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夏季高温酷暑,阳气亢盛,极易造成机体津液损伤,使人口干舌燥,不思饮食。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6种外感病邪)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比如,湿邪可能引起身体沉重、疼痛,尤其是关节伸缩不顺,  相似文献   

2.
佘自强 《家庭药师》2011,(7):100-101
中医理论中,外感六邪为重要病因之一,所谓"六邪",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夏季,由于日照时间较长、气温高,烈日当空,此时外感邪气以"火"和"暑"为主。火邪的性质特点就是"其为阳邪,易伤津耗气热为阳邪……"。火热之邪最易损伤人体的阴液;津能载气,热邪在迫津外泄之时,往往导致气随津泄;且"壮火食气",故热邪致病,可出现体倦乏力、少气、纳差、便溏等气虚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正(接上期)中医认为人体发病因素有二,即内因与外因;外因即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及疫毒之气,内因不外乎正气虚衰或阴阳不平衡等。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当温而反寒,冬季当凉而反热),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寒暴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  相似文献   

4.
正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长期、复杂、多阶段的过程,人体内气血运行通畅则身强体壮;若气血紊乱运行不畅,就会形成癌症易发的体质。造成癌症易发体质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一种与癌症密切相关的体质是痰湿体质。湿重是导致痰湿体质的基础那么,为什么痰湿体质会引起癌症?中医认为,人类生活的环境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而"湿"为其中之一。我们都感受过雾霾天,痰湿体质就如同人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感冒病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方面仍存在一定误区,现列举如下. 1 病因误区 风寒二因实为一邪,和风无寒,不为邪风.外感六淫说,感冒病因主是感受风邪为主.其实,六淫中风、寒、暑、湿、燥、火实际只是寒热燥湿四因,即温度和湿度异常.中医之外因中不考虑致病微生物,环境气候影响于人体只有温度和湿度.温度异常即寒和热,湿度异常即燥和湿.  相似文献   

6.
正眼下,天气渐冷,早晚的凉风吹得人不禁打哆嗦。按照中医理论,六淫邪气即风、寒、暑、湿、燥、火,是导致人体患病的外因,而风邪又是百病之长,其他邪气多依附风邪侵犯人体。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隋晶表示,深秋时节风邪最凶猛,尤其以下4股风要注意防范。晨起冷风早晨伤于风为"肝风",病多在头部,如有些过敏性鼻炎患者清晨接触冷风后会流鼻涕、打喷嚏。建议大家早晨出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湿邪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湿属阴邪,性质重浊而黏腻,它能阴滞气的疾动,妨碍脾的运化。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主要内容如下: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常可出现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状。此外,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脾主运化  相似文献   

8.
<正>秋季气温变化大,与此同时,一种邪气——燥邪也应时而生,作为秋天的主气,随时可能侵犯人体。燥邪有"温""凉"之分燥邪是六淫之一,因为它产生于秋季,而秋季介于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之间,所以燥邪会根据时段的不同结合温热或是寒凉之邪,从而有"温燥"和"凉燥"的区别。初秋,暑气未散,温热犹在,燥邪与温热之气相合,则表现为"温燥";时至深秋,冬季临近,寒气渐起,燥邪与寒邪相结合,则又会表现为"凉燥"。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6月,一年一度的梅雨季也如约而至。梅雨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气压低,雨水粘着汗水,人体舒适感很差。这样闷热潮湿的天气,不仅带来诸多生活不便,还会影响到人体内环境,导致各种不适症状,而且一些陈年旧病也更易籍此复发或加重。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导致人体发病的原因主要有6淫外邪、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其中,6淫外邪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六大淫邪之气。六月梅雨天,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外邪。  相似文献   

10.
<正>三伏贴疗法源于清初名医张璐的白芥子涂法,《张氏医通》载:"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病,多发病于冬季,包括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心绞痛、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冻疮等,针对阳气虚弱而冬天好发的疾病,选择未发病而阳气旺盛的夏季进行  相似文献   

