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新彦 《河南中医》2015,35(2):249-250
孙思邈以象论天人相应,以象论寿夭,善于借梦象来诊断脏腑的疾病,以望面色来诊断五脏病证,擅于透过脉象、脉形等判断机体状态,据象选方择法,还运用象思维发明导尿技术,用于尿潴留的急症处理,运用苇筒灸治中风口歪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龈交穴和上唇系带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龈交穴出自《针灸甲乙经》。上唇系带不属于龈交穴,上唇系带出现结节和附加物是一种临床常见现象,针刺之可用于治疗痔疮及急性腰扭伤,但不可用作某病症的诊断依据。龈交穴不宜灸或禁灸,没有文献依据和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以观"象"取证的方式认识疾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归纳其所表现出来的"象",从而辨证论治。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多‘象’聚证"、"类‘象’分证"和"特‘象’特证"的逻辑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认识事物发展过程的角度,中医象思维之"象"的含义可分为物态之象、功能之象、共性之象、规律之象等;从人类思维要素的构成角度,可分为客体之象、工具之象、认知之象。象是客体整体信息及其在人大脑中的反映与创造,总体上可分为自然物象与人工意象,后者包括符号意象与观念意象。  相似文献   

5.
从物象、意象、本象三个层次,形象地解读“象”思维,引申出象思维是中医学及中医文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邢玉瑞 《中医杂志》2014,(15):1347-1348
由于象思维的研究难度较大、开展研究时间短,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思维科学的发展还不十分成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象思维的研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除低层次重复而缺乏创新外,主要表现为概念不清,逻辑混乱。  相似文献   

7.
中医“取象比类”思维之象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宏利  朱辉 《中医药学刊》2006,24(4):699-700
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它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思维,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知觉性、富有感情色彩,思维过程中独特的形象逻辑规律。是通过获取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类比、推理,得出一定结论的思维方法。象,是一类客观事物的共同性的形象信息抽象、概括出来的观念性形象——意象。  相似文献   

8.
<正>热(火)是中医六淫之一,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原理,因而火热之象多见于阳盛或阴虚。如果在阳气虚弱的情况下,出现身热、面红、烦躁、疮疡、口渴、脉大等,就可称之为阳虚热象,在产生机理与治疗上均有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9.
望唇系带龈交穴诊断痔瘘病是中医学很有特色的一种诊断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简单实用的操作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综合文献资料对望唇系带龈交穴诊断痔瘘病的理论依据、检查方法、临床应用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象思维”到脉象地形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会展现出自己的"象",古代医家根据对"象"的观察,得出中医理论起源的独特认知方式——"象思维",根源于中医理论,采用"象思维"的方式,提出"脉象地形图"概念,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杨忠华 《河南中医》2013,33(6):827-829
经络的实质是原始的物质能量通路,但经络实质的研究由于受现在科学技术发展深度的限制,一直没能在解剖学上找到证据.由于科学性的缺失而引起对经络实质及价值的动摇甚至否定是目前经络研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天人相应作为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已经把“象思维”的应用贯穿其中,应用“象思维”,从人体角度(即从神经系统自身结构的进化去看经络)和社会角度(即从“路”的角度去看经络)探讨经络实质,发现人类自身神经系统的进化及人与社会不同形态下所包含的结构单位的相似性,证实“象思维”及天人相应理论在自然及社会探索过程中具有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象思维是中医药学最主要的思维方法之一,象思维与中医学的阴阳、五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对疾病治疗方法及药物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不寐证是当今快节奏社会的常见证,常常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较大困扰。治病求本,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居中焦,中央土以灌四傍,与各脏腑关系密切,故文章拟从"脾象"思维深入研究脾胃病中出现的不寐证;"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功能的强弱犹如人体晴雨表,不寐证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呈正相关,故治疗不寐证当先从脾胃着手。象思维在中医药学的发展中贯穿始终,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思维特点和思维内涵。文章基于"脾象"思维探究脾胃病中出现的不寐证的治疗方法及用药特点,相信会对脾胃病中出现的不寐证的治疗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作用。  相似文献   

