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建 《北京中医药》2007,26(11):738-739
1 桂枝加葛根汤证--外感热病案 患者,男,58岁,于2000年11月6日初外感寒凉后出现发热,全身骨节酸痛、汗出、颈项僵痛、鼻塞头痛,自服中成药,上述症状未见缓解,舌尖略红苔薄白,脉浮数.中医辨证属太阳中风,经气不舒,投以桂枝加葛根汤为主以解肌祛风,生津舒经.处方:葛根20 g,桂枝10 g,白芍10 g,生姜4 g,炙甘草6 g,大枣10枚,川芎10 g,白芷6 g,白薇10 g,银柴胡10 g.服上方1剂,热退汗减,继服2剂,悉症均缓解,后嘱其饮食调养大安.  相似文献   

2.
王绍印 《国医论坛》1997,12(4):12-12
1麻黄汤徐某,男,23岁,未婚,工人,1997年1月5日就诊.患者平素体壮,3天前因受寒后发热(T39℃)恶风寒,伴头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气粗,查咽充血,双扁桃体I°肿大,口服退热药及复方大青叶片,静滴青霉素等无效。现诸症依然,无汗出,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辩证庸风寒外束,太阳伤寒。予麻黄汤加味: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羌活109,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1剂,水煎,分3次服。服上药1服后无汗出,心烦,心悸,不敢再服。余嘱继服勿优。3剂服尽,须臾遍身大汗出,旋即热退,肢体舒适,休息1日上班。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3.
1产后汗证李某,女,26岁,工人。于1996年11月26日住院行剖腹产术,术后5日,全身汗出湿衣,头晕心悸,眠差,口干欲饮,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辨证为气血两虚,阳不敛阴。治宜益气、补血、敛汗。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20g,白术10g,党参12g,当归15g,柴胡9g,甘草6g,白芍15g,川芎10g,生地、熟地各15g,麻黄根12g,大枣6枚,水煎服。3剂药后汗出大减,原方继服3剂,汗出止,他症亦除。按汗出之因,有气虚、阴虚、湿热之别,自汗多为气虚,此患者虽为自汗,但发于产后,又见阴血不足之脉证,故应以气血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以…  相似文献   

4.
张国建 《北京中医》2007,26(11):738-739
患者,男,58岁,于2000年11月6日初外感寒凉后出现发热,全身骨节酸痛、汗出、颈项僵痛、鼻塞头痛,自服中成药,上述症状未见缓解,舌尖略红苔薄白,脉浮数。中医辨证属太阳中风,经气不舒,投以桂枝加葛根汤为主以解肌祛风.生津舒经。处方:葛根2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4g,炙甘草6g,大枣10枚,川芎10g,白芷6g,白薇10g,银柴胡10g。服上方1剂,热退汗减,继服2剂,悉症均缓解,后嘱其饮食调养大安。  相似文献   

5.
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8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方法:茵陈蒿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栀子、郁金各10g,大黄(后下),车前子(另包)、决明子各12g,生地、蒲公英、虎杖、益母草、茵陈、赤芍、丹参各25g,黄连6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3周1个疗程,全部患者在服汤药期间停服其它降血脂药物,治疗前,后行空腹血脂检测。  相似文献   

6.
经方治验2则     
柴秀芳 《山西中医》2005,21(5):24-24
王某,男,32岁,2001年3月28日初诊.3天前外感后发热恶寒,肌注安痛定、口服正痛片后大量汗出,症情反加剧,遂入院就诊.症见恶寒汗出,身体倦缩,四肢拘急,肌肉动,纳差,尿少不利,舌淡红、苔薄白,脉略浮大.查:体温36.5℃,呼吸18次/分,脉搏76次/分,服真武汤1剂未效.细思之,证属太阳病阳伤漏汗证,当治以调和营卫,卫阳固表法,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桂枝12 g,白芍9 g,生姜5片,大枣5枚,甘草6 g,炮附子9 g,黄芪10 g,白术6 g.水煎服.服1剂病情明显减轻,改炮附子6 g,再服2剂病愈.  相似文献   

