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硬化及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03例为实验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实验组分为单支病变组53例和非单支病变组50例,另选同期进行体检的无冠心病的老年患者103例为常规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测,分析并比较颈动脉硬化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组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比例、存在斑块比例、IMT厚度、斑块厚度、Crouse积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软斑比例显著高于常规组,扁平斑、硬斑比例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混合斑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单支病变组IMT增厚比例、颈动脉斑块比例均显著低于非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应用超声可准确检测老年冠心病颈动脉硬化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为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老年就诊人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方法 175例门诊检查的无高血压老年就诊人群,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明确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根据血压水平分为理想血压与正常高值血压,分析正常高值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结果与理想血压组相比,正常高值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例数均比较高(P0.05)。理想血压组硬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软斑数最少;正常高值组软斑例数最高,其次为混合斑,硬斑最少,差异显著(P0.05)。颈部斑块组年龄、男性、糖尿病史、吸烟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正常高值血压明显高于颈部无斑块组,而血清脂联素(APN)低于颈部无斑块组(P0.05)。校正相关因素后发现年龄、糖尿病史、LDL-C、Hcy及正常高值血压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APN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增加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是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硬化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年龄60~65岁的糖尿病患者300例和健康志愿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空腹采集静脉血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肌酐测定,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及内中膜厚度(IMT),并进行P300检测。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FPG)、Hcy和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患者中227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占75.7%,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7例,15.7%,P0.05)。糖尿病组患者中颈动脉平均斑块数为(2.1±1.3)个高于对照组〔(0.4±0.4)个,P0.05〕。糖尿病组患者平均IMT(1.15±0.61)mm明显大于对照组(0.8±0.91)mm。糖尿病患者中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P300潜伏期明显长于无颈动脉斑块患者(P0.05),而与非糖尿病有颈动脉斑块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其波幅也明显低于无颈动脉斑块患者和对照组中颈动脉斑块患者(P0.05)。糖尿病患者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r=0.279,P0.05)和IMT(r=0.453,P0.05)均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cy水平是IMT增厚的独立因素(OR值为1.98,95%CI 1.23~7.32,P0.05)。P300的潜伏期与糖尿病患者的Hcy水平、颈动脉粥样斑块和IMT均呈正相关(r=0.298,r=0.304,r=0.351;均P0.05);而P300的波幅与FPG水平、Hcy水平、颈动脉粥样斑块和IMT均呈负相关(r=-0.423,r=-0.294,r=-0.313,r=-0.264;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高Hcy血症,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和IMT高于对照组,Hcy水平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cy血症和IMT增厚均与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诊断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颈动脉硬化(CAS)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829例患者,其中CHD患者589例(观察组),非CHD患者240例(对照组),观察组中合并心肌梗死252例(A组),无合并心肌梗死337例(B组)。所有患者实施超声扫描,对比颈动脉影像学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内中膜厚度(IMT)增厚(332/56.37%)、斑块(277/47.03%)、IMT、斑块厚度、斑块积分均高于对照组(χ2=7.923,P<0.01;χ2=18.832,P<0.01;t=10.332,P<0.01;t=13.221,P<0.01;t=17.394;P<0.01);观察组以软斑(376/66.67%)为主,对照组以扁平斑(6/35.29%)、硬斑(9/52.94%)为主,扁平斑、硬斑、软斑斑块分布比例对比差异显著(χ2=9.348,P<0.01;χ2=14.554,P<0.01;χ2=20.324,P<0.01);观察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t=13.332,P<0.01;t=26.439,P<0.01);A组患者IMT增厚(66/26.19%)低于B组,斑块(192/76.19%)高于B组(χ2=12.548,P<0.01;χ2=12.437,P<0.01)。结论应用超声诊断老年CHD患者颈动脉硬化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利于判别冠心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3例,按照内膜中层厚度(IMT)程度分为IMT增厚组(54例)与IMT正常组(39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IMT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含量。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MT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2型糖尿病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IMT增厚组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IMT正常组,IMT厚度显著高于IMT正常组(P<0. 05); IMT增厚组与IMT正常组FPG、2 hPG和Hb 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与IMT增厚呈线性负相关(r=-0. 846,P<0. 05)。结论血清雌二醇水平降低可能为老年2型糖尿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冲膜厚度、斑块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6月收治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组,同期非脑梗死患者60例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行超声及多普勒检测,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斑块情况及血流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正常或轻度狭窄者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而中、重度狭窄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 <0.05);研究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MT增厚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两组IMT增厚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斑块及其血流情况敏感性较高,可有效预测脑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抽取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颈总动脉内膜厚度(IMT)将其分为重度粥样硬化组(n=32)、轻度粥样硬化组(n=33)、单纯脑出血组(n=31),另选取31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组。