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钾、镁含量.结果 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38/4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51±0.29)(3.85±0.51)(1.16±0.21)(0.88±0.17)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钾和血清镁均高于对照组患者[mmol/L比mmol/L,mmol/L比mmol/L,均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患者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76例。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n=38)与对照组(常规治疗,n=38)。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清钾水平、血清镁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7%(36/38)、76.3%(29/3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钾、血清镁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300例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的病患,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病患使用常规治疗手段,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入门冬氨酸钾镁治疗。一段时间后检查病患治疗前后血清中钾镁元素含量和治疗的效率。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9.3%(134/1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6%(116/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中钾镁元素含量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中钾(4.32+0.31)mmol/L,血清镁(1.04+0.26)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对于患有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门冬氨酸钾镁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王晓平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310-1311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94例,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控制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的注射液静滴治疗。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5.8%)高于对照组(73.9%,〈0.05);治疗组用药后血钾、血镁分别为(4.48±0.32)mmol/L和(0.93±0.11)mmol/L,与用药前(3.90±0.29)mom/L和(0.70±0.09)mom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环磷腺苷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疗效确定,且并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全部病人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不加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 2 6例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连用 10d并观察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改善情况、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改善情况、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有效地防治心律失常 ,改善心功能 ,降低死亡率且安全可靠 ,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6.
欧秀成 《吉林医学》2015,(7):1363-1364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后血清钾、血清镁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门冬氨酸钾镁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71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进行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86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照组(85例)不用门冬氨酸钾镁,观察其对AMI早期死亡率和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死亡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结论AMI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可为AMI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溶栓、抗凝、扩冠等);治疗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门冬氨酸钾镁50~100ml+10%葡萄糖500ml+胰岛素8U静滴,1次/d,第1天100ml(前5h50ml),第2天起减为50ml,使用7d,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测,观察心律失常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6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不良反应,而室上性、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明显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盐 (潘南金 )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76例 ,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 36例和对照组 4 0例 ,前者在5 %葡萄糖液 2 5 0ml中加入潘南金 5 0ml静点 ,每日 1次 ,10天为 1疗程。全部患者均持续心电监护 1周 ,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心肌梗死急性期的病死率。结果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门冬氨酸钾镁组低于对照组 ( 2 8.9%与 6 0 .0 % ,P <0 .0 5 ) ;Lown分级VIb级及其以上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门冬氨酸钾镁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5 .6 %与 2 5 % ,P <0 .0 5 ) ;门冬氨酸钾镁组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治疗中 ,门冬氨酸钾镁可明显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且未见任何副作用 ,是一安全、有效的心血管药物 ,可列为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力衰竭 (HF)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 12 8例HF患者分为治疗组(6 2例 )和对照组 (6 6例 ) ,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行门冬氨酸钾镁静滴 ,观察住院期间两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 1年内的死亡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6 .5 %和 19.7% (P <0 .0 5 ) ,1年内死亡率分别为 16 .1%和 37.9% (P <0 .0 5 )。结论 在治疗HF时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有效降低恶性心率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90例AMI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烟酸缓释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房颤、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猝死发生率;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以及脂蛋白a(Lp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8.9%)、房颤(6.7%)、心力衰竭(15.6%)、心肌梗死复发(4.4%)以及猝死率(2.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6.7%、28.9%、33.0%、17.7%、8.9%)(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水平[TC(3.42±0.85)mmol/L、LDL-C(1.72±0.53)mmol/L、TG(1.40±0.27)mmol/L、Lpa(146.0±72.6)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87±1.21)mmol/L、(3.64±0.96)mmol/L、(3.68±0.95)mmol/L、(288.5±92.1)mg/L](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AMI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调节透析液钾浓度对血液透析患者电解质紊乱和心血管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埔县人民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5例共707次透析,其中69例次行高钾透析液透析治疗作为观察组,选择每例患者行高钾透析治疗前5次透析共75例次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含钾浓度为3.0~4.0 mmol/L、2.0~2.5 mmol/L的透析液进行透析治疗。