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AP患者,根据中国AP诊治指南(草案)标准分为:急性轻症胰腺炎(MAP组)7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组)48例,同时选取本院体检中心收集的健康自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MCP-1、IL-8等指标。结果:入院第1天,SAP组患者的抵抗素、hs-CRP、血淀粉酶、PCT、MCP-1、IL-8水平均显著高于MAP组和对照组(P0.05),MAP组抵抗素、hs-CRP、血淀粉酶、PCT、MCP-1、IL-8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在入院后第1、3、7、11天SAP组APACHE II评分、BISAP指数、Balthazar CT评分、MCP-1、IL-8值均显著的高于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0例AP患者的MCP-1、IL-8、APACHE II评分、Balthazar CT评分与BISAP指数均呈现正相关关系(r=0.617,0.382,0.581,0.603,P0.05);以第3天的检测值绘制ROC曲线,当血清MCP-1临界值为30.0 pg/m L是有最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28;当血清IL-8临界值为45.0 pg/m L时有最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04。结论:AP患者的MCP-1、IL-8与其病情变化具有一致性,对于AP患者治疗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胃饥饿素(ghrelin)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中水平高低与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收集既往收治的199例AP患者资料,其中急性轻症胰腺炎(MAP)10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96例;治疗期间17例(8.54%)死亡,分别比较不同病情与不同治疗转归及患者间入院第1天NGAL、ghrelin水平和其他指标的差异。结果:SAP患者的NGAL、ghreli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血淀粉酶、降钙素原(PCT)、APACHE II评分、Balthazar CT评分、BISAP指数均明显高于MAP组患者(均P0.05);治疗期间死亡患者的以上指标也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均P0.05);199例患者外周血中NGAL、ghrelin水平与BISAP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579、0.482,均P0.05),且两者与BISAP指数的相关性优于血淀粉酶、WBC、PCT。结论:AP患者外周血中NGAL、ghrelin水平与病情密切相关,两者水平增高预示着患者预后的不良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3.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hs-CRP、NGAL和ghrelin水平的变化及意义。2012年1月~2015年12月,急性胰腺炎患者111例分为两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80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3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及出院当天抽取静脉空腹血3 ml;分别进行血清hs-CRP、NGAL和ghrelin水平的测定。结果显示,MAP组和SAP组患者在五次不同时间点血清中Hs-CRP、NGAL、ghrelin水平,SAP组均明显高于MAP组(P0.05)。结果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清中hs-CRP、NGAL和ghrelin的水平明显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三者的水平越高,发生胰腺坏死的可能性也越大。联合检测血清中三者的水平,其敏感度高,简单易行,对指导临床分型、预测胰腺临床严重程度和坏死程度、制定诊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早期判断价值及抗生素治疗指导价值。方法收集AP患者73例,其中重症胰腺炎(SAP)21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52例,以及正常对照20例,分别在入院后第1、2、3、4天动态监测各位患者PCT和CRP水平,分析这些指标与AP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结果MAP组和SAP组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SAP组患者同期PCT及CRP水平均高于MAP组(均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能够在早期反映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且能够反映AP患者是否合并感染,有助于早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早期合理预防感染,对AP的早期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S-Amy)、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AP患者(AP组)与9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以及不同病情AP患者间S-Amy、CRP、PCT、TAP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S-Amy、CRP、PCT、TAP单独与联合检测对AP的诊断能力。结果:S-Amy、CRP、PCT、TAP水平在AP组均高于对照组,在重症患者(SAP)均高于轻症患者(M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项联合检测诊断AP的灵敏度为97.28%、特异度为84.13%、漏诊率为2.72%、误诊率为15.87、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905。结论:S-Amy、CRP、PCT与尿TAP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AP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作为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内毒素(ET)的水平及意义。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1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性胰腺炎组),其中轻症患者76例,重症患者42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HMGB1、PCT、CRP、ET水平。急性胰腺炎组入院时血清HMGB1、PCT、CRP、ET分别为(85.55±8.40)ng/L、(1.65±0.43)g/L、(15.50±2.01)mg/L和(0.31±0.09)EU/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后3 d血清HMGB1、PCT、CRP、ET水平达到高峰;重症患者入院时、入院后3、7 d血清HMGB1、PCT、CRP、ET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患者(P<0.05);HMGB1与PCT、CRP呈正相关(r=0.344和0.319,P<0.05),PCT与CRP呈正相关(r=0.401,P<0.05)。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HMGB1、PCT、CRP和ET升高,与病情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凝血功能障碍及凝血纤溶功能检测对AP严重度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六盘水安居医院住院治疗的AP患者65例,包括轻症急性胰腺炎(MAP)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6例(均为体检合格者)。用全自动血凝仪于入院24 h内检测PT,APTT,Fib,D-dimer。