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志国  郑晖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473-1474
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是一种很重要的通气方式。它既可防止术侧肺的血液及分泌物溢入健侧肺,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也利于手术操作。但是在开胸手术OLV中一些肺部并发症,如肺炎、脓胸、肺不张等不断有报道,目前认为这些症状都是开胸术后肺损伤(lung injury after thoracotomy,LIAT)的表现形式。其中不同的OLV模式可直接影响LIAT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基础和临床研究虽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到目前为止,机械通气仍然是ARDS治疗的基石。众所周知,机械通气是一把双刃剑,ARDS肺部病变不均一的特点使得机械通气更容易在这些患者中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为了减轻这些损伤,产生了小潮气量、高呼气末正压(PEEP)、允许性高二氧化碳血症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随着对病理生理认识逐步加深,关于传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争议也逐渐增加。肺超保护性通气策略、右心保护性的通气策略、肺-膈肌保护通气策略等理念被提出,文章综述了这些策略组成的历史沿革和进展,为促进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ARDS治疗的应用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3.
肺通气功能障碍对肺癌患者呼吸阻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2 1例原发型肺癌患者的呼吸阻抗进行测定 ,以探讨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其呼吸阻抗的影响。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原发型肺癌患者 2 2 1例 ,男性 171例 ,女性 5 0例。按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分为肺通气功能正常组 (N组 )、小气道功能减退组 (肺通气功能正常 ,但小气道功能减退 ,S组 )、限制型组 (R组 )、阻塞型组 (O组 )和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组 (M组 ,表 1)。2 方法 :按常规方法 ,用德国耶格公司MasterPFT IOS肺功能仪对受试者肺通气功能和呼吸阻抗进行测定 ,观察指标为呼吸总阻抗 (Zrs)、共振频率 (Fres)、不同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计对ARDS实施保护性通气方法。方法 对比观察BIPAP(双相气正压通气)和常规容量辅助/控制模式(A/C)通气方法对ARDS病人氧合指数、肺顺性、血液动力学及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BIPAP通气方式与传统通气方式A/C相比,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明显改善,血液动力不稳定,肺顺应性增加,带机时间缩短,死亡率和并发症减少。结论 BIPAP通气方式可从限压、小潮气量方面实施保护性肺通气;BIPAP通气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保持病人在高低压两个水平的自主呼吸,人机配合良好,符合生理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保护性肺通气对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研究组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参数的改变.结果 研究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系统总顺应性(Cr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系统总阻力(Rr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机械通气模式对比,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患者的Ppeak、Pmean,PETCO2、Crs显著提高,Rrs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96例,完全随机化分成A(保护性通气)组 50例;B(正常通气)组46例.A组予保护性机械通气,潮气量设定为6~8 ml/kg;B组行正常机械通气组,潮气量8~12 ml/kg.记录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氧合指数.观察记录住院时间、脱管时间、死亡率、治疗7天后观察有效率.结果 A组住院时间、脱管时间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率较B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7天后PaO2、氧合指数较基础值和B组明显升高,PaCO2较基础值和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可改善氧合状况,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流量单肺通气对肺癌手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需单肺通气的择期肺癌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常流量组(A组)和低流量组(B组),各20例.两组单肺通气前吸入高流量(4 L/min)的氧气和1%安氟醚,10 min后将A组氧气流量调为3L/min,B组调为1L/min,两组每60 min给予高流量(4 L/min)的新鲜气体吸入5 min,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吸入安氟醚,恢复吸入氧气流量至4 L/min.在单肺通气前(T0)及单肺通气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及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4)时,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阻力(Raw)、动态肺顺应性(Cdyn),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 两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较双肺通气时Ppeak、Pmean、Raw增加(P均<0.01),Cdyn、PaO2下降(P均<0.01);其他各指标两组间相近(P均>0.05).结论 低流量单肺通气对肺癌手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较小,低流量麻醉可安全用于单肺通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肺癌手术患者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不同单肺通气后通气模式,观察和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氧合和肺内分流参数的变化.