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长球囊血管成形术联合长支架置入术(LBPTALS))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联合普通支架置入术(OBPTAOS)对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下肢血管造影证实为股浅动脉闭塞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43例,随机分为LBPTALS组和OBPTAOS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h分别采下肢静脉血样,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和NO合酶(NOS)活力。结果:2组患者靶病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P-TALS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OBPTAOS组(P<0.05)。LBPTALS组术后即刻和术后2h的血清NO浓度、NOS活力高于OBPTAOS组(均P<0.05)。结论:LBPTALS对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血清NO浓度、NOS活力的影响均小于OBPTAOS,这可能是前者通过影响内皮的分泌功能,最终减少再狭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excimer laser atherectomy,ELA)治疗下肢股浅动脉以及膝下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我们率先在华南地区采用ELA治疗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所致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2例,1例为股浅动脉原发闭塞性病变,采用ELA联合紫杉醇涂层球囊处理;1例为胫后动脉原发闭塞病变,采用ELA联合普通球囊扩张处理。结果 2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前向血流通畅,下肢缺血明显改善,无需补救性植入支架,无手术并发症。术后1个月跛行距离延长,足部溃疡愈合,复查超声显示股浅动脉及胫后动脉血流通畅。结论 ELA治疗下肢股浅及膝下动脉慢性闭塞病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行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B组行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评估手术效果,并记录患者术后皮温、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踝肱指数(ABI)。术后3、6个月门诊随访,包括术后血管通畅率(彩超检测)、支架在位情况、ABI、跛行距离以后术后并发症[中性粒细胞计数(紫杉醇不良作用评估)、支架内血栓情况、支架再狭窄、患肢截肢率]。结果 两组手术总有效率均为100%。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两组患肢皮温升高(t分别为12.46、12.50,P均<0.05),ABI升高(t分别为24.3、22.3,P均<0.05),多数患者可再次触及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ABI及跛行距离比较,P均>0.05。术后6个月,与B组比较,A组ABI高(t=3,P<0.05),跛行距离长(t=2.2,P<0.05)。A组术后3个月再狭窄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术后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症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因股浅动脉/腘动脉近端完全闭塞接受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患者的资料,总结技术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结果腘动脉穿刺成功率和手术即时成功率为100%。踝臂指数(ABI)从术前的0.43±0.23上升至0.89±0.26(P<0.01)(出院前),6个月(0.86±0.25)及12个月(0.81±0.23)(P<0.01)时保持改善状态。术后6个月的初次通畅率为94.7%(16/17);12个月时初次通畅率为76.5%(13/17),再次通畅率为100%。并发症(3例,17.6%)主要有腘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股动脉穿刺点出血及肢体远端动脉急性栓塞,根据情况给予了相应处理。结论对于长段股浅动脉/腘动脉近端闭塞性病变,在腔内顺行开通失败的情况下运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2月在我中心接受准分子激光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13例,男11例,女2例,平均年龄(71.46±9.23)岁,平均病程(9.2±4.0)个月。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变、围术期及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等临床资料,患者术后1、3、6、12、18和24个月定期随访,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一期通畅率。结果 13例患者均完成定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62±8.27)个月,手术成功率100%,无穿刺点血肿及围术期死亡患者。13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较术前改善,7例跛行患者跛行距离较术前增长50~500m,3例静息痛患者静息痛消失,术后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增加(0.81±0.15 vs 0.40±0.30,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一期通畅率显示,患者3和6个月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2.3%和83.1%。结论准分子激光消蚀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尚可,但仍需扩大样本量随访观察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PTA)与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狭窄闭塞病变的中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该院收治的股浅动脉狭窄闭塞病变患者80例(80支),根据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分型将其分为A型12支、B型25支、C型23支、D型20支,其中A型+B型中行PTA者25例,行PTA联合支架植入术者12例;C型和D型者中行PTA者29例,行PTA联合支架植入术者14例,观察术后1~3年一期通畅率及复发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PTA联合支架植入者术后1~3年的一期通畅率显著高于PTA者(P<0.05),第2、3年C型+D型者PTA+支架植入术显著优于A型+B型,第2年C型+D型者PTA显著高于A型+B型(P<0.05);随访发现,28例患者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复发,其中10例为A型+B型,18例为C型+D型;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糖和TASC是影响中远期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股浅动脉下肢闭塞中远期疗效较好,血糖和TASC分型是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合并髂动脉病变的腹主动脉瘤(AAA)的腔内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AAA行腔内治疗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临床特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股深动脉及股浅动脉通畅率,按照是否存在严重髂动脉病变将患者分为髂动脉通畅组和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组,分别进行腔内治疗,并于术后接受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以防动脉粥样硬化。