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道类癌的诊断与治疗(附4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5年4月44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44例中直肠(包括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类癌29例发生率最高65.9%(29/44),结肠4例9.1%(4/44),阑尾1例2.3%(1/44),小肠2例4.5%(2/44),十二指肠2例4.5%(2/44),胃5例11.4%(5/44),肝1例2.3%(1/44).44例中治疗了39(39/44,88.6%),其中手术切除14例,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20例(5例EMR后病理断端残余癌细胞又追加手术局部切除),内镜下直接钳除5例,5例未治疗.直径≤1 cm 30例占68.2%, 26例全部治愈,15例(50%)行EMR完全切除,其中20例肠镜随访10~84个月,均无复发,预后好;直径1~2 cm 4例占9.1%,手术局部切除,1例1年后肝转移;直径>2 cm 10例占22.7%,均位于直肠外,8例手术,2例未治疗,3例死亡,5例有远处或淋巴结转移,预后差.44例中6例发生远处或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3.6%. 结论内镜是诊断消化道类癌的首选方法,≤1cm的类癌可在内镜下行EMR切除.  相似文献   

2.
N2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纵隔淋巴结转移(N2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外科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3年5月手术治疗的117例N2 NSCLC患者(男性88例,女性29例,年龄29~79岁)的生存率,分析手术方式(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姑息性切除),病理类型(腺癌、鳞状细胞癌、混合癌、大细胞癌和其他类型),T分期以及术后综合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28.1%和19.0%.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围手术期化疗、术后放疗均未见与5年生存率有相关性.肺叶切除者的5年生存率为22.2%,全肺切除者为25.0%,均高于姑息性切除者的9.1%(P=0.001).T4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11.1%,低于T1-2期患者的37.5%(P=0.01).COX多因素分析示,手术方式和T分期与5年生存率相关.结论 外科治疗对T1-2 N2期NSCLC是最佳选择.对于T4期患者,由于不完全切除比例大,术前新辅助治疗比率低,手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8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s)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2-01-2018-01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8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对其性别、年龄、首诊科室、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随访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8例患者中,66例行根治性手术,93例行内镜切除,19例行单纯化疗,10例行姑息保守对症治疗。随访时间6~78个月,47例死亡。单因素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浸润深度与GNENs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GNENs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年龄、浸润深度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年龄、肿瘤直径、病理分级、浸润深度与GNENs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浸润深度是GNEN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残胃复发癌60例的外科治疗及其生存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残胃复发癌的外科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 1990年至 2003年间 60例因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再次接受手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平均生存期 32.6个月,中位生存期 27.0个月.其中根治性手术 37例(61.7%),平均生存 45.0个月;非根治性手术 23例(38.3%),平均生存 12.7个月;两组比较,P< 0.001.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期、病理类型、根治情况、有无腹膜种植、肝转移与否、肿瘤组织的 CD44v6、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与生存期相关(P< 0.01),而性别、年龄、复发距首次手术时间、化疗与否与生存期无关(P >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晚期、局部晚期分别与局限期比)、腹膜种植及根治情况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16.248、3.104、11.084、3.571.结论临床分期、腹膜种植及根治情况是影响残胃复发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根治性切除是治疗残胃复发癌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23例胃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部外科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3例胃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胃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占同期收治胃癌的0.52%.其中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龄62岁.22例为单发病灶,有16例肿瘤位于近端胃,肿瘤最大直径平均为6.8 cm;Ⅱ期3例,Ⅲ期12例,Ⅳ期8例.13例患者进行了根治切除,8例姑息切除,2例行探查和活检.21例切除的病灶中,18例(85.7%)有脉管浸润,16例(76.2%)有神经浸润,17例(81.0%)有淋巴结转移.全组患者随访3~63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7.7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47.8%、19.1%和4-3%.患者的生存时间与肿瘤的分期(P=0.014)和能否根治切除(P=0.001)有关;而与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及位置无关(P〉0.05).结论 胃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是胃恶性肿瘤中的少见病理类型,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肿瘤分期和能否根治切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Yang H  Wu AW  Li ZY  Bu ZD  Zhang LH  Wu XJ  Zong XL  Li SX  Shan F  Yang Y  Ji JF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7):1289-1294
