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病,其致病原因也比较多(如七情所伤、饮食不当、饥饱失常、过食生冷,以及感受外邪和人体本身脏腑功能失调等).以下兹将笔者在临床治疗多例的经验体会,归纳为胃脘痛论治八法. 1消导和胃法 症见胃脘胀闷疼痛,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苔腻脉滑.治宜消导化滞,理气和胃.保和丸加味:焦元曲、焦山楂、莱菔子各1 2g,佛手6g,沉香10g,炒麦芽30g.若兼外感寒邪加紫苏叶、制香附、枳实各10g,川朴6g;伤于肉食者加鸡内金10g,重用焦山楂;伤于米面食积,重用焦麦芽、焦元曲;吃鱼鳝而致病者再加苏叶10g.以上使有形食滞消除,胃腑气降而痛自止.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以肝郁气滞,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为基本病机。以脾胃虚弱、肝郁气滞、脾胃湿热、胃阴不足等证多见。治宜疏肝健脾降逆和胃,方用逍遥散加减,配合西药,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编号顺序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多潘立酮片,10mg/次,3次/d。治疗组20例疏肝和胃汤(甘草炙3g,柴胡炒6g,积壳炒、法半夏、广陈皮各10g,白芍炒、茯苓、莱菔子炒、焦神曲、焦山楂各15g),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肺癌的发生发展及传变,与温病学说的三焦辨证不谋而合,符合"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的传变规律。肺癌病在上焦,多见肺热痰瘀证、脾虚痰湿证,治宜清肺除痰,化瘀散结;病在中焦,多见肺热腑实证,治宜清热宣肺,泄热通腑;病在下焦,多见气阴亏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滋补肝肾。  相似文献   

5.
贾海燕 《光明中医》2012,27(6):1148-114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本病属于中医"痞满""胃痛""嘈杂"等病证范畴,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胃失和降多见,笔者运用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磊  顾庆华 《中医药通报》2014,(5):27-28, 30
顾庆华教授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肺三脏关系密切,其病机核心为肝胃不和,气滞湿阻。若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可兼见化火、血瘀、气血阴阳亏虚之象。治宜疏肝理气、运脾和胃、宣通肺气为主,辅以通达阳气、活血化瘀之法,验证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多见,现代医学治疗多采用对症治疗,如胃动力药、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及镇静剂治疗,疗效不尽满意。结合我们多年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归纳为六种常见证型,并根据临床实际总结出治法特点,据此立方选药,临床单用、复用均可取效。  相似文献   

8.
介绍吴华堂教授运用麦冬麻仁汤加减治疗肠燥津亏型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经验。吴教授认为,老年功能性便秘以虚火多见,其大肠之液亏燥热应归于胃之阴液不足,故予麦冬麻仁汤化裁以治之。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病,邓贵成主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本文总结邓贵成主任在诊断疾病中,四诊合参尤重舌诊,中西互参避免贻误病情,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为胃失和降,和降法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基本治法,具体包括理气和胃、辛开苦降、分消走泄、温中和胃、养阴和胃、消除病理因素,心态调整应贯穿治疗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10.
介绍刘芳主任医师从肝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刘芳认为,情志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 的关键,阳气与情志关系密切,阳虚易致郁。功能性消化不良常以实证之肝郁而致肝胃不和多见,邪气久羁耗 伤正气,可出现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故治疗上重视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疏肝行气和胃之效,解郁安神首选头 部及手少阴心经中带“神”字之穴位,方药拟消痞疏肝和胃方,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强调“重灸中脘,振奋阳 气”的重要性。即以从肝论治为治疗关键,从肝治胃为基本治则,治疗上强调疏肝调神,同时重视灸法。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灵枢·五味篇中云;“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对于“胃之两焦”的认识,一直是《内经》中的一个难点及争论的热门话题。历代医家对此有着不同的认识,尤其是以张介宾为代表的医家认为“之”是动词“到”之意,“两焦”是指上、下两焦,也就是说;水谷入于胃,经过脾胃所化生的精微再输布到上焦和下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尤其是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胃肠功能紊乱,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但在治疗上较少有效之良方.我院自行研制的消痞舒胃口服液,具有理气和胃,补中益气,通降消痞、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等功效.经临床应用治疗150例患者,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136-1139
目的:为深入研究肝胃不和证的发生机制,提出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肝胃不和证的研究思路。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中医肝胃不和证在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相关性,以及脑肠肽变化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关系。结果: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中医情志抑郁所致肝胃不和证在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上高度相似,且部分脑肠肽的改变同时存在于抑郁症与肝胃不和证的发病过程中,为肝胃不和证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基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胃不和证的相似性,可以从"脑-脊髓-胃"脑肠轴通路途径,深入研究中医肝胃不和证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4.
真心痛并呃逆证是上中二焦失和之证 ,心与胃通过宗气及胃之大络密切联系 ,真心痛时上焦痹阻 ,必然影响中焦气机 ,中焦所受谷气 ,不能由心肺正常输布 ,反逆还于胃 ,而胃腑不受 ,故呃逆。其治则为调和上中二焦 ,提出了降胃家气、宣上焦气、调和肝气的治法  相似文献   

