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中重度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帕洛诺司琼预防中重度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的相关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研究,共计4 9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帕洛诺司琼较第1代5羟色胺抑制剂(5-HT3RAS)预防急性〔RR=1.09,95%CI为(1.40,1.14),P=0.000 4〕、延迟性〔RR=1.26,95%CI为(1.15,1.37),P0.000 01〕及全程〔RR=1.19,95%CI为(1.10,1.30),P0.000 1〕CINV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帕洛诺司琼预防急性CINV方面,与格拉司琼(P=0.09)或昂丹司琼(P=0.0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样预防中度急性CINV方面与第1代5-HT3R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而预防延迟性和全程CINV方面帕洛诺司琼有优势;在预防重度化疗所致急性〔RR=1.10,95%CI为(1.02,1.18),P=0.01〕、延迟性〔RR=1.20,95%CI为(1.06,1.36),P=0.005〕及全程〔RR=1.18,95%CI为(1.04,1.33),P=0.008〕CINV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如头痛、便秘、腹泻、眩晕等不良反应,帕洛诺司琼与第1代5-HT3RAS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预防中重度CINV的疗效确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尤其在预防重度CINV方面,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更优于第1代5-HT3RAS,可显著提高急性、延迟性和全程CINV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贲门失迟缓症并发食管癌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结合近期诊治的1例贲门失迟缓症合并食管癌的临床资料,以"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癌"为检索词,通过对万方医学数据库近10年中文文献的检索,对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的病例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22篇,共计51例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患者。贲门失弛缓症发病6年后并发食管癌的患者占71.11%(37/51);98.04%(50/51)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呈逐渐加重且无明显缓解期;12例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或失去根治机会。结论贲门失弛缓症合并食管癌容易被延误诊断。中年、男性、贲门失弛缓症发病6年以上是合并食管癌的高危期。当患者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时应及时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3.
贲门失弛缓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食管良性狭窄性疾病,以往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介入放射学的开展为该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球囊导管扩张术治疗1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胃远端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Billroth-Ⅰ吻合及Roux-en-Y吻合方式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中远期并发症。方法通过Embase、Pub Med、Med Line及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关于胃远端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采用Billroth-Ⅰ吻合及Roux-en-Y吻合方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开始于2015年12月1日,截止至2016年3月1日。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采用改良Jadad量表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Version 5.1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RCT文献共600例患者,其中采用Roux-en-Y吻合的患者302例,采用Billroth-Ⅰ吻合的患者298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Billroth-Ⅰ吻合在手术时间〔WMD:38.95;95%CI:(19.86,58.04);P0.000 1〕和术中出血量〔WMD:34.85;95%CI:(2.13,67.56);P=0.04〕方面较Roux-en-Y吻合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行Roux-en-Y吻合的患者在预防胆汁返流〔OR:0.03;95%CI:(0.01,0.11);P0.000 01〕和残胃炎〔OR:0.37;95%CI:(0.25,0.54);P0.000 01〕方面效果更好。在住院时间〔WMD:2.96;95%CI:(–0.00,5.93);P=0.05〕、吻合口漏〔OR:0.43;95%CI:(0.11,1.68);P=0.23〕、吻合口狭窄〔OR:1.84;95%CI:(0.61,5.53);P=0.27〕、返流性食管炎〔OR:0.63;95%CI:(0.28,1.44);P=0.27)及胃排空障碍〔OR:1.24;95%CI:(0.46,3.30);P=0.67〕方面Billroth-Ⅰ吻合及Roux-en-Y吻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llroth-Ⅰ吻合及Roux-en-Y吻合术式各有优缺点,Billroth-Ⅰ吻合在安全性方面更优,而Roux-en-Y吻合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优,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设计精良、数据充足的RCT文献进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有关LC+LCBDE与LC+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到2018年10月31日。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RCTs,其中LC+LCBDE组747例,LC+ERCP组7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C+LCBDE与LC+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胆总管结石清除率[RR=0.99,95%CI为(0.95,1.02),P=0.87]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RR=0.94,95%CI为(0.72,1.22),P=0.64]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C+LCBDE组术后胆汁漏的发生率高于LC+ER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3.87,95%CI为(2.01,7.42),P0.000 1];LC+LCBDE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低于LC+ER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8,95%CI为(0.14,0.55),P=0.002]。