测定透析前后两组患者K+、Na+、CL-的浓度,并记录心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透析后,对照组K+浓度明显降低,为(3.03±0.05)mmol/L,且显著低于观察组的(3.74±0.0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a+、CL-浓度显著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7.25%和15.9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0%和46.67%(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心率正常和动脉硬化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慌、胸闷及气促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是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若采用3.0~4.0 mmol/L钾浓度的透析液进行透析可有效纠正电解质紊乱和维持心血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3d内及4~30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3d内及4~30d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采用硫酸镁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冀新红 《医学综述》2012,18(17):2896-2897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可达龙、门冬氨酸钾镁联合用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和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镁和可达龙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心源性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77.8%(35/4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源性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比较病死率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可达龙、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心源性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T-proBNP变化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4月于本院进行溶栓治疗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不符合溶栓治疗指征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发病后即刻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NT-ProBNP、心肌蛋白谱及心室重塑指标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7、15 d及1个月的血清NT-ProBNP分别为(2 633.18±102.17)、(1 802.42±82.38)、(1 169.48±74.62)及(545.20±50.34)ng/L,均低于对照组3、7、15 d及1个月的血清NT-proBNP[(3 784.36±110.29)、(3 346.78±106.85)、(1 942.06±88.17)、(1 401.20±72.28)ng/L],同时心肌蛋白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心室重塑各个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T-proBNP变化及心室重塑的影响非常明显,对于改善疾病状态有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来我科行急诊抢救的69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对照组则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室颤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9%、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AMI预后。  相似文献   

17.
詹莉 《中国热带医学》2013,(10):1280-1281,1296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患者梗死部位、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血钾水平分为两组:A组(低血钾组,血钾〈3.5mmol/L);B组(血钾正常组,血钾3.5~5.5mmol/L)。将两组的梗死部位、并发症、预后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低血钾者97例(占45.8%),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53例(占59.8%)、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的45例(占46.4%)、严重心律失常41例(占42.3%)、心力衰竭27例(占27.8%)梗死后心绞痛32(占33%),与血钾正常组分项比较差异显著(均为P〈O.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的梗死相关血管多为近端病变,梗死相关血管多为前降支,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痰热清治疗病毒性肝炎退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退黄疗效。方法8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给予痰热清20 ml加入250~500 ml液体中静滴,门冬氨酸钾镁20~30 ml及强力宁120 ml加入250~500 ml液体中静滴,均每日1次,连用4周;对照组只给予门冬氨酸钾镁及强力宁,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TBIL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L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热清具有消炎利疸,退黄功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省中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急性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①观察组患者TC、LDL-C分别为(4.83±0.10)、(2.83±0.09)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4.42±0.14)、(2.48±0.12)m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HDL-C水平[(1.46±0.04)mmol/L]低于对照组[(1.69±0.1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TG值[(1.71±0.10)mmol/L比(1.50±0.13)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TC、LDL-C、HDL-C异常值检出率[60.34%(105/174)、72.99%(127/174)、50.57%(88/174)]显著高于对照组[60.34%(105/174)、72.99%(127/174)、50.57%(88/17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G异常值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C、LDL-C、HDL-C均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相关(P〈0.01)。结论 TC、LDL-C、HDL-C异常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HDL-C水平降低是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赵永贵 《中外医疗》2016,(28):69-71
目的:对急性重症毒蕈中毒心肌损害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78急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给予患者解毒、抗心律失常、心肌保护及血液净化等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于中毒患者,心肌毒性作用非常突出,表现为恶性心律失常、心肌酶谱增高及心电图改变等,同时还具肝肾毒性及胃肠道毒性作用。经过治疗,患者血清肌酐(101.0±7.0)umol/L、尿素氮(6.8±0.7)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8.0±14.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9.0±27.0)U/L、乳酸脱氢酶(230.0±33.0)U/L、肌酸激酶(183.0±30.0)U/L、肌酸激酶同工酶(40.0±8.0)U/L、肌钙蛋白(1.20±0.02)ng/mL等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心肌毒性作用比较明显,容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发生,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