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诊断肺栓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采用LungPBV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得到CT肺血管图像(CTPA)、双能量肺灌注图像(DEPI)及两者融合图像,以叶为单位,观察肺动脉内有无栓子,记录栓子的位置及数目;分析DEPI影像学表现,记录肺内灌注异常的位置及数目。结果经Kappa分析,同一个观察者CTPA与DEPI分析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9、0.69,P-0.01),不同观察者之间DEPI分析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79,P-0.01)。结论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能够显示由栓塞造成的肺灌注稀疏或者缺损区且有一定性的重复性;还可能用于肺栓塞治疗疗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发展和应用,CT灌注成像应用于临床已成为可能。CT灌注成像是基于CT同层动态增强技术的CT功能成像,它可以提供活体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目前CT灌注成像在胰腺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于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及胰腺内分泌肿瘤等。胰腺癌的CT灌注特征是血流量和血容量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表现为乏血供肿瘤。胰腺内分泌肿瘤具有较高的血流量和血容量,且血流量的高低与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WHO分级及增生指数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表面通透性的研究结果在各中心之间差异较大,可能与所用的CT灌注的数学模型不同以及该项技术本身的不完善有关,故CT灌注成像的全面临床应用尚待时日,需要更大样本、更多中心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
CT灌注成像的原理、技术及在腹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综合评述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的原理、技术要求及其在腹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CT灌注成像的原理和技术要求,评价其在腹部疾病(主要是肝脏、胰腺)应用中所提供的组织器官微循环状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它参数。结果 CT灌注成像评价肝脏、胰腺病变,尤其是肿瘤性病变,除了能显示解剖形态学改变,还能了解血供情况、血流动力学状态等反映功能、代谢变化的信息,对腹部肿瘤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 CT灌注成像将在腹部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和严重度评价、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CT是诊断胰腺疾病的主要辅助检查手段之一,但传统CT扫描在早期发现胰腺疾病,以及占位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方面并不能让患者满意.胰腺CT灌注成像是新兴的功能学成像技术,并可以通过血流量、血容量、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等参数显现胰腺局部因病理变化产生的血流灌注改变.将其运用到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中,有助于提高胰腺疾病的早期发现率以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可以认为胰腺CT灌注成像技术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窦口鼻道复合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副鼻窦CT扫描检查的患昔100例,其中50例行DSCT双源模式双能量成像扫描,50例行单源模式常规剂量扫描。记录扫描窗口显示的容积CT利量指数,评价OMC区域内中鼻甲、钩突、上颌窦开口、筛漏斗、额隐窝、筛板6个重要解剖结构及其变异的砂示情况。比较2种扫描方法辐射剂量及不同扫描条件下所得图像质量显示正常结构及解剖变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舣源CT双能量成像扫描,两组不同扫描条件下获得的图像及融合图像均能清楚显示OMC区的细微结构,图像质量良好,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比较,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常规剂量扫描时容积CT剂量指数平均为18.26mGy,双能量成像扫描时容积CT剂量指数平均为7.54mGy,较常规剂量扫描下降58.71%,两种扫捕方法辐射剂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双源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明显降低患者在接受检食时的辐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虚拟平扫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替代真实平扫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对比虚拟平扫和真实平扫的CT值,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评估两种检查技术是否存在明显差异、评估真实平扫和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评分、评估单源单能平扫和双源双能量扫描的辐射剂量。结果孤立性肺结节的虚拟平扫和真实平扫相比较,在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CT值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虚拟平扫图像质量评分(3.06±1.98),虽略低于真实平扫,但也无统计学意义;单源单能与双源双能量单期增强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总剂量有统计学意义,双源双能量CT辐射剂量更低。结论双源双能CT虚拟平扫图像可替代真实平扫,进而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胰腺疾病的诊治在临床上一直是一个难点。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见证了放射学和核医学成像的技术进步。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尝试描述超声内镜(EUS)在胰腺癌(PC)诊断及分期的过程中新的角色。到目前为止对于PC最准确的成像技术是对比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EUS。后者在检测微小病灶及评估肿瘤大小和淋巴结情况时具有最高的精度,但对于一个可疑的胰腺病变的患者而言,螺旋CT或最新的磁共振成像(MRI)仍是首要的选择。如在CT、MRI扫描为阴性结果而临床上高度怀疑PC,或是CT/MRI扫描后可疑病变需细胞组织学确认时,可应用EUS。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用于诊断和治疗胰腺疾病的EUS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且病理结果将为其提供最好的应用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肝脏和胰腺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关于IVIM-DWI在肝脏和胰腺中应用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结果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IVIM-DWI成为研究热点,现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肝脏和胰腺中,弥补了传统扩散加权成像的不足。IVIM-DWI对评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鉴别诊断肝脏恶性肿瘤、诊断胰腺癌以及鉴别诊断胰腺癌和肿块型胰腺炎有较高的价值。结论 IVIM-DWI对研究肝脏和胰腺有重要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增高.CT在诊断泌尿系结石方面,具有其他影像学检查难以比拟的优势.目前应用较多的,包括螺旋CT平扫,螺旋CT低剂量平扫,CT尿路造影,以及双源CT双能量成像.