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成人甲状旁腺细胞培养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成人甲状旁腺组织,进行原代和传代细胞培养,隔日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取传代一代细胞,一部分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检测培养液中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含量,另一部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甲状旁腺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RNA:钙敏感性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PTH和神经胶质细胞缺失转录因子(glial cells missing-2,GCM-2)。结果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传代至第7 d的细胞,发现细胞质丰富,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细胞质和细胞间可见分泌囊泡;细胞培养液上清中可检测出PTH;甲状旁腺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aSR、PTH及GCM2呈阳性。结论经胶原酶消化法消化成人甲状旁腺细胞并培养,所得甲状旁腺细胞具有良好的形态和分泌功能,并保持甲状旁腺细胞的特异表型,可作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时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三维微重力培养大鼠胰岛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ong C  Duan XQ  Zhou Y  Li X  Han LO  Xu P  Song CF  Jin LH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9):559-561
目的 应用三维微重力组织培养对大鼠胰岛细胞的存活率及分泌功能进行研究。方法将大鼠胰岛细胞分离消化后分别进行二维普通培养 (Ⅰ组 )及三维微重力条件培养 (Ⅱ组 ) ,应用双硫腙 (DTZ)染色法 ,对胰岛细胞进行特异性染色鉴定 ;采用AO PI双染色法对两组培养 3d、7d、14d的胰岛细胞存活率进行检测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种不同培养方法培养液中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 DTZ染色后胰岛呈桔红色 ,清晰可见。培养 7d和 14d时 ,Ⅱ组胰岛细胞存活率分别为(0 90 0 0± 0 0 10 7) %和 (0 80 38± 0 0 0 92 ) % ,均明显高于Ⅰ组 (P <0 0 1)。胰岛素测定结果表明 ,培养 7d时 ,Ⅱ组胰岛素水平为 (70 875± 0 31)mU/L ,Ⅰ组胰岛素水平为 (41 2 4 6± 0 35 )mU/L ,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在培养的 14d、2 1d和 30d时 ,Ⅱ组胰岛素的分泌水平也均高于Ⅰ组(P <0 0 1)。结论 三维微重力培养组的胰岛细胞存活率及胰岛素分泌功能都优于二维普通培养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甲状旁腺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及其分泌功能。方法采用胶原酶法消化成人甲状旁腺腺瘤组织,进行原代和传代细胞培养。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的形态变化。测量原代培养1、5、10、15及20 d和传代培养1、5、10及15 d时培养液中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水平。结果消化后的细胞形态完整,原代培养2 d时大部分细胞贴壁并展开,3 d时细胞全部展开,4~15 d期间的细胞形态变化不大,16~20 d时部分细胞开始出现老化。传代培养1 d时细胞全部贴壁展开,主要呈梭形,与原代细胞相比体积略有增大;2~15 d期间的细胞形态变化不大。原代细胞上清液中PTH浓度从10 d开始明显降低,15 d时的PTH浓度低于10 d(P〈0.01)。同时点传代细胞上清液中PTH的浓度均低于原代甲状旁腺细胞,且5 d和1 d、10 d和5 d、15 d和10 d比较,上清液中PTH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代培养10 d内的甲状旁腺细胞具有良好的形态结构,分泌功能最强,可作为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时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传代后的细胞仍具有分泌功能,但远低于原代细胞。  相似文献   

4.
