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BMD)的特征及骨折情况。方法 2012—2015年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T2DM患者125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240例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后前位1-4椎体和左侧股骨近端各部位(股骨颈、股骨干、大粗隆、Ward's三角和全髋部)的BMD。结果男性DM腰椎(L2)的BMD低于非糖尿病(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DM的Ward's三角区和股骨颈BMD低于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OP)患病率,女性DM(55.20%)和NDM(29.16%)均高于男性DM(28.80%)和NDM(2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DM患者(28.80%)高于NDM患者(21.66%),其中L2和L1-4(5.40%和16.00%)高于NDM患者(1.66%和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DM患者(55.20%)高于NDM患者(29.16%),其中Ward's三角、股骨颈和股骨全部(20.00%、12.80%和42.40%)高于NDM患者(3.33%、5.00%和1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DM患者骨折人数最多部位为腰椎。结论 T2DM患者易伴发OP,其中L2和Ward's三角区可分别作为男性和女性患者早期诊断OP的首选检查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1型糖尿病(T1DM)青少年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其血糖控制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在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门诊就诊的210例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在基线调查时,由T1DM青少年患者完成自我照顾行为量表,其父母或监护人填写父母参与和家庭冲突量表。6个月后测定患儿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在10~12和13~15岁组中,不同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指数(SES)患儿HbA_(1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6~18岁组中,女性患者的HbA_(1C)水平明显高于男性,SES较低者的HbA_(1C)水平明显高于SES较高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家庭结构的各年龄组HbA_(1C)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12岁T1DM青少年患者中,家庭冲突是HbA_(1C)水平的危险因素(B=3.21,P0.01);在13~15岁T1DM青少年患者中,自我照顾行为是HbA_(1C)水平的保护因素(B=-2.30,P0.01);在16~18岁T1DM青少年患者中,自我照顾行为是HbA_(1C)水平的保护因素(B=-2.43,P0.01),性别为女性是HbA_(1C)水平的危险因素(B=3.69,P0.01)。结论不同年龄组T1DM青少年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不同,护理人员需根据不同年龄组T1DM青少年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升血糖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内科收治的21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判断有无CAS,分为CAS组108例和非CAS组164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CAS的危险因素。结果 218例T2DM患者发生CAS 105例,发生率为49.5%;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LDL-C、SBP、HbA_(1c)、HDL-C与T2DM患者CAS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DBP、BMI等方面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SBP增高、糖尿病病程(10年)及高LDL-C、高HbA_(1c)是T2DM发生CAS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规律胰岛素治疗是T2DM患者CAS的保护因素,可以有效地降低CAS发生率。结论 T2DM患者发生CAS危险因素较多,主要为年龄、高SBP、糖尿病病程(10年)、高LDL-C及高HbA_(1c),临床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T2DM患者的CAS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DN)流行状况及膳食模式与患病风险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5月武汉市普仁医院655例T2DM患者,其中男性338例,女性317例,根据患者有无合并DN分为T2DM组(n=368例)和DN组(n=287例),由该院经过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采用针对糖尿病设计的简化版食物摄入频率问卷表调查患者近1年膳食摄入合理情况,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两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T2DM发生DN的式独立危险因素,对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与膳食模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655例T2DM患者发生DN 287例(43.82%),其中男性149例,女性138例,DN组平均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比例显著高于T2DM组(P<0.05);两组在性别比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能量、蛋白质摄入量、碳水化物和脂肪摄入量显著高于T2DM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质、碳水化物和脂肪摄入量是T2DM患者发生D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Pe...