7.
<正> 驱蛔汤药物组成:柴胡12g,乌梅12g,白芍9g,黄连6g.半夏6g,生姜6g,川椒9g,茯苓9g,黄芩6g,吴茱萸6g,生姜4.5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以上为学龄儿童用量,年龄小者酌减。若合并感染者用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肌注或静滴,有脱水者给以补液。同时口  相似文献   

8.
桂枝加葛根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临证若能严守病机,因证化裁,治疗他疾,可收到异病同治之功效,现介绍如下: 1 失音 李某,女,30岁,1987年5月3日邀余出诊,患者产后半月余,自觉耳内甚痒,而用火柴挖耳,次日声音嘶哑、语声不出、汗多、鼻塞、头痛、咽痒,示意颈项不舒,阴道有少量流血,舌苔薄白,脉象浮。证属外感风邪,邪中太阳。治宜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利咽。投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味。处方:葛根18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蝉衣5g,防风58,桔梗6g,川芎3g,钩藤10g,菊花10g。3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温服;3剂服完后,患者家属喜告,发音如常人,唯汗仍多,阴道有少量流血,后以补气养血之品,上症俱除。  相似文献   

9.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往主要用来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 ,而我们在临证用治多种病证疗效较好 ,介绍如下。1 体虚多汗 用于久病体虚的老年人多汗症 ,少年儿童表虚多汗症。症以汗出 ,恶风为主。例 :王某 ,男 ,76岁 ,2 0 0 1年 4月 2 0日诊。因咳嗽 ,喘息入院 ,病史 1 0余年。近来汗多 ,服西药无效。症见全身汗出 ,气短懒言 ,恶风 ,舌淡苔薄白 ,脉弦缓。证属卫虚营阴外泄 ,方用桂枝汤加味 :桂枝 9g,白芍 1 8g,大枣 5枚 ,炙甘草 6g,浮小麦、芦根各30 g,白术、茯苓各 1 2 g。服 5剂后 ,汗止 ,精神爽。2 小儿惊恐 多见于小儿 ,心阳不…  相似文献   

10.
女 ,2 6岁 ,1 998年 5月 2 6日初诊。产后 9d感受风寒 ,发热 ,体温 38℃ ,前医诊治。予以 :当归 9g,川芎 9g,白芍 9g,生地黄 9g,柴胡 9g,荆芥 1 0 g防风 1 0 g,甘草 6g,生姜为引水煎服。 2剂后热退 ,但汗出不止。再诊更方 :党参 30 g,黄芪 2 0 g,白术1 0 g,当归 1 0 g,川芎 1 0 g,白芍 1 0 g,熟地黄 1 0 g,茯苓 1 0 g,半夏 1 0 g,甘草 1 0 g,水煎服。服药 2剂后 ,不但汗未止反而心烦欲呕 ,夜不能寐。遂邀余诊治 ,产妇面色苍白 ,发如水洗 ,舌质红 ,大便自分娩至今未解 ,苔黄微腻 ,脉细弱。综观脉症及病史 ,患者产后气血虚弱 ,复感外邪 ,邪气…  相似文献   

11.
验方二则     
治支气管哮喘及喘息型支气管炎方苦参 3 0 g、艾叶 1 2 g、桔梗 3 g。水煎服 ,每日一剂。经治疗 47例 ,均于服用 1~ 3剂后痊愈。例 :黄某 ,女 ,3 0岁。患者于受凉后即感喉痒、鼻塞、胸闷 ,张口抬肩 ,呼吸困难。经服上药一剂而诸症大减 ,服 2剂而愈。治久衄方干生地 1 8g、苍术 1 2 g、天冬 1 2 g、芡实 6 g、酸枣1 2 g、薏苡仁 9g、生甘草 3 g、茅根 1 5 g。上药煎汤 ,将鲜鸡蛋 1个除去蛋黄 ,趁热调入汤药内 ,混匀内服。每次一剂 ,日服 3次验方二则@乔玉林$河北省围场县塞罕坝机械林场职工医院!068466…  相似文献   