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52例患者被分为髂动脉通畅组41例和髂动脉狭窄或闭塞组11例,其中通畅组髂动脉严重扭曲2例(3.8%,2/52),狭窄或闭塞组髂动脉狭窄9例(17.3%,9/52)及闭塞2例(3.8%,2/52),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者临床特点(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股深动脉及股浅动脉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了AAA腔内修复(EVAR)术,其中通常组扭曲者通过特硬导丝纠正髂动脉成角后支架顺利通过,狭窄或闭塞组给予患侧或对侧球囊扩张或逆行开通股动脉进行扩张,支架最终顺利通过。随访了12~24个月,狭窄或闭塞组出现一侧髂动脉腿支的闭塞2例(P0.05),1例行右髂序贯放置髂腿支架1枚+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术后双下肢动脉供血良好。结论合并髂动脉病变会导致AAA腔内治疗困难,运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和器材的配合,AAA患者行EVAR术均可以获得成功,远期通畅率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在常规球囊扩张基础上加用切割球囊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的治疗效果和中期通畅率。方法应用了切割球囊扩张治疗33例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患者,导丝通过闭塞段后,首先应用常规球囊进行扩张后,进行动脉造影,对常规球囊扩张后仍有明显狭窄部位进行切割球囊扩张,再次动脉造影评价切割球囊扩张效果。术后对经过治疗的24例患者进行1年的中期随访,并与前期完成的24例单纯常规球囊扩张的1年通畅率进行比较,总结分析两者的中期通畅率、再狭窄的病变特点。结果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部位进行常规球囊扩张后,均存在不同部位的短段重度狭窄,狭窄部位位于股浅动脉起始段和股腘动脉交界处。狭窄段长度1.5~3cm,平均2.7cm,狭窄程度为60%~95%,平均为78%,切割球囊扩张后狭窄程度减少至15%~45%,平均36%。33例患者中3例在切割球囊扩张后出现轻度夹层,但不影响动脉血流,未做特殊处理。术后24例患者随访1年,下肢CTA示,再通率为66%,与前期完成的24例单纯球囊扩张患者比较,通畅率明显好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37%)。结论在常规球囊扩张基础上应用切割球囊扩张可以增加扩张效果,增加中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髂动脉通畅的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TASC) D型动脉硬化下肢缺血的治疗方式,比较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与股深动脉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2例TASC D型下肢缺血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股浅动脉治疗组(行股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16例和股深动脉治疗组16例,并进行对照分析。通过对比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手术后3年截肢率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ABI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股浅动脉治疗组术后ABI高于股深动脉治疗组(P<0.05)。两组3年后跛行距离<200米和行截肢手术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动脉通畅的TASC D型动脉硬化下肢缺血患者,无论腔内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还是股深动脉成形术均可改善患者症状,增加肢体血供;股浅动脉支架植入对患者近期远端肢体血供改善优于股深动脉成形术。  相似文献   

10.
张晶  何菊  杨森  赵子源  李楠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0,29(6):471-473,479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多节段复杂病变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杂交手术治疗ASO多节段复杂病变,患者21例,切开股总动脉行髂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髂动脉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支架(STENT)2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内膜切除术(TEA)4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TEA+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1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TEA+股腘动脉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1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TEA+股浅动脉PTA+STENT2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TEA+膝下动脉PTA2例,髂动脉PTA+STENT+股总动脉TEA+股深动脉扩大成形术2例,股总股浅动脉TEA+股浅动脉PTA+STENT3例,股浅动脉TEA+腘动脉PTA+膝下动脉PTA3例,先行膝下动脉远端流出道的PTA治疗,而后同期进行股腘动脉人造血管移植术1例。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踝肱指数(ABI)复查由0.31升至0.66(正常值0.53~0.91)。分别于术后3,6,9个月及12个月进行Ⅰ期临床评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例11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死,2例再狭窄,1年通畅率90%(18/20)。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多节段复杂病变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安全、创伤小及通畅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股总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股总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行股总动脉内膜剥脱术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下肢动脉超声检查评估股总动脉再狭窄>70%纳入再狭窄组(n=47),股总动脉再狭窄≤70%纳入通畅组(n=89)。比较股总动脉通畅组和再狭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股总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136例患者术后发生再狭窄47例(34.6%)。股总动脉通畅组和再狭窄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吸烟情况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63.8%)和35(39.3%),29(61.7%)和29(32.6%),(1.79±0.58)和(1.54±0.46)mmol/L;均P<0.05]。2组患者膝下流出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于术后1 d各发生腹股沟血肿1例,于术后3 d各发生局部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切割球囊成形术在老年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观察组行切割球囊成形术,对比两组球囊扩张后即刻弹性回缩率、血管最小直径和狭窄程度、管腔丢失和再狭窄发生。