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麻风足病患者自我护理的效果。方法 经过培训的医务工作者指导198例麻风足病患者做足部的自我护理,免费提供防护器材,连续观察随访4年。结果 4年坚持足部自我护理的患者占74.24%,足部皲裂减少97%、溃疡愈合66.67%、骨缺失数无明显增加。结论 麻风足病患者坚持自我护理和简单的防护措施可以防止或减少足畸残的加重及继发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陈唯娃 《中国热带医学》2004,4(4):591-591,608
目的:分析通过特别护理、安全生活及体育疗法对74例麻风手、足畸残者感觉恢复和溃疡痊愈的效果。方法:对74例麻风手、足畸残者通过辅导护理、安全及体育疗法等知识,以提高其自我护理水平。结果:1年后Ⅰ级手及足畸残者感觉恢复各为3只,部分恢复分别为2只和6只,手部溃疡痊愈1只,手部有效率为14.3%(6/42),足部为14.8%(9/61);对18例(21处)足底溃疡的预防效果较显著,有效率为47.6%(10/21)。Ⅱ~Ⅲ级畸残未见加重。结论:对麻风畸残者进行预防性护理效果明显能有效防止Ⅰ级畸残的加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国际麻风救济会(TLMI)、美国麻协(ALM)和我省麻风高流行区兴义、普安、安顺、平坝4个县麻风康复合作项目的效果。方法:通过康复培训,由试点县麻防专业人员对1386例康复对象进行定期康复干预,其中220例参加神经炎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项目,707例参加眼手足自我护理项目,475例参加防护鞋项目,129例参加复杂性足底溃疡防治项目。结果:发现和治疗神经炎43例(19.55%);自我护理者红眼、手部皲裂、手部溃疡、足部皲裂、足部溃疡结束时分别较实施前下降了98.60%(213/216)、100%(434/434)、100%(49/49)、100%(442/442)、72%(288/400);使用防护鞋足底皲裂愈合100%,足底溃疡愈合率66.38%(154/232);复杂性溃疡治疗有效率56.16%(123/219)。结论:麻风患者畸残得到预防和治疗,表明麻风康复在我省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临沭县是山东省麻风病高流行区之一,自1955年开展防治工作以来,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839例,目前尚有存活病人319例,Ⅱ级以上畸残219例,占68.65%。在英国麻风救济会的援助下,临沭县作为麻风畸残康复项目试点县,于2000年4月开展眼手足自我护理、防护鞋、复杂性溃疡防治、假肢安装等康复项目,经过了卫生部专家组的考核验收,现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麻风畸残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自我护理预防畸残和阻止畸残加重 ,是目前乃至今后麻风防治的重要任务 [1 ] 。1 996年 3月至 1 999年 3月我院对 1 6 8例住院麻风畸残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教育培训和督导实施 ,已连续观察 3年 ,现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较年轻的、生活能自理并愿意积极配合的住院畸残者 1 6 8例作为自我护理对象。男 1 1 3例 ,女 5 5例 ,I级畸残 38例 (2 2 .6 % ) ,II级以上畸残 1 30例 (77.4 % ) ;共有 335个畸残部位 ,其中 :眼残疾 5 4只 (视力损害 30只 ,红眼 2 4只 ) ,手畸残…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四川省麻风相对高流行区域成立麻风畸残者社区自我护理小组(Self-Care Group SCG),以社区为层面,从麻风畸残者自身角度出发,促进畸残康复和心理健康。方法 SCG小组定期集会召集成员开展自我护理,医务人员指导自我护理技巧,鼓励成员每天在家开展自我护理。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使用访谈和问卷方式收集数据,SCL-90心理评分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 SCG研究后1年,成员足底溃疡95%好转,50%溃疡痊愈,无新溃疡发生,外伤减少,手足干燥情况均改善,形成自我保护意识;SCG成员心理状态好转,尤其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敌对情绪方面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G以社区为基本层面,从麻风畸残者自身角度出发,共同促进畸残预防和心理健康。SCG应在四川省麻风畸残康复项目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麻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麻风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减少麻风反应对患者机体的损害,避免畸残的发生.方法:对发生麻风反应的患者从心理、临床、皮肤、神经、眼的症状进行施护.结果:结果28例麻风反应患者,无1例发生可见性畸残.结论: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的实施,减轻了患者反应期间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缩短了麻风反应时间,降低反应程度.预防了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中英麻风康复合作项目的效果。方法 :选择确诊为神经损害 198例麻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为入选对象建立康复个案 ,采用个别与分散集合的方式 ,由专业人员对每例患者进行示范辅导 ,讲解眼手足自我护理的目的和意义。每人发 1册《眼手足自我护理图解》,并提供必要的保护器具 (防护线、目镜、眼罩、手套、小圆镜等 )和药品 (眼药水、眼药膏、凡士林等 )。以红眼、视力、皲裂、溃疡、骨缺失等作为效果评价指标。从 1995年 7月至 1998年 7月 ,由专业人员使用统一的随访表随访 ,每 6个月随访评价 1次。在随访中 ,有 5例死亡 ,完成全程观察者 193例。结果 :观察结束时红眼眼数、手足皲裂数、手溃疡数、足溃疡数分别比基础记录时下降了 2 0 .4 %、10 0 %、81.8%和 2 5 .5 %。视力和骨缺失未发生变化 ;15 6例足麻木患者使用了防护鞋。观察结束时皲裂数和溃疡数分别比基础记录时下降了 94 .9%和35 .5 %。骨缺失分数保持不变。结论 :眼手足自我护理对预防麻风畸残发生和加重有一定的效果 ,患者易于接受 ,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使用防护鞋既能预防麻风患者足底溃疡的发生和复发 ,又能对足底溃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江苏海门地区麻风病畸残情况,为康复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对全市范围内存活麻风病人及治愈才135例逐个进行畸残调查。结果Ⅱ级以上畸残87例,麻风畸残好地的,手,足,眼,面等部位的畸残率分别为50.37%,42.96%,27.41%和6.67%,畸残以爪形手,营养性溃疡,垂足,趾吸收,兔眼等多见,分析认为,对麻风病人早期发现,早期规则联合化疗,是降低麻风畸残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肇庆市麻风病愈后存活者畸残情况及其生存质量,为麻风病痊愈患者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17年,采用自编的一般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对肇庆市麻风病愈后存活者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应调查505人,实际获得有效问卷497份,有效应答率为98.4%。