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体有五脏,肝心肺脾肾,存在人体内,这是组成人体各系统的主要部分之一。五脏有外在对应官窍,如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在这些官窍中,耳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部分。我们都知道足底有人体五脏六腑反射区,所以,我们要泡脚,要定期做一做足底按摩。其实,耳也是如此,耳上面也有五脏六腑的反射区。  相似文献   

2.
正历来,业内业外人士都觉得中医跟西医完全不同,从基础理论,到治病都有很大区别,事实上也是如此。但是在经络穴位方面,有一条经络,在中医跟西医角度理解都非常契合,那就是心包经。中医讲:心包是包裹在心脏的脏腑,因为位置上的关系,所以有心包代心受邪的说法。意思就是:无论是外感六淫还是内生六邪,它们侵袭心,心包是第一道保护屏障,所以心包功能正常运行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中医理论中,心是人体生命之主宰,是元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正膀胱经是人体十二经络中最长的一条经络,起于目内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睛明,止于小趾外侧端,期间,运行经过人体的头部、脊柱背腰两侧、腿部等部位。膀胱经也是十二经中穴位分布最多的一条经络,因此,治疗范围也非常广阔。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以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  相似文献   

4.
正打通任督二脉,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一句话,虽然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玩笑,但是实际上,任脉和督脉对于人体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从阴阳学说讲,任脉主一身之阴气,督脉主一身之阳气,二者皆有统摄作用。并且,任脉和督脉分布区域穴位也众多,对人体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也非常重要。任脉行于人体前面正中,对妇科、泌尿系、肠胃、心胸等病证有  相似文献   

5.
正十二正经中,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这种相表里关系不仅仅指位置相表里,在功能与主治上,两者也存在密切关系。心主神明,手少阴心经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小肠主液,手太阳小肠经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物质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享受日益丰富的生活,近年来,养生已经不再是某一部分人群的专利,而是慢慢地进入了千家万户。但是,是否每一位进行的都是正确的,符合医学常理的养生,我们不得而知。因此,我会从大家最喜闻乐见的经络穴位方面,根据十二经络的循行,跟大家分享一些实用有效的养生方法,仅供参考。中医在疾病的治疗中坚持两大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讲,脾胃有表里配合关系,这不仅仅是说它们在部位上相表里,还说明在作用关系上是相互配合的。在脏腑理论中,脾为五脏之一,胃为六腑之一,在人体对事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脾胃协同作用,通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为人体一系列生理活动提供气血,这也是脾胃被称为人之后天之本的原因之一。中医养生中,脾胃占据非常重要的部分,因此,一些养生经典也被大家传诵,例如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常安三阴交对女性妇科好等。其实,  相似文献   

8.
现在书刊、报纸上介绍了很多中医经络穴位保健法,但要真正做起来,许多老年朋友都会觉得不知从何入手,怕找不准穴位。如果穴位都找不到,又何谈保健呢?其实找穴位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困难。因为穴位好比我们身体的报警器,如果我们生病了,经  相似文献   

9.
1经络实质是正、负离子富集群针灸离不开经络,古人针灸取穴有“宁错其穴,勿错其经”之说。所以,只有在破解经络实质之谜和弄清经络作用的前提下,才具备研究针灸机理的理论基础。也只有在破解了经络之谜和经络的作用的前提下研究针灸机理,才顺理成章,方能水到渠成。通过解剖,看不见经络的组织形态是不足为怪的,一切现象都是本质的反映。所以,透过经络现象究其经络本质,是作者探索经络之谜的根本思路。50多年前,中谷义雄用9V直流电刺激皮肤,发现经络有低电阻(良导)性,经穴部位比非经穴部位电阻值低,而且,两者电阻值相差很多倍。之后,研究者们又发现了很多经络特性和经络现象。经络的低电阻性,使经络形成了立体的良导网络系统。只有在经络低电阻的前提下,才会产生电、声、光、热、磁等诸多经络特性。经络的低电阻性是产生所有经络特性和经络现象的先决条件。经络的低电阻性是所有经络特性及经络现象之母。所有经络现象和经络特性皆是经络的低阻效应。所以,必须以经络的低电阻性为切入点,做为打开经络实质之谜的钥匙。破解经络实质之谜的最关键,是要弄清经络为什么会具有低电阻性,根据物理学的导电理论,人体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体液中含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正、负离子...  相似文献   

