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空肠营养管给予自制膳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2月至2010年3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0例,其中术中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组,EN组)28例,未置空肠营养管(肠外营养组,PN组)32例,比较两组的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营养状况(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指标.结果 两组均完成营养支持计划,在住院时间、住院治疗费用、术后营养状况、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术后行自制膳食营养支持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费用低、营养状况改善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1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肠内外联合营养)59例,对照组(单纯肠内营养)57例,治疗后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治疗14天后观察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同时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比单纯的肠内营养支持更能快速纠正负氮平衡,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建议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应实施早期的肠内外联合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3.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估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62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术后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1周。检测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营养指标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胃切除术后EEN安全有效,并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EN联合肠外营养(PN)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月我院87例PD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营养方式分为EN组(37例)及EN+PN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及术后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血生化相关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与EN+PN组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率分别为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高于EN组(均P0.05),但两组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PD患者术后应用EN联合PN安全性及实用性均与单独应用EN相似,但可明显减少营养相关并发症,是PD术后更好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经自制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应用价值.方法 11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EN组在术中放置自制鼻十二指肠营养管.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EN或PN,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8天测定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第8天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在营养支持后均升高,EN组升高较PN组更为显著(P<0.05);PN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N组(P<0.05).营养支持费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比较,EN组均优于PN组(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经自制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是临床手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肠内外营养支持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治疗作用,阐明肠内营养的优点.方法 59例SAP患者,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24例及肠内营养(EN)组35例,分别检测分析两组的营养学指标,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EN组与T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治疗后1周还是治疗后2周,APACHE Ⅱ评分EN组均低于TPN组(P<0.05).EN组的胰腺胰周感染率、其他并发症发病率、经口进食时间及治疗费用均低于TPN组(P<0.05),虽然病死率、住院天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EN可以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具有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及毒素移位,调节炎症和感染反应,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是治疗SAP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对两种营养支持模式的顺应性和效果。方法:3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男24例,女12例,中位年龄61(43~75)岁,分为两组:18例接受全肠内营养(EN),18例接受EN联合肠外营养(PN);对比两组营养支持的实施、临床表现、营养相关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指标等。结果:两组病例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EN联合PN组病人对EN耐受性优于单纯EN组:EN联合PN组仅1例(5.6%)因腹泻而中止EN,其余均完成EN:EN组病人9例(50%)不耐受,4例病人需减慢EN灌注速度,未完成部分由PN补足,5例不得不中止EN,完全改为PN两组病人营养等相关性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N联合PN模式更适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外营养治疗与单独肠外营养治疗对患者营养状态改善、手术并发症发病率、卫生经济学指标等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2010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依据术后营养治疗方式分为肠内外营养组(治疗组)与单独肠外营养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相关性指标、肝肾功能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病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结果 (1)符合纳入标准治疗组207例,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在术前NRS评分、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类型及术前各项临床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总胆红素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快(△TB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第7天和第10天前白蛋白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恢复快(△PA7.1,△PA10.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并发症(胰瘘、出血、腹腔感染及胃排空障碍)发病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8±11)d和(32±18)d,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26 d、2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总费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独肠外营养治疗方法比较,肠内外营养治疗有利于肝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但在改善术后营养状态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导管空肠造口术(NCJ)肠内营养(EN)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2例病人,16例术后肠外营养(PN)(对照组),16例术后行导管空肠造口术(NCJ)肠内营养(EN)治疗(实验组)。结果术后实验组的胃肠动力比对照组的恢复早(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血蛋白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均升高,而实验组血蛋白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显著。结论导管空肠造口术(NCJ)肠内营养(EN)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中比肠外营养(PN)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二者疗效.方法 29例SAP随机分为TPN组(14例)和PN+EN组(15例),并均行非手术治疗14 d,观察疗效及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SP)、血钙(Ca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较营养支持前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血WBC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5);各组血总胆红素(T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血WBC显著低于TPN组(P<0.05),其余化验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N+EN组评分显著低于TPN组(P<0.05).PN+EN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PN联合EN治疗SAP优于TP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二者疗效.