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情况及影响因素,为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提供早期预防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嘉兴市第一医院诊治的1 119例城南社区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统计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情况及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特征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情况,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119例T2DM患者中,并发脑卒中180例,脑卒中患病率为16.09%,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9.55% vs. 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18,P=0.001)。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长,T2DM合并脑卒中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病程和年龄组合并脑卒中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443、47.227,P<0.001)。相比不吸烟、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8%的T2DM患者,吸烟、BMI≥24、HbA1c≥8%的T2DM患者的脑卒中患病率均更高(P<0.05)。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的T2DM患者合并脑卒中的患病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55岁(OR=1.430,95%CI:1.060~1.931)、55-~<65岁(OR=1.465,95%CI:1.142~1.879)、65~<75岁(OR=1.493,95%CI:1.037~2.150)、75~88岁(OR=1.573,95%CI:1.118~2.212),病程5~<10年(OR=1.311,95%CI:1.074~1.601)、10~<20年(OR=1.422,95%CI:1.102~1.835)、≥20年(OR=1.498,95%CI:1.125~1.994),男性(OR=1.355,95%CI:1.079~1.701)、BMI≥24(OR=1.165,95%CI:1.090~1.245)、HbA1c≥8%(OR=1.107,95%CI:1.069~1.290)、高血压(OR=1.159,95%CI:1.119~1.201)、血脂异常(OR=1.187,95%CI:1.130~1.247)、高尿酸血症(OR=1.137,95%CI:1.100~1.176)、吸烟(OR=1.157,95%CI:1.102~1.215)是T2DM合并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嘉兴市城南社区T2DM合并脑卒中患病率较高,且年龄增加、病程越长、男性、BMI≥24、HbA1c≥8%、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高尿酸血症是T2DM合并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描述和分析浙江省嘉善县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性别差异。方法 1990-2014年嘉善县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资料源自当地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以2010年全国人口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准化发病率和标准化死亡率,并计算相应性别发病率比值、死亡率比值及其95% CI结果 1990-2014年嘉善县所有恶性肿瘤的标准化发病率为226.13/10万,其中男性为266.04/10万,女性为187.22/10万,男、女性发病率比值为1.42(95% CI:1.39~1.46),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恶性肿瘤的标准化死亡率为155.39/10万,其中男性为206.55/10万,女性为104.98/10万,性别死亡率比值为1.97(95% CI:1.91~2.03),男、女性死亡差异同源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恶性肿瘤类型发现,除胆囊癌及甲状腺癌以外,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浙江省嘉善县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均为男性高于女性,且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危险因素的特征。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T2DM)患者5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其中T2DM组又分病程<10年的为T2DM组A,病程≥10年的为T2DM组B,HbAlc水平<8%的为T2DM组C,HbAlc水平≥8%的为T2DM组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组生化指标显著升高的有TrACP-5b,显著减低的有PICP、25-羟维生素D3(P<0.05)。与T2DM组A比较,T2DM组B生化指标显著升高的有TrACP-Sb(P<0.05),显著减低的有PINP、HCP(P<0.05);与T2DM组C组比较,T2DM组D生化指标显著升高的有TrACP-5b(P<0.05),显著减低的有PINP、HCP(P<0.05)。T2DM组的HbAlc与TrACP-5b、HCP、HNP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雌二醇与25-羟维生素、PICP、PINPD3、TrACP-5b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形成减弱、骨质破坏增加,随着绝经年限和病程的延长,其骨质形成速率随之减慢,骨吸收增加,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地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西安地区体检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风险预测特征开展研究。方法以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西安市内2家三甲医院体检中心≥20岁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体检资料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China-PAR)完成ASCVD发病风险的评估。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该体检人群中不同ASCVD危险因素及不同年龄段的ASCVD发病风险情况以及对比结果。结果 参与本研究者共7 652人,其中男性3 425人,占44.76%,女性4 227人,占55.24%。城市居民占67.90%。