结果 SAP组的APACHⅡ评分远高于MAP组和正常组(P0.05);MAP组APACHⅡ评分与对照组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SAP组Fib和D-dimer显著高于MAP和正常对照组(P0.05),该2指标MAP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急性胰腺炎APACHE评分与PT,APTT,FIB,D-dimer多元回归示:回归系数Fib为0.942(P=0.030);D-dimer为0.014,(P=0.038),Fib,D-dimer与A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Fib,D-dimer可早期预测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肾血管阻力指数联合降钙素原(PCT)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入院7天内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将患者分为合并急性肾损伤组和未合并急性肾损伤组,搜集患者入院时资料,包括PCT和肾血管阻力指数,观察PCT和肾血管阻力指数与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关系,并分析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合并急性肾损伤组PCT和肾血管阻力指数均高于未合并急性肾损伤组(P0.05)。急性肾损伤3级患者PCT和肾血管阻力指数均高于急性肾损伤1级、2级患者(P0.05),急性肾损伤2级患者PCT和肾血管阻力指数均高于急性肾损伤1级患者(P0.05)。合并急性肾损伤组APACHEⅡ评分、血肌酐、血乳酸、血淀粉酶、24h尿蛋白高于未合并急性肾损伤组(P0.05),合并急性肾损伤组尿量低于未合并急性肾损伤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CT、肾血管阻力指数、APACHEⅡ评分及24h尿蛋白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T、肾血管阻力指数、APACHEⅡ评分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75、0.72(P0.05)。PCT联合肾血管阻力指数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PCT和肾血管阻力指数与急性肾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CT和肾血管阻力指数增加是急性胰腺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PCT联合肾血管阻力指数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入院时血糖在评估急性胰腺炎(AP)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APACHEⅡ评分标准、Balthazar CT分级系统对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资料完整的199例AP患者(排除糖尿病患者)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作回顾性分析,若同时符合APACHEⅡ评分标准≥8分,Balthazar CT分级达到D级或E级者拟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的入院时血糖、年龄、性别、病因及并发症情况,通过分析入院时血糖与以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了解其与胰腺炎预后的关系.结果 199例患者中SAP 19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180例.SAP患者的平均血糖为(13.07±3.23)mmol/L,显著高于MAP患者的平均血糖(8.37±3.84)mmol/L.入院时血糖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住院费用、Balthazar CT分级、CTS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关(r=0.610,0.356,0.271,0.324,0.334,P<0.05).结论 入院时血糖水平与AP的病变程度成正相关,反映了AP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钙离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脂肪酶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评价单项及联合检测各指标在评估AP严重程度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2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71例,入院24h内均测PCT、钙离子、CRP、脂肪酶水平。结果入院24h内SAP患者PCT、CRP、脂肪酶水平显著高于MAP组,钙离子明显低于MAP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在MAP组PCT、钙离子与病情严重程度呈相关性(r:0.291、-0.245,P0.05),在SAP组PCT、钙离子、脂肪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相关性(r:0.607、-0.604、0.236,P0.05);PCT、钙离子、CRP、脂肪酶预测SAP的临界值分别为(0.62 ng/ml、2.07 mmol/L、68.05 mg/L、338 u/L),根据此临界值单相项检测PCT及钙离子具有较理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联合检测中PCT联合钙离子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结论 PCT、钙离子、CRP、脂肪酶可有效评估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PCT、钙离子是SAP的最佳预测因子,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SAP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讨论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表达及在AP中的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018年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AP患者125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41例、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84例,体检健康者30例,分别检测CA-125、CA-199、CRP、PCT,预测上述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中CA-125、CA-199、CRP、PCT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中CA-125、CA-199、CRP、PCT与M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AP严重程度诊断效能最大的是PCT(敏感性76.68%,特异性84.07%,AUC0.854,其次是CA-199、CA-125、CRP。结论 CA-125、CA-199、CRP、PCT的变化与AP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CRP的敏感性最高,而PCT的特异性最强,四种指标对预测AP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用于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57例)、SAP合并AKI组(43例,简称AKI组)、SAP未合并AKI组(45例,简称非AKI组);另外选择同期湖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尿液及血液中NGAL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AP组、AKI组、非AKI组血/尿NGAL值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I组、非AKI组血/尿NGAL值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KI组与非AKI组的血/尿NGAL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炎患者血/尿NGAL水平会明显升高,且NGAL与胰腺炎严重程度相关,但不能作为SAP合并AKI的早期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早期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85例,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MAP)、中重症组(MSAP)及重症组(SAP),患者入院24 h内行血常规、尿素氮、血糖、血钙等检查,收集红细胞分布宽度并行BISAP评分,采用方差分析法比较三组数据间的统计学差异,同时绘制RDW联合BISAP评分预测AP病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轻症组、中重症组和重症型BISAP评分、红细胞分布宽度均依次升高,三组RDW、BISA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与BISAP评分呈正相关(r=0.384,P0.01)。