对比四组生化指标水平、颈动脉血管病变影响因素及不同类型斑块患者hs-CRP及Hb A1c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IMT的相关性。结果四组空腹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Hb A1c、IMT、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纯脑出血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s-CRP、Hb A1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粥样硬化组及轻度粥样硬化组hs-CRP、Hb A1c、IMT、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粥样硬化组hs-CRP、Hb A1c最高;IMT与hs-CRP、Hb A1c呈正相关;hs-CRP、Hb A1c、IMT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软斑患者hs-CRP及Hb A1c水平明显高于溃疡斑、扁平斑、硬斑患者(P<0.05)。结论 hs-CRP及Hb A1c均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人群中骨质疏松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以93例老年医学科住院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腰椎骨和股骨区的骨密度(BMD);同时采用超声探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斑块的情况. 结果 在骨质疏松组(46例)中,存在内膜增厚者38例(82.61%),粥样斑块34例(73.91%),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在动脉内中膜增厚(IMT≥0.9 mm)及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上均明显升高(P<0.05);而内中膜增厚组(67例)及斑块组(57例)的BMD分别较其对照组低,并在NECK、WARDs三角、TORCH等部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人群较非骨质疏松人群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同时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人群也易致骨量的丢失.提示骨质疏松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可能存在着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02例脑梗死患者及98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IMT以及观察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IMT,左侧为1.39 mm±0.13 mm,右侧为1.27 mm±0.14 mm;非脑血管病组IMT,左侧为0.79 mm±0.18 mm,右侧为0.62 mm±0.05 mm.脑梗死组左右两侧颈动脉IMT明显高于非脑血管病组(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1.8%(73/102),其中软斑检出率63.1%,硬斑检出率为21.7%,混合斑检出率为15.2%;非脑血管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35.7%(35/98),其中软斑检出率34.3%,硬斑检出率为65.7%,未检出混合斑.组间比较,脑梗死组斑块发生率、软斑检出率及混合斑栓出率均高于非脑血管病组,而硬斑检出率则低于非脑血管病组(P<0.01).结论 颈动脉IMT以及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的发生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脑梗死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期产物(AGEs)与老年慢性肾衰竭(CRF)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90例老年CRF患者及90例健康老年人血清AGEs浓度,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依据IMT将老年CRF患者分为非IMT增厚组(21例)、IMT增厚组(56例)及斑块形成组(13例)。结果老年CRF患者血清AGEs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老年人(P0.01),且非IMT增厚组、IMT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AGEs水平升高与老年CRF患者颈动脉AS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1 0 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及 86例同龄无明显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观察其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IMT)、斑块结构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 82 .41 % ,显著高于对照组 (48.84% ) (P<0 .0 0 0 1 )。斑块类型中软斑块及溃疡斑所占的比率、颈总动脉 IMT增厚和颈动脉中度 (50 %~ 70 % )及重度 (>70 % )狭窄的发生率脑梗死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 ,IMT增厚及管腔狭窄程度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180例老年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多普勒超声检查分为有颈动脉斑块患者(斑块组)104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无斑块组)76例,检测两组血脂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指标,并分析颈动脉不同斑块性质、狭窄程度与血脂等指标的关系。结果斑块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测定值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斑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 A-I水平均显著低于无斑块组(P<0.05)。钙化斑块组TG、TC、LDL-C、Apo B测定值均显著高于软斑块组和中间斑块组(P<0.05),钙化斑块组HDL-C、Apo A-I显著低于软斑块组和中间斑块组(P<0.05)。重度狭窄组TG、TC、LDL-C、Apo B测定值均显著低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重度狭窄组HDL-C、Apo A-I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老年T2DM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时血脂水平与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A组 )和脑梗死无斑块组(B组),每组50例.另选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脑梗死无斑块组及对照组Hcy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吸烟、血脂、糖尿病等,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血Hcy水平为(33.80±16.70)μmol/L,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17.39±6.60)μmol/L和对照组(10.74±14.58)μmol/L(P<0.01).脑梗死无斑块组与对照组Hcy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0.77 mm±0.25 mm),较脑梗死无斑块组颈动脉IMT(0.58 mm±0.29 mm)明显增厚(P<0.01).