分析比较不同类型CT的优势和各自的特点,有助于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对检查方式进行选择,使各类检查的优势得到最大化,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荧光成像手术导航在肝脏和胆道外科已广泛应用, 能够发现传统方法无法识别的微小病灶, 有助于医生术中决策。但是荧光成像手术导航在胰腺肿瘤外科中应用较少。本文总结了该技术在胰腺肿瘤外科中应用的现状, 荧光成像技术目前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最后展望其应用前景, 为荧光成像技术在胰腺肿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常规胸部CT诊断肺结节主要依靠其形态学特征。能谱CT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有效原子序数及基物质图像等成像模式及多重定量参数有助于定性诊断肺结节、对肺癌进行分期以及精准治疗和评估预后。本文就能谱CT在肺结节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及其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4例小胰腺癌患者进行双期螺旋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 s和70 s,对比剂用量100 mL,注射速度2.5 mL/s,观察比较正常胰腺和肿瘤在两期增强情况,根据CT表现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胰腺期和门脉期正常胰腺和肿瘤组织的CT值差分别为(44±8.0) HU和(20±12) HU,P<0.01.14例小胰腺癌术前认为可切除11例,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胰腺期胰腺与肿瘤密度对比较门脉期更显著,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有利于小胰腺癌检出和正确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双能量CT扫描技术在肝脏方面的应用。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双能量CT扫描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及肝脏弥漫性病变两方面的运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双能量CT扫描技术可以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及肝脏恶性肿瘤病变行局部治疗后复发灶的检出率,有助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恶性病变的分期,且可较准确地定量肝脏铁和脂肪的含量,间接测量肝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论双能量CT扫描技术可以提高CT扫描技术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未用CT的年代胰腺脓肿手术引流死亡率为32~65%.阻碍手术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胰腺脓肿在早期难以确诊.这是由于胰腺脓肿无特异临床征象而常规放射学方法的胰腺成像能力有限.现已证明CT在诊断早期胰腺脓肿方面优点突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评述胃癌的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及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胃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加以综述并分析。结果钡餐造影、超声内镜、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CT等影像检查方法都被用于评估胃癌,但都具有一定局限性;双能量CT、影像组学等新方法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各影像技术在胃癌术前、腹膜转移、放化疗及新辅助化疗后的评估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结论用于评估胃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多样,且在胃癌的临床运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双能量CT、影像组学等则在胃癌评估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32层容积CT灌注成像诊断胰腺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32层容积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对18例胰腺癌患者行常规CT平扫后进行灌注扫描,描绘时间-密度曲线,并分析各项灌注参数。结果胰腺癌病灶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和血容量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面通透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的TDC无明显特征性改变。结论容积CT灌注增强扫描可有效地显示胰腺癌病灶和相对正常胰腺组织,可作为胰腺CT检查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技术(GSI)去除眼眶金属植入物伪影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眼眶外伤金属植入物修复术后患者进行CT能谱成像,获得140 kVp的混合能量图像;应用能谱分析软件,获得40~140 keV(以10 keV为间距)共11组单能量图像。由3名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2种图像的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选取每种图像中伪影最明显层面及无伪影层面,测量感兴趣区(ROI)的CT值和噪声值(SD),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伪影指数(AI)。比较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的SD、CNR、AI值。结果在11组单能量图像中,110 keV图像的噪声值(SD)和伪影指数(AI)最小,对比噪声比(CNR)最佳。相比混合能量图像,去除眼眶金属植入物伪影的效果明显,图像质量显著提高。结论CT能谱成像技术能明显减少金属伪影的干扰,显著提高眼眶术后结构的显示能力。110 keV是眼眶金属植入患者图像质量最佳的单能量成像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磁共振成像(MRI)在评估胰腺外分泌功能中的应用现状及相关进展。方法对近年来有关MRI在胰腺外分泌功能评估领域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多种MRI技术用于检测胰腺外分泌功能,除了常规的MRI技术以外,还有胰泌素刺激的MRI、基于空间选择反转恢复脉冲的电影(动态)胆胰管水成像等。结论 MRI新技术具有对胰腺外分泌功能进行半定量和定量评估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在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医院诊治的80例急性胸腹部创伤患者资料,均采用数字X线摄影(DR)、螺旋CT进行检查,将两组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同时评价两组成像质量。结果CT检查成像图像质量优于DR检查图像,P0.05;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除肺挫伤、纵膈气肿、纵膈血肿、肾脏损伤、胰腺损伤外,CT各创伤类型诊断符合率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用于急性胸部创伤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准确率和图像质量,同时还可指导临床合理分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6%~([1])。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手段,可显著提高病人生存率~([2])。因此,早期发现胰腺癌对于手术治疗至关重要。目前胰腺成像技术主要有超声、CT、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和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其中,EUS及相关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日趋成熟。本文综述EUS及其相关技术在胰腺癌诊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