调查对象平均年龄(66.36±11.25)岁,男女比例为3.2∶1。497例中有80例为畸残者(占16.1%),其中74例为2级畸残者(92.5%),6例为1级畸残者(占7.5%),畸残者中以足部、手部居多。畸残者与非畸残者在年龄、性别和医保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历、收入、职业和婚姻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畸残者与非畸残者相比较,其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四个领域评分和自我感受(自评分)得分均低于非畸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畸残是影响麻风病愈后存活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应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麻风病人发生麻风反应时的护理,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畸残的发生,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方法:主要从病人反应时的心理、皮肤及眼部的症状进行施护。结果:提高了临床的疗效,有效减少了畸残的发生,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麻风反应时经过临床护理,不但可以解除患者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而且可以让病人接受有效的治疗,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预防和减少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张德品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7,17(2):294-294,296
对滨海县现存的222例麻风患者进行畸残调查,发现畸残170人,男女间畸残率有显著差异,畸残随年龄和病期而增加,规则治疗和化疗畸残发生率较低,畸残率以多菌型为高,Ⅱ级畸残占62.9,畸残部位为多发性,爪形指,猿掌,垂足,兔眼,视力减退多见。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对麻风治愈畸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麻风治愈畸残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风护理,研究组予以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畸残改善率、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第1年、第2年的畸残总改善率均高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0例麻风反应患者的病情观察方法及护理措施的制定。方法心理护理,皮肤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神经痛的观察及护理,眼部症状的观察及护理,用药的观察及护理,健康教育。结果20例麻风反应患者,无1例发生可见性畸残。结论通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的实施,减轻了患者反应期间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缩短了麻风反应时间,预防了畸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畸残是对麻风产生恐惧的根本原因,也给麻风患者造成很大的生活困难和精神压力,因此,防治麻风畸残已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我县从1989年开始对全县329例麻风病人(包括住院和在家的)作了畸残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9例麻风病人中,II级以上畸残者197例(WHO分级标准),畸残率为59.88%,其中男性141例(71.57%),女性56例(28.42%),男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西麻风康复村村民的生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措施提高麻风康复村村民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两个广西麻风康复村,对79名麻风康复村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79名康复村村民平均年龄为69.2岁,其中年龄在60~80岁的占62.06%;村民致残率为77.23%,其中手部畸残74.68%,足部畸残60.76%,眼部畸残27.85%;69.91%的村民以政府救助金为主要生活经济来源,68.35%的村民表示生存环境较差,79.75%的村民表示医疗设施缺乏;74.68%的康复村村民精神慰藉缺乏。结论广西麻风康复村村民生活水平较低,今后需加大对康复村的社会救济和医疗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麻风畸残流行病学及社会医学调查研究张国成,李文忠,江澄,陈祥生,严良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南京210042)为了摸清我国麻风畸残的流行情况及畸残的社会医学现状和拟定全国麻风畸残防治及康复工作计划,1988年3月成立了畸残流行...  相似文献   

18.
黄珍兰 《广西医学》2001,23(2):385-387
随着麻风病的基本消灭 ,麻风防治的重点将逐渐转移到康复工作。康复已成为今后麻风防治的重要工作之一 ( 1)。自我护理能尽早化、常规化、习惯化是可以预防畸残的发生或制止及延缓畸残的进展 ,这务必鼓励病人积极主动参与。为此 ,在我院就麻风患者对康复知识与需求进行调查 ,以反馈需要进行健康教育的信息 ,推进麻风康复工作。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随机调查住院麻风病 96例 ,男 73例 ,女 2 3例 ,年龄 2 4~ 73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1 2例 ,高小 2 8例 ,小学 2 3例 ,文盲 2 4例 ;农民出身 82例 ,干部、工人 1 4例 ;麻风治愈者 85例 ,…  相似文献   

19.
为了配合中国消灭麻风的总体规划,在14257例麻风畸残流行病学和社会医学调查及畸残防治和康复需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拟定了采用综合措施开展畸残预防、治疗和康复研究计划,得到卫生部和国际麻风救济会、日本川财团的大力支持。自1990年起,在我国8个不同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省(市)选择了13343例麻风患者开展了以下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麻风病畸残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减少麻风畸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回顾性分析1958~1995年麻风病共300例。结果:总致残率为32%;男女病人间的畸残32.1%与31.7%及病人各年龄组发生畸残无明显差异(P>0.05);多菌型与少菌型发生Ⅱ°和Ⅲ°畸型比多菌型多且严重(P>0.05);而病期长短却与畸型残率之间呈正比关系。结论:病期越长,畸残发生越多越重,提示了麻风病早发现早治疗对预防畸残发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