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择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在济源市人民医院诊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根据患者入院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43例)和死亡组(17例)。对比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一般临床资料信息,记录患者入院24 h内的降钙素原、D-二聚体、SOFA评分、白细胞、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及28 d预后;通过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降钙素原、D-二聚体和SOFA评分的组合,分析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存活组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和SOF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t=22.720、17.640、2.327),有血液系统疾病史的病例数也低于死亡组(χ2=4.596);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t=7.90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钙素原(OR=1.311,95%CI:1.024~1.874)、D-二聚体水平(OR=1.809,95%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imer,D-D)联合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5月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100例脓毒症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按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PCT、D-D、SOFA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脓毒症病人血清降钙素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等指标在脓毒症病人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病人45例,其中非脓毒性休克组25例,脓毒性休克组20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非脓毒症病人25例作为对照组。病人入院24~48h内完成降钙素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脓毒症组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脓毒性休克组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脓毒性休克组,血小板水平低于非脓毒性休克组(P<0.01)。脓毒症组三项指标与预后明显相关,预后良好组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低于预后不良组,血小板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组降钙素原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血小板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降钙素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脓毒症严重程度评价及预后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E选择素、D-二聚体、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保定市儿童医院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儿65例(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患儿65例(脓毒症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疗程为14 d。另选65例健康患儿作健康对照组,检测分析患儿的血清E选择素、D-二聚体、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严重脓毒症组的血清E选择素为(62.7±5.7)mg/L、D-二聚体为(3.72±1.14)mg/L、降钙素原为(9730±214)mg/L,C反应蛋白为(97±10)mg/L,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41.4±4.2)mg/L、(1.63±0.24)mg/L、(3352±16)mg/L、(82±8)mg/L]和健康对照组[(5.8±1.1)mg/L、(0.83±0.12)mg/L、(1681±13)mg/L、(48±11)mg/L](P<0.05);脓毒症组的血清E选择素、D-二聚体、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4 d后,脓毒症组E选择素(8.7±2.5)mg/L、D-二聚体(1.03±0.14)mg/L、降钙素原(2131±58)mg/L以及C反应蛋白(58±12)mg/L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严重脓毒症患儿中死亡组(21例)E-选择素、D-二聚体、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44例)[(67±10)mg/L比(37±10)mg/L、(2.62±0.96)mg/L比(1.44±0.34)mg/L、(8241±704)mg/L比(2044±114)mg/L,(85±12)mg/L比(69±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脓毒症患儿的血清E选择素、D-二聚体、降钙素原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指标的测定可对脓毒症患儿的诊断及预后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采取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将脓毒症患者82例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n=40)、重脓毒症组(n=30)、脓毒症休克组(n=12),探讨PCT、D-二聚体与脓毒症病情的关系;随后根据患者28 d内的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n=55)与死亡组(n=27),通过ROC曲线分析PCT、D-二聚体对患者预后的判断能力。结果:PCT、D-二聚体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死亡组PCT、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PCT、D-二聚体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29,对脓毒症预后判断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结论:PCT、D-二聚体可作为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指标,动态检测其水平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19例)和存活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organfailureassessment,SOFA),以及不同APACHEⅡ、SOFA评分区间患者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SOFA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皮质醇、D-二聚体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 死亡组患者血浆皮质醇、D-二聚体水平及APACHEⅡ、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APACHEⅡ、SOFA评分上升...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106-109
目的探讨D-二聚体、降钙素原在判断化脓性关节炎感染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71例的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根据血培养结果判断是否合并脓毒血症,分为普通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比较两组患者D-二聚体、降钙素原的区别,分析D-二聚体、降钙素原在判断化脓性关节炎病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化脓性关节炎合并脓毒血症组的降钙素原为(5.06±1.30)ng/mL,普通感染组的降钙素原为(2.62±1.5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的D-二聚体为(2.21±0.85)mg/L,普通感染组的D-二聚体为(1.03±0.66)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判断化脓性关节炎合并脓毒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95%CI:0.702~0.927),最佳的临界阈值为2.20 mg/L。降钙素原判断化脓性关节炎合并脓毒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95%CI:0.809~0.973),最佳的临界阈值为3.85 ng/mL。结论 D-二聚体、降钙素原可作为辅助判断化脓性关节炎病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65例脓毒症患儿血浆PCT水平。结果死亡组入院时血浆PCT水平与同期存活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最初3d血浆PCT水平变化与脓毒症临床不同结局密切相关。结论血浆PCT检测对脓毒症惠儿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联合D-二聚体(D-D)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9年3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脓毒症病例214例,记录收住24 h内PLT和D-D等数据,根据28 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PLT和D-D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组建PLT联合D-D的新组合,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LT联合D-D对脓毒症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1)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PLT降低(t=8.167,P<0.01),D-D升高(t=-8.924,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D-D为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PLT联合D-D评估脓毒症28 d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大于单独使用PLT、D-D的AUC(0.804、0.788),并且PLT联合D-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指标。