10.
其实,脐疗的历史很悠久了,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肚脐填药的记载,后世的阐述更详细。明朝龚廷贤在《万病回春》里,用五倍子与醋熬成膏,敷脐治小儿泄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葱汁敷脐,治疗水肿、尿短路的记载;清代吴师机的《理论骈文》记载的利用脐疗治病的药方涵盖内、外、妇、儿等病症,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他描述当时治疗黄疸的方法是,把百部的根放在脐上,用酒和糯米饭盖之,至口中有酒气为度;又用千姜、白芥子敷脐,至口中辣去之。  相似文献   

11.
足少阳胆经与健康的关系 胆经有44个穴位,走在我们身体的两个侧面,从小腿到上身,再到脖子、头,它是我们身体上循行路线最长的一条经络。 如果一个人的胆经出现问题,那他就会觉得口苦,喜欢唉声叹气、心胁痛不能转身、脸像蒙了一层薄薄的灰尘、皮肤无光泽、脚面外侧发热,还会头痛、腮痛、脖子下锁骨窝中肿痛、腋窝肿、大脖子病、出汗打寒颤,胸、胁、肋、大腿外侧、膝和小腿外侧、外踝前及各关节都痛,足小趾、次趾不能活动。  相似文献   

12.
足太阴脾经主要循行在胸腹部及下肢内侧。即从足走头。  相似文献   

13.
肝经有14个穴位,循行路线从下向上走,起于脚大拇趾内侧趾甲缘上,向上到脚踝,然后沿着腿的里面向上走,在肾经和脾经的中间,最后到达肋骨缘。  相似文献   

14.
怎样正确找穴位 使用经络穴位,最重要的,不用说,就是找对地儿。不管你介绍的方法多优越,如果不能正确地找到它们,一切都是枉费,不具有任何意义。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任何人都能使用的、能简便地找到穴道的诀窍。  相似文献   

15.
气海(丹田)是人体性命之祖 身体前正中线上,肚脐正中下1.5寸。可以先四指并拢取脐下三寸(关元穴),中点即是气海穴。  相似文献   

16.
养生箴言(6)     
《家庭医药》2011,(1):27
我国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总结了不少有关养生长寿的学说和方法。其中,不少已成今人常读常新的箴言妙语。本刊将其陆续摘选刊登,有心之人可常常诵读,指导养生。  相似文献   

17.
养生箴言(9)     
《家庭医药》2011,(4):29
◎夫恬儋寂寞,虚无而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儋矣。平易恬儋,则忧患不能人,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  相似文献   

18.
养生箴言(4)     
《家庭医药》2010,(11):31-31
我国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历代历朝都总结了不少有关养生长寿的学说和方法。其中,不少已成今人常读常新的箴言妙语。本刊将其陆续摘选刊登,有心之人可常常诵读,指导养生。◎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人之有道若鱼  相似文献   

19.
从掐人中说督脉 遇到突然昏倒或者昏迷不醒的人,你会想到哪个急救穴位呢?大部分人都会说“掐他的人中”!但你是否知道人中穴在哪条经脉上呢?人中所在的经脉,其实就是与“阴脉之海”任脉相对应的“阳脉之海”督脉。  相似文献   

20.
百会穴:开窍醒脑找此穴时,首先,将大拇指插进耳洞中,两手的中指朝头顶伸直。然后,像是环抱头顶似的,两手手指按住头部。此时。两手中指指尖相触之处,就是百会穴。用指施压,会感到轻微的疼痛。百会有“三阳五会”之称,即足三阳经与督脉、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其功能是开窍醒脑,回阳固脱,升阳举陷。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泄泻、健忘、不寐、阴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