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发病率仅次于肝脏血管瘤的肝脏良性肿瘤样病变,是由组织学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良性表现的肝脏细胞形成的结节。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人群发病率约为0.8%~3.2%~([1-4]),临床上多无明显症状,一般为常规体检时发现。国外文献~([5])报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男女发病率有较明显的差异,女性患者约占80%~95%,且女性患者的病变往往比男性患者典型;而国内文献~([6-7])  相似文献   

2.
正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肝脏良性肿瘤样占位性病变,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约占肝脏原发良性结节性病变的8%~([1]),其发病率仅次于肝血管瘤~([2])。该病变并非真性肿瘤,一般不发生恶变,以女性多见,仅15%左右的患者会出现上腹部疼痛、包块等症状,而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多于体检时发现~([3])。此外,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特征也不具有典型性,有时很难与高分化肝细胞癌及肝腺瘤相鉴别,并且是否需要外科治疗及何时治疗也存  相似文献   

3.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例有临床症状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肝动脉造影明确供血动脉后,3例使用弹簧圈行供血动脉栓塞术,2例行碘化油加平阳霉素乳剂栓塞。结果5例超选择插管和栓塞取得成功,随访时间为10个月~6年,4例患者症状消失,1例患者症状缓解,无并发症。结论动脉栓塞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案数据库中检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肝脏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取经病理证实存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正确诊断率。结果共有22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20~61岁,(36.8±11.2)岁,50岁者有3例。18例患者为体检时发现,3例因右上腹胀痛就诊,1例因甲胎蛋白轻度升高检查发现。3例患者在观察过程中出现病灶明显增大。17例患者做了腹部增强CT,准确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者11例(64.70%);19例做了MRI检查,准确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者16例(84.21%)。2例病灶位于肝脏尾叶,9例位于左肝,11例位于右肝。病灶最大径线为1.0~7.8 cm,(4.16±1.92)cm,最大径线5.0 cm者有9例。所有患者在接受肝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后均顺利恢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1~103个月,未见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复发。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多见于年轻患者,常为体检时发现,MRI扫描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脏良性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总结肝脏良性结节性病变误诊的经验,提高肝脏良性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总结31例肝脏良性结节性病变的诊治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诊断原发性肝癌而剖腹手术者627例,31例(4.9%,31/627)病理证实为肝脏良性结节性病变。其中肝局灶性增生性结节9例,肝硬化结节8例,肝再生结节5例,肝炎性结节5例,肝腺瘤样增生增节4例。结论应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化验和影像学进行诊断,多种影像学方法联合可增加诊断的正确性,肝动脉造影对肝硬化结节和肝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对HBsAg(一)和AFP阴性或定量低于200ng/mL的肝脏结节性病变,最好术前行B超引导肝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6.
《腹部外科》2012,25(3)
目的 总结肝脏结节性病变误诊的教训,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间误诊的12例肝脏结节性病变,所有病人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确定病理结果.结果 良性病变误诊为肝细胞癌7例(2例为肝脓肿,2例为肝炎性假瘤,1例为局灶性结节样增生,1例为肝硬化结节,1例为血管瘤);肝细胞癌误诊为良性病变4例(3例误诊为肝脓肿,1例误诊为局灶性结节样增生);另1例肝细胞腺瘤误诊为局灶性结节样增生.结论 肝脏结节性病变的诊断应结合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化验、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肝脏良性占位病变误诊为肝癌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良性占位病变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肝脏良性占位病变患者的误诊情况。结果:我院行手术后病理诊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10例,肝脏脓肿3例,肝脏炎性假瘤3例,肝纤维瘤1例,肝胆管腺瘤1例,肝细胞腺瘤1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肝细胞不典型增生4例。结论:肝良性占位病变临床表现多样性,有的病例少见,无特征性,临床医师对它们认识不足,不熟悉,缺乏警惕性,B超,CT医师诱导误诊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临床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31例行肝脏占位病灶切除术并最终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中男12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1∶1.58;年龄15~67岁,(39.7±11.5)岁。体检发现占位者21例,有症状表现者10例。实验室检查:仅2例有长期饮酒史的患者AST轻度异常,有6例HBs Ag阳性,1例CA19-9略升高(40.54 k U/L)。影像学考虑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3例,MRI的诊断率高于彩超(P0.05)及CT(P0.05)。病灶直径为2~11 cm,(4.6±2.1)cm。所有病灶均行手术切除,其中腹腔镜下肝切除13例,开腹手术18例。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下肝切除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有2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无死亡患者,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无复发转移。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为肝脏良性病变,预后较好;常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无特征性表现,多种影像学及病理学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率;对于不能排除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及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时应行手术切除,且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有出血少、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肝脏良性病变,多无临床症状。因易与肝细胞腺瘤、高分化肝细胞癌及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等肝占位病变混淆而倍受重视。国内报道很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2年治疗5例临床资料,探讨FNH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诊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研究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0年8月所收治8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例,分析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8例病人均无自觉症状,肝功能、AFP正常,均行肝部分切除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术后转归良好。结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对诊断不明确病例仍应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患者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在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6年。结果:12例射频消融取得成功,13个结节在射频消融3个月后病灶明显缩小,均无血流信号,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直径逐渐减小,在3个月至6年后有10个结节完全消失,无并发症,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多见于30~60岁女性.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于腹部B超等查体时偶然发现.FNH极少发生恶变,一般无需外科手术治疗,而多主张随访观察[1,2,3].因此,准确的临床诊断尤为重要.本文报道1例FNH的影像学诊断过程,并对各种影像技术诊断FNH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种类繁多 ,大体上可分为囊性占位和实质性占位 ,前者主要包括肝囊肿、肝脓肿、肝包虫病等 ,肝脓肿往往都有典型的全身或胆道感染以及消化系统急性炎症的病史 ,肝包虫病通常有牧区生活居住史等 ,结合病史、体征和B超、CT等辅助检查 ,囊性占位的明确诊断不难。肝脏的实质性占位病变主要有下列几种 :肝血管瘤、炎性假瘤、肝细胞腺瘤、局灶性增生结节 (错构瘤、局灶性硬化、硬化性结节、孤立性增生结节等 )、结核瘤、脂肪类肿瘤、神经纤维瘤等。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始终要和肝癌鉴别 ,诊断不明确、治疗也难以决断 ,所以要引起…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肝脏微小占位病变的临床诊断已不再困难,其治疗比较特殊。 从病理上来说,非肝硬化中的肝细胞结节性病变主要包括:肝细胞腺瘤(liver cell adenoma,LCA),局灶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大再生性结节(large regenerative nodule,LRN),结节再生性增生(nodular regenerative hyperplasia,NRH),部分结节转化(partial nodular transformation,PNT),代偿性增生(compensatory hyperplasia),灶状脂肪变性(focal fatty change)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从临床上来说,肝脏常见微小占位病变主要有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微小肝癌(micr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HCC)及相关结节,小转移瘤、小血管瘤、小囊肿、小的其他良性占位病变等。  相似文献   