结论:PLT、D-D是评价脓毒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LT联合D-D判断脓毒症预后的能力大于单一指标,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在脓毒血症患儿临床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87例脓毒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儿保科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及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患儿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水平情况.结果 观察组D-二聚体为(1.43±1.32)mg/L、降钙素原为(14.33±2.42)ng/mL,对照组D-二聚体为(0.25±0.21)mg/L、降钙素原为(0.41±0.25)ng/mL,观察组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轻度脓毒血症、重度脓毒血症、脓毒血症休克3组患儿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显著,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水平随着脓毒血症患儿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 患儿血清中D-二聚体与降钙素原的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出脓毒血症症状的严重程度,D-二聚体与降钙素原含量在脓毒血症患儿临床检验及诊断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和血气分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相关性。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20例为急性加重期,40例为稳定期,同时通过患者知情同意,以60例非慢阻肺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和血气分析,对比两组D-二聚体的含量、PaO2、PaCO2及SaO2指标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分别为(655.4±90.6)、(420.5±64.3)μg/L与对照组显著上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患者PaCO2分别为(61.4±5.5)、(45.5±11.4)mmHg均高于对照组,PaO2、SaO2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血气分析在辅助诊断慢阻肺中的意义重大,能够帮助临床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患者预后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童急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150例儿童急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细菌性肺炎患者和支原体性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恢复期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与急性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在诊断儿童急性肺炎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作为肺炎诊断及鉴别肺炎类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联合检测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6月来该院治疗的新生儿105例,其中败血症组为47例败血症新生儿、对照组为58例健康新生儿,测定两组新生儿血清中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含量。结果在败血症组新生儿中,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血清水平含量分别为(26.9±17.8)mg/L和(13.5±10.1)ng/mL,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对诊断新生儿早期败血症试验中,阴性预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PCT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特异性及准确度均高于hs—CRP (P<0.05)。结论在临床中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检测新生儿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含量,参考联合两者能够更有效的对出评估。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目前脓毒症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其预后的评估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将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R-proADM)及降钙素原(PCT)应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但评估效能中等。三者联合是否有更高的评估效能,尚缺乏相关研究。目的 探讨NEWS联合MR-proADM及PCT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以期为急诊科医生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做出有效评估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NEWS、MR-proADM及PCT水平。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评估各指标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28 d后24例(21.4%)患者死亡(死亡组),88例(78.6%)患者存活(存活组)。死亡组年龄、NEWS、MR-proADM、PCT高于存活组(P1~3、>3~5、>5分患者死亡率高于NEWS≤1分患者,NEWS>5分患者死亡率高于NEWS>1~3分患者(P4.6 nmol/L患者死亡率高于MR-proADM≤1.2、>1.2~2.5 nmol/L患者(P3.6 μg/L患者死亡率高于PCT≤0.8、>0.8~1.4 μg/L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EWS〔OR=1.321,95%CI(1.070,1.630)〕、MR-proADM〔OR=1.254,95%CI(1.062,1.480)〕、PCT〔OR=1.179,95%CI(1.049,1.326)〕为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NEWS、MR-proADM、PCT三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NEWS、MR-proADM、PCT单独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AUC(Z=2.670,P=0.007;Z=2.104,P=0.043;Z=2.449,P=0.014)。结论 NEWS、MR-proADM、PCT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为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能有效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儿童脓毒症患儿中使用清白介素-6(IL-6)联合降钙素原(PCT)检验对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疑似脓毒血症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参考Sepsis3.0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对患儿进行分组,分别为脓毒血症的观察组(n=52)与非脓毒血症的对照组(n=28),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对IL-6、PCT水平进行测定,使用胶体金法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进行测定,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诊断方式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SAA、IL-6、PC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PCT诊断的AUC值、敏感度与特异性明显高于IL-6与SAA(P<0.05),PCT+IL-6诊断的AUC值、敏感度与特异性较其他诊断方式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IL-6、PCT、SAA的联合诊断结果优于单独诊断,其中PCT+IL-6有着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6.
血必净对脓毒血症患者前降钙素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临床观察血必净治疗脓毒血症对前降钙素(PCT)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脓毒血症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血必净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的西医方法治疗,血必净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对患者进行PCT测定,并追踪患者的转归。结果:血必净组的PCT水平呈下降趋势,经治疗第3天后的PCT水平与入院时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与对照组相比除入院时的各个时点血必净组的PC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在所有脓毒血症患者中,比较PCT水平和作为正常值的0.5ng/ml,都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必净可有效降低脓毒血症患者PCT的水平,降低死亡率,对脓毒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D-二聚体及与血气分析相关性。方法:对28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28例对照组的指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明显升高;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结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异常增高,可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容易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与高凝状态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疑似危重症VAP患者82例,检测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PCT水平。根据确诊结果将82例患者分为确诊组42例与非确诊组40例,其中确诊组患者常规治疗5 d后再检测PCT,并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根据CPIS分为良好组22例与恶化组20例。对比确诊组与非确诊组、良好组与恶化组间PCT、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等相关指标。结果确诊组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确诊组(P〈0.05)。良好组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与CPIS分值均明显低于恶化组(P〈0.05)。结论 PCT对危重症VAP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动态监测PCT对于VAP预后判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