结论 LC+ERCP和LC+LCB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在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是相似的,LC+LCBDE组术后发生胆汁漏的风险相对较高,但是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相对较低,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药物洗脱支架和球囊扩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87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球囊扩张组44例和支架植入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狭窄内径、透析血流量和术后6个月、12个月初级通畅率以及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成功率100%。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技术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1.0%。2组患者术后狭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术后6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9.1%和45.5%,支架植入组6个月初级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植入组和球囊扩张组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30.2%和9.1%,支架植入组12个月初级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与球囊扩张术相比,可以提高术后初级通畅率,为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后植入覆膜支架与单纯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失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中日友好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3例AVG失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变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覆膜支架组(20例)和球囊扩张组(23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围术期及术后30天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覆膜支架组的6个月及12个月一期通畅率均明显高于球囊扩张组(6个月:60.00%vs 30.34%,P=0.034;12个月:20.00%vs 0%,P=0.005)。覆膜支架组6个月辅助一期通畅率优于球囊扩张组为(70.00%vs 34.78%,P=0.019)。两组6个月及12个月的二期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100%vs 100%,P=0.999;12个月:90.00%vs 95.65%,P=0.491。覆膜支架组12个月的通路功能指数高于球囊扩张组(6.90±2.71 vs 4.96±1.15,P=0.003)。结论球囊扩张后植入覆膜支架治疗AVG失功与单纯球囊扩张相比,可以明显提高6个月及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但对AVG是否应常规进行监测及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ω-3不饱和脂肪酸乳剂在肠外营养中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的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Scopus、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所有文献检索截止2015年1月)中关于ω-3不饱和脂肪酸乳剂肠外营养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影响免疫方面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方法评价文献质量,对纳入的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核对,采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随机对照试验,总计1 019例患者,补充ω-3不饱和脂肪酸乳剂联合标准肠外营养511例(研究组)和标准肠外营养508例(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1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研究组CD3、CD4、CD4/CD8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3:WMD=6.09,95%CI(2.40,9.77),P=0.001;CD4:WMD=5.25,95%CI(3.30,7.20),P0.000 01;CD4/CD8:WMD=0.40,95%CI(0.22,0.58),P0.000 1〕。2对体液免疫水平的影响:研究组Ig A、Ig 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g A:WMD=0.56,95%CI(0.36,0.77),P0.000 0 1;Ig G:WMD=2.88,95%CI(0.63,5.13),P=0.01〕。3对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WMD=0.27,95%CI(0.10,0.43),P=0.002〕。4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组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6:WMD=-16.75,95%CI(-25.00,-8.50),P0.000 1;TNF-α:WMD=-6.25,95%CI(-10.55,-1.95),P=0.004〕。5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OR=0.36,95%CI(0.20,0.66),P=0.000 8〕。结论对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的患者,术后肠外营养应用ω-3不饱和脂肪酸乳剂干预能改善术后免疫功能,减少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提高术后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总结12例贲门失弛缓症经胸小切口微创手术配合食管内水囊扩张的经验。结果治愈12例,术后反流性食管炎0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手术加食管内水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确切、手术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不良反应小、近期疗效较好,值得推荐。但远期疗效仍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选择附睾精子或睾丸精子行ICSI治疗对其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12月有关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采用附睾精子或睾丸精子行ICSI治疗的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试验研究,包括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1 278例,共计1 552个周期。Meta分析结果显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ICSI治疗,附睾精子比睾丸精子具有更好的受精率[RR=1.08,95%CI(1.05,1.11),P0.01];附睾精子和睾丸精子的卵裂率[RR=1.04,95%CI(0.99,1.10),P=0.13]、优质胚胎率[RR=1.01,95%CI(0.93,1.09),P=0.85]、种植率[RR=1.14,95%CI(0.75,1.73),P=0.55]、临床妊娠率[RR=1.14,95%CI(0.98,1.31),P=0.08]以及流产率[RR=0.86,95%CI(0.53,1.39),P=0.