10年ASCVD发病风险≥5%者624例,发生率为8.15%。不同年龄段的男性以及女性体检人群的10年ASCVD发病风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和女性均以20~34岁人群的10年ASCVD发病风险最低,以64~78岁组的10年ASCVD发病风险最高。不同年龄段的男性以及女性体检人群的终身ASCVD发病风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和女性均以44~54岁组的终身ASCVD发病风险最高,以20~34岁组的终身ASCVD发病风险最低。64~78岁组中男性和女性的终身ASCVD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安地区体检人群中的ASCVD风险水平应引起重视,随着年龄的增加ASCVD风险逐步增加,男性、血脂水平,吸烟,血压水平等成为该人群ASCVD风险的可能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0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56例,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比较两组患者性激素和糖脂代谢指标水平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NAFLD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56例T2DM患者的NAFLD检出率为56.25%,男性检出率为59.15%,女性为5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中,NAFLD组睾酮(T)水平为(3.78±1.13)ng/m L,低于非NAFLD组的(4.61±1.55)ng/m L(P0.05);NAFLD组雌二醇(E2)水平为(22.24±12.88)pg/m L,高于非NAFLD组的(17.84±8.72)pg/m L(P0.05)。女性患者中,NAFLD组E2水平为(19.83±8.61)pg/m L,低于非NAFLD组的(26.32±16.85)pg/m 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R=0.660,95%CI:0.495~0.880)和E2(OR=0.958,95%CI:0.922~0.996)水平分别是男、女性T2DM患者患NAFLD的保护因素,而E2(OR=1.042,95%CI:1.001~1.085)水平是男性T2DM患者患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存在性激素紊乱;T和E2分别是男、女T2DM患者患NAFL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为临床研究和治疗T2DM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6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的天津及其周边地区的233例T2DM为研究对象,均为汉族,无血缘关系,其中男性129例,女性104例,年龄29~76岁,平均(48.0±13.9)岁,病程为1个月~23年,中位病程5.4年,并随机选择同期本院体检的天津地区汉族无血缘关系的23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31例,女性105例,年龄31~75岁,平均(47.8±13.2)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两组VDR Apa I和VDR Taq I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T2DM患者VDR Taq I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VDR Apa I基因型aa和等位基因a的频率分别为49%、69%,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DR Apa I基因型aa和等位基因a可能为天津地区汉族T2DM的易感基因型和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09—2014年嘉兴市秀洲区T2DM病例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脑卒中发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结果共纳入T2DM患者6 108例,新发脑卒中462例,占7.56%;479例(7.84%)在糖尿病确诊时已出现慢性并发症,其中116例发生脑卒中,发生率为24.21%,高于无慢性并发症者6.15%(P0.05)。各类型慢性并发症中血管病变比例最高,占33.33%;其次为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分别占24.64%和23.23%;视网膜病变和皮肤感染分别占13.48%和5.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发病年龄、职业、城乡、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因素后,血管病变(OR=4.95,95%CI:3.41~7.19)和神经病变(OR=2.79,95%CI:1.80~4.32)是T2DM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伴有慢性并发症是T2DM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伴有1、2、3项并发症的OR值分别为1.28、2.75、5.38。结论 T2DM患者在确诊时所伴有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是导致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合并慢性并发症数量越多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与血糖调节异常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2006年开始对684名社区居民追踪随访,2009年收集相关资料。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男性、女性的超重或肥胖率分别为64.8%和65.0%,不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05)。T2DM、糖调节异常(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的3年累积发病数分别为24、204、112和136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5%、29.8%、16.4%和1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组发生IGR和T2DM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组的1.60倍(95%CI为1.06~2.43)和1.53倍(95%CI为1.17~5.11);肥胖组发生IGR(RR=1.75,95%CI为1.06~2.89)和T2DM(RR=3.96,95%CI为1.08~14.5)的风险仍然比正常体重组高。