BISAP评分、RDW联合BISAP评分预测AP病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0.894,敏感性分别为77.3%、95.5%,特异性分别为85.3%、76.5%。结论:随AP患者病情加重,其BISAP评分及RDW均升高,二者联合有助于预测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对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10—2019-10间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AP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中症组和重症组,各2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组的CRP值、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中症组,中症组又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CRP值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96,P<0.001)。有效患者的CRP值、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无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值与APACHEⅡ评分可反映AP的严重程度,对评估AP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干预效果,同时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肾损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肾损伤因子-1(kim-1)、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普外科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疗程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7天血尿素氮、血肌酐变化,两组患者少尿期持续时间及7 d死亡率,同时监测两组患者入院1 h及12 h尿kim-1和NGAL的水平。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患者血尿素氮及血肌酐低于对照组(P0.05),少尿期持续时间缩短(P0.05);两组患者7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1 h所测尿ki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NG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入院12 h尿kim-1及NGAL所测值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具有一定治疗作用,通过抑制急性期某些细胞因子表达,减轻肾小管损伤而保护肾功能,可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临床特点。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HLSAP作为研究组,以同时期收治的67例非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NHLSAP)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HLSAP的临床特点;根据入院时甘油三酯(TG)水平,将43例HLSAP分为高TG组和极高TG组,对比分析TG的水平对HLSAP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 HLSAP组对比NHLSAP组的结果:HLSAP组发病年龄以及血清总钙离子、血清总胆红素、血淀粉酶的水平显著低于NHLSAP组;HLSAP组的体重指数、饮食诱因、AP发作史、合并糖尿病、合并脂肪肝、血红细胞压积、血肌酐(Cr)、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入院24小时内SIRS评分、SOFA评分、并发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比例、并发肾功能衰竭比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比例以及病程中行腹腔穿刺的比例均显著高于NHLSAP组。HLSAP中高TG组对比极高TG组结果:极高TG组的hs-CRP、Cr、血尿素氮水平以及并发肾功能衰竭、MODS的比例、入院24小时内SIRS评分、入院24小时内SOFA评分显著高于高TG组。结论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以下特点:发病年龄偏低,体重指数偏高,多有饮食诱因,多合并有糖尿病和脂肪肝,炎症反应更重,更易发生肾衰和MODS,其病情严重程度与甘油三酯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持续高血糖与急性胰腺炎早期病情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持续高血糖与急性胰腺炎(AP)早期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本组共512例AP患者,其中轻型胰腺炎(MAP)418例,重症胰腺炎(SAP)94例。于入院时、入院第2天、第3天测定空腹血糖,作APACHEⅡ评分;入院第2天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结果SAP患者血糖升高(745%)的发生率明显高于MAP患者(258%),P=0001。SAP持续高血糖组的APACHEⅡ评分在入院时、入院第2天、第3天均高于非持续高血糖组[(13±4)对(11±3),P=0017;(13±4)对(11±3),P=0010;(14±4)对(10±4),P=0010]。持续高血糖与SAP严重度分级密切相关(χ2=777,P=0005)。持续高血糖组的血清TNFα[(20±14)对(14±11),P=0019]和CRP[(123±81)对(93±55),P=003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持续高血糖组。结论持续高血糖可能是AP早期病情加重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06—2018-06间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中的34例急性轻症胰腺炎患者作为轻症组,另外34例患者作为重症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行体检的34例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均于清晨采取空腹静脉血2 m 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3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对3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重症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检测的敏感度较单项血清淀粉酶高,但特异度稍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可明显提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3项检测指标均显著升高提示为急性重症胰腺炎,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将其中36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作为MAP组,将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作为SAP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浆D-D和CRP水平的测定。结果 MAP组和SAP组血浆D-D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浆D-D和CRP水平则显著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D-D和CRP水平对判断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监测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BISAP评分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对早期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31日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住院诊治的AP患者144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72例),中度重症(42例)和重症(30例)三组.比较组间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