15.
黄铭涵  黄健  陈琴  林平 《世界中医药》2010,5(6):391-393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97例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各证型分布特点,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虚气滞证比例最高(32.3%);2)中医各证型心理异常比例:合并抑郁状态以肝气郁结证比例最高(62.5%),合并焦虑状态以肝气犯胃证比例最高(35.8%),而湿热滞胃证合并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比例均最低,各证型合并抑郁、焦虑状态均占相当比例;3)中医各证型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谱比较:餐后饱胀感以脾胃气虚证及脾虚气滞证多见,早饱在脾胃气虚证最为显著,上腹痛以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多见,上腹烧灼感在湿热滞胃证中最为显著;4)中医各证型SDS、SAS量表评分比较:SDS评分以肝气郁结证最高,SAS评分以肝气犯胃证最高,而湿热滞胃证在两个自评量表中评分均最低。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各中医证型分布及心理测评结果差异明显,病机虚实夹杂,病情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97例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各证型分布特点,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结果 (1)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虚气滞证比例最高[96例(32.3%)];(2)中医各证型心理异常比例:合并抑郁状态以肝气郁结证比例最高[30例(62.5%)],合并焦虑状态以肝气犯胃证比例最高[19例(35.8%)],而湿热滞胃证合并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比例均最低,各证型合并抑郁、焦虑状态均占相当比例;(3)中医各证型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谱比较:餐后饱胀感以脾胃气虚证及脾虚气滞证多见,早饱在脾胃气虚证最为显著,上腹痛以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多见,上腹烧灼感在湿热滞胃证中最为显著;(4)中医各证型SDS、SAS量表评分比较:SDS评分以肝气郁结证最高,SAS评分以肝气犯胃证最高,而湿热滞胃证在两个自评量表中评分均最低。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各中医证型分布及心理测评结果差异明显,病机虚实夹杂,病情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1 三焦的部位及形态 三焦即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 1.1 三焦的部位:自咽至胃之上口,包括头部、胸部及心肺二脏,属上焦;自胃之上口至胃之下口,包括脐以上的腹部及脾胃二脏,属中焦;自胃之下口至二阴部分,包括肝、肾、膀胱、大肠、小肠,属下焦。历代医家多致力对三焦功能的研究,但对其形态结构提及较少,所提也大多仅为对脏腑部位的划分。  相似文献   

18.
史国梅  樊来应 《光明中医》2009,24(11):2107-2107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胃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胃潴留。结果:总有效率91%。结论:中药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胃潴留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古都焦炸丸子是洛阳水席中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一道家常菜。焦炸丸味道酸、辣、咸、鲜、香;口感焦、酥,别具风味。具有健脾和胃、补益中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呃逆又称哕,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临床上较为多见,但大多属偶然而作,不药而愈。也有呃逆数日以上不止者,则需用药治疗。笔者从临床中体会到,凡用和胃降气法无效者,可据证情从上下二焦辨治。兹述于下。1上焦论治上焦呃逆多因肺气不利而致。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