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γ干扰素(IFN-γ)处理对C57BL/6小鼠树突状细胞(DC)生物学特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在DC培养过程的早期(第2天)或晚期(第5天)加入20 ng/m L IFN-γ进行处理,第7天加入脂多糖(LPS)刺激DC成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11c、CD80、CD86的表达。为检测DC功能,将其与BALB/c小鼠来源的淋巴细胞进行共培养,5,6-羧基荧光黄二乙酸盐N-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法检测其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产生的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期IFN-γ处理组的DC数量减少、分化受到抑制;虽然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但是却明显拮抗LPS刺激其成熟;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减弱;诱导产生更多的Treg。与对照组相比,晚期IFN-γ处理的DC数量及分化无变化;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及CD80表达升高;LPS刺激DC成熟及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结果相似,但是诱导Treg产生的能力增加。结论早期IFN-γ处理组和晚期IFN-γ处理组的DC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IL-2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修饰对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的影响,探讨用IL-2基因修饰DC,增强DC介导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的机制。方法:IL-2基因修饰小鼠骨髓来源的DC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的变化,FACS分析IL-2基因修饰对DC表面免疫分子表达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DC中 IFN-γ mRNA表达。用3H-TdR掺入法检测IL-2基因修饰后,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和对肿瘤抗原的特异性提呈功能。结果:经IL-2基因修饰后,DC表面的伪足增多、变长;其表面与抗原提呈相关的免疫分子Ia、B7-1、B7-2和CD40的表达明显上调;il-2基因修饰的DC(DC-IL-2)中表达IFN-γ mRNA;CD-IL-2不但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有较强的促增殖作用,而且对肿瘤抗原的特异性提呈功能亦明显增强。结论:IL-2基因修饰DC,能促进DC的发育,上调DC表面与抗原提呈相关的免疫分子,增强了DC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
HBsAg脉冲的树突状细胞对CIK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HBsAg脉冲的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增殖和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23例,用常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HBsAg脉冲后培养为特异性的DC,用3H-TdR掺入法检测该细胞对CIK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IK细胞对HepG2215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HBsAg脉冲的DC对CIK细胞的增殖具有刺激作用。由HBsAg脉冲的DC所诱导的特异性CIK细胞对HepG2215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增强。结论:HBsAg脉冲的DC可增强CI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deltal基因在树突状细胞(DCs)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技术,将含大鼠deltal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deltal转染入DCs中,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等方法检测deltal基因转染对D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比较实验组、空载体组和对照组DCs在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和细胞生长速度上无明显差异.FCM检测显示,deltal并不影响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MHC-H类分子lad的表达;但deltal基因转染的DCs分泌IL-12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即使加入LPS刺激后,IL-12的分泌也无明显增加.结论:Deitai/Notch信号表达的增加,不影响DCs的分化与成熟,对其免疫学功能起负性调节作用.Deltal的可能机制为其通过抑制DCs分泌IL-12,来促使Th1/Th2细胞亚群的分化倾向于Th2细胞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I(ApoA-I)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PBDC)及体外培养的单个核诱导的树突状细胞(MD-D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直接分离PB-DC或通过GM-CSF,IL-4诱导生成MDDC,DC经ApoA-I,LPS或TNF-α刺激后,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的变化及细胞的吞噬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C分泌的细胞因子;CFSE法检测经刺激后DC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分离高纯度PBDC,并成功诱导生成未成熟MDDC;经FCM检测,ApoA-I刺激后的PBDC和MDDC膜表面CD83分子表达上调,同时MDDC表面的CD40、CD86及MHC-Ⅱ分子的表达均增强;吞噬能力减弱;IL-12和TNF-α的分泌增加;并且可以诱导Th细胞的增殖。结论:在体外ApoA-I可以诱导PBDC和MDDC的成熟、活化,刺激其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其免疫应答中抗原呈递,促进Th分化的作用;通过该作用ApoA-I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雌二醇(17β-estradiol, E2)对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s)成熟和免疫学功能的影响。 方法: 在人外周血来源DC体外培养时加入两种浓度的E2 (10-7 mol/L和10-6 mol/L)处理,光镜和电镜下观察DCs的生成情况及形态变化,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的免疫表型,用ELISA方法测定其分泌的IL-12水平,[3H]-TdR掺入法检测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DCs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 结果: 加入E2培养后, DCs树突状和膜面状伪足减少,表达低水平MHC-II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其分泌的IL-12水平明显下降,DCs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功能显著下降。 结论: E2抑制人外周血来源DC的成熟,对其免疫学功能具有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尿酸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尿酸(UA)对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DC,使用GM-CSF、IL-4、LPS,并加入UA诱导培养DC。