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多见于脑卒中早期,主要表现为突发患肩疼痛,患手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是脑卒中后恢复肢体功能的基础疗法,然而,即使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仍有15%~30%患者残留肢体功能障碍[1].SHS发病机理复杂,需及时进行合理的干预,但单一疗法难以奏效.本研究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期辨治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方法以康复训练治疗SHS为对照组,以分期辨治+康复训练为治疗组,治疗观察198例SHS患者;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0%,对照组总有效率66.3%,两组疗效比较P〈0.01;结论分期辨治SHS有确切疗效,可有效缓解其疼痛,浮肿等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消除SHS给脑卒中康复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患侧上肢出现疼痛、血管功能障碍、营养障碍、水肿及上肢活动功能受限等。根据Darts等的统计,其发生率约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12.5%,张淑云等更认为我国脑卒中后SHS的发生率可高达30%以上。Subbarao等报道125例SHS患者仅23%能完全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远远低于脑卒中后不伴SHS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以肩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及同侧手、腕疼痛和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早期预防和治疗SHS具有重要意义。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具有温阳益气通络、活血化瘀止痛之功,尤其适用于气虚血瘀证。笔者在西医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SHS患者30例,并与常规针刺疗法相比较,现总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相关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 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患侧上肢出现疼痛、血管功能障碍、营养障碍、水肿及上肢活动功能受限等[1].根据Darts等[2]的统计,其发生率约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12.5%,张淑云等[3]更认为我国脑卒中后SHS的发生率可高达30% 以上.Subbarao等[4]报道125例SHS患者仅23% 能完全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远远低于脑卒中后不伴SHS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肩手综合征(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D),是指脑卒中后3个月内并发的以肩部疼痛运动障碍及同侧手痛和肢体运动障碍为表现的症候群,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至今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见并发症,以患侧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伴有同侧手部的肿胀、疼痛为特征,后期皮肤及肌肉出现萎缩,手或手指变形,手的运动功能完全消失等.有研究报告,我国脑卒中患者SHS发病率高于30%[1].对于SHS治疗目前西医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措施,主要采用康复疗法、心理疗法、神经节阻滞疗法等...  相似文献   

8.
<正>脑卒中是大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功能障碍的总称,因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发,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1]。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交通事业的不断成熟,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均可在黄金期(发病后6 h内)得到及时救治,虽然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其致残后遗症仍为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2]。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为其常见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多以康复训练为主,通过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恢复以肢体功能[3]。虽然康复训练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起效缓慢,且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较高,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针灸和推拿是中医特色疗法,治疗SHS临床效果较好[4-6]。本文采用电针联合推拿疗法治疗SHS I期患者48例,观察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肩手综合征(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肩关节、腕部和手的肿胀、疼痛、强直、运动障碍和手肌萎缩,甚至挛缩畸形的病理综合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是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我科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采用针刺、推拿、中药熏洗等方法治疗肩手综合征60例,疗效显著,现将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爱国  吴秀玲 《河北中医》2009,31(2):262-263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指脑卒中后患侧肩部、手指、腕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皮肤发红、发绀和温度增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僵直及皮肤、肌肉萎缩或痉挛。患者可因疼痛而不敢活动患侧上肢,严重影响了患者瘫痪上肢的功能恢复及独立生活能力。2004—01—2008—01,我们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SHS63例,并与常规治疗6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电针结合现代康复疗法、单纯电针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活动程度,疼痛程度及功能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选择高于对照组的70.0%(P0.01):治疗后治疗组上肢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及F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SHS可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肩手综合征(SHS),属于一类常见的神经性疾病,其和卒中存在密切的关系~([1]),主要的病症为患侧手部和肩部疼痛,浮肿等,同侧的上肢运动也受到一定影响。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脑卒中后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上肢运动障碍~([2])。在没有有效治疗情况下,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很容易受到影响,且对  相似文献   

13.
<正>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1]。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侧肩痛、手肿胀、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笔者采用中药内外并用方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般资料观察病例来源于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7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一般资料及  相似文献   

14.
王雷  孙波 《光明中医》2011,26(12):2437-2438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临床特点包括疼痛、水肿、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运动失调及营养改变。依据临床表现,SHS可分3期:Ⅰ期表现为手部肿胀,色泽改变,肩、手部有疼痛性运动障碍;Ⅱ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运动障碍减轻,肿胀和色泽改变部分减轻或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后偏瘫侧肢体常并发肿胀、疼痛,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笔者采用加味五苓散对脑卒中后肢体肿胀进行了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赵素萍 《河南中医》2014,(9):1823-182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有效率为92.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降低,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恢复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SHS)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结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结合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应用靳三针疗法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结合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VAS为(4.28±0.32)分、患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为(85.3±4.1)分、综合功能评定评分FCA为(88.6±9.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肢运动以及全身综合功能,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肩手综合征(SHS)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高达12%-74.1%~([1])。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肩关节半脱位,肩及手部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受限等,是严重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微波结合电针治疗SHS患者,与单用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9.
《光明中医》2021,36(13)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结合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方法 选择210例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洪洞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脑卒中后SHS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5例)、对照组(105例)。对照组接受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药熏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的主要证候评分、血浆细胞因子水平、肿胀、手指运动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肩部疼痛、舌淡苔薄、半身不遂、感觉减退、脉象弦滑、肿胀、疼痛评分及血清ET-1、BK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手指运动功能评分及血清NO、CGRP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中药熏蒸结合手法治疗脑卒中后SHS可降低血清ET-1、BK水平,升高血清NO、CGRP水平,抑制病情进展,有效缓解患者主要证候、肿胀、手指运动功能及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与针刺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houlder-hand syndrome,SHS)患者患肢疼痛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4月在本中心门诊治疗的SHS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价量表(The digital pain assessment scale,NRS)、上肢运动功能(The motor function of upper limbs,FMA)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范围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RS、FMA以及肩关节活动度范围评分分别为(1.35±0.91)、(41.91±6.71)和(2.48±0.46),而对照组分别为(3.13±1.09)、(33.46±4.62)和(1.65±0.3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穴位注射与针刺联合治疗疗效显著,能明显减缓SHS患者肢体疼痛感,提升运动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