结论超重、肥胖是IGR及T2DM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综合征各组成疾病并发病情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各主要组成疾病并发心、脑、肾疾病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法,将2004年1月~2005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DM)、高血压(HBP)和血脂异常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结果DM、HBP、血脂异常合并MS的发病率分别为80.1%、73.1%、64.6%(P<0.05)。DM易并发冠心病(53.2%,P<0.05)、肾脏损害(28.8%,P<0.05);HBP易并发脑梗死(18.8%,P<0.05)、脑出血(9.9%,P<0.05),病死率高(6.9%,P<0.05);血脂异常易并发超重或肥胖(68.6%,P<0.01);三者并发心肌梗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HBP、血脂异常并发MS的高峰病程分别为5~9年(33.6%)、10~14年(31.1%)、15~19年(28.2%);并发MS的高峰年龄段分别为50~59岁(33.2%)、60~69岁(29.4%)、60~69岁(32.6%)。结论DM并发MS发病率最高,HBP次之,血脂异常再次之。DM易致冠心病、肾脏损害;HBP易致脑梗死、脑出血和死亡;血脂异常易致超重或肥胖;三者致心肌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HBP、血脂异常分别在病程5~9年、10~14年、15~19年,在50~59岁、60~69岁、60~69岁易并发M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浙江省农村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水平和控制情况,为T2DM患者血脂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嘉善县、遂昌县和永康市2016年社区登记管理的10 343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糖尿病社区管理系统、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收集人口学信息、血压、体质指数(BMI)、腰围、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资料,分析血脂水平及达标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脂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的TC、TG、LDL-C和HDL-C达标率分别为29.84%、58.72%、48.25%和61.27%;4项血脂指标全达标率为11.76%,4项均未达标占9.22%。男性患者血脂指标单项达标率及4项全达标率均高于女性(P0.05);年龄越大,4项血脂指标全达标率越高(P0.05);BMI越大,4项血脂指标全达标率越低(P0.05);中心性肥胖患者4项血脂指标全达标率低于正常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556,95%CI:3.070~4.119)、年龄(OR=1.130,95%CI:1.060~1.204)、腰围(OR=0.989,95%CI:0.980~0.998)、BMI (OR=0.768,95%CI:0.688~0.857)、收缩压(OR=0.991,95%CI:0.984~0.999)、Hb A1c (OR=0.914,95%CI:0.876~0.953)、经常吸烟(OR=0.768,95%CI:0.639~0.924)和偶尔饮酒(OR=0.688,95%CI:0.536~0.884)是T2DM患者4项血脂指标全部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浙江省农村社区T2DM患者血脂达标率总体偏低,应针对性别、超重、肥胖、吸烟、饮酒、血糖和血压等影响因素加强T2DM患者的血脂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浙江省农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异常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农村T2DM患者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嘉善县、遂昌县所有社区和永康市6个社区2016年社区登记管理的10 343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居民健康档案和社区慢性病管理系统导出人口学信息,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实验室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析血脂异常谱。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农村T2DM患者血脂异常率为66.91%,TC升高率、TG升高率、LDL-C升高率和HDL-C降低率分别为41.76%、41.28%、15.89%和16.92%。血脂异常以单纯TC升高、TC升高合并TG升高和单纯TG升高为主,异常率分别为11.84%、11.75%和11.47%。男性血脂异常以TG升高合并HDL-C降低为主,异常率为11.32%;女性血脂异常以TC升高合并TG升高为主,异常率为14.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499,95%CI:1.352~1.663)、年龄(OR=0.992,95%CI:0.988~0.996)、HbA1c控制不佳(OR=1.241,95%CI:1.141~1.351)、中心性肥胖(OR=1.169,95%CI:1.064~1.285)、超重(OR=1.384,95%CI:1.257~1.524)和肥胖(OR=1.582,95%CI:1.352~1.852)均与血脂异常存在统计学关联。结论浙江省农村T2DM患者血脂异常率总体偏高,以单纯TC升高、TC升高合并TG升高和单纯TG升高为主;应重点监测血糖控制不佳、肥胖和女性居民的血脂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北省黄石市第二医院住院及门诊的1 2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断指南》相关标准,设置甲减组(142例)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1 047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病程等),对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进行测定。用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 220例T2DM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者173例,患病率为14.18%。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者142例(11.64%),以亚临床甲减(9.34%)为主。