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严重性与纤溶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8例(ACS组),对照组32例对全部受试者进行冠脉造影,对冠脉狭窄评分,测定外周静脉血D-D、PAI、TNF-α和HS-CRP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并对冠脉狭窄评分与纤溶及炎症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CS组D-D、PAI、TNF-α和HS-CRP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D-D、PAI、TNF-α和HS-CRP的水平与ACS冠脉病变分数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r介于0.521~0.774之间).结论:纤溶及炎症指标的水平可以反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2.
郑文祥 《中外医疗》2008,27(11):18-18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关系.方法 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30例)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患者30例的血CRP浓度.结果 ACS患者组(A组)血CRP浓度为(14.53±16.87)mg/dL;非ACS患者组(B组)血CRP浓度为(4.07±4.56)mg/dL;对照组(C组)血CRP浓度为(3.67±4.43)mg/dL,A组与B组之间CRP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B组与C组之间CR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CRP浓度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CRP浓度潮定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将 6 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治疗组 30例和对照组 30例 ,2组均按ACS常规治疗 ,治疗组另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 ,治疗 4周。观察灯盏细辛对ACS的临床疗效及对ACS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及抑制物 (PAI 1 )和C 反应蛋白 (CRP)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8.0 % ,明显优于对照组 6 3.7% (P <0 .0 5 ) ;经灯盏细辛治疗后PAI 1及CRP的含量均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 .0 5 )。结论 :灯盏细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肯定 ,且可改善纤溶活性及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早期纤溶活性及血小板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 4 9例非溶栓的非Q波型ACS患者 ,分别于发病后 1d、2d、3d、7d及 14d采集空腹静脉血 ,用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1(PAⅠ 1)的活性 ,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血小板GPⅡb、Ⅲa的含量。以 32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ACS患者中tPA活性降低 ,PAI 1活性升高(P均 <0 .0 1) ,血小板GPⅡb、Ⅲa含量升高 (P <0 .0 1)。ACS组tPA活性与PAI 1活性及血小板GPⅡb、GPⅢa呈负相关 (r分别为 - 0 .6 6 0 7,- 0 .6 315 ,- 0 .5 72 8,P均 <0 .0 1) ;血浆PAI 1活性与GPⅡb、GPⅢa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6 90 1,0 .712 1,P均 <0 .0 1)。结论 :非Q波型ACS患者早期纤溶活性明显下降 ,血小板活性异常升高 ,2者存在相关性。监测tPA、PAI 1活性和GPⅡb、Ⅲa含量有助于ACS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10mg、20mg、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血小板血栓烷B2(TXB2)、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水平、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及肝功能的变化,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ACS患者65例,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20mg/d、40mg/d,睡前服用。入院第1d、第14d抽取空腹静脉血16ml。测定hs-CRP、IL-6、TXB2、GMP-140、t-PA、PAI-1及TC、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含量。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的组间及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TC、hs-CRP、IL-6、TXB2、GMP-140、PAI-1治疗后均有下降、t-PA活性上升;治疗后上述各指标3组间比较亦有差异;而3组治疗前后CK、ALT、AST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均后无显著上升。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同时未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临床试验已证实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 )在动脉粥样硬化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减少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肯定作用。急性冠脉综合征 (a cutecoronarysyndrome ,ACS)中 ,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重要的发病环节 ;血小板 ,凝血和纤溶系统对急性血栓形成的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他汀类对于血小板 ,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的应用。1 血小板、凝血和纤溶系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血小板 ,凝血和纤溶系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又相互影响。不稳定斑块破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纤溶系统和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5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设为ACS组,将ACS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两个亚组,每组27例,另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54例,设为对照组。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抗凝药、他汀类和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比较ACS组和对照组、常规组和治疗组tPA、PAI-1和vWF含量。结果:ACS组的tPA、PAI-1和vWF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tPA、PAI-1和vWF含量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能是通过改善纤溶系统状态和调节内皮细胞功能发挥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40年代人们首次发现炎症反应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相关。1943年,Lofstrom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体内表达一种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相关的物质。1956年Boltax和Fischel[1]发现AMI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早期(24~48h)应用不同剂量国产辛伐他汀后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DP)的影响以及血脂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ACS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辛伐他汀40mg组(40例)、20mg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他汀类两组均于入院24~48h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3组入院时、入院后8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FDP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辛伐他汀20、40mg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hsCRP、FDP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且40mg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ACS患者的炎症及凝血反应,40mg作用明显优于20mg。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和C反应蛋白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常规治疗组予阿斯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8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每日20mg晚餐后服用,疗程6周,治疗前后测量血脂及C反应蛋白并与健康对照组(n=30)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升高,经治疗后均有下降,辛伐他汀组TC、TG、LDL—C水平及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下降明显,HDL—C水平升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具有稳定斑块、抑制炎症等作用,是一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标记物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将120例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ACS常规治疗。