目的 探讨影响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至2007年1月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514例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全组514例患者,男性424例,女性90例,中位年龄63岁.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4.8%、42.1%和29.1%.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生存无明显相关性,而肿瘤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有无脉管癌栓及是否接受根治手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经腹与经胸手术相比,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未见显著差异(P>0.05);对于分期≥Ⅱ期的患者,近端胃大部切除和全胃切除亦未显示生存差异(P>0.05);而对于Ⅱ、Ⅲ期患者,术前化疗患者的预后要优于术前无化疗者(P<0.05).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和有无脉管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TNM分期和有无脉管癌栓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对于Ⅱ、Ⅲ期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手术应尽可能做到根治,并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分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和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各T分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535例行根治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取截断点,根据肿瘤直径分为4.5 cm组和≥4.5 cm组。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相同T分期中不同肿瘤大小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肿瘤直径4.5 cm组和≥4.5 cm组患者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9%和28.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期患者中,肿瘤直径≥4.5 cm组与4.5 cm组之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及T3期患者中,肿瘤直径≥4.5 cm组和4.5 cm组之间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期患者中,肿瘤直径≥4.5 cm组和4.5 cm组之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大小是影响T2及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癌手术切除的预后相关因素,探讨根治性切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肝移植中心单一治疗组手术切除肝内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 ,分析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结果:188例肝内胆管癌病人中,163例(86.7%)经手术切除。切除病人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5%、36.2%、23.6%。中位生存时间为26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共37例(22.7%),其中死亡3例(1.8%),2例为肝功能衰竭,1例为感染性休克。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缘阳性(HR=5.95,P0.001)、合并肝内胆管结石(HR=2.50,P=0.03)、淋巴结转移(HR=3.34,P=0.006)、肿瘤TNMⅢ~Ⅳ期(HR=3.11,P=0.048)、肿瘤低分化(HR=2.37,P=0.021)为肝内胆管癌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手术切缘、合并肝内胆管结石、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为影响肝内胆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手术切除是肝内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治性切除可使病人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9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胃腺癌53例,胃黏液腺癌30例,胃印戒细胞癌15例,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1)3种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神经侵犯及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手术根治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癌栓、侵犯深度及p 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腺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手术根治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侵犯深度及p TNM分期有关(P0.05),胃黏液腺癌患者的预后与手术根治类型、区域淋巴结转移及p TNM分期有关(P0.05),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与区域淋巴结转移、侵犯深度及p TNM分期有关(P0.05)。(3)将与3种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有关的因素进一步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P=0.016)、区域淋巴结转移(P=0.042)、侵犯深度(P=0.021)及p TNM分期(P=0.009)是影响胃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黏液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肿瘤侵犯深度(P=0.032)及区域淋巴结转移(P=0.002)是影响胃印戒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随访时间60个月,胃腺癌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胃黏液腺癌患者为43个月,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为23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胃腺癌患者为30.2%,胃黏液腺癌患者为23.3%,胃印戒细胞癌患者为26.7%。三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131)。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也不同,但是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3种不同病理类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共同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术前高分辨率MRI评估新辅助治疗用于T3期直肠癌效果的价值。方法 165例T3期直肠癌患者于新辅助治疗前接受高分辨率MR检查,观察直肠系膜受累情况、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肿瘤直径,评估T分期、N分期;之后手术切除肿瘤,术后以结直肠癌TNM分期标准行病理学再分期及肿瘤退缩评分(TRG),系统评估新辅助治疗效果。