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ICSI治疗,附睾精子显示出更高的受精率,而在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以及流产率方面,两者临床结局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管缝合器在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血管缝合器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股动脉行介入术后的患者,采用血管缝合器能够降低血肿发生率[RR=0.43,95%CI(0.27,0.69),P=0.0004],降低下肢血栓发生率[RR=0.31,95%CI(0.10,0.92),P=0.04]。结论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采用血管缝合器止血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与术后患者死亡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自建库至2021年9月1日关于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ISR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以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351例股腘动脉ISR患者;其中试验组(n=183)均接受紫杉醇涂层药物球囊、对照组(n=168)均接受普通球囊干预;术后随访0.5~26.0个月,平均(18.5±7.6)个月。异质性分析显示文献间无明显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试验组总死亡率为4.92%(9/183),对照组为4.76%(8/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RR)为1.02[95%CI(0.41,2.52),P=0.96]。术后6个月内、6~12个月及12~24个月,试验组死亡率分别为2.90%(4/138)、2.33%(3/129)及2.70%(2/74),对照组分别为3.28%(4/122)、3.39%(4/118)及0(0/69),组间各时间段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分别为0.88[95%CI(0.27,2.94),P=0.84]、0.71[95%CI(0.16,3.06),P=0.64]及4.73[95%CI(0.24,95.09),P=0.31]。结论紫杉醇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ISR与术后患者死亡未见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保留近全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SSPPD)与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的疗效差异,重点分析比较术后胃排空障碍(DGE)发生率的差异,以探讨SSPPD的价值和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SSPPD与PPPD疗效比较的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首先比较所有纳入研究中SSPPD组和PPPD组的疗效差异,再比较符合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Pancreatic Surgery,ISGPS)中DGE标准的研究中SSPPD组和PPPD组总DGE发生率和临床性DGE(包括B级和C级)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804例患者,其中SSPPD组433例,PPPD组371例。纳入所有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SSPPD组与PPPD组的DGE发生率〔OR=0.33,95%CI为(0.17,0.63),P=0.000 9〕、术后留置胃管时间〔MD=–2.65,95%CI为(–4.49,–0.80),P=0.005〕和开始进流食时间〔MD=–4.13,95%CI为(–7.35,–0.91),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SPPD组的术后DGE发生率较低,留置胃管时间和开始进流食的时间较短;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开始进普食时间、重新留置胃管率、胰瘘发生率、腹腔感染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符合ISGPS DGE标准的8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SSPPD组和PPPD组患者的总DGE发生率〔OR=0.31,95%CI为(0.15,0.65),P=0.002〕和临床性DGE发生率〔OR=0.13,95%CI为(0.05,0.40),P=0.000 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SPPD组的DGE发生率和临床性DGE均较低。结论 SSPPD术后的DGE发生率要比PPPD低,同时SSPPD术后留置胃管时间和开始进流食时间要比PPPD短,而其他方面两者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体质量指数(BMI)与结直肠癌全因死亡率及结直肠癌特异性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lsevier-Science Direct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6年9月的所有英文文献,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关于BMI与结直肠癌死亡率的研究,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4篇文献最终纳入本研究,共53 804例患者,其中低体质量患者1 853例,超体质量患者9 088例,肥胖患者4 463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肥胖和低体质量结直肠癌患者的全因死亡率[RR=1.11,95%CI为(1.06,1.16),P0.000 01;RR=1.34,95%CI为(1.11,1.61),P=0.002]和结直肠癌特异性死亡率[RR=1.15,95%CI为(1.05,1.24),P=0.001;RR=1.33,95%CI为(1.09,1.62),P=0.005]均较正常体质量结直肠癌患者高;超体质量结直肠癌患者的全因死亡率[RR=0.96,95%CI为(0.89,1.04),P=0.31]和结直肠癌特异性死亡率[RR=1.00,95%CI为(0.90,1.12),P=0.98]与正常体质量结直肠癌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和低体质量的结直肠癌患者可能具有更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iley Online Library、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VIP)、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时间截至2011年11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查找比较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随机对照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4.2.2进行Meta分析。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伤口感染、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腹腔脓肿发生率。