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失能状况。方法随机抽样选取292名入住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由接受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调查员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式,使用老年失能评估量表(EDAS)评估其功能状况。结果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82.7±6.4)岁,其中男性103例,女性189例。纳入人群的总失能率为98.3%,轻度失能74.9%,中度失能19.9%,重度失能3.1%,极重度失能0.4%。老年女性的失能率(98.9%)较男性(97.1%)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结论成都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失能率高,但以轻度失能为主。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功能状况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居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失能现状及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唐山市6个区中的6所养老院913例老年人,采用一般资料、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老年人的失能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测。结果 913例老年人中有398例失能老人,占43. 59%,失能老人的平均年龄为(78. 23±7. 89)岁;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平均总分为(3. 21±1. 094)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年龄、慢性病及慢性病数量、对所居住养老院是否习惯对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各维度有一定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结果显示:失能老人的文化程度、年龄、性别、慢性病、居住地是否习惯与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呈线性相关(P<0.05,P<0.01),且年龄和性别呈现负相关;失能老人的文化程度、性别、居住地是否习惯与生理职能、精力呈线性相关(P<0.05,P<0.01),且性别呈现负相关;失能老人的文化程度、性别、经济来源与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呈线性相关(P<0.05,P<0.01),且性别和经济来源呈现负相关;失能老人的文化程度、性别与情感职能呈线性相关(P<0.01),且性别呈现负相关;失能老人的文化程度、性别、年龄与一般健康情况呈线性相关(P<0.05,P<0.01),且性别和年龄呈现负相关。结论唐山市居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处于中低水平,影响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居住地是否习惯、经济来源、慢性病及慢性病数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失能老年人对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院)养老两种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石河子市529名失能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20.2%失能老人选择机构养老,79.8%失能老人选择家庭养老;经Logistic回归分析,居住方式、失能时间、不良心理状况、近一年有无住院是影响失能老人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论 我国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模式,即在加强家庭养老功能的同时,积极推广以社区为主的居家养老体系,并以正式照顾为补充,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成都市高新区中和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同时检验自制老年综合评估(CGA)软件的可操作性。方法按照人口学基本特征、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感知觉与沟通、社会参与能力等设计问卷调查表对263名老年人(≥60岁)进行调查,每位老年人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评估员采用老年人群疾病与功能评估的流程,完成CGA。结果 3.4%的老人能力完好,36.8%轻度失能,27.1%中度失能,32.7%重度失能。日常生活能力受损老人最多(90.5%),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受损老人相对较少(71.1%)。年龄、文化程度、婚姻、宗教信仰、居住情况、经济来源与失能有相关性(P<0.05,P<0.01)。结论成都市高新区中和街道老年人的健康素养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唐山市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家庭、社区、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对唐山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5岁的老年人应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进行失能筛查,筛选出1 664名失能老人,进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结果高龄失能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差者1 218人(73.2%)。失能老人SF-36总均分(45.89±18.17)分,明显低于非失能老人的(56.19±19.1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慢病情况、与子女关系、与子女交流、亲戚朋友帮助情况、邻里帮助情况、居委会提供帮助情况、医疗负担是高龄失能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较差,形式堪忧,应加强支持体系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老年人群日常生活能力、失能程度分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5~12月成都地区老年失能者9471例,男4003例,女5468例,年龄(80.10±8.80)岁,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自评量表进行初筛,再经严格培训的评估员,通过面对面询问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常见疾病、感知觉等。结果轻、中、重度失能比例分别为3.7%、12.7%、8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老人、受过文化教育者、未与家人居住者更容易出现重度失能(P<0.01);视力正常、认知功能正常者失能程度更低(P<0.01);有骨折病史、脑卒中后遗症者更容易出现重度失能(P<0.01)。结论成都市老年人失能程度以重度失能比例最高且失能程度与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视力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失能老人家庭护理质量及其与照顾者负担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对316对失能老年人及其照顾者进行调查,内容涵盖失能老人照顾者一般资料、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质量、照顾者负担状况。结果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质量评分为(47.32±6.11)分。72名失能老人照顾者为轻度负担,189名为中度负担,55名为重度负担。照顾者个人负担、角色负担、总负担与家庭照护质量中的失能老人部分、照顾者部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给予照顾者照顾技能和知识支持,关注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反应,为其提供相应帮助。建立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体系,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根据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为照顾者发放照顾津贴,提供多种形式的经济支持和帮助。