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具有鳞屑的红色皮肤损伤,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藏医理论认为人固有的血和赤巴等物质内因和外因引起紊乱失去平衡而发生扩散伤热、波动热、炎肿、疮疡、痛风、黄水病等许多疾病.银屑病也是一种体内的寄生虫和黄水失调及"耑和德哇"紊乱而引起的皮肤病.  相似文献   

2.
正达日卡疗法(gtar ga藏医放血)是藏医传统外治疗法之一,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在体表不同的部位选择浅脉道(静脉),用无菌针或刀刺穿浅脉道进行手术放血,借此引出病血及与病血同行的毒气,达到预防和治疗热性疾病的目的[1]。凡是扩散伤热、紊乱热、疫热、血赤巴病引起的炎症、陈旧创伤、痛风、丹毒、黄水病等无隆、培根相助的一切单纯热性疾病,特别是血压和赤巴偏盛的疾病,均可用达日卡疗法治疗。神志病、灰色  相似文献   

3.
蒙医放血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血疗法是属于蒙医传统外治法的峻疗,在一定的部位,将浅部脉道(静脉)切开或穿破,引出病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放血疗法的适应症:血、希拉引起的热性疾病。如伤热、扩散热、骚热、疫热、疖肿、疮疡、痛风、索日亚(包括结核病)、丹毒、黄水病、麻风等热症,巴达干与赫依引起的寒症,若与血和希拉合并时,亦可采用放血疗法。禁忌症:正精耗竭、体质虚弱、孕妇、产后、浮肿、大痨固疾、胃火衰败等寒性疾病以及由巴达干赫依所转化的疾病。儿童和老年人用泻下法、催吐法、鼻药及灌肠法施治之后,亦禁用放血疗法。放血部位(穴位):据《四部医典·…  相似文献   

4.
培根木布是由隆、赤巴、培根、血病、黄水分别或先后作用于胃,并损伤胃结构,引起一系列胃功能异常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  相似文献   

5.
正"麦哇"类似西医带状疱疹,本病主要因饮食起居发生不足、过度、相反扰乱隆、赤巴、培根、黄水的平衡,使血与赤巴偏盛引起坏血与黄水增多,由隆迫使黄水蔓延,使头面部、胸腹腰部及肢体等皮肤表层出现火燎样水泡,形园多皱纹,发病后迅速蔓延的一种皮肤性疾病。棉火灸是带状疱疹引起的局部皮肤表层出现水泡处用  相似文献   

6.
正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UA)排泄减少引起的患病关节红肿热痛、关节活动障碍或畸形为特征表现,属中医学"痹证"中的"痛瘦""痛风""历节病"范畴。董飞侠主任中医师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  相似文献   

7.
1 病因 此病是"隆、赤巴、培根"三病(三因)及黄水、血等功能失衡、体系紊乱所造成.是因饮食不节,咸性食物及烟酒过量,受强烈烟熏、感冒、感染、消化不良、剧烈运动后大量饮水等,使"隆、赤巴、培根"三病(三因)失调而产生相克继而使各孔窍吸收精华的功能衰竭,热能减退,胃能势弱,消糜未成熟,导致恶(黄)水过盛淤积,渗于肺内,逐渐蓄积于肺毛细血管内转而形成积液.  相似文献   

8.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根据该病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等主要表现,属于中医学“热痹”、“风湿热痹”范畴。西医对痛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且副作用大。近年来,中医治疗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总结了目前痛风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证治及预防调护。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是大肠炎性疾病的一种。藏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由体内的隆、赤巴、培根、血、黄水等被外界因素如异常的饮食、起居所扰乱而发生肠功能减损或紊乱等变化所引起的一种大肠木布病。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除了口服藏药以外,若能配合应用藏药灌肠,治疗效果更佳。藏药灌肠是将藏药汤剂自肛门灌人,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道粘膜吸收,在药力作用下将病邪随大便排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张艳  张毅 《湖南中医杂志》2016,(10):198-201
正痛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血尿酸增高的一组慢性代谢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急性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严重者呈关节畸形和(或)肾衰竭。中医学称之为"历节"、"白虎历节"、"痹病"、"痛风"等,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甚至关节畸形等,属于中医学"痹  相似文献   

11.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晶体相关性疾病,以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受限为特点,属中医"痛风""痛痹"范畴。其病因较多,病机复杂。中医外治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治疗痛风历史悠久、疗效独特、作用迅速。近年来,随着对痛风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有了新的认识,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就近年痛风的病因病机、中医外治法研究作简要综述,以期为防治痛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学认为痛风多由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引起,其主要特点是体内产生尿酸过多或肾脏排泄减少,引起血中尿酸排泄减少,痛风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关节畸形及代谢综合征等。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痛风""历节病"的范畴。汪师认为痛风患者多湿、多热、多瘀、多毒,多为本虚标实,治疗根本大法在驱邪扶正,平素注重健脾平肝,益肾泄浊,急性发作则治在清热化湿,活血解毒。  相似文献   