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新辅助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新辅助治疗后,根据TNM分期评价标准,63例疗效好,102例效果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和肿瘤N分期、T3亚分期及肿瘤直径(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及肿瘤T3亚分期、肿瘤直径是TNM分期评估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以TRG系统评估新辅助治疗效果,患者年龄、肿瘤标记物及肿瘤T3亚分期、N分期、肿瘤直径、直肠系膜受累情况等均与之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高分辨率MRI可用于术前预测T3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至2008年3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21例行手术切除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等因素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本组121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3.2个月,术后1年、3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59%和50%,术后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46%和3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00)、肿瘤大小(P=0.000)及累及脏器(P=0.000)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则显示,性别(P=0.000)、肿瘤大小(P=0.000)及累及脏器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胃间质瘤中的男性、肿瘤直径>10 cm及累及周围脏器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40岁以下青年人直肠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的40岁以下青年直肠癌患者1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经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腹会阴联合根治术81例,直肠前切除术54例,经肛直肠癌局部切除术3例。全组总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7.7%及50.4%。单因素分析显示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性别、围手术期输血、肿瘤T分期、组织学类型及脉管瘤栓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独立因素。结论对于青年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是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方法,肿瘤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残胃复发癌的外科疗效和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本院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因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再次接受外科手术的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行生存分析,Long-rank行有效性检验。结果总体平均生存期30.52个月,中位生存期25个月。其中根治性切除19例(63.3%),平均生存41.43个月,非根治性手术11例(36.7%),平均生存16.85个月(P0.01)。Kaplan-Meier分析提示病理分期、病理类型、根治情况、有无腹膜种植、是否肝转移与生存期相关(P0.01),而性别、年龄、复发距初次手术时间、化疗与否与生存期无关。结论临床分期、腹膜种植及根治性手术是影响残胃复发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残胃复发癌的个体化治愈性切除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展期食管癌微创治疗术后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进展期食管癌微创手术病人128例。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情况、术后病理结果、随访情况和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2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128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87±61)分钟,术中出血量为(134±181)ml。128例病人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1±8)枚/例,均为R0切除;肿瘤直径为(4.5±2.3)cm;128例病人5年总体生存率为24.2%,无进展生存率为1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分期, M分期, TNM分期是影响进展期食管癌微创治疗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的相关因素,也是影响5年无进展生存率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 M分期, TNM分期是进展期食管癌微创治疗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进展期食管癌微创治疗术后的远期疗效满意, N分期, M分期, TNM分期是影响术后病人总体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意外胆囊癌(IGC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89例其他胆囊癌(GC组)进行对比。结果与GC组相似,IGC组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94.6%vs.93.3%),部分合并黄疸(16.2%vs.31.5%);IGC组与GC组在年龄[(56±12)岁vs.(57±9)岁],女性患者比例(78.4%vs.62.9%),CEA(25%vs.32.8%),CA19-9(30.0%vs.68.3%)阳性率,肿瘤分布部位,病理类型和分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vs.6.7%)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其合并胆囊结石率(86.5%vs.50.6%)和早期(ⅠA期)病例比例(29.7%vs.9.0%)及手术切除率(56.8%vs.32.6%)均明显高于GC组(均P0.05),晚期(Ⅲ,Ⅳ期)比例明显低于GC组(43.2%vs.74.2%,P=0.001)。IGC组的总体1,3,5年生存率(70.0%,31.2%,26.8%)及平均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51±13)个月,17个月]明显高于GC组(27.0%,17.7%,15.1%)[(25±8)个月,5个月](均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P=0.000),T分期(P=0.000),手术方式(P=0.008)是显著影响IGC的预后因素,但是病理分级(P=0.080),年龄(P=0.188),性别(P=0.234)对预后无显著影响。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P=0.000)是影响IGC预后的独立因子。结论与GC相比,IGC合并胆囊结石率高,早期病例及切除率相对高,预后相对好;T分期是IGC的最显著的预后因子;除原位癌(Tis)及癌仅侵及黏膜层(T1a期)外,其他分期肿瘤,如首次手术漏诊,一律应尽早进行再次手术行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肿瘤部位对不同期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42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根据结直肠癌肿瘤的具体部位将患者分为直肠组(n=220)、左半结肠组(n=105)和右半结肠组(n=95)。