12.
1980年曾患牙周炎,经反复实践,总结出了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牙痛。十余年来诊治100例,疗效可靠,小结于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1981年1月至1991年1月门诊患者,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8岁至68岁。 [治疗方法]川芎、元胡各12g,白芷15g,细辛6g,升麻9g。1日1剂,水煎两次共取汁500毫升,分次送服西药灭滴灵0.2g,维B_120mg,穿心莲4片,消炎痛25mg/次。日三次,饮后服。如牙痛遇热痛甚,加石膏30g(捣细),汤药凉服;如遇冷痛甚,加生姜12g,汤药宜热服。 [疗效观察]疗效指标:疼痛消失,咀嚼如常。经治100例,痊愈99例,其中1剂痛止者51例,2剂痛止28例,3剂痛止20例,无效(服药4剂痛未止  相似文献   

13.
气陷案3则     
1 眩晕案某女,75岁,1986年5月4日就诊,患者述近日头昏眼花,视物旋转,不敢行动,气短乏力,嗜卧汗多,食纳尚可,尿频,色量正常,大便软。曾以“感冒”服用发汗药物不效而求治。诊其两寸脉浮大无力,舌质淡红,苔薄润。患者年老体弱,中气不足,中气不能上荣而发眩晕;疲乏、气虚、汗多嗜卧,动则更甚乃气虚之证,故头昏眩晕以发汗治之不效,诊断为眩晕(中气下陷型)。治宜补益中气,升阳举陷,处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生黄芪20g,当归10g,升麻6g,柴胡6g,党参15g,白术10g,陈皮6g,甘草6g,枳壳6g,天麻6g。3剂,水煎温服,日1剂。服3剂后,患者头昏眩晕明显减轻,前方又予以3剂续服,6剂后患者头昏眩晕除,唯稍有气短乏力,更以四君子汤加减6剂调摄而愈。 2 便秘案某女,67岁,1985年8月12日患者因1周未大便,服用果导片无效,又发腹胀头昏眩晕而就  相似文献   

14.
尹某,男,65岁,退休工人,1992年1月29日初诊。述入冬以来,每因遇冷而遍身汗出,寒甚则汗甚,遇温则汗止。曾屡医迭药,中西合治,均罔效。观其面色晦黯,形体踡缩,手足湿冷,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弱。证属营卫失和,卫弱营强。处桂枝加附子汤加减以调和营卫,扶阳固表:桂枝12g,白芍12g,熟附子10g,炮姜10g,生姜4片,大枣6枚。日1剂,水煎服。半月后返告:药尽5剂,汗出即止,并感体暖身轻,全如常人。  相似文献   

15.
我们自 1 998年 1 2月~ 1 999年 1 2月采用西药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 3 6例 ,同时加服中药生化汤加味 ,取得较好的疗效 ,并与单服西药进行对照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全组共 72例 ,孕龄从末次月经来潮第一天算起 ,最短者 3 5天 ,最长者 4 9天。临床检查确诊为妊娠。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3 6例。治疗方法治疗组 :米非司酮上午空腹服 50 mg,晚上空腹服2 5mg;次日同上 ;第三日上午空腹服米索前列醇 0 .6mg,2小时后服中药生化汤加味 :当归 1 2 g、川芎 9g、桃仁 1 2 g、炮姜 6g、炙甘草 6g、益母草 3 0 g、生蒲黄 1 2 g、五灵脂…  相似文献   