运用组织工程学原理构建许旺细胞三维培养体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 探讨普通重力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构建许旺细胞三维培养体系的方法。方法 对聚羟基乙酸细丝支架进行化学改性处理后再以层粘连蛋白进行生物学修饰;分别在普通重力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把原代许旺细胞悬液接种在支架材料上,观察许旺细胞的粘附生长情况。结果 两种重力条件下许旺细胞在聚羟基乙酸支架表面都能良好贴壁生长,培养2d时细胞生长稳定、密度适中;模拟微重力条件下许旺细胞在支架表面的分布更均匀。结论 普通重力和模拟微重力环境都适宜构建许旺细胞的三维培养体系,模拟微重力环境可能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旋转系统下三维培养成纤维细胞-PGA复合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He C  Deng LF  Zhu YP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3):214-217
目的 观察微重力旋转培养系统对细胞种植于支架和细胞 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的影响。 方法 分离培养兔皮肤成纤维细胞 ,实验用第 2代细胞。 ( 1)分别用静止接种和动态接种方式 ,以 2× 10 6/cm3 的细胞密度接种于PGA网架 ,静止接种即滴加细胞悬液于PGA网架上 ,动态接种是把细胞悬液与PGA网架置于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旋转接种 ,分别于 2、4、8、12、2 4h消化下网架上细胞后计数 ,通过计算细胞吸附率了解细胞吸附情况 ;( 2 )将相同细胞密度静止接种的细胞—PGA复合物分别置于旋转和静止条件下培养 ,于 1、3、5、7、14、2 1d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基质形成及其细胞与PGA纤维结合状况的变化。 结果 细胞吸附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 ,动态组在接种后 8、12、2 4h细胞吸附率显著高于静止接种组 ,分别为 ( 46 70 %±2 16 %)比 ( 31 5 0 %± 3 5 4%) ;( 5 6 36 %± 3 18%)比 ( 34 2 8%± 3 16 %) ;和 ( 6 6 32 %± 4 6 0 %)比( 37 38%± 4 6 6 %)。在 3周培养中旋转培养组细胞增殖快于静止组 ,而且细胞在网架中分布比静止组均匀 ,并伴有活跃的细胞基质分泌。 结论 旋转培养系统具有促进细胞吸附增殖分化和在支架内均匀分布的特点 ,是培养细胞支架复合物进行组织工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肝转移体外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使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ting cell culture system,RCCS)模拟微重力环境,建立胰腺癌肝转移的体外模型。方法将人肝组织块和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置于旋转细胞培养系统中混合培养,在额定时间点取肝组织块送病理,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和胰腺癌细胞在肝组织块中生长情况。结果混合培养第1天人肝组织块周围和管腔内即有胰腺癌细胞粘附并聚集;第3天可见肝组织块中有散在癌细胞浸润;第7天可见微小转移灶形成;混合培养第10天胰腺癌肝转移灶、肝细胞形态和肝小叶结构可保持完好,并可见癌组织块形成。结论使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环境,构建胰腺癌肝转移体外模型,可以用于胰腺癌肝转移过程和机制的研究,为研究胰腺癌细胞和肝组织问的相互关系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模拟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甲状旁腺不同类型的原位损伤情况建立动物模型,研究不同程度的甲状旁腺原位损伤对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实验家兔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8只,A组(假手术组):单纯暴露、探查甲状腺、甲状旁腺;B组(血供损伤组):双侧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下甲状旁腺血供损伤保留被膜;C组(被膜损伤组)双侧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下甲状旁腺被膜损伤保留血供;D组(复合损伤组)双侧甲状旁腺全切除+双侧下甲状旁腺被膜及血供的复合损伤.术前1d,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监测血钙、血PTH,术后第7天切取双侧下甲状旁腺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甲状旁腺组织的存活及病理损害.结果 (1)各组动物术前血钙、血PT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术后血钙下降,但在第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B、C组术后血钙明显下降(P<0.05),以术后第1天最低,逐渐恢复,但C组恢复较B组快(P<0.05);D组术后血钙持续下降;(3)A组术后血PTH下降,但在第7天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B、C组术后血PTH明显下降(P<0.05),以术后1d最低,逐渐恢复,但3d后C组恢复较B组快(P<0.05);D组术后血PTH持续下降;(4)病理结果:A组甲状旁腺以主细胞为主,少量空泡性改变(5%~10%);B组甲状旁腺出血、坏死(40% ~50%),部分细胞空泡变性(30% ~ 40%),中心伴纤维化,周边可见炎性肉芽肿及增生的甲状旁腺组织;C组甲状旁腺出血(10% ~20%),部分细胞空泡变性(10% ~ 20%);D组甲状旁腺坏死,几乎无正常甲状旁腺组织,明显纤维化,残存的甲状旁腺组织较少呈散在分布.