结论 高Hcy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颈动脉狭窄、斑块形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TIA患者30例进行颈动脉超声及DSA,同时将年龄相当的4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观察:1)TIA患者DSA结果及阳性率;2)颈动脉超声结果与DSA的一致性;3)颈动脉超声TIA组与对照组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管腔大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的变化。结果(1)TIA患者DSA表现为异常(28/30),脑血管造影显示颈动脉狭窄与颈动脉超声基本一致,同时可显示颅内血管病变;(2)TIA组颈动脉超声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有显著性差异(P<0.05);TIA组颈动脉超声颈内动脉管腔较对照组大,有显著性差异(P<0.05);(3)TIA组颈动脉超声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速度、PI、RI,较对照组明显异常,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超声狭窄、动脉斑块形成、内中膜增厚明显增加与TIA相关,颈动脉超声和DSA可找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以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CDU)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颈动脉CDU检查的T2DM患者62例,其中微量蛋白尿者33例(病例组),蛋白尿29例(对照组),应用CDU检测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狭窄形成,并分析其狭窄程度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结果病例组颈动脉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UAE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84,P<0.000 1)。结论 CDU能对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 medial thickness,IMT)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老年T2DM患者3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IMT,根据检查结果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102例,增厚组116例,斑块组92例,检测3组患者血液各项生化指标以及血清25(OH)D3的浓度,分析T2DM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3水平的关系。结果 (1)斑块组患者的病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与增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厚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斑块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明显高于增厚组,增厚组患者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患者25(OH)D3明显低于增厚组,增厚组患者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颈动脉IMT与患者病程、TC、LDL-C、hs-CRP、FBG、Hb A1c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正相关(r病程=0.194,rTC=0.312,rLDL-C=0.274,rhs-CRP=0.303,rFBG=0.288,rHb A1c=0.294,rUAER=0.183,P均0.05);颈动脉IMT与患者的25(OH)D3水平呈负相关性(r=-0.292,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25(OH)D3水平密切相关,血清25(OH)D3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适量的补充能够降低T2DM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3月该院收治的19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该院进行体检的198例非老年糖尿病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高频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观察对比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分型、声像图特征,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结果研究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颈动脉分叉处动脉斑块多于颈总动脉与颈总动脉(P0.05)。两组颈动脉斑块分型均以硬斑块居多。研究组左侧与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定量与定性,为早诊诊疗提供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其与血脂、血尿酸、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2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4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A组)、4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同时检测血脂、血尿酸(UA)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A组与对照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及CRP增高(均为P<0.001),斑块发生率、Vmax、RI、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UA增高(均为P<0.05);B组与A组比较,平均IMT、最大IMT、RI及CRP增加更为明显(均为P<0.001),斑块发生率、Vmax、TC、甘油三酯(TG)、LDL-C、UA也有相应变化(均为P<0.05)。结论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各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40~85岁的364例病人,分为CAS组及对照组,每例患者均记录有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年龄、性别,测量血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体重指数(BMI)等。其中CAS 209例,通过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斑块回声及有无狭窄来判定CAS病变的程度,CAS再分为内中膜增厚组、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硬斑块组及狭窄组,比较各组间的高血压病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尿病病史、TC、TG、HDL-C、LDL-C、UA、BMI、年龄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AS组与对照组间高血压病史、SBP、DBP、糖尿病病史、血UA、年龄、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及血UA与CAS密切相关(P<0.05)。CAS各组间高血压病史、SBP、糖尿病病史、LDL-C、UA、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BMI、DBP、TC、TG、HDL-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S与传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新的危险因素可以成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梗死与颈动脉病变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并了解与脑梗死有关的颈动脉病变指标。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51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25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情况、动脉狭窄程度和有关血流参数。结果脑梗死组颈总动脉IMT、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斑块积分、软斑及复合斑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舒张期末流速低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病变可能存在相关关系。颈动脉IMT增厚、软斑和复合斑发生率高、舒张期血流速度降低对脑梗死的预测和防治可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