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方面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Cox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应用log-rank法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BMI、吸烟史、嗜酒史、家族史、脉管瘤栓、N分期、肿瘤直径、神经侵犯和癌结节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病理学类型、术前肠梗阻、TNM分期、T分期和M分期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理学类型、术前肠梗阻、TNM分期、T分期、M分期、原发肿瘤部位、神经侵犯和癌结节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原发肿瘤部位和神经侵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性因素(P0.05)。直肠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80.45%(177/220),左半结肠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7.62%(71/105),右半结肠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8.42%(65/95)。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结果显示,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癌及右半结肠癌患者。对于根治性切除术后不同分期结直肠癌患者,原发肿瘤部位可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DTC患者32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分层Cox回归分析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校正其他因素后,评价不同的手术方式与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性别、年龄、复发与否、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手术治疗方式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对其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分层分析表明,与甲状腺全切组比较,高龄组单侧腺叶或加峡部切除为最佳手术方式(OR=0.320),低龄组不同手术方式O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病理分期分层,Ⅰ期采用单侧腺叶切除预后较好(OR=0.228),高分化期患者甲状腺次全切预后较好(OR=0.561)。结论年龄、治疗方式和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针对患者不同年龄、临床病理分期及患者耐受情况,采取最优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185例胸腺瘤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腺瘤及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79年10月~2004年7月外科治疗的185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胸腺瘤94例(胸腺瘤组),胸腺瘤合并MG 91例(胸腺瘤合并MG组);手术根治性切除155例(83.8%),姑息性切除16例(8.6%),探查术14例(7.6%).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按Masaoka病理分期法进行分期,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术后死亡5例,其余均缓解或治愈.两组患者的Masaoka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P<0.05);胸腺瘤病理分型与MG临床分型、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21,P>0.05).胸腺瘤组随访57例,随访1~10年,平均随访40.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40/57)、66.7%(22/33)、59.3%(16/27);胸腺瘤合并MG组随访5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54/55)、86.4%(38/44)、81.6%(31/38),比较两组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05).随访112例中,Masaoka病理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3.7%,Ⅱ期79.2%,Ⅲ期51.4%,Ⅳ期0%,各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年=51.62,P<0.01).结论 胸腺瘤的病理类型与MG的临床分型无关,胸腺瘤术后生存率与分期显著有关,与是否合并MG无关.胸腺瘤伴MG以全身型为主,病理类型以淋巴细胞型常见.胸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胸腺瘤.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化疗.手术方式、病理分期对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的外科治疗特点及预后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HCC外科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病理诊断为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累计生存率差异显著(P<0.001).根治切除组1、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姑息切除组和单纯引流组,手术切除组较非手术切除组存活时间显著提高 (P<0.001).术前T分期和Bithmuth分型能指导手术切除率及术式选择.不同的T分期的手术切除率及切缘阴性率差异显著(P<0.001).分别对16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表明肿瘤大小、门静脉侵犯、局部浸润及转移、手术方法、UICC分期、改良T分期、淋巴结转移对预后有影响,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表明手术方法、UICC分期是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根治性切除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扩大手术范围能获得较好切缘无癌率,术前的T分期和Bismuth分型综合评估将有助于进一步在安全的范围内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肺癌长期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至2007年5月256例新辅助化疗后进行外科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性别、年龄、p-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手术性质和手术方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评价可能的预后因素对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并发症11例(4.3%).根治性手术236例(单纯肺叶切除169例,全肺切除53例,扩大切除14例),姑息性手术20例.全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9.3%、38.7%和27.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0R=1.323,95% CI.068~1.641,P=0.017)和年龄(OR=1.562,95% CI:1.148~2.125,P=0.005)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p-TNM分期和手术方式是影响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后长期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