结果 B组T2和T3时刻OI值,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与T0时刻无显著差异(P〉0.05);B组T1和T2时刻Qs/Qt值,显著高于A组、B组和T0时刻(P〈0.05);T3时刻Qs/Qt值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与T0时刻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呼吸频率17次/min,潮气量6 mg/kg和呼吸末正压5 cmH2O,能显著提高氧分压,减少肺内分流,减轻对肺的损伤,是肺癌手术病人较为理想的单肺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复合氯胺酮预处理对肺癌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将择期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依达拉奉组、氯胺酮组、联合组各12例。四组均先行麻醉诱导,依达拉奉组于诱导后予依达拉奉0.5 mg/kg,氯胺酮组于诱导前予氯胺酮0.5 mg/kg,联合组于诱导前予氯胺酮,诱导后予依达拉奉,剂量同前两组,对照组诱导前后予等量生理盐水。单肺通气时双腔管非通气侧开放,与大气相通,呼吸参数不变。于切皮前即刻、膨肺后60 min、术后60 min取四组血样测定TNF-α、IL-6和IL-10水平。结果依达拉奉组、氯胺酮组、联合组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依达拉奉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氯胺酮组;联合组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及氯胺酮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依达拉奉组;P均<0.05。联合组TNF-α/IL-10、IL-6/IL-10值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结论依达拉奉复合氯胺酮预处理能更有效地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生成、维持围术期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相对平衡,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P-V曲线与保护性肺通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造成的肺再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损伤肺病理生理的不均一性和大通气量、高通气压造成的区域性肺泡过张以及呼气末塌陷的肺泡随呼吸周期性张闭所产生的剪切应力性损伤。因此,个体化选择PEEP和Vt将减轻通气性肺损伤,有利于肺功能的保护和肺病理的恢复。P-V曲线反映肺的病理生理状况,依其下、上曲点个体化选择PEEP和下调Vt符合病理生理状况,有利于肺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无呼吸性气流通气(AOI)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单肺通气(OLV)患者非通气侧肺损伤的改善作用,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AOI组各30例。于术中OLV开始即刻对AOI组患者非通气侧肺给予5 L/min的氧气持续性通气,对照组患者非通气侧肺不给予氧气持续性通气。于麻醉诱导后即刻(T0)、OLV后30 min(T1)、OLV后1 h(T2)及OLV后2 h(T3)采集患者桡动脉血,血气分析仪检测氧合参数动脉血氧分压(Pa 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术毕后保留已切除下来的肺癌组织,切取肿瘤周边的正常肺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估肺损伤情况并计算肺损伤评分。采用TUNEL法观察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肺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Ⅰ...  相似文献   

13.
通气机相关性损伤及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机械通气的使用越来越广,然而,机械通气是把双刃剑,合理的应用将使重危患者抢救成功率大大增加。否则,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会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甚或死亡。通气有关的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尤其在肺损伤/急性呼吸窘综合征(ALI/ARDS)中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近年来进展较大,不但涉及到传统的气压伤和容积伤,更为关注的是肺周期性的开放和闭陷所引发剪切力的损伤以及不合理的通气所引发的生物性损伤等在本文均作详细综述。本文还就小潮气量、限压通气、高呼期末正压通气、肺复张手法以及尚未广泛使用的高频震荡通气和液体通气等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进展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患者单肺通气(OLV)时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氧合及分流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在OLV时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6~18次/min,观察组同时应用PEEP 5 cm H2O,对照组不用PEEP,比较两组患者双肺通气时(T1)、单肺通气10 min(T2)及单肺通气30 min(T3)血气分析结果及平均肺动脉压(PA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 O2)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对照组T2、T3时间点Pa O2较T1时下降(t=7.528、6.767,P=0.000、0.000),T2、T3时间点观察组Pa O2高于对照组(P=0.000),PH值、Pa CO2、BE、HCO-3各时间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间点观察组Qs/Qt较分别较对照组降低(t=12.011、9.992,P=0.00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AP、MAP、HR、Sv O2各时间点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叶切除手术OLV时应用PEEP可提高氧分压,降低肺内分流,是防治低氧血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在老年病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原发性肾癌病人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肺保护性通气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全身麻醉及术中常规通气,肺保护性通气组接受全身麻醉及术中肺保护性通气。