结果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伤口感染〔OR=0.19,95%CI(0.09,0.38),P<0.000 01〕、手术时间〔WMD=3.66,95%CI(0.50,6.82),P=0.02〕及住院费用〔WMD=503.96,95%CI(337.23,670.70),P<0.000 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者的住院时间〔WMD=-0.11,95%CI(-3.64,3.43),P=0.95〕及腹腔脓肿发生率〔OR=1.40,95%CI(0.23,8.64),P=0.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较开腹阑尾切除术伤口感染率低,但手术时间长,费用高;二者住院时间和腹腔脓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与传统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同时辅以其他检索。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8月下旬,不限语种。收集所有比较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软件Rev Man 5.3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RCT,共37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切开引流组相比,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乳腺脓肿在治愈率〔OR=2.51,95%CI(1.47,4.28),P=0.000 8〕、有效率〔OR=7.45,95%CI(2.29,24.27),P=0.000 9〕、切口愈合时间〔SMD=-1.77,95%CI(-2.09,1.44),P0.000 01〕、瘢痕长度〔MD=-2.88,95%CI(-3.43,-2.33),P0.000 01〕和并发症〔OR=0.18,95%CI(0.05,0.62),P=0.007〕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切开引流手术相比,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乳腺脓肿有更高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更短的愈合时间、更小的手术瘢痕和更少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介入封堵术和外科手术治疗中国大陆人群动脉导管未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介入封堵术和外科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文献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采用介入封堵术治疗患者782例,外科手术980例。Meta分析显示介入封堵术成功率低于外科手术(RR=0.98,95%CI 0.97~1.00,P=0.03);介入封堵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RR=0.32,95%CI 0.11~0.95,P=0.04);介入封堵术即时残余分流率高于外科手术(RR=4.26,95%CI 2.21~8.21,P0.000 01);介入封堵术输血率低于外科手术(RR=0.07,95%CI 0.02~0.21,P0.000 01);介入封堵术操作时间短于外科手术(SMD=-1.21,95%CI-1.72~-0.70,P0.000 01);介入封堵术住院时间短于外科手术(SMD=-2.11,95%CI-3.52~-0.70,P=0.000 3);介入封堵术治疗费用高于外科手术(SMD=9.08,95%CI 5.29~12.86,P0.000 01)。结论介入封堵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输血率低,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在适应证范围内,介入封堵术可为治疗PDA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肝脏移植术中两种常用的器官保存液(UW液与HTK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对比UW(UW液组)与HTK(HTK液组)两种保存液对移植肝脏保存效果的研究,提取资料并评价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35 024例受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UW液组比较,HTK液组的术后胆管并发症发生率[RR=1.30,95%CI(1.07,1.58),P=0.008]和术后7 d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峰值[MD=112.45,95%CI(93.34,131.56),P<0.01]均较低,而术后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发生率[RR=1.07,95%CI(0.52,2.18),P=0.86]、术后不同时间点移植肝和受者存活率(P>0.05)、术后再移植率[RR=0.83,95%CI(0.48,1.45),P=0.51]、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RR=1.27,95%CI(0.96,1.68),P=0.33]、7 d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峰值[MD=31.79,95%CI(–161.84,225.42),P=0.75]、总胆红素水平[MD=19.42,95%CI(–10.83,49.67),P=0.21]、凝血酶原时间[MD=1.75,95%CI(0.01,3.49),P=0.838]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TK保存液对移植肝的保存安全且有效,具有与UW保存液相似的效果,关于二者对肝移植术后受者和移植肝远期存活率的影响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来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内镜下安置可回收覆膜金属支架与内镜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务为支架组12例,肉毒素组14例.比较两组治疗后3、6、12月的有效率、吞咽困难症状评分、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困难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支架置入治疗组3、6、12月后症状缓解率为100%、100%、91.6%,肉毒素组缓解率为92.8%、71.43%、35.7%.②治疗后6、12月食管支架组吞咽困难评分改善程度优于肉毒素组(P>0.05).③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食管支架组均高于肉毒素组(P<0.05).结论:可回收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远期疗效更好,且安全性高,但医疗费用相对较高,是年轻、难治性或经济状况较好患者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腔内支架置入术与急诊手术治疗近端结肠癌梗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腔内支架置入(支架组)与急诊手术(急诊手术组)治疗近端结肠癌梗阻比较研究的相关文献,利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636例患者,均为回顾性研究,其中4篇研究只报道了临床成功率与技术成功率。支架置入的技术成功率合并值为0.94 [95%CI(0.91,0.96)],临床成功率合并值为0.90 [95%CI(0.87,0.93)]。与急诊手术组相比,支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临时造口率更低[OR=0.32,95%CI(0.11,0.94),P=0.04;OR=0.18,95%CI(0.05,0.65),P=0.009]、住院时间更短[MD=–2.97,95%CI(–4.52,–1.41),P=0.000 2],2组围手术期死亡率、腹腔镜手术率、5年无病生存率及5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支架置入治疗近端结肠癌梗阻较急诊手术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临时造口率、较短的住院时间,死亡率、腹腔镜手术率及生存率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