方法 29例SAP随机分为TPN组(14例)和PN+EN组(15例),并均行非手术治疗14 d,观察疗效及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SP)、血钙(Ca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较营养支持前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血WBC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5);各组血总胆红素(T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血WBC显著低于TPN组(P<0.05),其余化验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N+EN组评分显著低于TPN组(P<0.05).PN+EN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PN联合EN治疗SAP优于TP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将62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共342例,PN组286例,分别于术后24h内开始行EN与PN,考察两组术前1天与术后10天的体重、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及营养支持费用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EN组患者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下降的幅度均小于PN组,作为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计数EN组较PN组恢复升高更快(均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EN组较PN组明显提前,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支持费用均小于PN组(均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EN安全、可靠且较P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手术并发症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措施肝癌术后营养状况及肝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2周后患者谷草转氨酶(AST)、丙谷转氨酶(ALT)、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AST、ALT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肝癌患者肝功能、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肠外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方法:10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应用肠外营养,平均16 d.每日测定氮平衡(NB),并于支持前、支持后第3、10 d取血测定血浆蛋白、肝功能及维生素C等指标.结果:肠外营养支持后患者负氮平衡改善,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运铁蛋白(Tr)等明显升高(P<0.05),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肝功能降低能量摄入,适当增加氮的摄入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营养状况、肝脏功能及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外营养应用于食管癌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150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肠外营养组(PN)和肠内营养组(EN),每组75例。分别术后给予全胃肠外营养和经鼻肠管滴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静脉炎、腹泻、肺部感染、吻合口瘘)、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内毒素、淋巴细胞数、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等。结果术后E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前与术后7 d相比较,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内毒素、淋巴细胞、ATL及AST水平均显著改善,但EN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PN组(P0.05),且肠道恢复时间及营养费用等均显著低于PN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能够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炎症指标和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入院24~48小时后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36例)和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组36例),行营养支持在内的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白细胞(WBC)和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间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CT评分和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结果 EEN组患者经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清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EEN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淀粉酶、白细胞等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EEN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也明显缩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降低(P0.05);EEN组患者经治疗14天后APACHEⅡ和CT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胰腺及胰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有助于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Dixon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将64例行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32例和肠内外联合营养组(EN+PN组)32例。术后早期即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均未发生吻合口漏,EN+PN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PN组;术后第7天检测各项营养指标,EN+PN组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总数(TLC)高于PN组(P〈0.05)。结果表明,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是安全可行的,不但能更好地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还能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并且能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肠内营养支持在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9例胃肠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中,有9例应用促胃动力药(胃动力药组),20例利用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灌注能全素或能全力施行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组).比较两组胃肠减压量、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体重及氮平衡,评估肠内营养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与胃动力药组比较,肠内营养组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平均缩短(7±2)d,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3%.治疗后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平均升高4.8g/L,转铁蛋白平均升高0.82g/L,淋巴细胞升高0.7×109/L,体重平均增加45kg,氮平衡平均升高6.15g/d.结论肠内营养能有效治疗胃排空障碍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肠内营养支持在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胃排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9例胃肠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中,有9例应用促胃动力药(胃动力药组),20例利用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灌注能全素或能全力施行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组)。比较两组胃肠减压量、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体重及氮平衡,评估肠内营养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与胃动力药组比较,肠内营养组胃排空障碍恢复时间平均缩短(7±2)d,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3%。治疗后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平均升高4.8g/L,转铁蛋白平均升高0.82g/L,淋巴细胞升高0.7×109/L,体重平均增加4.5kg,氮平衡平均升高6.15g/d。结论肠内营养能有效治疗胃排空障碍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肠内肠外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新华医院和新华崇明医院近5年来收治的86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综合治疗观察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死亡率、感染性并发症、肠道出血等指标,按营养支持不同分为40例肠内营养组(EN组),46例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结果 EN组在腹胀缓解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死亡率均优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组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和消化道出血明显少于PN组,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血尿淀粉酶的恢复和营养支持的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SAP患者实施EN营养支持是安全和有效的,EN应作为SAP营养支持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