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脑性瘫痪痉挛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脑性瘫痪 (脑瘫 )可分为痉挛型、随意运动障碍型、失调型和混合型[1 ] 。尽管脑瘫定义的特征不是痉挛 ,而是不能控制运动和姿势 ,但大多数脑瘫患者均存在明显的痉挛症状。由于痉挛限制了患儿运动范围 ,可诱发形成固定化的异常姿势 ,导致疼痛 ,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物力学及形态学改变 ,进一步加重对移动能力的限制。患儿由于移动受限 ,将面临很多并发症的威胁 ,如骨质疏松、关节挛缩、脊柱侧凸、心脏病、肥胖或营养不良等 ,心理上还会因过分依赖他人或失去自由而出现沮丧、失望、自卑等反应。目前治疗脑性瘫痪痉挛的方法很多 ,其疗效、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蔡斌  陈博昌 《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124-1125
肉毒毒素A由于能产生可逆的化学性去神经作用而被应用于治疗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痉挛。评定肉毒毒素A疗效的常用指标,包括GMFM,Ashworth量表、关节活动度等。在综述了证明肉毒毒素A治疗脑瘫儿童上肢或下肢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含非对照性研究和对照性研究)后,得出了肉毒毒素A用于治疗脑瘫儿童痉挛是安全、有效的和可以很好的被耐受的结论,还需更多的研究去论证结合多种途径(传统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石膏、支具、矫形手术)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穴位封闭为主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秀芹  郑淑丽 《现代康复》2000,4(5):761-761
  相似文献   

4.
29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家庭护理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月梅 《现代护理》2001,7(8):69-70
根据脑性瘫痪具有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需要一个长期康复过程的特点,笔者对29例痉挛型脑瘫儿童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功能训练、饮食护理等家庭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6个月后复诊结果显示,痉挛缓解有效率为92%,运动功能重建有效率为89.6%,家长的心理素质及保健意识普遍增强。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为其重新回归社会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抗痉挛治疗改善脑性瘫痪患儿大运动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痉挛治疗对脑性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接受以上田法为主的抗痉挛治疗和神经发育疗法;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发育疗法,采用大运动评价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进行功能评定及修订的Ashworth量表(Ashworth s measure,MAS)评定痉挛程度。结果:治疗组MAS评分为0.92&;#177;1.08,对照组评分为1.56&;#177;1.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8,P&;lt;0.05)。两组1~5功能区GMF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17~5.32,P&;lt;0.05)。结论:抗痉挛治疗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程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痉挛机治疗仪并推拿对脑性瘫痪儿童肌萎缩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磊  高燕  戴燕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086-5086,5091
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由于运动系统功能障碍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为探讨治疗仪及推拿联合治疗的效果,对278例脑瘫患儿采用痉挛机并推拿进行治疗肌萎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以训练为主、结合外科手术来治疗痉挛型脑瘫,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儿的年龄、功能障碍程度及智力水平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并对21例患儿辅以手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73.3%,其中结合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0.0%,与非手术组比较疗效明显较优(P<0.05)。结论: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病例结合外科手术治疗,能更好地达到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痉挛型脑性瘫痪1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16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明确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脑性瘫痪的发生率。同时对高危因素的小儿进行疾病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方法对16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从一般资料、围生期高危因素、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并发症、辅助检查六个方面进行临床分析,并应用肉毒毒素肌肉注射、功能训练、高压氧舱、配带踝足矫形器、脑细胞营养剂的应用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病情均有好转,主要表现为肌张力,肢体运动范围包括步态、足后跟着地、膝部反屈角、关节弯曲度、步行速度等均有改善,手的大运动及精细运动功能也有明显改善,腱反射亢进变为活跃,踝阵挛明显减弱或消失。结论①早产、窒息和低出生体重是脑性瘫痪主要危险因素,本文该三种因素依次占脑瘫病因的56.4%、56.0%、51.6%,与文献报道相符;②肉毒毒素的应用可缓解肌肉痉挛,使脑性瘫痪患儿畸形改善,为康复训练创造有利条件,最好在6个月以内开始高压氧治疗,坚持5个疗程以上治疗最理想。药物治疗主要是脑细胞激活剂,其作用是通过加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达到改善脑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鞘内注射巴氯酚在治疗脑性瘫痪儿童痉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蔡斌  陈博昌 《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730-1731