13.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其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1]。根据痛风的症状、发病特点与病因病机可归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病"、"水肿"等病证范畴。历代医家认为痛风的发生多由于正气亏虚,复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病后体虚  相似文献   

14.
蒙医浴疗法     
浴疗是蒙医传统的疾病外治法之一 ,具有经济、易行、无副作用、无痛苦、适应症广等特点 ,在蒙医临床工作中被广泛应用。此疗法是利用浴液浸渍人体或患部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逐体内热邪和病气于协日乌素 (黄水 )中 ,再使协日乌素自毛孔排出体外 ,从而改善赫依、血运行 ,调节机体三元 (赫依、协日、巴达干 )平衡 ,达到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并能够增强胃火和五官功能 ,柔润皮肤。施此疗法须结合临床症状应用 ,下面分别介绍浴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基本方法。适应症该疗法可用于治疗伤热、毒热余邪深伏或扩散、疥痈、旧疡疮、结核、脉病、…  相似文献   

15.
蒙医关节“黄水病”亦称“希日乌苏病”,西医称为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属痹证范畴。黄水存在于全身各处,尤其在肌肤及关节较多。黄水出现偏盛偏衰和功能紊乱等反常状态而导致病变称之为黄水病。黄水病变后为血和希拉所转化者与热相结合,成为热性黄水病,亦称黑黄水病;为巴达干和赫依所转化者与寒相结合称为寒性黄水病亦称白黄水病。黄水之本性既不属热,也不属寒,而寒热两性俱全。  相似文献   

16.
正痔疮是饮食起居反常引起的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属于藏医八大自生疮之一。是由于过量饮酒、多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长时腹泻、久坐薄垫、强忍或强努二便和矢气、经常骑马、前列腺肥大、肛门损伤等,人体内固有的隆、赤巴、培根及血功能紊乱尤其下泄隆和瘀血聚积于肛门遂患痔疮。藏医名"相真"病。1分型按照藏医《四部医典》中记载分为培根痔、隆痔、血痔、赤巴痔、干痔及湿痔6种,但可归纳为干痔和湿痔2种,即  相似文献   

17.
藏医药认为便秘是隆、赤巴、培根功能紊乱、饮食发生不及、过甚、相反等反常导致肠道干燥、大便秘结的一种疾病。便秘分为隆、赤巴、培根、虫、下泄隆逆行所致5种。老年性便秘属赤巴和培根功能紊乱所致便秘病。  相似文献   

18.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临床常见的以发热伴局部疼痛为主症的甲状腺疾病,其病因病机、发病形式及临床表现均符合中医温病特点,笔者参照叶天士治疗温病的"卫气营血"理论来辨治亚甲炎.临证中根据"卫气营血"辨证要点,将亚甲炎病程分为"肺卫风热""气分实热""邪伏营阴""瘀热内阻"四个阶段进行辨治,分别予以疏风清热解毒、清肺泄热、清热通腑、清营透热、凉血散血等治法,佐以软坚散结、疏利肝胆等,使邪去正复,热退肿消.  相似文献   

19.
草乌蒙古名浩热素、哈热榜嘎、哈拉浩热素、毕卡、曼钦、原纳格。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杂质泥土,洗净、晒干或炮制用。有的地方习惯也把野生品川乌头的块根当做草乌头,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也有不同的地方习用品种。草乌的毒性大,野生品的毒性大于种植品,生草乌不可内服,经过制草乌才可用内服。本品味辛,性温,轻;有大毒。具有杀粘、消炎、止痛、燥黄水之功。用于瘟疫、流感、天花、肠刺痛、丹毒、疖疮、腺肿、粘性肠痧、胆扩散于脉,角弓反张、腮肿等病及骚热,肺热上冲于喉等症。也用于腰腿疼痛、痛风、痹病、黄水病。对白脉病有较好的疗效。草乌的有毒成分是乌头碱,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中毒、消化道毒性、心脏毒性等,常引起各种异常的心电图改变,如室性早搏、室上性早搏、房性早搏、传导阻滞改变,其中心脏损伤是乌头碱的主要毒性作用。临床使用乌头制剂经常出现中毒反应。为防止乌头中毒反应,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及临床积累的经验,分析了草乌的中毒原因。  相似文献   

20.
蒙医认为化脓性骨髓炎属痛疽范围。痛疽系体内与体表发生以肿胀、化脓、溃破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的总称。骨髓炎同骨髓痛相似 ,其起因主要由于创伤 ,身体突然衰弱 ,使三根失调 ,伤热 ,骚热之邪扩散或饮食不消 ,恶血与黄水激增扩散于脉道 ,逐被赫依所包卷聚集而致病。由于三根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