炎症和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系统性疾病,由于受累血管的部位及血管大小的不同,临床上可见到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其综合征。血管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指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发性则指目前原因不明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血管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正常人外周血提取中性粒细胞制血抗原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结果 ANCA在血管炎组的检出率(37%)明显高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组(4.5%),而85例正常对照全部阴性;韦格氏肉芽肿活动期检出率(6/6)高于非活动期(2/6)。结论 ANCA可作为鉴定血管炎类疾病的特异笥诊断指标,对韦格氏肉芽肿的诊断及判断活动性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丙基硫氧嘧啶(PTU)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机理.方法 报告3例因长期服用丙基硫氧嘧啶所致ANCA 相关小血管炎的临床资料,并复习近年相关文献加以讨论.结果 3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血尿、蛋白尿、肾功能受损、累及肺部和ANCA阳性等;3例发病前均服用PTU,故诊为PTU导致的ANCA相关小血管炎;3例均经停用PTU,给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明显好转,肾功能得到恢复.结论 PTU可导致ANCA相关小血管炎.甲亢病人使用PTU治疗时,特别是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时,应定期进行ANCA检查;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antibodies, 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 AAV)是指与ANCA密切相关的,多系统累及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肾脏是其最常受累器官,比较少见的是眼、耳的受累,如为AAV的早期或首发症状,容易被误诊。我科收治1例以耳部症状首发的AAV病例,于耳鼻喉科治疗2个月余后效果不佳,在开始出现肾脏受累表现后,方诊断为AAV;经免疫抑制治疗后肾功能、耳痛等改善,但遗留双耳听力下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死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峰  陈旻  赵明辉  王海燕 《北京医学》2007,29(4):196-199
目的 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的死亡原因,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8年在我院确诊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且死于住院期间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分析其死因.结果 入组患者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1~84岁,平均(65±11)岁;诊断为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9例,韦格纳肉芽肿病6例;确诊前的病程为(13±3)个月(1~36个月);所有患者均出现全身多脏器受累.死亡原因:①与感染相关死亡14例,其中3例同时合并血管炎活动;单纯血管炎活动所致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14例感染部位:肺部感染11例,其中合并腹膜炎1例、肠道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余3例中单纯腹膜炎2例,单纯肠道感染1例.感染菌种:细菌感染14例(大肠埃希菌5例次,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2例次;落菲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木糖氧化产碱杆菌各1例次;粪肠球菌3例次;绿脓杆菌2例次;克雷伯杆菌2例次;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例次;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铅黄肠球菌1例次),其中4例合并真菌感染(曲霉菌感染1例次,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4例次),1例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结论 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首位原因为感染,可能与高龄、基础疾病多、重要脏器受累重及强化免疫抑制治疗等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要点。方法分析2006~2010年间我院收治的3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3~71岁,C-ANCA阳性1例,P—ANCA阳性2例,其中1例曾患甲亢,曾服用丙基硫氧嘧啶。3例患者诊断明确前均误诊为肺结核,ANCA对其确诊有重要意义。结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不典型,除肺部症状外,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误诊率高,ANCA检测有助于AASV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施肖红 《安徽医学》2006,27(5):384-386
目的提高对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的认识,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确诊的3例MP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均以肺部症状就诊,伴肾脏受累。结论MP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多具有多脏器受累的特点,易误诊,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对MP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50例原发性小血管炎疾病患者血清中ANCA的检出率.结果 50例原发性小血管炎血清中,韦格纳肉芽肿(WG)阳性率95%,为C-ANCA阳性;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阳性率50%,为P-ANCA阳性;过敏性紫癜(AP)阳性率37.5%,为P-ANCA阳性;白塞病(BD)3例,ANCA均为阴性;未分型原发性小血管炎(UCPSV)阳性率66.67%,其中C-ANCA 4例,P-ANCA 6例.结论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原发性小血管炎中,部分疾病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密切相关,尤其是韦格纳肉芽肿阳性率95%,提示C-ANCA可作为韦格纳肉芽肿血清学标志性抗体,ANCA检测对血管炎的发病及诊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抗甲状腺药物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过程中是否诱发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方法对60例初诊Graves病甲亢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予以他巴唑(MMI)及丙基硫氧嘧啶(PTU)治疗。检测研究对象初诊与药物治疗后第24个月的血清ANCA水平,以及TT4、TT3、FT4、FT3、TSH、TPOAb、TGAb、小便常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各25例完成2年追踪观察,失访率16.7%。两组在性别、年龄分布上无差别(性别:25%vs 40%,χ2=3.57,P=0.61;年龄(31.6±9.3)岁vs(33.8±10.8)岁,t=0.79,P=0.42。研究对象初诊时均无血管炎。药物治疗2年过程中,PTU组6/25例(24%)和MMI组5/25例(20%)患者发生小血管炎(24%vs 20%,χ2=0.17,P=0.70),其中PTU组4/6(66.7%)例与MMI组0/5(0%)例ANCA阳性(66.7%vs 0%,χ2=2.75,P=0.06)。结论在内科药物治疗过程中,丙基硫氧嘧啶(PTU)可以诱发ANCA及ANCA相关血管炎,而他巴唑(MMI)可能诱发与ANCA无关血管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丙基硫氧嘧啶(PTU)诱发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病理表现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2年诊治的2例PTU引起的ANCA阳性小血管炎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43、50岁,平均46.5岁.