结果两组均成功顺利完成球囊血管成形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0%,观察组球囊扩张后即刻弹性回缩率〔(6.28±2.65)%〕明显小于对照组〔(20.08±12.56)%〕(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随访各时刻血管最小直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血管狭窄程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3、6、12个月管腔直径丢失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狭窄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老年患者行切割球囊成形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即刻弹性回缩率低,血管扩张效果明确,再狭窄率低,可作为首选的球囊扩张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8例老年患者、31条肢体,共53处病变部位行血管形成术联合支架植入术(PTAS)进行治疗,术后1个月对患者的跛行距离及踝肱指数进行监测,同时对术后病变部位的血管通畅率进行随访。结果行PTAS手术后,髂动脉的成功率为100%,股腘动脉的成功率为95.24%;术后1个月,患者的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5±0.11)增加至术后的(0.95±0.09),间歇性跛行距离由术前的(117.3±29.9)m增加至术后的(518.4±122.7)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后2年髂动脉的血管通畅率为91.67%,股腘动脉的血管通畅率为80.95%。结论 PTA联合PTAS治疗下肢动脉ASO手术成功率高、创伤性小、安全有效,且能有效改善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再狭窄可能性减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股浅动脉闭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行腔内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对6例股浅动脉闭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介入治疗,6例患者均为单侧,左下肢2例,右下肢4例,年龄62~78岁,其中4例患者术前Cr<150μmol/L,2例Cr>150 umol/L,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术前超声定位病变部位及范围并体表标注。术中超声引导导丝导管顺利达到病变部位,精确测量血管直径及病变长度,选择适合的球囊支架,超声引导释放支架,术后评估支架形态及近远端血流情况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股浅动脉闭塞顺利开通,且无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效果明显。术后随访3~6个月,无再狭窄及肾功能恶化。结论:股浅动脉闭塞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在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行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减少造影剂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涂层支架治疗老年支架内再狭窄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冠心病二科的病人,符合支架内再狭窄诊断标准,病例按1∶1比例分配入组,随机分为球囊治疗组和支架治疗组。球囊治疗组采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治疗,支架治疗组采用雅培洗脱支架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病人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血栓形成率以及参考血管直径、最小管腔直径。结果最终球囊治疗组纳入29例、支架治疗组纳入28例病人进入统计分析,2组病人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球囊治疗组与支架治疗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8%和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治疗组与支架治疗组靶病变血运重建率分别为6.8%和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治疗组血栓形成率为0,支架治疗组为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治疗组参考血管直径以及最小管腔直径与支架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涂层支架均可有效治疗老年病人支架内再狭窄,药物涂层球囊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不劣于药物涂层支架。  相似文献   

16.
王育强 《山东医药》2008,48(47):18-19
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32例(36条肢体)。结果手术均成功,术后踝肱指数(ABI)平均提高0.35,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SIA术后6个月,治疗动脉的通畅率为86.11%。结论SIA用于治疗下肢股浅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正下肢动脉疾病(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LEAD)是指下肢动脉由于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管腔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作为外周动脉病变(PAD)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在老年人群中有着极高的发病率[1-2]。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外周动脉病变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它是通过置入球囊或支架的扩张作用排除血管的狭窄和闭塞,但是术后再狭窄(ISR)一直是这项微创手术的重要缺陷。于是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药物涂层球囊(dru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长球囊(40 mm~120 mm)血管扩张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再狭窄率.方法 40例病人随机分为长球囊组(实验组)20例和短球囊组(对照组)20例,分别行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和短球囊血管成形术,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通过下肢血管B超测定下肢血管最大流速.结果 术后1个月,对照组与实验组最大流速均较术前有所提高,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股动脉、动脉、足背动脉最大血流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球囊血管扩张成形术是糖尿病足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迅速改善病人症状,减少再狭窄发生,提高开通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支架预防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效果.方法根据443例冠心病患者病变部位及复杂程度,分别置入药物涂层支架和普通支架(裸支架),并随访1~28个月 .结果除5例行涂层支架者因支架远端夹层形成而再次置入支架外, 手术即刻成功率100% ,术后冠脉造影显示病变残余率(6±4)%,支架完全覆盖病变,血流TIMI3级.仅1例行裸支架者因支架置入血管发生急性闭塞而死亡.随访期间,发生与支架置入有关的再狭窄33例 ,其中裸支架置入32例(64处),药物涂层支架置入仅1例(3处).药物涂层支架置入的再狭窄率(1.23%)明显低于裸支架置入(13.82%),P<0.01 .结论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可显著降低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超声消融疗法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下肢动脉完全闭塞(36支血管)的患者行超声消融治疗,其中32支血管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观察血管开通率、临床疗效及术后3、6个月血管通畅情况。结果血管即刻开通率达到94.4%,总有效率为88.9%,术后再狭窄率为14.9%;对再狭窄病例均再次行超声消融治疗,血管再通。结论超声消融疗法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短期效果确切,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