鞘内注射巴氯酚由于作用持久,全身副作用轻等优点被应用于治疗脑瘫儿童痉挛。介绍了鞘内注射巴氯酚的原理及其实施方法。综述了鞘内注射巴氯酚治疗脑瘫儿童上肢或下肢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文献(含非对照性研究和对照性研究),鞘内注射巴氯酚是一种有效的缓解脑瘫痉挛的疗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脑性瘫痪具有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需要一个长期康复过程的特点,笔者对29例痉挛型脑瘫儿童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功能训练、饮食护理等家庭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6个月后复诊结果显示,痉挛缓解有效率为92%.运动功能重建有效率为89.6%,家长的心理素质及保健意识普遍增强.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为其重新回归社会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1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脑性瘫痪(CP)是出生前至出生后1mo内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语言、视听障碍及癫痫发作。我们自1996年7月~1999年12月在综合疗法基础上,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及针炙理论,采用小剂量穴位注射VitB_1、B_(12)共116例,疗效显著,并与综合疗法86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以训练为主、结合外科手术来治疗痉挛型脑瘫,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儿的年龄、功能障碍程度及智力水平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并对21例患儿辅以手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达73.3%,其中结合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0.0%.与非手术组比较疗效明显较优(P<0.05)。结论: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择台适的病例结合外科手术治疗,能更好地达到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徐动型脑性瘫痪儿童言语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经过综合康复治疗与家长参与治疗相结合的疗效。方法:16例小儿痉挛型脑瘫患以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中医按摩推拿,言语治疗等综合治疗,同时要求患儿家长参与治疗全过程,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显效11例,占68.7%,有效4例,占25%;无效1例,占6.3%,总有效率93.7%,结论综合康复治疗与家康复结合是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运动疗法改善脑性瘫痪儿童下肢痉挛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目前中国儿童康复医疗机构数量少,同时很多家庭负担不起昂贵的治疗费用。为了能提高这些息儿的疗效,探讨不同年龄组及家长参与康复训练对痉挛性双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改善的影响。方法 痉挛性双瘫患儿89例。根据年龄分为《3岁组和&;gt;3岁组;并根据家长参与情况分为参与组和不参与或不规则参与组。全部患儿均采用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后肌张力缓解的情况。结果 ≤3岁组总有效率95%,&;gt;3岁组总有效率72%,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30.26,P&;lt;0.01)。家长参与组总有效率为89%,家长不参与或不规则参与组总有效率为46%,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85.44,P&;lt;0.01)。结论 不同年龄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家长有规律的参与康复训练有助于肌张力的缓解,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痉挛治疗对脑性瘫痪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接受以上田法为主的抗痉挛治疗和神经发育疗法;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发育疗法,采用大运动评价表(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GMFM)进行功能评定及修订的Ashworth量表(Ashworth'smeasure,MAS)评定痉挛程度。结果:治疗组MAS评分为0.92±1.08,对照组评分为1.56±1.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78,P<0.05)。两组1~5功能区GMF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17~5.32,P<0.05)。结论:抗痉挛治疗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程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脑性瘫痪(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癫痫,症状在2岁前出现。该病需长期综合康复治疗,才能逐渐恢复。笔者采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ation HBO)辅助治疗痉挛型脑瘫,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月内 ,运动中枢受损而出现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我们从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对160例脑瘫患儿进行了综合治疗 ,报道如下。160例患儿均来源于本院门诊及住院病房 ,男 114例 ,女 46例 ,年龄 4月~ 1岁 2 5例 ,1~ 3岁 110例 ,4~ 6岁 2 5例 ,均根据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拟定的标准[1] 确诊。病因 :难产、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115例 ,早产低体重 15例 ,黄疸 5例 ,不明原因 2 5例。智力正常 90例 ,轻度低下 70例。治疗方法  (1)运动疗法 :按…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