结论 (1)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原位损伤的类型影响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恢复,其中甲状旁腺血供和被膜的复合损伤最严重,甲状旁腺缺血坏死,功能不能恢复;单纯血供损伤,部分能恢复功能;带血管蒂的甲状旁腺原位保留能较快的恢复功能;(2)对于甲状腺术中严重血供及被膜损伤,甚至游离的甲状旁腺应立即自体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以介孔生物活性玻璃(MBG)为载体搭载甲状旁腺激素(PTH)(1-34)制备支架材料,局部应用,促进大鼠脊柱后外侧融合的效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改进的溶胶-凝胶-聚氨酯泡沫模板法制备MBG材料,加载不同浓度(0.1 mg、0.5 mg)PTH(1-34)制备PTH(1-34)-MBG支架。将支架材料分为3组:0.5 mg PTH组[含0.5 mg PTH(1-34)-MBG的支架]、0.1 mg PTH组[含0.1 mg PTH(1-34)-MBG的支架]和对照组[不含PTH(1-34)的MBG支架]。将各组支架材料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共同培养。培养7d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促进rBMSC黏附的能力,1、3、7 d时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黏附与增殖情况,培养7 d和14 d时检测rBMSC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成骨相关基因[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骨钙素(OCN)和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情况。将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n=6),分别将3组支架材料植入SD大鼠L4~L5双侧横突间进行脊柱后外侧融合,于术后12周取实验大鼠腰椎标本,通过Micro-CT和手动触摸检查融合情况。结果培养7d时,0.1 mg PTH组和0.5 mg PTH组黏附的rBMSC胞质伸展程度均高于对照组。CCK-8检测显示,培养3d和7d时,0.1 mg PTH组和0.5 mg PTH组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培养7d和14 d时,0.1 mg PTH组和0.5 mg PTH组的ALP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培养7d和14 d时,0.1 mg PTH组和0.5 mg PTH组的Runx2、OCN和COLⅠ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2周,Micro-CT检查显示,0.1 mg PTH组和0.5 mg PTH组大鼠均为脊柱成功融合,对照组融合失败。手动触摸检查示,0.5 mg PTH组牢固融合6例(100%),0.1 mg PTH组牢固融合4例(66.7%),对照组融合失败。结论以MBG为载体,搭载PTH(1-34)局部应用,可成功促进大鼠的脊柱后外侧融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模拟微重力条件下体外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向髓核样细胞表型分化的效果。方法:取成年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并增殖至第3代后建立3个培养组:微重力诱导培养组(A组),将经TGF-β1转染后的BMMSCs在藻酸钙凝胶微球及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内进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动态培养;诱导培养组(B组),将经TGF-β1转染后的BMMSCs在藻酸钙凝胶微球内培养;模拟微重力自然分化组(C组),将BMMSCs在藻酸钙凝胶微球内置于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内培养。在培养的第3、7、14、21天分别检测以上各组BMMSCs中TGF-β1的含量变化及BMMSCs的增殖能力,应用免疫组化、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各组Ⅱ型胶原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BMMSCs的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培养至第14天,A、B组中已可观察到呈多角形的类髓核样细胞,C组呈不规则形。从第3天开始,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和BMMSCs中DNA的含量A组较B、C两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A组在免疫组化染色中可见Ⅱ型胶原蛋白染色阳性,B组呈弱阳性,C组无明显变化。RT-PCR结果显示A、B组的BMMSCs中已有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结论:模拟微重力条件下TGF-β1转染的BMMSCs在一定时间内可增加合成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蛋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模拟微重力培养大鼠胰岛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模拟微重力培养对大鼠胰岛形态的影响。方法将新鲜分离和消化的大鼠胰岛分别进行普通培养和模拟微重力条件培养 ,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胰岛的大体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变化 ,并与新鲜分离的胰岛对照。结果培养 7d时透射电镜下观察微重力组的胰岛形态类似新鲜组的胰岛 ,胞浆内有发育良好的分泌颗粒和丰富的线粒体 ;扫描电镜显示只有微重力组胰岛与胰岛之间形成了许多小洞。结论模拟微重力培养时 ,胰岛的形态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1.