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BMDCs细胞表面分子表达,用MTT法检测BMDCs与同基因小鼠T淋巴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ELISA法测定DC培养上清IL-12的水平。结果:通过鉴定体外成功诱导培养出BMDCs。尿酸浓度为400mg/L或200 mg/L时能增强DC细胞表面CD11c、CD83、CD86、IA/IE分子表达率;提高IL-12分泌水平(P<0.05); DC与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5∶1、10∶1、20∶1时,能增强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P<0.05);尿酸浓度为70 mg/L时,细胞表面分子表达、IL-12分泌水平、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对体外培养诱导扩增的BMDCs, UA可促进分化与成熟,提高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增强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和IL-12分泌水平。UA的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抗原提呈细胞(APC)特别是树突状细胞(DC)的深入研究,发现DC不仅是最有效的APC,也是惟一能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的APC.T细胞的有效活化不仅需要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CD3复合物与APC表面的MHC-抗原肽相结合,还需要APC表面的B7共刺激分子提供第二活化信号.接触抗原而缺乏共刺激信号将导致抗原特异性克隆无能或功能性不应答,因而B7//CD28对T淋巴细胞的活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DC细胞B7基因表达,观察B7特异性siRNA对DC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株研究蛋氨酸脑啡肽(Methionine-enkephalin,MENK)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功能调节的机制,为进一步阐明蛋氨酸脑啡肽的免疫活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扫描电镜技术、酸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DC表型和功能的各种指标。结果:本实验应用小鼠髓系DC2.4细胞株,电镜观察DC的超微结构,可见10-12mol/L蛋氨酸脑啡肽处理组DC突起增多,形态上更加成熟;DC表面MHCⅡ、CD86和CD40的表达增加;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DC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证明了适宜浓度的蛋氨酸脑啡肽促进小鼠髓系DC2.4的表型及功能的成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delta1基因在树突状细胞(DCs)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技术,将含大鼠delta1基因片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elta1转染入DCs中,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等方法检测delta1基因转染对D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比较实验组、空载体组和对照组DCs在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和细胞生长速度上无明显差异。FCM检测显示,delta1并不影响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MHC-II类分子Iad的表达;但delta1基因转染的DCs分泌IL-12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即使加入LPS刺激后,IL-12的分泌也无明显增加。结论:Delta1/Notch信号表达的增加,不影响DCs的分化与成熟,对其免疫学功能起负性调节作用。Delta1的可能机制为其通过抑制DCs分泌IL-12,来促使Th1/Th2细胞亚群的分化倾向于Th2细胞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介导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转导在体外对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功能影响。方法将去年我院住院患者分3组:AMI组、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pectoris,SP)组及正常对照组,各自从外周血中体外培养DC,各组DC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TLR及CD80水平,RT-PCR检测TLR的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MAPK家族中p38及JNK水平;HSP60刺激各组DC后分别应用ELISA法检测IL-6及TNF-α水平。结果 AMI组中DC表达TLR及MAPK家族水平、成熟标记物CD80水平、HSP60刺激后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TLR介导MAPK信号转导参与AMI患者DC的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探讨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对树突状细胞(DC)表面DC-SIGN及其胞内转录因子PU.1基因表达,以及对DC功能的影响。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结合PU.1基因特异性siRNA转染,给予不同浓度Rapa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DC表面DC-SIGN表达变化;细胞迁移试验检测DC迁移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显示,Rapa呈剂量依赖性尤以10ng/ml时可下调DC-SIGN表达(P<0.01),同时可抑制DC胞内PU.1基因表达,以及DC迁移及刺激T细胞能力均受到明显抑制(P<0.01)。另发现,经siRNA沉默PU.1基因后,Rapa对DC-SIGN表达基本无影响。本研究表明,Rapa可通过抑制DC-SIGN表达,从而产生对DC迁移、刺激T细胞能力的调抑效应。这一效应可能与Rapa影响PU.1基因转录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负载滋养层细胞抗原对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分化成熟过程的影响,获得致耐受性DC.方法 体外使用粒细胞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定向分化、经LPS刺激获得成熟DC;通过外胎盘锥组织块培养法获得滋养层细胞,制备可溶性抗原,加入DC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及MHC-Ⅱ的表达,ELISA法检测DC分泌IL-10和IL-12的浓度,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评估 DC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活化的功能.结果 成熟DC表型为CD40high CD80highCD86highMHC-Ⅱhigh,分泌大量的IL-12和极少量的IL-10 ,体外能有效刺激T细胞的增殖;负载滋养层细胞抗原的DC表型为CD40midCD80lo wCD86lowMHC-Ⅱlow,在分泌大量IL-12的同时IL-10也明显升高,不能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并使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呈现明显Th2偏倚.结论 负载滋养层细胞抗原后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及MHC-Ⅱ表达降低,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其自分泌和促使T细胞旁分泌的细胞因子呈现Th2偏倚,是一种耐受性DC.  相似文献   

14.
