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总结刘华为教授在五行气化理论思想指导下运用五苓散加减治疗痰湿水瘀证的经验。方法:从刘华为教授对不同类型痰湿水瘀证的病因病机认识,五苓散病机及方义理解,方证结合临床运用以及典型病案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刘华为教授应用五苓散加减治疗痰湿水瘀证有其独具匠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倪炯臣  张伟 《中医药导报》2021,27(7):214-217
总结张伟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即五苓散去桂加芍辨病、辨证论治的经验,选取原发性头痛、不寐、眩晕、痞满典型医案4则进行论述,分析其治疗气虚水停证的诊疗思路.从理、法、方、药分析总结,补中益气汤以健脾益气为主,五苓散去桂加芍适用于水饮停聚于荣分的证候,二方合用同治里证、阴证,发挥益气利水之功.合方时当注意精准辨析...  相似文献   

4.
夏振中行医近50年,尤精内科、妇科。现将其临床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眩晕、心悸、失眠等多种疾病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自己的临床体会,对近10年来黄连温胆汤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黄连温胆汤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连温胆汤是清热化痰、利胆和胃之效方.凡胆郁痰扰所致的各种病症,均可加减使用.此方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尤其适用于多系统、多脏腑的综合病变,若辨证准确每起沉疴.  相似文献   

7.
<正> 黄连温胆汤具有化痰清热,和胃止呕之功用,是治疗痰热疾患的有效方剂。笔者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西医病名而有痰热内扰见证者,获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脑动脉硬化梁某,男,67岁,农民。素嗜肥甘醇酒,因头晕目眩,胸闷欲呕3月余,病情日益加重,不敢行走,经住某医院治疗未效,于1987年10月3日转住本院。症见眩晕胸闷,泛恶欲呕,心悸而烦,动则加剧,不能起床履步,口苦面赤,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大便3日未行,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查左膝腱反射亢进。血清胆固醇7.15mmol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知名中医专家刘春甫老师应用温胆汤,辨证突出痰字,活用温胆,佐使它方,用药灵活,变通化裁,临床加减治疗内科杂症,获效颇多。  相似文献   

9.
正黄连温胆汤出自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小陷胸汤系出自东汉末年《伤寒论》之经方,笔者用合方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食道炎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病例王某,女,55岁,2011年3月19日就诊。1年多前患有胃食管反流疾病,经多家医院治疗(用药不祥)虽暂好转,但反复出现胃脘部烧灼样疼痛,咽部酸苦物感,心烦易怒,口干口苦,时有体位改变诱发泛酸,每因情志不畅而加重,脘腹胀闷,时有反胃,嗳气频繁,睡眠差,舌质淡红苔黄略腻,脉弦滑略数。胃镜提示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病理  相似文献   

10.
正黄连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的《六因条辨》,由宋代医学家陈言《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中所载的温胆汤基础上去大枣加黄连而成,药物组成为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黄连,主要功效为燥湿化痰、清热除烦。方中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陈皮辛苦温,理气行滞,燥湿化痰;枳实辛苦微寒,降气导滞,消痰除痞。陈皮与枳实相  相似文献   

11.
温胆汤合五苓散治疗内耳眩晕病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笔者在使用温胆汤的基础上 ,合用五苓散加减治疗内耳眩晕病 ,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6 0例 ,均为门诊病例。男性 2 4例 ,女性 36例 ;年龄取最大的为 72岁 ,最小的 2 0岁 ;2 7例为首次发作 ,33例均有既往发作史 ,这些患者既往发作时绝大多数均使用过 6 5 4- 2注射液、安定片、乘晕宁片等。诊断依据 :眩晕发作突然 ,视物旋转 ,闭目不敢睁开眼 ,常伴恶心、呕吐 ,个别患者耳鸣或听力下降。 6 0例患者中 ,症状典型的有 49例 ,不太典型的有 11例。不太典型者 ,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不用任何…  相似文献   

