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对571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5年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75例,多见于中老年女性(70.0%),胃中部多发(46.7%).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肝脏转移、腹膜转移等方面与进展期胃非印戒细胞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分型以BorrmannⅢ型、Ⅳ型多见(P<0.01),且浸润深度T3、T4比胃非印戒细胞癌多见(P<0.01);行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44%,与其他类型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胃癌相比恶性程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及其关系。方法 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1994-2007年收治的2089例原发性结直肠癌中的黏液腺癌144例,印戒细胞癌2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结直肠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及其之间的关系。 结果 黏液腺癌占结直肠癌的5.45%,印戒细胞癌占1.19%;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相比, 印戒细胞癌发病年龄更年轻, 女性易发病, 黏液腺癌好发于结肠而印戒细胞癌好发于直肠(P<0.01);但在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和浆膜浸润﹑脏器侵犯﹑根治性切除率﹑中晚期比例等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总体存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根治手术组总体存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是生物学行为相近而且具有独特的癌变机制的肿瘤,结直肠黏液癌尤其是印戒细胞癌是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其预后差的原因可能与其发生部位和独特的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并接受根治性手术的247例原发性T1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肿瘤大小(最大直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脉管浸润、神经浸润及癌结节。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247例原发性T1期直肠癌患者中21(8.50%)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高分化T1期直肠癌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影响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癌结节与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0);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伴有癌结节是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9.75、P=0.006,OR=5.98、P=0.042,OR=8.33、P=0.017,OR=10.87、P=0.026)。结论肿瘤低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及伴有癌结节是T1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在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对1992年1月—2008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7例结直肠印戒细胞癌、179例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采用χ2检验分析其相关因素,Kaplan-M 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和C ox检验分别进行预后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印戒细胞癌与黏液腺癌在发病年龄、肿瘤部位、有无肠梗阻、手术方式、有无脉管瘤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术前C EA和肝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印戒细胞癌中位生存期26个月,黏液腺癌中位生存期4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手术方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结直肠印戒细胞癌恶性度高于黏液腺癌,病理类型和手术方式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根治性手术切除和姑息性减瘤手术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下部癌D2根治术第13组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问行胃下部癌D2/D2+根治术治疗、经病理确诊为腺癌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胃癌患者共379例,依据第13组淋巴结清扫与否将患者分为清扫组与未清扫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影响进展期胃下部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第13组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果 379例患者中清扫组100例(26.4%),清扫组中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9例(9.0%).清扫组与未清扫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十二指肠浸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清扫组的5年生存率(46.0%)明显高于未清扫组(36.5%,x2=4.45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x2=7.539)、第13组淋巴结清扫与否(x2 =4.452)、肿瘤最大径(x2=7.100)、十二指肠浸润(x2=9.106)、浸润深度(x2=7.428)、淋巴结转移(x2=45.046)、TNM分期(x2=57.008)与进展期胃下部癌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 =0.500,95% CI:0.343 ~0.730)、肿瘤最大径(HR=0.545,95% CI:0.339~0.876)、十二指肠浸润(HR =5.821,95%CI:2.326~14.572)、肿瘤浸润深度(T4:HR=2.087,95% CI:1.283 ~3.394)是影响进展期胃下部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TNMⅡ~Ⅲ期进展期胃下部癌患者行D2+第13组淋巴结清扫是必要且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诊治的10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范围。结果 101例早期胃癌患者中有28(27.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大体类型为凹陷型(P=0.013)、侵及黏膜下层(P0.001)及组织分化不佳型(包括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癌,P=0.044)及有脉管侵犯(P=0.020)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大体类型(RR=4.742,P=0.009)、分化类型(RR=6.369,P=0.011)及浸润深度(RR=15.218,P0.001)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存在淋巴结转移的28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只有1枚淋巴结转移,有4例患者存在7枚以上淋巴结转移。其中,第6组淋巴结受累最多(10例)。19例患者淋巴结转移局限于D1站范围内,3例患者在无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出现了第8a组或第9组淋巴结转移。结论早期胃癌患者的多个临床病理特征与其淋巴结转移有关,深入研究并在术前综合评估影响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各临床病理因素,可以为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生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对 81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后生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印戒细胞癌多见于年轻女性 ,所占比例为本组胃癌的 9 9%。早期胃癌中 ,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胃癌无差异。