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属中医中风范畴。近年来,笔者在王清任学术思想的启示下,应用益气活血化瘀、理气行血、滋阴平肝法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较好,现介绍验案3则如下。1临床验案例1:张某某,男,63岁,2015年3月20日初诊。经常头晕5年,头晕加重伴右侧肢体无力1天。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因头晕伴右侧肢体无力入院治疗。症见头晕,头部憋闷偶有视物模糊,右侧肢体无力,面色无  相似文献   

2.
2000年1月~2002年6月,笔者自拟清肠饮治疗老年便秘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60~70岁20例,70~80岁9例,80岁以上1例。便秘轻者3~4天1次大便,重者1周甚至10天1次大便。伴有腰膝酸软,脘腹胀痛、头晕、耳鸣、尿频等症状,其中6例伴有脱肛及便血症  相似文献   

3.
中医综合疗法辨证分型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莹 《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2):35-36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临床以不易入睡、或睡中易醒、醒后很难再睡、甚则彻夜不眠为主要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多梦、健忘、心悸等症。笔者采用自拟安神汤加针刺综合治疗失眠2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治疗观察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22~64岁  相似文献   

4.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自2003年9月~2006年8月,采用中医益气利水法治疗该病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0例均为2003年9月~2006年8月本院针灸科病人,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27~67岁。轻度头晕4例,表现为自觉头晕目眩,无自身或景物之旋转或晃动感,或单纯头部昏沉但不影响活动;中度头晕26例,表现为自觉头晕并有自身旋转或晃动感,或单纯头部昏沉而影响活动,但能坚持工作;重度头晕10例,表现为自觉头晕并有自身和景物旋转感,头身不敢转动,或单纯头昏、心烦意乱,难以胜任工作。排除外伤、心血管病、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相似文献   

5.
逍遥散加味治疗脑血管痉挛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痉挛是脑血管过度收缩,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头痛、头晕、头沉胀为主症。笔者用逍遥散加味治疗脑血管痉挛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80例均为门诊患者,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TCD(经颅超声多谱勒血流分析仪)确认,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头晕、脑沉胀等症状,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34~75岁,平均(47.8±12.5)岁;病程8个月~8年,平均3.3年;以头晕为主症者20例,以头痛为主症者12例,以头沉胀为主症者8例。对照组40例,男14例,女26例;年龄36~76岁,平均(49.6±11.7)岁;病程为9个月~9年,平…  相似文献   

6.
自2000~2004年对73例环枢关节骨错位的患者进行了病因诊断及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机理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环枢关节骨错位好发于青壮年,以旋转和侧方移位为主,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和第1~3颈神经是引起颈性头痛、头晕的主要原因,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环枢关节骨错位效果显著,临床治愈率达100%。  相似文献   

7.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我们于1999年4月~2003年6月应用补肾化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到如下。1临床资料5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年龄20~48岁,平均37·9岁;对照组年龄19~49岁,平均37·1岁;病程2月~4年,平均1·6年;两组年龄、病程、病情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病例选择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精浊篇制定。选择标准:①小腹、会阴、睾丸部有胀痛不适感,轻度尿频,排尿或大便时尿道可有白色分泌物溢出。②可伴有神疲乏力,头晕,腰酸痛,性欲减退,遗精,…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笔者运用八脉交会穴为主治疗眩晕36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36例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20~71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0年。以头晕、目眩伴恶心、呕吐为主症,轻者闭目休息一会儿可稍缓解,但不能行走;重者伴头痛、汗出,不能站立、睁目,否则即感天眩地转,甚则昏倒。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89年以来,运用益肾化瘀法治疗40例肾虚夹瘀血型阳萎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中,都有阴茎不能勃起或举而不坚无法性交,同时伴有性欲减退,遗精或排精不畅,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等。其中年龄20~30岁者10例,31~40岁者22例,41岁以上者10例;病程最短半年,最长者达4年。以上患者均经过多种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1995年5月~1998年11月,笔者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头晕、健忘、嗜睡3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9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2例,女17例;25~29岁4例,30~39岁9例,40~49岁2例,50~59岁6例,60~69岁12例,70~81岁6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5年,平均6年。均有头晕、健忘、嗜睡,且头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55岁,于2014年11月6日就诊。主诉:头晕伴记忆力减退1个月。病史:自诉平素血压偏低,波动于80~90/60~65 mmHg(1 mmHg≈0.133kPa),无明显不适,曾于2014年3月、9月患脑梗死,经治疗遗留双侧肢体无力、语言不利。近1个月自觉头晕、记忆力减退,未予重视,后症状加重,遂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笔者运用腹针治疗眩晕42例,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42例眩晕患者均来自1999年3月-2008年5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男19例,女23例;年龄22~81岁,平均51.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5年,平均183天;高血压者20例,颈椎病12例,梅尼埃病6例,农药中毒者2例,酒后头晕者2例;经其他治疗者38例,未经治疗者4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旋、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可伴头晕、项强、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相似文献   