大力发展专业化服务养老机构,为失能老人提供照顾,缓解照顾者及整个家庭的负担,提高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联合保护动机理论(PMT)在养老机构老年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入住我院的80例老年人的人口学资料及其他评估资料。以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将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40例纳入对照组,应用FMEA联合PMT护理模式的40例纳入研究组。2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风险优先数值(RPN)、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跌倒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2组老人的RPN、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2组老人的RPN明显下降,生活质量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研究组中无跌倒事件发生,对照组中有3例发生跌倒事件,但2组跌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FMEA联合PMT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能力,保障了老年人在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现阶段老年人失能状况、失能方向。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使用长期照护保险失能评估量表对全国15家养老机构的1610例老人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老年人失能程度较重,失能总分为(108.49±54.32)分,各维度失能水平从重到轻依次为自理能力与活动、情感与精神、认知与感知,考虑不同条目对失能的贡献不同,权重后各维度失能水平依次为自理能力与活动、认知与感知、情感与精神。结论老年人失能方向以自理能力、活动方面最重,是长期照护服务的重点,同时应将功能改善作为养老资源分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ADL)及其焦虑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改良版巴氏指数量表、老年人焦虑量表调查A城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ADL及焦虑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69%的养老机构老年人ADL受损,5.5%的老年人有患焦虑症的风险。不同年龄、月收入、运动情况、爱好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的老年人A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运动情况、爱好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入住养老机构类型的老年人焦虑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老机构老年人的ADL与其焦虑情况呈现负相关(r=-0.489,P<0.01)。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ADL越高,其焦虑水平越低。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ADL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减轻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江汉油田老年人失能现况及影响因素,了解老年人养老需求和影响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使用自设问卷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江汉油田5个社区60岁及以上的3 343名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失能率为13.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能的危险因素是:高龄、婚姻状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听力下降、视力下降;保护因素有:参加健身活动,常做家务,适度饮酒。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比率为8.41%,促进机构养老的因素分别是:高龄、收入较高、睡眠质量好;抑制因素有:女性、教育程度高、婚姻状态、收费价格。结论经常健身活动、家务劳动和适度饮酒的老人不易失能,而高龄、婚姻异常、患慢病、听力和视力下降的老人容易失能;高龄、收入高、睡眠好的老人更愿选择机构养老,而女性老人、文化程度高、夫妻共同生活的老人不愿选择机构养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济南市城市居家老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和养老计划的调查与比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人口学问卷对济南市城区老年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391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1)养老计划仍以在家儿女照顾为主,共1437人(42. 4%),其次为依靠专业养老院,共1016人(30. 0%)。(2)在养老机构类型的选择上,选择新型老年公寓最多,共856人(25.2%),其次为大型公立医院牵头的医康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共842人(24.8%);影响养老机构选择的因素有卫生条件、费用是否合理、工作人员看护是否细致等;期望养老机构配置前三位的是营养膳食、医疗康复和生活照顾。(3)养老计划的选择与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情况、月收入、健康状况等之间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人群的养老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南市城区老年人对专业养老机构和新型医养结合机构的需求明显高于预估情况,社区养老及居家养老的配套设施与服务也需完善,以不断满足济南城区居民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家庭病床对失能老人及照顾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期间符合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相关标准的失能老人72例;失能老人采用家庭病床的方式进行护理,基于现有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按照现有家庭病床管理要求,对失能老人进行至少每周1次,连续6月的上门服务,提供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心理疏导、诊疗护理等服务;观察干预前后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失能老人及照顾者的主观幸福感数据。结果失能老人干预前后ADL的行走得分分别为(2.32±0.72)分、(1.72±0.7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的主观幸福感得分分别为(7.34±4.21)分、(13.68±3.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照顾者主观幸福感得分分别为(17.34±4.23)分、(25.68±3.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病床能够在提升失能老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同时增强失能老人及照顾者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邯郸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及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形式的倾向。方法对邯郸市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共12个社区的607名老人采用城镇居民养老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定老年人ADL。结果选择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的老人占27.2%,选择医养机构占41.1%,整体表现出养老与医疗服务结合意愿;对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的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收入、家庭户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医疗消费及经济收入之间有差异(P0.05)。