11.
正咳嗽属于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同时也属于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能有效排出呼吸道内的异物及分泌物。中医认为,咳嗽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指外感六淫之邪,即风、寒、暑、湿、燥和火6种致病因素由人之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气被束,失于宣肃而致咳嗽。若脏腑功能失于调节,即其他脏腑病变涉及肺或肺脏自身病变使肺主气功能失常,以致宣肃失常而发生的咳嗽,被称为内伤咳嗽。外感咳嗽起病急且病程短,以邪实为主,主要临床表现除了咳嗽和咳痰,可兼见外感症状,对该病可行血常规和胸片等检查,以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古人认为"六气皆能化火",风、寒、湿、燥皆化火化热。身有内热之人,即使是感受寒邪,也多呈外寒内热,极易化热入里。疾病早期使用抗生素,或因广泛使用激素及平喘药,产生阴虚火旺之象;或大量痰液排出,日久津液耗损;  相似文献   

13.
正中医认为,根据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可以将正常的气候归纳为6种,称为"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而秋季主气即为"燥"。那么,面对各种燥症,该怎么办呢?不妨喝点养生茶。肺热咳嗽泡杯白桑皮茶天干气燥时很多人会出现肺热咳嗽,甚至流鼻血,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喝杯桑白皮茶,抓一小  相似文献   

14.
时入春季,气候温暖潮湿,有着令人头痛的梅雨季和回南天,湿气来得非常重。春雨连绵,空气中挥之不去的缠绵湿意,不仅衣服晾不干,脸上油腻腻,就连身体也变得滞重酸痛,容易出现各种不适"湿证"。中医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相似文献   

15.
正秋季秋高气爽,气候燥热,常常久旱无雨,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水分蒸发加快,所以人会感觉很干燥,这是一年一度的自然现象。如果人体免疫功能降低,燥邪就会乘虚而入导致一系列疾病。病邪从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气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口唇开裂,皮肤瘙痒、干燥脱屑;重者会出现食欲不振、脘闷呕吐、大便干结等一系列症状。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寒、一偏于热,也就是临床  相似文献   

16.
林家坤 《江西医药》2023,(3):385-389
本章节摘录《阳气大论》54-59节内容,继上节内容继续讲述六淫之暑邪、湿邪、燥邪、火邪以及七情损伤人体阳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特有的药物,在全世界也越来越受认可。与西药相比,中药力求从根本上治疗疾病,讲究因人施药,因此使用上也需要注意更多。了解一定的中药常识中药治病是靠药性的"四气"和药味的"五昧"与药物的升、降、浮、沉的作用,以及药物的归属脏腑经络来去除风、寒、暑、湿、燥、火和各种病邪,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作用。"四气"是指药物的性质,即寒、热、温、凉。寒性、凉性药物有清热、去火、解毒等作用,如:黄连性寒,能治疗心、胃有热、有火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痔瘘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临床症状有便血、疼痛、脱出、局部分泌物增多和排便困难等。中医认为: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加之外感风、热、燥、湿之邪,内伤六淫、七情等因素所致。其主要表现为流脓、肛门湿痒、疼痛、排便不畅、心烦等。若不及时治疗和加强护理可反复发作,蔓延扩散,由轻变重,从局部影响到整体,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麻烦。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全国多地已陆续进入雨季。除了给行人带来交通出行不便,雨天还有可能引发健康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韦尼认为,阴雨连绵,湿气当道,会加重人体内部的湿气,引发或复发湿疹、关节炎等多种疾病,这两日前来风湿科就诊的患者也明显增多。阴雨天带来"湿气病""湿"在中医里又被叫做"阴邪",其性黏浊,"如油入面"。湿气很少单独致病,常与自然界中的"寒""风""暑"等邪气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20.
牛皮癣指皮疹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自觉瘙痒,故称为牛皮癣。牛皮癣临床上可分为局限性与泛发性两种类型。 牛皮癣主要病因及致病机理 六淫外侵,风、湿、热邪蕴阻肌肤,日久化热生风,风燥伤阴、阴血受损,肌肤失去濡养,出现皮肤干燥发痒; 七情内伤,情志郁怒,郁久化火生热,火热伏于营血,营血失和,血热偏盛,经脉充斥,逼血外行,行于皮肤,故见斑疹而色红;血热生风,风盛则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