治疗组再予奥美拉唑(奥克)20mg、克拉霉素(安吉尔宁)500mg、甲硝唑400mg,每日2次,连服1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炎症标记物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该类药物能显著降低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解毒活血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RP、Fig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解毒活血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C-反应蛋白原(CRP)、纤维蛋白原(Fig)的影响,探讨该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确切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硝酸甘油5~10 mg静脉点滴,1次/d,加口服解毒活血丸,8粒/次,3次/d.对照组应用硝酸甘油5~10 mg静脉点滴,1次/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CRP、Fig检测并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CRP、Fi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主要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率相对降低.结论 解毒活血丸可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CRP、Fig水平,减少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冯云枝  徐慧  冯文化 《中国全科医学》2003,6(2):115-115,11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组)和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的CRP水平,同时选择30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 3组披检者CRP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心脏事件发生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RP水平升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confirm the effect of Shengmai Injection (生脉注射液, SMI) in improving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and to explore its influence on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patients. Methods: Ninety ACS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SMI group treated with SMI. The patients' cardiac function was noted and the content of 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in venous blood was measured before treatment and 1 week and 3 weeks after treatment, so as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ir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ardiac output, stroke volume and ejection fraction in the SMI group after 3 weeks of treatment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erum content of hs-CRP was reduced in both groups (P〈0.05), but the reduction in the SMI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SMI could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and further inhibit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S.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内脂素、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ACS的关系。方法: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n=39)、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33)患者,另选取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3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3组血清脂联素、内脂素、C反应蛋白水平及与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3组血清脂联素、内脂素、C反应蛋白、血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CS组血清内脂素水平与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与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血清脂联素水平与C反应蛋白、TG、LDL及TC呈负相关,与HDL呈正相关。结论:内脂素、脂联素在ACS中发挥的作用相反,共同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的变化,以了解ACS与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ACS组4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清CRP含量,与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对照。结果ACS中CRP增高,AMI升高最为明显,AMI与UA、AMI与SA、UA与SA之间比较,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1)。病人近期心脏主要事件的发生比AMI组与UA组与SA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CRP(C-反应蛋白)是预测ACS心肌损伤程度以及近期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is considered as a more complete means of revascularization tha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 ) . Howev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can still occur after CABG. The culprit vessel can be the graft vessel or the native vessel. Many questions remain unanswered in the Chinese literature regarding this topic: what are the short- and long-term pathological changes that induce AC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ELISA或放免分析法对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ET-1、OX-LDL免疫复合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OX-LDL-IC、IL-1β、TNF-α及sVCAM-1浓度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龄老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的冠状动脉特点、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及治疗现状。 方法 比较536 例≥ 80 岁ACS 患者与568 例60-70 岁ACS 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以及治疗现状,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分析病变支数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结果 ≥ 80 岁组,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酐水平明显增高(P <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增高(P <0.05),多支病变、左主干、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增多(P <0.01),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应用普及,β 受体阻断剂和ACEI/ARB 应用率下降(P <0.01)。在0、1、2 支及多支病变组,心率、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显著(P < 0.01)。随着病变支数增多,患者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受累的比例增高(P < 0.01),严重狭窄和完全闭塞的比例增高(P < 0.01)。 结论 高龄ACS 患者病变复杂、合并疾病多,心率、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酐水平是高龄老人ACS 的危险因素,与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20.
李宁榕  吴素华  黄琦 《河北医学》2004,10(6):489-491
目的 :通过观察C -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变化 ,探讨炎症标记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组 10 2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亚组 34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亚组 6 8例 ,选择稳定性心绞痛 (SAP) 4 4例作对照组。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及热沉淀比浊法测定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及纤维蛋白原 (FIB)。结果 :ACS组CRP高于SAP组 (19.2 3± 18.2 6mg/Lvs 1.72± 0 .82mg/L ,P <0 .0 5 ) ,AMI亚组明显高于UAP亚组与SAP组(2 6 .34± 2 5 .38mg/Lvs 12 .0 7± 10 .85mg/L、1.72± 0 .82mg/L ,P <0 .0 1) ,UAP亚组高于SAP组 (12 .0 7±10 .85mg/Lvs 1.72± 0 .82mg/L ,P <0 .0 5 )。ACS组FIB高于SAP组 (3.5 3± 1.2 9g/Lvs 2 .2 4± 4 .81g/L ,P<0 .0 5 ) ,AMI亚组明显高于UAP亚组与SAP组 (3.87± 1.5 0g/Lvs 3.4 7± 1.0 8g/L、2 .2 4± 4 .81g/L ,P<0 .0 1) ,UAP亚组高于SAP组 (3.4 7± 1.0 8g/L、2 .2 4± 4 .81g/L ,P <0 .0 5 )。结论 :炎症参与了ACS患者的发病过程 ,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ACS患者CRP和FIB水平增高 ,二者均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