15.
肝脏占位性病变中恶性肿瘤为主要诊断,良性病变有肝血管瘤、肝腺瘤、以及肝局灶结节性增生症(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由于两者治疗及预后截然不同,有必要在手术之前尽量明确诊断。FNH常与肝脏恶性肿瘤混淆。孙逸仙纪念医院外科自1993年至1997年共收治了4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症病人,现报告如下。例1 男,38岁,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肝右叶占位性病变,2cm×2cm大小。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入院后行MRI检查,提示肝右叶小占位病变,以肝癌可能性大。化验检查:…  相似文献   

16.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肝细胞源性良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肝囊肿、肝血管瘤。以往曾有多种命名,如混合性肝腺瘤、良性肝细胞瘤、局限性肝硬变、孤立性再生结节等。1958年Edmondson等依据其病理特点,称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直到1975年被WHO承认,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期对其进行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笔者回顾性总结近期收治的1例,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文献综述.结果:随访8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复查肿瘤标志物、腹部CT未见异常.结论:FNH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性疾病,多数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和MRI增强扫描能提高对FNH的诊断率.对有症状者或与恶性病变难以鉴别者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在临床上很少见.我院在1985—1994年共手术治疗各类原发性肝脏肿瘤(包括良性、恶性)421例,仅2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EUS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与病理结果不符的40例肝脏病变的CEUS特征,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40例CEUS误诊病例中,14例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HCC),其中4例误诊为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误诊为血管瘤,4例误诊为肝硬化结节,1例误诊为肝脓肿,2例误诊为良性病变,其中1例肝转移性腺癌,误诊为炎性病灶;1例胆管细胞癌误诊为良性病变.24例病理诊断为良性病灶,其中21例CEUS误诊为恶性肿瘤,3例误诊为其他良性病变.结论 加深对肝脏病变病理、组织形态特点的理解,仔细观察CEUS图像特征,紧密结合临床,可提高CEUS对肝脏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肝脏良性实质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减少因误诊导致的不必要手术及不当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1984年5月-2000年2月间收治的36例,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的肝脏良性实质占位病变患者的诊断过程及外科治疗方式。结果:炎性假瘤23例,局灶性脂肪变性4例,脂肪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各3例,结核球2例,错构瘤1例。瘤变直径0.9-20.0cm,平均3.9cm。36例患者除病变外肝脏均无硬 变表现,AFP均为阴性,2例HBV标记物阳性。患者均接受病变切除术,4例炎性假瘤患者因误诊为肝癌在病变切除术后安置皮下植入式注药装置。29例患者获得随访0.84-14.3年(平均5.9年),2例死于心肺疾患,1例错构瘤患儿术后1年死于肿瘤复发,26例患者无占位性病变复发。结论:AFP、HBV阴性、无肝硬变是肝脏良性实质占位病变与肝癌鉴别的重要依据,手术切除治疗肝脏良性实质占位病变有优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