分别服PTU时间6月、17年.2例均出现发热、关节痛,并累及肾脏及肺等重要脏器,出现咯血和肾功能不全.2例均出现核周型ANCA(p-ANCA)阳性,胞质型ANCA(c-ANCA)阴性,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升高,1例抗核抗体(ANA)阳性.肾脏活检病理均有新月体性肾炎改变,确诊后2例患者均立刻停用PTU,并应用糖皮质激素(0.5~1g/d×3 d)冲击,后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1例联合应用CTX(1g/次,1次/4周)冲击,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PTU可诱发ANCA阳性小血管炎,应及时诊断和停药,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MPA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有肺部损害,伴不同程度的多器官损害,7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升高、贫血、镜下血尿、蛋白尿、红细胞管型、肌酐及尿素氮升高,8例患者出现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rimary 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ies,P-ANCA)阳性,6例患者出现抗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ANCA阳性。CT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为主,4例患者出现肺间质纤维化。6例患者治愈或好转,2例患者恶化或死亡。结论MP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有肺损害,易误诊,ANCA对MPA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SVV)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住院ANCA-SW患者中12例合并DAH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和转归.结果 ANCA和DAH最常见的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痰中带血丝、CT示新发的肺部浸润影,血红蛋白下降(18±17)g/L.出现DAH时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临床活动评分(BVAS)平均为(21.8±4.9)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沉增快,CRP增高,ANCA阳性.12例患者全部接受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7例,血浆置换5例,行机械通气5例,因急性肾功能不全行透析3例.结果 7例死亡,5例存活,病死率为58.3%.存活组与死亡组的BVAS评分分别为(19.0±2.6)分和(23.7±5.4)分.结论 DAH是ANCA-SW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与疾病活动有关.最常见的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和新发的肺部浸润,及早行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对及时诊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小血管炎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靶抗原的系列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80年代中期发现的原发性小血管炎的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工具. ANCA相关小血管炎主要指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s granulomatosis, WG)、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MPA)和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FSNGN).该类疾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肺、肾受累后多进展迅速,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发展为肾衰竭.80年代我国对此类疾病认识不足,未诊断1例小血管炎引起的肾损害.10年来作者开展了对原发性小血管炎及ANCA靶抗原的系列研究.(1)80年代末在国内率先建立并逐步规范了ANCA的检测方法.(2)系统地研究并报道引起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一系列疾病并总结了相应的治疗方法.(3)发现了两种新的ANCA靶抗原: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BPI)和天青杀素(azurocidin).(4)开展了其他ANCA阳性疾病的靶抗原研究,证明组蛋白酶G是SLE-ANCA最为重要的靶抗原并证明抗组蛋白酶G抗体与狼疮肾炎的病理活动密切相关;同时在国内率先研究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特异性靶抗原.上述工作填补了国内对ANCA相关小血管炎认识上的空白,提高了临床危重急症的救治水平,为进一步研究ANCA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Follistatin-like 1 (FSTL1) plays both pro-inflamm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roles in the inflammatory processe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serum FSTL1 could predict the current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 (AAV)-specific indices.Methods:We randomly selected 74 patients with AAV from a prospective and observational cohort of Korean patients with AAV.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and AAV-specific indices were recorded. FSTL1 concentration 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stored sera. The lowest tertile of the short-form 36-item health survey (SF-36) was defined as the current low SF-36. The cutoffs of serum FSTL1 for the current low SF-36 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 (PCS) and SF-36 mental component summary (MCS) were extrapolated by 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esults:The median age was 62.5 years (55.4% were women). Serum FSTL1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F-36 PCS (r =  − 0.374), SF-36 MCS (r = −0.377),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r = 0.307), but not with 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 (BVAS). In the multivariab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BVAS, CRP, and serum FSTL1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current SF-36 PCS (β = −0.255, β = −0.430, and β = −0.266, respectively) and the current SF-36 MCS (β = −0.234, β =−0.229, and β = −0.296, respectively). Patients with serum FSTL1 ≥779.8 pg/mL and those with serum FSTL1 ≥841.6 pg/mL exhibit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risk of having the current low SF-36 PCS and SF-36 MCS than those without (relative risk 7.583 and 6.200, respectively).Conclusion:Serum FSTL1 could predict the current functional status in AAV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