12.
蔡灿林主任医师为江西省名中医 ,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 ,从事医疗临床工作三十余年 ,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参加首批全国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学习 ,师承江西中医学院洪广祥教授 ,对肺系疾病的治疗造诣颇深 ,临床善于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内科疾病 ,兹录数例如下 :例 1 .刘某某 ,女 ,3 5岁 ,短暂意识丧失伴全身抽搐、焦虑不安反复发作 2年余 ,再发 1周于 1 999年1 2月 7日就诊。患者约于 2年前行经后 3天突发短暂意识丧失、口吐涎沫、全身抽搐 ,发作缓解后全身肌肉僵直 ,语言困难 ,焦虑不安。每年发作二三次 ,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 ,曾…  相似文献   

13.
<正> 黄连温胆汤首见于《六因条辨》,其方药组成为.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生姜。适用于痰热内扰、失眠、眩晕、心烦、口苦等症,故因痰热所致的诸疾均可用此方加减治疗,现举验例如下。眩晕女患,50岁,1985年11月22日初诊。眩晕伴恶心1周,既往有眩晕恶心病史,常因饮食不节而反复发作,久治不愈,1984年11月在山医附院行消化道钡透诊为,“肥厚性胃炎”。近1周来眩晕又作,伴恶心,时有呕吐,呕吐物为进食之食糜,而食后眩晕、恶心益甚,口苦纳呆,腹胀,胸闷,轻度咳嗽,吐少量粘白痰,舌质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滑。此乃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脾胃受损,运化失职,聚湿生痰,郁久化热,痰热内蕴,升降失序而致,治宜清热化痰,通宣气机,和胃降逆。方用黄连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处方:半夏6克,陈皮9克,茯苓12克,甘草3克,  相似文献   

14.
严冬 《西部中医药》2008,21(2):14-15
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原用于治疗胆失清净、痰热内扰之证或中风、癫、狂等。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临症还可应用于抑郁症、多寐、头痛、胸痹、胃脘痛等属痰热郁遏,气机紊乱,平衡失调者。  相似文献   

15.
黄连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8味药物所组成。具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功能。主要用治肝脾不和,脾失健运,水湿停滞,湿聚成痰,郁而化热,痰热内扰之证。症见虚烦不眠,惊悸不安,或呕吐呃逆、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等。陈少玫老师善用黄连温胆汤辨治疾病,屡获良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连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 8味药物所组成 ,具有清热化痰、和胃止呕的功能 ,主要用于肝脾不和 ,脾失健运 ,水湿停滞 ,湿聚成痰 ,郁而化热 ,痰热内扰之证 ,症见虚烦不眠、惊悸不安 ,或呕吐呃逆、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方中半夏性味辛温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合而用之 ,辛开苦降 ,为方中之君药 ;陈皮理气健脾 ,化痰燥湿 ,枳实破气消积 ,化痰散结 ,共为方中之臣药 ;茯苓健脾渗湿 ,湿去则无生痰之源 ,竹茹清热化痰 ,除烦止呕 ,合为方中佐药 ;…  相似文献   

17.
黄连温胆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杰 《江苏中医药》2005,26(11):46-46
黄连温胆汤出自陆廷珍《六因条辨》,由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竹茹、枳实等组成,治痰热内扰所致失眠、眩晕、心烦、口苦等症。笔者用于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多寐、头痛等病症,均获良效,现举验案如下。1抑郁性神经症付某,女,41岁。2002年9月15日初诊。1年前生气后渐  相似文献   

18.
先师杨树千老大夫,系上海名医丁甘仁之得意门生,曾任武汉中医进修学校校长,1955年应聘至中医研究院工作,1971年病故,享年78岁。先生医术精湛,擅长内科,临床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渊博,辨证施治甚为精严,对选药制方尤有研究。现将其善于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的经验整理如下: 一、温胆汤的适应证温胆汤一方,首见于唐·孙思邈之《千金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本方适用于痰热内扰所致的惊悸不寐,心烦满闷,恶心呕吐,心悸气短,胸闷胸痛,头晕、头痛,以及梅核气、癫、狂、癎等。  相似文献   

19.
生脉饮及黄连温胆汤为临床常用的方剂,笔者2002年8月~2003年8月通过加减应用上述两方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8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4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37例;其中年龄<30岁8例,30~39岁17例,40~49岁19例,50~59岁13例,≥60岁27例;病程<1年者  相似文献   

20.
探讨颜新教授运用黄连温胆汤的临证思路。认为临床运用黄连温胆汤的关键在于三因制宜,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