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三维培养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模拟微重力条件下构建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三维培养体系的方法. 方法分离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接种于聚乳酸(PLA)支架材料上,经搅拌瓶培养24小时后转入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以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 结果心肌细胞在PLA支架材料上贴壁、伸展,融合成片,保持持续的代谢活性,发现PLA-心肌细胞复合构造物的搏动.结论接种于PLA支架材料上的原代心肌细胞,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的模拟微重力条件下,可以进行较理想的三维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甲状旁腺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分泌功能,为甲状旁腺细胞移植奠定实验基础。方法: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系列消化甲状旁腺后,进行细胞培养。透射电镜检查培养5d的甲状旁腺细胞,对1、3、5、7d的细胞培养液行甲状旁腺激素测定。结果:培养5d的甲状旁腺细胞具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杆状的线粒体和分泌颗粒。甲状旁腺细胞经过培养后可以正常分泌甲状旁腺激素,以第5天为最佳。结论:培养5d的甲状旁腺细胞仍保持原有的形态结构,分泌功能最强,可作为同种移植的最佳供体。  相似文献   

13.
模拟微重力培养肝细胞的形态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模拟微重力方法培养大鼠原代肝细胞 ,初步分析其形态学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改良Seglen原位胶原酶灌注法获得大鼠肝脏单细胞悬液 ,2 .2× 10 5个 /ml加微载体Cytodex 3(4 g/L)接种 ,采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 (RCCS)进行模拟微重力培养。第 0、6、2 4、72、12 0、168小时取样 ,相差、体视显微镜观察活细胞形态 ,第 2 4小时标本苏木素 伊红 (HE)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 ,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 模拟微重力培养中肝细胞 2 4h内贴附微载体并出现三维结构 ,2 4~ 72h发展为独特的肝细胞 微载体聚球体。电镜下可见细胞膜的 3种不同形态 ,其分布与功能相一致。结论 模拟微重力培养方法能使肝细胞形成分化的三维类组织结构 ,在组织工程领域存在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聚羟基乙酸(PGA)包裹特定形态的医用假体材料--多孔高密度聚乙烯(HDPE,商品名为MEDPOR)为支架,应用软骨细胞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构建特定形态的带内支撑组织工程化软骨医用假体的可能性.方法 以直径3 mm、长5 mm的圆柱形HDPE,外裹 1 mm厚PGA为支架,将体外分别培养的新生猪BMSCs和耳郭软骨细胞按7∶3混合,以10×10 7/ml细胞浓度接种于支架上,同时以相同浓度的单纯软骨细胞和单纯BMSCs分别接种,作为阳性对照组(PC组)和阴性对照组(NC组).经体外培养2周及在裸鼠皮下移植4、8周后取材 ,行大体观察、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各组细胞均与材料黏附良好.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均形成了大体形态良好的HDPE-软骨复合体,内支撑的HDPE与外层软骨结合紧密.组织学可见成熟的软骨陷窝结构,软骨渗入HDPE孔隙内部、异染基质及Ⅱ型胶原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以HDPE为内支撑,外裹PGA的支架,接种混合细胞,可于皮下构建特定形态、组织学良好的HDPE-软骨复合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作为软骨组织工程培养方法的作用和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trical ciumphosphate,TCP)层状梯度修复体作为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新西兰大白兔关节软骨细胞并扩增,吸附于多孔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上,模拟微重力和普通环境下三维立体分别培养3周,通过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组织学、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微重力对软骨细胞培养的影响和支架在三维立体培养对软骨细胞的表型、增殖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软骨细胞/修复体体外培养3周,软骨细胞模拟微重力培养组明显比普通培养组在层状修复体上分布均匀,修复体中心软骨细胞数量明显较多,并分泌细胞基质,包裹在软骨细胞周围,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有利于软骨细胞在三维支架上的均匀增殖,有望成为软骨组织工程中的一种重要培养方法;胶原/壳聚糖/β-磷酸三钙层状梯度修复体,细胞相容性良好,有望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关节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与可吸收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s,PGA)的相容性,为组织工程化淋巴管的构建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从幼儿包皮组织中分离出LEC,扩增至第3代,与PGA混合培养,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每两天换液1次,观察细胞形态和黏附生长状况。体外培养1周后,行电镜观察和RT-PCR检测。结果复合物体外培养1周后,LEC黏附在PGA支架上,细胞分泌大量基质。RT-PCR提示Podoplanin、LYVE-1、VEGFR-3和Prox-1均呈阳性表达,LEC表型未发生改变。结论 LEC与PGA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PGA可作为组织工程化淋巴管构建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7.