术后 5年生存率为 10 0 % ,优于其他类型胃癌 (82 6 % ) (P <0 0 1) ;进展期胃癌中 ,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 4 4 4 % ,低于其他组织学类型胃癌 (74 6 % ) (P <0 0 1)。在腹膜及肝转移复发等方面与其他类型胃癌无差异。行根治性手术后 5年生存率为 5 5 3% ,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胃癌 (41 8% ) (P <0 0 5 )。结论胃印戒细胞癌与其他组织学类型的胃癌相比 ,恶性程度无差异。早期诊断及积极手术治疗可以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9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GLUT1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其预后与GLUT1表达的关系.结果 高、中、低分化腺癌患者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33.3%和36.0%;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和7.7%(1/13).GLUT1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最大直径(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2)和胃癌临床分期(P=0.007)等因素相关.转移淋巴结GLUT1阳性表达率为12.6%.GLUT1阳性组和阴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4.3%和90.2%(P=0.035).结论 GLUT1表达与胃癌的侵袭性指标相关,可能是胃癌预后不良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9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GLUT1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其预后与GLUT1表达的关系.结果 高、中、低分化腺癌患者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33.3%和36.0%;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和7.7%(1/13).GLUT1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最大直径(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2)和胃癌临床分期(P=0.007)等因素相关.转移淋巴结GLUT1阳性表达率为12.6%.GLUT1阳性组和阴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4.3%和90.2%(P=0.035).结论 GLUT1表达与胃癌的侵袭性指标相关,可能是胃癌预后不良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9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GLUT1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其预后与GLUT1表达的关系.结果 高、中、低分化腺癌患者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33.3%和36.0%;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和7.7%(1/13).GLUT1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最大直径(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2)和胃癌临床分期(P=0.007)等因素相关.转移淋巴结GLUT1阳性表达率为12.6%.GLUT1阳性组和阴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4.3%和90.2%(P=0.035).结论 GLUT1表达与胃癌的侵袭性指标相关,可能是胃癌预后不良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9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GLUT1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其预后与GLUT1表达的关系.结果 高、中、低分化腺癌患者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33.3%和36.0%;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和7.7%(1/13).GLUT1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最大直径(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2)和胃癌临床分期(P=0.007)等因素相关.转移淋巴结GLUT1阳性表达率为12.6%.GLUT1阳性组和阴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4.3%和90.2%(P=0.035).结论 GLUT1表达与胃癌的侵袭性指标相关,可能是胃癌预后不良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9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GLUT1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其预后与GLUT1表达的关系.结果 高、中、低分化腺癌患者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33.3%和36.0%;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和7.7%(1/13).GLUT1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最大直径(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2)和胃癌临床分期(P=0.007)等因素相关.转移淋巴结GLUT1阳性表达率为12.6%.GLUT1阳性组和阴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4.3%和90.2%(P=0.035).结论 GLUT1表达与胃癌的侵袭性指标相关,可能是胃癌预后不良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9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GLUT1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其预后与GLUT1表达的关系.结果 高、中、低分化腺癌患者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33.3%和36.0%;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和7.7%(1/13).GLUT1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最大直径(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2)和胃癌临床分期(P=0.007)等因素相关.转移淋巴结GLUT1阳性表达率为12.6%.GLUT1阳性组和阴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4.3%和90.2%(P=0.035).结论 GLUT1表达与胃癌的侵袭性指标相关,可能是胃癌预后不良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9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GLUT1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其预后与GLUT1表达的关系.结果 高、中、低分化腺癌患者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33.3%和36.0%;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和7.7%(1/13).GLUT1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最大直径(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2)和胃癌临床分期(P=0.007)等因素相关.转移淋巴结GLUT1阳性表达率为12.6%.GLUT1阳性组和阴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4.3%和90.2%(P=0.035).结论 GLUT1表达与胃癌的侵袭性指标相关,可能是胃癌预后不良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三种结直肠高度恶性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与低分化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医科院肿瘤医院1988-2006年收治的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48例结直肠黏液腺癌、55例印戒细胞癌和281例低分化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分析其相关因素,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结直肠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和低分化腺癌在性别、发病年龄、肿瘤部位、有无肠梗阻、手术方式、脉管瘤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分期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67,38.4,86.0,14.5,93.7,17.3,62.1,24.4,56.17,P<0.05),印戒细胞癌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黏液腺癌中位生存期为47个月,低分化腺癌中位生存期为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P<0.05).