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胆汁反流反复刺激胃和食管黏膜,导致损伤并出现肠化、Barrett食管等癌前病变,甚至引起食管腺癌及胃癌等疾病~([1])。目前西药治疗主要以抑酸、促胃动力药以及胃黏膜保护剂为主。研究显示传统中医药治疗该病有自身优势,能够明显缓解胆汁反流状况,修复胃黏膜的损  相似文献   

2.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主要机理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幽门功能不全,或者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入胃,胆酸破坏胃粘膜屏障,氢离子逆弥散增加,最终导致胃粘膜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病理变化~([1])。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胃部饱胀,饭后加重,有胃痛,拒冷食,呕吐,反酸,打嗝,烧心,恶心,便秘,无食欲等。姚乃礼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临床40余年,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下面  相似文献   

3.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胆汁反流入胃所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性病变[1],其反流的十二指肠液可导致胃黏膜腺体萎缩,向胃黏膜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甚至癌变进展[2],胆汁反流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22.6%[3]。现将王仁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医辨证治疗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过多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发生炎症,因为十二指肠内容物是以胆汁为主,又呈碱性,故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或碱性反流性胃炎。发生于胃幽门手术后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于非手术胃的,称胃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相似文献   

5.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消化液作用于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出血和上皮化生的病变[1]。非手术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而胃幽门手术后过多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炎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2]。BRG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约占胃炎总数的12.3%[3]。现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胆汁反流性胃炎指由于十二指肠、胃窦协调运动障碍或幽门功能不完全等原因引起的包含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性病变~([1])。临床上常表现为持续性上腹部饱胀不适,中上腹烧灼样疼痛,恶心,吐酸,反酸,夜间嘈杂~([2-4]),另外还伴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烦躁易怒、咽喉不适、夜间咳嗽、大便秘结等。杨国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杨国红教授熟  相似文献   

7.
胆胃相关是胆胃生理病理的理论基础;胆汁反流性胃炎基本病机为胆胃不和、胆胃同病;运用疏肝利胆、和胃降逆法进行胆胃同治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8.
马铮  张融碧 《河北中医》2004,26(4):260-261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地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据报道,随着胃镜的普遍使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占慢性胃炎的24.20%^[1]。近来,国内外资料显示胆汁反流入胃与胃黏膜恶变有显著相关性^[2]。防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途径在多方面探索之中,由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复杂,选择有效的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01-02~2003-11,我们采用浙江省名老中医张融碧老师的经验方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引起胆汁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病变.胆汁反流性胃炎占慢性胃炎发病的24.2%[1].近年来,笔者跟随导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33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田雪娇  王彦刚 《新中医》2016,48(5):230-232
正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病人数与日俱增,人们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产生炎症、糜烂和出血等,减弱胃黏膜屏障功  相似文献   

11.
司艳艳  田梅 《山西中医》2011,27(10):54-56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hlux gastritis,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任何减低及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胰液等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炎症。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切除后胆汁反流人胃,胆酸破坏了胃粘膜屏障,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的一种浅表性胃炎。笔者自1988年以来,应用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加味并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胆汁反流性胃炎系幽门功能不全,或胃切除术后,也可无上述病因,胆汁反流入胃,胆酸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发生炎症、糜烂和溃疡的一种胃炎.近年来,胆汁反流性胃炎有增多趋势,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痞胀或有灼热感、泛酸、口苦、嗳气、呕吐、纳呆、心烦等.笔者采用疏肝健脾降逆法施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36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H+ 弥散增加,而导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临床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两大类,主要症状是胃胀,胃痛,嗳气、反酸、烧心、排便不畅、食欲减退和消瘦等.  相似文献   

15.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胆汁反流人胃所引起的上腹部疼痛,伴口苦、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胃炎的发生率因胆汁反流而增高。近年来,笔者中西医结合并用的方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饮加减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不和型)患者共6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予疏肝和胃饮加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西医症状及胃镜下胆汁反流、胃黏膜相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医证候、西医症状、胆汁反流及胃黏膜相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疏肝和胃饮可有效改善肝胃不和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胆汁反流量,修复胃黏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正碱性反流性胃炎又称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胃切除术后,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过量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导致胃黏膜损伤。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以中上腹持续性烧灼痛为主;恶心及呕吐,以胆汁性呕吐为主要特征表现;其他症状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表现。胃手术后幽门或迷走神经干的切断使幽门失去神经支配,十二指肠液流入胃的机会明显增多,其中胆汁和胰液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致  相似文献   

18.
刘松  薛莉萍 《山西中医》2007,23(6):24-24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降气中药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疏肝降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胃不和型65例。结果:治愈34例,有效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85%。结论:疏肝降气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苏婷  赖鑫  詹玫琦  林景琳 《光明中医》2023,(5):999-1002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由多种因素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引发胃黏膜发生慢性炎症性的疾病。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此文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病因、中医发病病机和治疗等方面综述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进展。认为本虚标实是该疾病的基本病因病机,治疗上多采用健脾益气,和胃降逆等方法,包括中医辨证治疗、方剂及针刺等。  相似文献   

20.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胆反流性胃炎2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由于胆汁反流入胃,引起胃黏膜水肿、充血、糜烂等改变.近4年来我们采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8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