对有显著差异的影响因素做多重比较检验(P0.05),筛选出由大到小的影响因素为慢性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年龄及家庭户情况。结论邯郸市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正在启动,应推进社区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一体化资源配置,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并分析石河子地区失能老人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方法于2016年3~8月随机抽取石河子地区失能老人4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拟调查问卷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以老年人接受调查为起点,记录6个月跌倒情况。根据是否跌倒分为对照组(未跌倒)和研究组(跌倒),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跌倒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采用自拟照护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对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400例失能老人中,有172例在6个月内跌倒,跌倒率高达43.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独居、步态不衡、尿失禁、频繁如厕、听力下降、视力下降、使用辅助器械、高血压、糖尿病、担心跌倒是失能老人跌倒的危险因素(OR值1);影响失能老人理想护理方式选择因素依次为离家远近(72.00%)、情感关系(59.50%)及护理费用(59.50%);失能老人希望得到照护服务内容依次为日常生活照顾(75.50%)、医疗护理(70.50%)、聊天(67.50%);在"是否需要建立护理服务保障制度"这一问题中,67.00%的失能老人认为需要。结论石河子地区失能老人跌倒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年龄、独居、步态不衡、尿失禁、频繁如厕、听力下降、视力下降、使用辅助器械、高血压、糖尿病、担心跌倒;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没有保障,相关单位应完善护理服务保障制度,以减少失能老人跌倒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宁夏农村地区回汉老年人社会服务需求及对策。方法 2016年9~11月单纯随机抽样法对宁夏农村地区≥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回族老人生活护理需求显著低于汉族老人(P0.01),但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需求显著高于汉族老人(P0.0);回族老人目前存在的困难为经济不足、孤独焦虑、疾病,均显著高于汉族老人(P0.01);回汉老人选择养老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汉老人居住状况和娱乐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民族老人社会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社会与政府应重视民族地区老年人的护理及社会服务需求,制定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养老服务政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城市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照护者偏好与影响因素,探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与实施策略。方法对244例浙江省H市的失能老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失能老人照护需求依次为上门诊视与医疗护理(92.53%)、个人卫生起居服务(89.21%)、陪同出门(86.05%)、辅助康复(85.77%)、陪伴聊天(83.33%)、协助参与聚会活动(70.29%)等服务领域。失能老人根据不同的照护内容对照护者的选择存在主观偏好。失能程度、个人经济水平、家庭代际支持能力是影响失能老人选择照护内容的主要因素。结论设计多元化服务供给体系,实现多元照护力量的协同互补,发挥家庭、社区、机构等多维度的利益相关者功能,提高失能老人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宁夏南部地区农村老年人养老意愿与卫生服务需求。方法自行编制问卷,内容涉及人口学资料、养老意愿、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南部地区彭阳县、隆德县、泾源县、西吉县、原洲区2 330名老年人。结果发放问卷2 330份,回收有效问卷2 150份(92.27%)。养老需求中80.98%选择居家养老,15.02%选择社区养老,仅4%选择机构养老。1 704例患有慢性病,慢性病种类多,不同年龄段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卫生需求以慢性病预防与护理为主[1 616例(75.16%)],家庭护理需求1 110例(51.63%),健康保健需求962例(44.74%),传染病预防与护理946例(44.00%),康复护理96例(4.47%)。各年龄组卫生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南部地区农村老年人养老意愿传统,以居家养老为主。慢性病发病率高,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求。应构建并推广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模式,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农村老年人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德阳市养老机构在住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德阳市13家养老机构中500位老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老人基本情况、心理健康状况、主观幸福度(SWB)进行评估,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老人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调查中的公办、民办养老机构老人SCL-90中各因子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查中的老人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4个因子筛选阳性者(因子分2分)分别占总人数49.4%、32.8%,43.6%,40.8%。不同性别老人在躯体化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情况、ADL影响老人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老机构老人SWB与ADL呈正相关,与SCL-90中阳性项目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养老机构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偏低,合并躯体形式障碍、焦虑、抑郁心身疾病老人较多,尤其是日常生活不自理、合并慢性病老人。养老机构需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设施,加强心理干预,注重老人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经济水平家庭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认知与意愿的差别。方法对徐州地区2家公立医院的45例老年患者及281例陪护子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医养机构认知率总体偏低,87.12%从未听说或只是听说但不了解医养机构,医养机构认知、养老意愿及费用标准与经济因素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与普通养老机构相比,经济因素是老年人选择医养机构更重要的影响因素。老年人群体经济状况较差且参差不齐,目前应建立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形成多元化养老模式、多档次养老保障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发展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以满足高龄、失能、慢性病老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