树突状细胞(DC)和自然杀伤细胞(NK)分别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二者之间还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就DC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而言,前者可以通过膜表面分子直接激活静息的NK细胞,也可以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将NK细胞招募至炎症部位或次级淋巴结,通过分泌可溶性细胞因子促进NK细胞活化、增殖,增强产生IFN-γ的能力,提高细胞毒活性,进而增强其抗病毒、抗肿瘤等效应.DC对NK细胞功能调控的研究在感染、肿瘤和免疫排斥等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孕酮对人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孕酮(P4)对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s)成熟和免疫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在人外周血来源DCs体外培养时加入两种浓度的P4 (10-7 mol/L和10-6 mol/L)处理,光镜和电镜下观察DCs的生成情况及形态变化,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细胞的免疫表型,用ELISA方法测定其分泌的IL-10和IL-12水平,[3H]-TdR掺入法检测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DCs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加入P4培养后, DCs树突状和膜面状伪足减少,表达低水平MHC-II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其分泌的IL-10水平升高,IL-12水平明显下降,DCs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功能显著下降。结论:P4抑制人外周血来源DCs的成熟,对其免疫学功能具有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的纳米微粒对树突细胞的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复乳溶剂蒸发法制备纳米微粒(NP)及包含有黑色素瘤抗原肽gp100-154-162的纳米颗粒(NP-gp100-154-162),用扫描电镜、Nano Plus粒度测定仪检测NP表征。用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树突细胞(DC),用纳米微粒负载树突细胞,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细胞对NP的摄取情况及DC摄取NP后的表型变化。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负载NP的DC及单纯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负载NP-gp100-154-162的DC刺激效应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观察纳米微粒对DC递呈抗原的影响。结果:PLGA-NP为圆形,粒径约为180~230 nm,该纳米微粒能被DC有效摄取;负载PLGA-NP后DC表面标志HLA-DR、CD80、CD86、CD83等明显增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负载纳米微粒的DC(DC/NP)能刺激T细胞增殖,刺激指数(SI)显著高于单纯DC组和单纯纳米微粒组。ELISPOT检测显示:DC细胞负载NPgp100-154-162在第4天时刺激效应细胞产生分泌IFN-γ的斑点数显著高于其在第2天时产生的斑点数,二者均显著高于DC负gp100-154-162产生的斑点数,表明纳米微粒能促进DC成熟,增强DC递呈抗原的能力。结论:PLGA纳米微粒能促进DC成熟和活化,增强并延长DC对抗原的递呈作用,提高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核转染"方法对DC活率、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DC后,通过"核转染"方法将p/IRES-EGFP质粒转染至细胞核内,同时设立未转染DC为对照组。应用台盼蓝染色计算转染后细胞的活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3、CD86、HLA-DR及CD11c等的表达;ELISA法检测DC培养上清IL-12及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DC转染后随时间推移,细胞活率下降;荧光蛋白在转染后4小时即有表达,表达量逐渐增加,24小时转染效率为56%±12%,48小时转染效率为45%±15%;转染后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3及CD86表达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CD11c及HLA-DR表达水平稳定;转染可诱导DC分泌IL-12及TNFα-水平增加。结论:"核转染"是一种有效的转染DC的方法,并可诱导DC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8.
黄芪多糖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通过体外试验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mongholicus, ASP) 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功能调节的机制,为进一步阐明黄芪多糖的免疫学活性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扫描电镜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DC表型和功能的各种指标。结果 本实验应用小鼠骨髓来源的DC,通过体外试验证明了黄芪多糖能够提高DC表面分子CD11c和MHCⅡ的表达,并且呈黄芪多糖浓度依赖性;空白组DC的吞噬功能很强,LPS组DC和黄芪多糖处理组DC吞噬功能都明显下降;黄芪多糖能够促进DC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电镜观察DC的超微结构,可见黄芪多糖处理组DC突起增多,形态上更加成熟。结论 本实验结果证实了黄芪多糖能促进小鼠骨髓来源的DC表型及功能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icroRNA-27a(miR-27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成熟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 DC)转染miR-27a的模拟物(miR-27a mimics)后,用LPS刺激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MHCⅡ表达,ELISA方法检测其上清中的IL-12p70及IL-10蛋白水平,RT-PCR方法检测其细胞内IL-12p40及IL-10 mRNA水平,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与未处理的im DC比较,LPS刺激24 h后的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MHCⅡ表达均显著增高(均P0.001);LPS刺激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转染miR-27a mimics细胞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MHCⅡ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01),且显著抑制IL-12分泌(P0.01)、促进IL-10分泌(P0.05),并显著减弱LPS刺激的DC促CD4+T细胞增殖的能力(P0.01)。结论:miR-27a影响小鼠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以及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启动和放大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它的细胞形态、迁移与黏附、抗原捕获及抗原提呈等多方面与细胞骨架的动态重构存在密切的关系。细胞骨架的动态重构是一个由多种细胞骨架蛋白共同参与调节的复杂的结构体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这种结构体系的认知越来越清晰。基于这些研究,本文综述了纤维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 F-actin)重构对树突状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