13.
总结恶性肿瘤结构特点及功能特点并用以指导临床。提出中医学对恶性肿瘤结构特点的描述可凝练为岩,结合癌毒理论与中医原创思维象思维,概括燚是恶性肿瘤的功能特点,其代表极亢进的异常邪火。以岩燚指导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灭火去火及软坚散结、攻坚化积、构建人体防御系统等治法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4.
“取象”思维贯穿整个中医思维过程,对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应用有重要意义。其对经络、腧穴命名的构建作用,在经络理论的基本概念、腧穴的位置、五输穴的命名、穴位得气的判定等很多方面有广泛体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我们既要学会“取象比类”,又要学会“异类不比”,对于通过取象比类得出的结论,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象思维作为中医最主要的思维模式,对六经辨证的形成、临床应用有深刻的影响.文章拟从“象思维”的角度,认识《伤寒杂病论》中的六经辨证、方证对应的内涵.认为六经辨证的传变规律、方证对应、临床应用等方面具有“象思维”的动态整体性、象的流动与转化、时空性等特点.同时,结合王永炎教授的医案,剖析象思维在六经体系中的实践运用,以期挖...  相似文献   

16.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及创新思维,对指导我们学习和继承中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从象思维的概念与特征入手,论述其在中医阴阳理论、藏象学说、经络腧穴理论等方面的具体体现及重要应用。以此理解中医独特的"取象比类""司外揣内""以象测藏"等思维方法的内涵,把握中医"象"的本质,体会阴阳之象,脏腑之象,腧穴之象,经络之象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回顾分析应用上唇系带龈交穴诊治痔病的文献,并应用神经元汇聚投射理论讨论了其机制。唇系带龈交穴布有三叉神经上颌神经分支,从发生的角度来看属于鳃弓神经,其传入中枢核团主要是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孤束核;而肛垫上皮具有泄殖腔的特征,与泄殖腔源的神经支配是相同的,主要是阴部神经和盆腔神经,其传入脊髓核团是骶髓后连合核。上述两者继而又共同投射到了臂旁核,我们猜想其上下两者的二级神经传入汇聚于臂旁核发生机能整合,产生新的神经效应,这可能是通过上唇系带龈交穴诊治痔病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医藏象学说和“象思维”理论,结合脏腑解剖、生理功能、病理特点探讨脾之具象、外象、意象、原象、病象的属性与特点。考脾之名“脾”“裨”“散膏”“膵”等,辨脾之实为胰腺与现代医学脾之总提;考脾之形态与解剖“扁似马蹄”“形如刀镰”“脾与胃以膜相连”,辨脾之原始特征;考脾之五色、五液、五志、五神,辨脾之现象特征;考脾之“牝藏”“至阴”“孤脏”五行“谏议之官”,辨脾之本源实体;考脾之静兼、运化、燥湿,辨脾之物用整体;考脾病、脾急,脾经之病,探讨脾之病变规律,辨胰腺肿瘤“积聚”“痞气”“伏梁”之病变部位。依据“候之所使,道之所生”的内经思维方式,五维一体阐释脾(中医学)、胰腺(Pancreas)、脾(Spleen)的区别联系,并考辨脾之藏象。  相似文献   

19.
《周易》为我国古代哲学的经典著作,"医易同源",《周易》中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中医学影响深远。运用象思维分析了"中土"脾胃的生理特点,并以补中益气汤为例,运用象思维分析此方作用于脾胃及其相关脏腑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医临床研究中,眼表疾病一般多从“五轮学说”角度论述,从肝进行论治,然眼表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肺也有着密切联系。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且朝百脉,主治节,具有辅心行血之机能,目受五脏六腑的精气和血液濡养方能视物清晰。若肺宣发肃降功能失调,气无所主,则卫外失权,气血失调,目易生病。本文运用“取象比类”思维,从肺与眼表的关系和眼表疾病从肺论治的临床应用2个角度,对眼表疾病与肺的关系进行探讨。临床应用中,结膜炎、角膜炎、干眼、翼状胬肉等眼表疾病多外因风热袭目,内因肺热壅盛、阴虚肺燥,治以清肺热、散风邪、滋阴生津后,均取得良好疗效。可见,从肺论治眼表疾病有其可行性,故以期对眼表疾病的临床治疗能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