对比2组的肺顺应性[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氧合指数(PaO2/FiO2)、肺动态顺应性(Cdyn)]、血清炎症及氧化应激[IL-6、IL-8、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SBP、DBP、心率(HR)]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气腹后2 h、手术结束时,肺保护性通气组的Ppeak、Pplat、IL-6、IL-8、TNF-α、MDA、SBP、DBP和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PaO2/FiO2、Cdyn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肺保护性通气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应用于老年病人腹腔镜肾癌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模式下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单肺通气剖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A组单肺通气6 mL/kg+PEEP为0 cmH2O,B组单肺通气6mL/kg+PEEP为4 cmH2O,C组单肺通气6 mL/kg+PEEP为8 cmH2O,术中均为持续性单肺通气,并排除肺功能差或有肺部疾病者。通过监测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60 min(T3)、单肺通气90 min(T4)、单肺通气结束前(T5)、出室前(T6)的SpO2、MAP、HR。采集颈内静脉血5 mL进行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检测。结果三组治疗不同时间点MAP、HR、SpO2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B、C两组从T3开始相对于A组炎性因子水平较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B、C两组间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单肺通气6 mL/kg+PEEP 4 cmH2O对肺损伤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LV)方式对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影响。方法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长时间组(Ⅰ组)和间断的双肺通气组(Ⅱ组),每组18例。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OLV 45 min(T2)、90min(T3)及术后2h(T4)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浓度。结果两组TNF-α、IL-6、IL-8和IL-10于T2时明显上升(P〈0.05),Ⅱ组T3、T4时TNF-α、IL-6和IL-8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而IL-10高于Ⅰ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间断双肺通气可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老年开胸手术单肺通气中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对呼吸力学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46例术前肺功能不正常行开胸手术的患者,年龄均&gt;60岁,双肺通气(TLV)期间均采用VCV模式(TLV-VCV),单肺通气(OLV)后先采用传统方法通气(OLV-VCV1),25 min后改为单肺保护通气(OLV-VCV2),25 min后再改为压力控制通气(OLV-PCV)。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分钟通气量(MV)等。结果与TLV-VCV比较,OLV-VCV1模式时Ppeak、Pplat、Raw升高(P〈0.01)、Cdyn降低(P〈0.01)。与OLV-VCV1比较,OLV-VCV2及OLV-PCV时Ppeak、Pplat、Raw较低,Cdyn较好(P均〈0.05)。OLV时动脉血PaO2较TLV时下降(P〈0.01),OLV-PCV及OLV-VCV2时PaO2及PaCO2较OLV-VCV1升高(P〈0.05)。结论PCV模式控制气道压更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更适用于肺功能不全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临床麻醉情况.方法 分析218例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患者,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运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定位后进行间歇性正压通气(IPPV),而单肺通气则采用IPPV或加呼气末正压呼吸和萎缩肺持续正压通气,对呼吸参数进行调整.结果 MAP、HR和SaO2在麻醉前、双肺IPPV和单肺的IPPV30 min、IPPV60 min、IPPV 90 min、IPPV 120 min和双肺IPPV15 min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PaCO2和PETCO2则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其中双肺IPPV和单肺IPPV在FiO2和TV方面比较也有差异性(P〈0.05).结论 单肺通气可使胸腔镜下治疗肺癌手术时患侧肺萎缩满意,可顺利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沙溪分院、太仓市人民医院、上海长海医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慢阻肺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62例、非吸烟组73例,两组均给予包括健康指导、抗炎平喘化痰、肺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肺功能等指标。结果吸烟组慢阻肺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1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明显高于非吸烟组[(4.65±0.72 vs 3.82±0.65)mg/L、(4.35±0.71 vs 3.64±0.65)ng/L、(26.32±4.36 vs 21.30±4.12)ng/L](t=7.036, 5.976, 6.869,P0.05);CD~+_4、CD~+_4/CD~+_8明显低于非吸烟组(0.32±0.06 vs 0.43±0.08, 1.19±0.32 vs 1.65±0.40)(t=8.095, 7.287,P0.05,P0.0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EFV_1)、1秒率(EFV_1/FVC)明显低于非吸烟组[(2.23±0.36 vs 2.41±0.40)L、(1.45±0.26 vs 1.75±0.30)L、(65.02±6.20 vs 72.61±5.36)%](t=2.727, 6.152, 7.629,P0.05)。结论吸烟不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患者肺功能恢复,可能与加重气道炎症症状、削弱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应加强慢阻肺戒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