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小儿肌性斜颈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主要症状为,出生后颈部一侧可出现有肿物,患侧颈肌逐渐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患儿头向患侧倾斜,而颜面旋向健侧。  相似文献   

2.
正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小儿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或发育不良而致头颈部向一侧倾斜,颜面部旋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并常伴有患侧面颊部及眼睛较健侧变小的一种先天性肌性的颈部畸形疾病。临床中,斜颈除了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者外,一般是指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形成包块而致头歪所引起的包块型肌性斜颈,以及患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发育不良而致头歪所引起的营养不良型肌性斜颈。西医采用手术、  相似文献   

3.
斜颈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以一侧胸锁乳突肌紧张,纤维化和挛缩引起的肌性斜颈较为多见。轻者可扪及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重者胸锁乳突肌挛缩形成包块,并常伴患侧斜方肌软弱无力,从而使小儿头向患侧歪斜,颜面转向健侧,若不及时纠正,可导致患儿头脸变形,习惯性斜颈或脊柱侧弯等。临床中,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取得满意疗效。1 治疗方法1.1 解痉散结法 具体操作:沿患侧胸锁乳突肌走行方向,采用一指禅推法,要求频率快,动作轻,时间约2min。而后着重按揉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的部位,时间约3min。放松患侧…  相似文献   

4.
小儿斜颈,大多由一侧胸锁乳突肌损伤病变后引起,故又称肌性斜颈。其原因是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牵拉,使局部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并造成挛缩。或因胎位不正,以及胎儿在子宫内,头部向一侧偏斜,均可导致本病。婴儿多在出生数日发生斜颈。头部向患侧倾斜,睑面施向健侧。可出现睑部肌  相似文献   

5.
小儿先天性肌斜颈是由于出生后一侧的胸锁乳突肌痉挛和纤维变性所致的一种畸形,患儿头偏向患侧,下颏转向健侧,同时合并面部不对称,其原因是生产时导致婴儿的一侧胸锁乳突肌受压、血管受压缺血,而致肌肉发育不良,或肌肉出现水肿、炎症,使肌细胞退化产生纤维变性,最终为结缔组织所代替而造成挛缩,[1]它不同于先天颈椎发育异常引起的骨性斜颈。  相似文献   

6.
小儿肌性斜颈(以下简称斜颈)多因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而致.临床以患儿头向患侧侧倾、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7.
小儿斜颈俗称“歪头”,是指头向患侧倾斜,颜面旋向健侧为主要特点的病症。引起斜颈的原因很多,如先天性颈椎异常、颈椎结核、颈椎损伤等,而以肌性斜颈较为多见。肌性斜颈的主要病理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其病因尚未完全确定,有不同看法:1.认为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肌化形成挛缩。2.认为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不足,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肌纤维水肿、坏死及继发性肌纤维增生最后引起肌肉挛缩造成肌性斜颈。  相似文献   

8.
本病以颈部一侧胸锁乳突肌呈现梭状硬块,并以头向患侧,前倾,面部旋向健侧为主要特征,故又称“胸锁乳突肌肌化症”。本文讨论的是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在临床上,还有极个别是由于颈椎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  相似文献   

9.
小儿斜颈又称为“小儿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是以患儿头颈向患侧倾斜并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0.
<正>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婴儿出生后或出生数日时发现一侧颈部肿块,头部偏向患侧,颈部活动受限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又称先天性斜颈、原发性斜颈。病因:1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水肿,血肿机化形成挛缩而形成斜颈。2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造成该肌缺血性挛缩,形成斜颈。3胎儿在宫内因长期向一侧偏斜,使局部血管受压,以致肌肉供血不足,肌纤维坏死,日久形成瘢痕组织,形成该病。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或挛缩所致头部向患侧偏斜,并随患者年龄增长而逐渐引起面部及头颅畸形的一种常见病.若早期得不到合理治疗,畸形将逐渐加重,严重者可形成颈椎侧凸,同时引起胸腰椎产生代偿性弯曲,造成永久性损害,自2007年4月~2010年2月采用坐位旋转扳法配合温水热敷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肌性斜颈是由于胸锁孔突肌挛缩造成的.其特点是头向患侧偏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近十年来,本病患儿就诊率迅速增多。著名按摩医师栾汝爵老大夫,研创出一指推揉合矫牵按摩法。我院用此法治疗肌性斜颈426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诊断依据: (1)患儿头向患侧倾斜,而颜面旋向健侧。 (2)患侧颈部呈现梭形、园形或不规则状包块。 (3)患侧胸锁乳突肌短缩而紧张。 (4)多数患儿眼与面左右两侧不对称。 (5)排除外伤和骨性、代偿姿势性以及由于肌肉麻痹而致的神经性斜颈。  相似文献   

13.
按摩治疗小儿肌性斜颈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儿肌性斜颈俗称歪头,为小儿常见病。病因: 一、胎儿在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硬化,形成挛缩所致; 二、分娩时胎儿的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循环,致使该部位肌肉缺血坏死: 三、胎儿在子宫内头向一侧偏斜,使该侧胸锁乳突肌受压而导致斜颈。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以头向患侧歪斜,前额、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其病理变化主要是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所致.笔者采用推拿、针刺桥弓穴为主治疗小儿肌性斜颈6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小儿肌性斜颈是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颈部偏斜,表现为患儿头部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后期造成颜面部变形。若治疗不及时,将造成头部歪斜,活动受限,面部畸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肌性斜颈以头向患侧斜、前倾、颜面旋向健侧为其特点.临床上,斜颈除极个别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现将我科1994年1月~2000年12月止,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2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针刺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是以头向患侧歪斜,前额、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其病理变化主要是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所致.临床上我们采用针刺推拿交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原发性斜颈,是由于产伤、胎位不正\宫内异常压力及位置不良等原因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肌纤维变性挛缩;或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供应受阻,引起该肌发育不全或发生缺血性纤维病变,造成缺血,本人按摩治疗小儿肌性斜颈9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原发性斜颈,是由于产伤、胎位不正\宫内异常压力及位置不良等原因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肌纤维变性挛缩:或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供应受阻,引起该肌发育不全或发生缺血性纤维病变,造成缺血,本人按摩治疗小儿肌性斜颈9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肌性斜颈主要是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起初可见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最终全部为结缔组织代替。其病因尚未完全肯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多数认为与损伤有关,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肌化形成挛缩;还有认为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所致。最终导致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有条索状肿物突起,头向患侧倾斜,而颜面旋向健侧,患儿眼、面两侧发育不对称,头颈活动受限。根据上述特征提醒家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否则可造成终身残疾。过去此病常用手术矫正处理,近年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更具有优越性,所治34例患者全部治愈,无痛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4例中男20例,女14例;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20天;出生难产30例,顺产4例;肿块在胸锁乳突肌上段的9例,在中段的23例,在下段的2例。患儿发病左右之比,基本相等。治疗时间最长6个月,最短30天,一般3~4个月。2治疗方法小儿肌性斜颈的治法主要以局部推拿手法为主。采用行气活血、软坚消肿的治疗原则。原理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逐渐使肌化的血肿吸收消散,缓解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条索状肿物消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