16.
无汗症治验     
无汗症临床较为少见,且无理想的疗法。笔者临床中治无汗症二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例1:杨某,女,23岁,教师,1988年1月16日初诊。主诉:全身无汗出2年余,自觉皮肤瘙痒难忍,每值盛夏,皮肤干痛,心烦难眠。平素多饮,多尿,心烦易怒。查:肌肤干燥,爪甲不荣,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弱。处方:麻黄12g,桂枝6g,桃仁10g,红花10g,白术9g,杏仁10g,甘草6g。5付水煎服。二诊2月10日,患者服药5付后,自觉前胸微汗出,手足心潮湿,心烦之症稍减,上方去麻黄、桂枝,加生地30g,太子参30g,玄参15g,百合30g。3付善后。1988年12月20日随访患者,服药以来,汗出如故,皮肤柔软光滑,别无异常。  相似文献   

17.
荣军海  袁志敏  赵晓丽 《陕西中医》2002,23(10):948-949
1 五苓散治疗发热、吐泻 李某 ,男 ,3 6岁 ,农民。 2 0 0 1年 1 0月 1 6日就诊。主诉 :恶寒、发热3 d,吐泻 2 d。 3 d前晨起始觉周身恶寒 ,肉上粟起 ,犹如鸡皮疙瘩 ,鼻塞流涕 ,因建房忙碌未与治疗。午后继感发热、汗出、头痛、颈项不舒 ,疲惫无力 ,自购“安乃近”服后 ,虽汗出而寒热未解。次日觉恶寒发热益甚 ,恶心呕吐 ,大便溏稀 ,头痛目眩 ,小便不利。乡医让服“藿香正气水”,并予输液治疗 ,然寒热依旧 ,诸证不减 ,且烦渴欲饮 ,水入即吐。今日方来我院就诊。观其面色晦滞 ,神态疲惫 ,目窠微肿 ,舌淡苔白 ,脉浮而数。因有发热吐泻、小便…  相似文献   

18.
1 桂麻各半汤治疗胸腹无汗案 黄某,女,12岁,2000年4月16日初诊.其母代诉:6岁开始手足有汗,但胸腹及头部无汗,炎夏亦然.伴手心脱屑、瘙痒,搔之则渗出白或黄色水液.舌红少苔,脉沉细.形体瘦弱,动辄感冒,各种检查无异常.治拟调和营卫、佐祛风胜湿止痒,方用桂麻各半汤加味:麻黄、桂枝、炙甘草各6g,白芍、杏仁、地肤子各10g,生姜3片,红枣10个.服上方3剂后,胸腹略有汗出,余症同前.原方再进3剂,全身微汗出,诸证若失.  相似文献   

19.
潘某,女,62岁,2000年7月18日诊。因患伤风感冒,自服解热止痛药后出现右膝关节疼痛,伴恶风怕冷,经常自汗,曾服中药及西药布洛芬片、英太青胶囊,外用正红花油,治疗达3个月仍效果不显。现右膝关节疼痛,每晚11点至凌晨3点钟左右痛甚,醒后汗出,怕风怕冷。夏季仍须着冬装、戴帽子,并关闭门窗,舌质淡、苔黄稍厚,六脉沉弱。观用方药,多为玉屏风散之类。辨证为湿热伤阳证。处方:桂枝、炙甘草、黄连各6g,附子(先煎1h)、人参、防风、黄芩各10g,白芍12g,白术15g,黄芪20g。水煎服。服3剂后怕风及自汗症状稍减。再服5剂后诸症明显减轻。前后加减共服15剂后已能外出活动,舌苔变薄白,六脉沉滑缓,诸症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20.
黄汗     
患者:吴某某女36岁自诉:80年7月中旬因劳动大汗淋离而用冷水沐浴。次日觉胸闷满,体困倦,头晕胀,乃到当地卫生院治疗。医二日,未效。后又延数医治疗,服中药共9剂,仍不效。乃于8月6日来我院就诊。现症:身困倦,四肢有胀感,少寐,双胫以下觉冷;渴不多饮,不时有汗出;汗出沾衣色如桔汁;沾衣染黄色,不易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