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甲减组年龄大,女性所占比例高,病程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甲减组FT3、FT4和FPG水平降低,TSH、TG和LDL-C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TC、HDL-C和HbA_(1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TC、TG、LDL-C与TSH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3、0.139、0.288和0.132,P0.01,P0.05),FPG、HbA_(1C)与TSH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2、-0.253,P0.01,P0.05)。而年龄、HDL-C与TSH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78、0.029,P0.05)。结论 T2DM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者会出现血脂代谢紊乱,应进行早期甲状腺疾病筛查,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甲状腺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预防T2DM患者发生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2011年报告的余杭区T2DM患者1 129例,并进行随访观察至2014年10月,记录脑卒中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 129例T2DM患者,发生脑卒中59例,发生率为5.22%,年发病率为1.56%,其中缺血性脑卒中56例(94.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高血压为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65岁~及75岁~的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的风险分别是45岁~的3.38倍(OR=3.38,95%CI:1.39~8.24)和7.77倍(OR=7.77,95%CI:2.14~28.24),合并高血压的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的风险为T2DM患者的10.92倍(OR=10.92,95%CI:5.94~20.09)。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是T2DM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血糖、血压控制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桐乡市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未来10年发病风险,为制定心血管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桐乡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收集桐乡市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资料,采用《国人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风险评估表》评估ICVD 10年发病风险。结果纳入资料完整的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27 173例,其中男性11 868例,占43.68%;女性15 305例,占56.32%。ICVD10年发病风险总分的M (QR)为8.00(3.00)分,男性高血压患者为9.00(2.00)分,高于女性的8.00(2.00)分(P0.05)。评估ICVD10年发病风险高危8 764例,占32.25%;女性高危比例高于男性(P0.05)。男性ICVD 10年高危风险因素权重依次为年龄(54.58%)、收缩压(17.42%)、吸烟(14.27%)、体质指数(7.77%)、总胆固醇(4.51%)和糖尿病(1.45%);女性ICVD高危风险因素权重依次为年龄(63.57%)、收缩压(14.63%)、体质指数(9.81%)、总胆固醇(6.00%)、糖尿病(5.88%)和吸烟(0.11%)。结论桐乡市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ICVD10年的风险较高;男性应重点控制血压和吸烟的影响,女性应重点控制血压和体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风险等级与生活质量及抑郁间的关系,以期为患者的综合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T2DM慢性并发症风险评估计划(简称JADE),研究纳入T2DM患者96例,随访管理时间均1年,对慢性并发症风险进行评估并分级。生活质量评估量表采用EQ5D;抑郁状态评估量表采用DDS-17及PHQ-9。比较不同风险等级T2DM患者各组间EQ5D的差别,并对EQ5D与PHQ-9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6例T2DM患者中,男性84例(87.5%),女性12例(12.5%),平均年龄(61.65±12.05)岁,糖尿病病程(8.19±6.58)年,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7.67±1.86)%。T2DM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等级越高,EQ5D的评分越低(F=2.908,P0.039),且与PHQ-9(F=0.429,P=0.732)及DDS-17评分(F=1.318,P=0.274)间无相关性;PHQ-9评分与EQ5D评分呈负相关(r=-0.4,P0.001)。结论 T2DM患者的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等级越高,生活质量越差,应重视患者早期抑郁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发病与血清各元素水平的相关性,为控制T2DM病情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住院的1024例T2DM患者,将T2DM患者按照有无合并高血压分为T2DM合并高血压组和T2DM无合并高血压组,分析两组患者血清中的各元素水平及其与T2DM合并高血压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024例T2DM患者中,627例合并高血压,占61.20%;397例患者无高血压,占38.80%;T2DM合并高血压组和T2DM无合并高血压组血清钠、镁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钠、镁水平与T2DM合并高血压正相关(P<0.05);血清钠水平的升高,血清镁水平的下降为T2DM合并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因素。结论血清钠、镁水平与T2DM合并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血清钠水平的升高、镁水平的下降为T2DM合并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因素。提示患者血清中各元素水平的差异在糖尿病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