微重力培养对大鼠胰岛细胞存活及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应用微重力组织细胞旋转培养系统(RCCS)培养大鼠胰岛细胞,并观察其存活率及形态结构的变化。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与分组:2 5 0~3 0 0g雄性Wistar大鼠,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实验动物室提供。随机将Wistar大鼠分成3组,每组8只。Ⅰ组:新鲜的胰岛不培养;Ⅱ组:普通培养组;Ⅲ组:模拟微重力培养组。2 .胰岛分离与纯化:无菌手术暴露胰腺,胶原酶V液多点注射,膨胀后取出剥去被膜,在含胶原酶V离心管中剪碎后,放入3 7℃5 %CO2 恒温培养箱,每5min振荡或吹打1次。3 0min后Hank’s液(含10 %小牛血清)终止消化。60 0 μm不锈钢网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鼠甲状旁腺细胞经培养后再移植对其存活的影响。方法 将经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的甲状旁腺细胞培养后再行移植 ,观察移植物的存活情况 ,并对移植物做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新鲜甲状旁腺移植组平均存活期为 (9.2 5± 3.4 5 )d ;甲状旁腺细胞培养后移植 ,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 (46 .2 5± 7.4 4 )d ,明显延长(P<0 .0 1) ,在 5 0d观察期内 ,8只鼠中有 6只的血清钙及PTH值持续在正常范围内。移植物内可见完整的甲状旁腺细胞 ,其内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杆状的线粒体及分泌颗粒。结论 大鼠甲状旁腺细胞经培养后再移植可以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是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磷酸钙生物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传统方法难以制备具有复杂形状的支架。以快速成形方法制备磷酸钙多孔陶瓷支架材料,并对其体外成骨性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快速成形方法制备磷酸钙多孔陶瓷支架材料(直径10mm、高度5mm、孔径800μm),取Beagle犬髂骨髓分离培养BMSCs,接种第3代BMSCs于支架材料上。将实验分为4组,A组为成骨诱导培养的细胞/材料复合物组,B组为未经成骨诱导培养的细胞/材料复合物组,另设平皿成骨诱导培养及常规培养为阳性对照组(C组)及阴性对照组(D组)。于接种后第1、3、7天,利用DNA定量检测方法及ALP定量、定性检测方法检测BMSCs在支架材料上的增殖及ALP的表达;并经DiO荧光染色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SCs在材料上的黏附生长情况。结果 DNA定量结果表明,随培养时间增加,C、D组在第3天时细胞生长进入平台期;A、B组细胞呈持续增长趋势,细胞培养过程中增殖速度均略低于C、D组,且未出现明显的平台期。DiO荧光染色示,BMSCs在以快速成形方法制备的磷酸钙多孔陶瓷支架材料上黏附、生长状态良好。ALP染色示,随培养时间延长,A、B组支架上细胞染色均逐渐加深,A组各时间点染色程度均明显强于B组。培养后第1、3天,4组ALP表达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7天,各组ALP表达均明显升高,A组比其他各组明显高表达(P0.05),B组及C组均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快速成形的多孔磷酸钙陶瓷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BMSCs与支架复合在体外诱导培养可以进行成骨分化。因此通过快速成形技术制备的磷酸钙多孔陶瓷是骨组织工程可选的细胞支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微重力培养环境,构建高质量组织工程化椎间盘。[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椎间盘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支架,分别在微重力培养环境和普通培养板环境下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MTT比色法、扫描电镜、组织学观察椎间盘细胞、支架和复合结构质量。[结果]体外单层培养的椎间盘细胞呈多角形符合传代要求,微重力环境比普通培养环境能更好地促进椎间盘细胞的增殖,同时椎间盘细胞在支架内分布更加均匀。[结论]微重力培养环境更适于椎间盘细胞在三维培养结构中均匀增殖,有利于构建高质量组织工程化椎间盘用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