13.
何××,男,67岁,1980年7月20日初诊:6月上旬患温病,发热、咳嗽、气促、胸痛等,在当地卫生院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0多天,上症消失。但渐感双下肢乏力,麻木,不能站立。头晕,纳差,大便烂,不能起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采取上下两济丹联合头皮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获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7年5月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68例。临床表现为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严重时彻夜不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质红,脉细数。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男27例,女7例;年龄41~59岁,平均51.69±5.92岁;病程1~4.5年,平均  相似文献   

15.
生化净露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振燕  王钦茂  吕燕 《河南中医》2006,26(12):48-48
2003年2月~2005年1月,笔者运用自拟生化净露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4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为产后20 d~2月恶露不绝者。年龄最小23岁,最大40岁。足月顺产35例,剖宫产13例。临床表现:产后20 d以上恶露仍淋漓不断,涩滞不爽,色紫黯,夹血块,或伴头晕乏力,或伴  相似文献   

16.
例1.潘某某,女,50岁。1973年下半年腰酸,下肢行走无力,伴有头晕。西医诊断:更年期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经服中西药,症状无改善。病情发展为颈项僵硬酸痛,转侧不利,头晕肢麻,手指屈伸不利,行走时右斜。1976年端午节后,不能单独行走,于1977年4月28日来我科治疗。检查:击顶试验(+),屈项、仰头试验(+),颈椎5~6、横突均压痛(+),X线片示颈椎5~6椎体前缘骨赘形成。舌略胖少苔,脉寸关缓,尺细弱。诊断:颈椎病(肾虚型)。处方:颈椎4~7夹脊穴。手法:补法,留针20分钟,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针刺3个疗程后,头晕肢麻,颈项僵硬酸胀等症状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并有增高的趋势,自2000年来,笔者自拟中药方剂,运用中医益气通络、活血化瘀的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按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选择胸痹患者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0~70岁,50岁以上40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年。50例全部经心电图、24h动态监测支持诊断。另设对照组20例,两组指标具有可比性。1·2观察指标临床症状:观察治疗前后胸闷、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耳鸣、倦怠、舌质、舌苔、脉象等中医征候;心绞…  相似文献   

18.
益肺补肾通络法治疗变应性鼻炎36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02年9月~2005年6月以益肺补肾通络法治疗变应性鼻炎36例,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共72例,均为门诊患者,根据就诊次序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1~29岁11例,30~39岁16例,40~53岁9例;病程5个月~1年9例,1~10年22例,10~21年5例;常年发作8例,季节性  相似文献   

19.
孔维平 《河北中医》2006,28(11):831-831
2005~2006年,笔者采用标本兼顾法治疗哮证发作期56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20~30岁6例,30~40岁12例,40~50岁18例,>50岁20例;病程1~5年10例,5~10年14例,>10年32例。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相似文献   

20.
推拿结合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小儿遗尿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治疗组34例中,男13例,女21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8年。对照组20例中,男7例,女13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1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6年。临床表现:睡眠中不自主排尿,轻则数夜遗尿1次,重则每夜遗尿1~2次,甚则更多。遗尿日久可见患儿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头晕,腰酸,四肢不温等症,临床上没有排尿困难或剩余尿,尿常规检查大多正常。2治疗方法治疗组:推拿治疗:①用拇指点揉气海、关元、中极、百会等穴各2min。②用拇指揉三阴交、阴陵泉各2min。③用拇指揉脾俞、肾俞各2min。④用大鱼际在腰骶部施以擦法,时间约3min。上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