结论 三种结直肠高度恶性腺癌(印戒细胞癌、黏液腺癌与低分化腺癌)是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不同的结直肠恶性肿瘤,印戒细胞癌的恶性度最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低剂量CT灌注扫描定量评估近侧胃癌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初步诊断为近侧胃癌患者(近侧胃癌组),并选取纳入患者中胃底部分没有受累者作为对照(正常胃底组)。计算每次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使用后处理软件生成灌注参数图,包括达峰时间(TTP)、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毛细血管渗透性(PMB),比较近侧胃癌组和正常胃底组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本研究近侧胃癌组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34例,正常胃底组25例。34例近侧胃癌患者中T1+T2期11例,T3+T4期23例;腺癌26例,印戒细胞癌8例;无淋巴结转移17例,有淋巴结转移17例。(1)近侧胃癌组的BF、BV及PMB值均明显高于正常胃底组(P0.001),但MTT及TTP值低于正常胃底组(P=0.050,P=0.036)。BF、BV、PMB、MTT及TTP诊断近侧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5、0.807、0.987、0.654及0.649,BF和PMB诊断近侧胃癌的能力最强,其次为BV。(2)印戒细胞癌的BF值明显低于腺癌(P0.001),而其PMB值明显高于腺癌(P0.001)。印戒细胞癌和腺癌的BV、MTT和TTP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F和PMB鉴别组织病理类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6和0.856,BF对患者的组织病理类型诊断能力强于PMB(P=0.047)。(3)T3+T4期患者的PMB值大于T1+T2期患者(P=0.004),而BF、BV、MTT及TTP值在T3+T4期和T1+T2期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MB区分T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4)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各灌注参数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受试者在单次CT灌注成像中所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为8.58 m Sv,远低于常规CT灌注检查辐射剂量标准。(6)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近侧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和高T分期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灌注扫描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且可用于定量评估近侧胃癌的血管新生情况,其对于组织病理类型的诊断、T分期的判断等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为腹腔镜胃癌缩小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96例早期胃癌患者,对比不同组织学类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与其他类型腺癌相比,早期印戒细胞癌更常见于女性,肿瘤部位常见于胃体中部,印戒细胞癌患者通常是小于50岁的患者(P0.001),隆起型、混合型少见(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黏膜下入侵的发生率、淋巴管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方面,印戒细胞癌与高分化腺癌相似,但与中、低分化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低分化腺癌,肿瘤直径≥20 mm,黏膜下入侵,淋巴管肿瘤浸润,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20 mm,且无淋巴管肿瘤浸润的黏膜内印戒细胞癌无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20 mm,且无淋巴管肿瘤浸润的黏膜内印戒细胞癌表现出较低的淋巴结转移率。结论:印戒细胞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黏膜下入侵率与高分化腺癌相似,无淋巴管肿瘤浸润的印戒细胞型黏膜内胃癌患者可行腹腔镜缩小手术。  相似文献   

18.
宝石CT能谱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经胃镜诊断的84例胃癌病人,采用GSI检查,对病灶及淋巴结进行能谱成像分析;其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作对照。结果:总数为84例的胃癌病人中,37例为管状腺癌,32例为印戒细胞癌;两者的动脉期病灶碘基值比率分别为(0.2252±0.1321),(0.2609±0.1025);门静脉期病灶碘基值比率分别为(0.4713±0.1498),(0.5630±0.1757),门静脉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腺癌的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碘基值比率在动脉期有统计学差异;印戒细胞癌的转移淋巴结和非转移淋巴结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GSI检查可以反映胃癌的不同病理类型,有助于鉴别转移淋巴结,从而提高胃癌术前的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复发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8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细胞中黏液成分将患者分为A组(黏液成分90%的单纯型黏液癌组,n=54)、B组(黏液成分为50%~90%的主要黏液混合型黏液癌组,n=23)、C组(黏液成分50%的部分黏液混合型黏液癌组,n=61)。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依据患者术后3年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31)和未复发组(n=107),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乳腺黏液癌妇女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不同黏液癌分型的乳腺黏液癌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淋巴结转移数目、脉管侵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月经状态、肿瘤中含黏液癌成分比例、分子分型、TNM分期、HER-2表达及术后是否行辅助化疗与乳腺黏液癌妇女术后复发有一定相关性(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30 mm、分子分型为非Luminal-A型、TNM分期为Ⅲ~Ⅳ期和术后无辅助化疗为乳腺黏液癌妇女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不同黏液成分比例乳腺黏液癌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淋巴结转移数目、脉管侵犯存在差异,肿瘤直径≥30 mm、分子分型为非Luminal-A型、TNM分期为Ⅲ~Ⅳ期和术后无辅助化疗为乳腺黏液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应对此类患者加强监测,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胃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9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组织GLUT1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其预后与GLUT1表达的关系。结果高、中、低分化腺癌患者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33.3%和36.0%;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GLUT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6和7.7%(1/13)。GLUT1表达阳性率与肿瘤最大直径(P〈0.01)、有无淋巴结转移(P=0.032)和胃癌临床分期(P=0.007)等因素相关。转移淋巴结GLUT1阳性表达率为12.6%。GLUT1阳性组和阴性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4.3%和90.2%(P=0.035)。结论GLUT1表达与胃癌的侵袭性指标相关,可能是胃癌预后不良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