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诊断为大脑中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开颅夹闭术组和介入栓塞术组,每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瘤完全闭塞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预后的差异。结果 开颅夹闭术组的完全闭塞率和复发率与介入栓塞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夹闭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介入栓塞术组(P?<0.05);介入栓塞术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但介入栓塞术组的住院费用高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介入栓塞术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夹闭术组(P?<0.05)。结论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的治疗效果良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且预后情况良好,但是手术费用高于开颅夹闭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在脑动脉瘤破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将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列为我院研究对象,术中实施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为研究观察组。同期另外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则实施开颅夹闭手术,为研究参照组。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1年的GOS分值与参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5年的GOS分值与参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参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栓塞介入术以及开颅夹闭手术在脑动脉瘤破裂治疗中疗效相似,临床上需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93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因部分患者术前死亡或转上级医院治疗,实际在我院行开颅夹闭或介入栓塞的患者为158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实施开颅夹闭动脉瘤患者85例,对照组为实施介入栓塞动脉瘤患者73例,从并发症及预后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情(Hunt-Hess分级)与术后恢复情况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对照组并发肺部感染和脑血管痉挛分别为13.7%、16.4%,均高于观察组(4.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内观察组和对照组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15.3%、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开颅夹闭或介入栓塞术后其预后无明显差异,但行开颅夹闭术的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机率小于介入栓塞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雷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6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与介入栓塞组,各45例。开颅手术组采用开颅夹闭手术进行治疗,介入栓塞组采用血管栓塞介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前后MMP-2水平、手术效果优良率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介入栓塞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后MMP-2水平均明显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效果优良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在治疗脑动脉瘤破裂中的临床效果相当,但血管栓塞介入术具有微创性,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更好降低MMP-2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对比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42例。介入组行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显微组行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对比两组术后Hunt-Hess分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介入组术后Hunt-Hess分级与显微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3个月mRS评分与显微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7%较显微组35.71%低,复发率19.05%较显微组2.38%高(P <0.05)。结论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循环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效果相当,可减轻患者病情,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血管介入动脉栓塞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但术后易复发,需谨慎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动脉瘤夹闭术治疗双侧前循环动脉瘤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双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n=48)与B组(n=48),A组予以动脉瘤夹闭术,B组予以血管内介入术,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恢复优良率、完全闭塞率、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恢复优良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13.74±2.36)d,长于B组(11.59±2.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复发率2.08%,低于B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介入术治疗双侧前循环动脉瘤效果相当。介入术可减少术后住院时间,但复发率相对较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陈旭  詹健  张永安 《基层医学论坛》2016,(36):5215-5216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 将8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手术患者根据其手术时机的不同分成超早期组(<1 d)、次早期组(1 d~3 d)、间期组(4 d~10 d)和延期组(≥11 d),均20例;评估预后.结果 次早期组预后良好率为80.0%,与其余3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超早期组与延期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60.0%,65.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后3 d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效果肯定;并非必须在发病1 d内行急诊手术,在发病4 d~10 d后再行手术治疗,同样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脑动脉瘤破裂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开颅夹闭手术治疗,观察组予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红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后MMP-2水平及红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破裂的治疗中,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的临床疗效相近,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血管栓塞介入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情况分为手术夹闭组20例和介入栓塞组32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手术夹闭组治疗良好19例(95.00%),不良1例(5.00%);介入栓塞组治疗良好31例(96.88%),不良1例(3.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夹闭组患者完全夹闭19例(95.00%),部分夹闭1例(5.00%).介入栓塞组患者完全栓塞28例(87.50%),瘤颈残留3例(9.38%),瘤体残留1例(3.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夹闭组20例患者,动脉瘤消失18例(90.00%),残留稳定1例(5.00%),复发1例(5.00%).介入栓塞组32例患者,动脉瘤消失27例(84.38%),残留稳定4例(12.50%),复发1例(3.13%),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效果较好,而且不用开颅,可以达到同手术夹闭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使用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的疗效进行分析,明确其复发率及安全性。方法 将诸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接受介入和开颅手术治疗的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开颅夹闭组与血管内栓塞组。开颅夹闭组采用全麻下开颅夹闭手术方式治疗,血管内栓塞组行局麻或全麻下经皮肤穿刺血管内送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夹闭组与血管内栓塞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住院日更长(P<0.05);开颅夹闭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血管内栓塞组(P<0.05);开颅夹闭组患者手术后3个月复发率低于血管内栓塞组(P<0.05)。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效果均良好,开颅夹闭术复发率低,住院日长,而血管内栓塞术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动脉瘤复发率高。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需依据患者实际病情、预后及身体健康状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经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早期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整群选取的该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71例破裂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病例资料,按Hunt-Hess分级,其中Ⅰ~Ⅲ级58例,Ⅳ~V级13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72 h内早期行显微手术夹闭,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71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手术夹闭,影像学检查共发现动脉瘤74个,3例为多发动脉瘤,5例宽颈动脉瘤均使用两个动脉瘤夹共同夹闭,所有病例均一期夹闭。术后6个月GOS评分,预后良好(5分﹚55例(77.5%﹚,轻残(4分﹚4例(5.6%﹚,重残4例(5.6%﹚,植物生存3例(4.2%﹚,死亡5例(7.0%﹚。结论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早期积极显微手术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整群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共计98例. 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采用血管显微手术,对比各自疗效情况. 结果 治疗组采用血管显微手术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痊愈情况,较对照组情况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同时,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管显微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方法,该方案效果显著,但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人尽快行头颈CTA检查,确诊为前循环动脉瘤后3 d内开颅夹闭动脉瘤,根据病人病情及术中情况确定是否去骨瓣减压。结果:术前病人Hunt-Hess分级:Ⅱ级15例,Ⅲ级8例,Ⅳ级5例,Ⅴ级3例。术后恢复良好23例,轻-中度残5例,重残1例,死亡2例,本组总死亡率为6.45%。结论:对于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病人,尤其是合并有颅内血肿的危重病人,早期开颅夹闭动脉瘤,能减少再出血,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破裂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二组均行介入治疗。比较二组脑血管造影栓塞程度,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预后情况,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栓塞程度显著高于晚期治疗组患者完全栓塞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肢体活动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晚期介入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晚期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好手术时机的情况下,早期明确诊断,迅速给予病因治疗,可有效提高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早期破裂出血采用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3例患者于出血后24h内进行显微夹闭手术治疗(24h组)、其余47例患者于24~72h内进行显微夹闭手术(72h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远期预后情况.结果:24h组患者术前动脉瘤再次破裂率0%显著低于72h组的12.77%,24h组与72h组患者术中动脉瘤再次破裂、完全夹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组术后3例患者发生脑梗死、4例患者发生脑积水与72h组的6例脑梗死、8例脑积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组术后6个月达到预后良好的有36例、72h组预后良好的有31例,24h组患者预后良好率83.72%显著高于72h组的65.9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动脉瘤早期破裂出血采用显微夹闭手术应该尽早治疗,24h内治疗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不同手术时机和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距发病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n=30,≤3 d)、中期手术组(n=18,4-10 d)和晚期手术组(n=21,≥11 d)。比较3组患者手术后脑积水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 ischaemic neurological deficit,DIND)发生率,并且出院时根据格拉斯预后评分(Glass’s prognosis score,GOS)对患者的近期预后进行评价,以GOS≥4分判断为预后良好。结果:3组患者比较,早期组患者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中期组及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期组与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间术后DIND并发症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3.33%、66.67%及76.19%,3组间两两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时机对老年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近期预后没有明显影响,但是早期手术可降低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介入栓塞术和开颅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将116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开颅组患者应用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介入组患者应用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介入组经治疗治愈率显著高于开颅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开颅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疗效较好,致残率和死亡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长茂 《中外医疗》2013,(12):33-34
目的探讨新型颅内支架Solitaire辅助弹簧圈拴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37例为治疗组,采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拴塞术治疗,另选之前采用传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评价和出院时的格拉斯哥(GC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①按Paymond标准,治疗组术后完全栓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瘤颈残留率、不完全栓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平均(5.12±1.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GCS评分平均(3.84±1.17)分(P<0.05)。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拴塞术是治疗宽颈或相对宽颈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案,优于传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经眶上外侧入路和经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以指导前循环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为前循环动脉瘤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眶上锁孔入路(A组)和眶上外侧入路(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开颅时间、关颅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改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入院和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的差异并进行文献回顾.结果 经眶上外侧入路的手术时间和开颅时间少于经眶上锁孔入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颅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HCT改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入院和出院时GCS评分、出院时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眶上外侧入路具有手术时间和关颅时间短,术中能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术中牵拉较少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行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时可作为眶上锁孔入路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