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桂荣  李锋 《医药导报》1998,17(5):303-303
我们用补心气口服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并以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组作对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90例患者均符合1980年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和1985年全国冠心病辨证论治研讨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试行标准》,属心气虚型,并有明显心绞痛症状和静息时心电图有改变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中3例,对照组中2例病人因住址变动等原因中断观察,余52例和33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应用根据脏腑相关理论研制的心痹通胶囊,自1997年6月至2000年10月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00例,并与用地奥心血康胶囊治疗的200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400例均符合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心痹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98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的诊断参考标准》(1979),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00例,男性128  相似文献   

3.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2):201-202
笔者自1994年以来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心脉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2例 ,并与消心痛片组31例对照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根据全国冠心病心绞痛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的诊断参考标准》和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 (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确诊 ,均属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中医诊断与辨证分型标准按1980年全国冠心病辨证论治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中医辨证试行标准》来确定为气阴两虚、心脉瘀阻证患者为选择对象。1 2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83例 ,均选…  相似文献   

4.
余吉西  李林林 《贵州医药》2006,30(8):714-715
我们对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80例进行参麦注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住院病人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52~86)岁,平均64岁。全部病例符合1980年全国第一届内科学会心血管专业所修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有典型心绞痛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心律失常20例,合并高血压36例,高脂血症56例,主要症状有心绞痛、胸闷、心悸、头晕、头痛、气短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缺血改变。1·2治疗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0例,男…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慈溪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9例,诊断均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1986年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中医症候瘀血证的诊断标准[2],排除其他心脏病患者及对本药过敏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77年9月至1978年3月,对1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超声波治疗。初步看来,近期疗效尚好。简要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冠心病心绞痛15例中,男13例,女2例;年令33~58岁,平均年令50岁。确定心绞痛的诊断,均按1974年全国修订之《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心绞痛的程度,中度4例,轻度11例。合并高血压病5例,有室性早搏者3例,原有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者2例。  相似文献   

7.
范占东 《黑龙江医药》2002,15(6):467-468
我们自1992年以来选用了参勺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共4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根据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所制定的诊断参考标准进行诊断。共有冠心病心绞痛79例,随机分为参勺片治疗组48例和丹参片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68士S13a(52~82a),病程8±5(4~22a);稳定型心绞痛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5例,(梗死后心绞痛3例,自发性心绞痛9例,初发型心绞痛3例),合并心律失常10例、高脂血症8  相似文献   

8.
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例临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参附注射液,然后观察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个月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87.5%,心电图总有效率85%,对照组心绞痛改善80%,心电图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确有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的作用,尤其对符合中医辩证属心气阳虚型胸痹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速效心痛滴丸与单硝酸异山梨酯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 10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给予速效心痛滴丸6粒×3次/d,舌下含服,单硝酸异山梨酯60 mg/d,口服;对照组只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60mg/d.连续服用4周.分别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的差别.结果 临床症状有效率治疗组为92.3% (48/52),对照组为73.1% (38/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61,P<0.05);心电图有效率治疗组为84.6% (44/52),对照组为61.5% (32/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6,P<0.05).结论 速效心痛滴丸与单硝酸异山梨酯合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  相似文献   

10.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采用门冬氨酸钾镁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88例 ,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文 136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符合《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 ,第 10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中关于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 ,并且ECG检查均有心肌缺血图像及相应症状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8例 ,其中男 6 1例 ,女 2 7例 ;年龄 5 9 7± 10 3岁 (4 0~ 82岁 ) ;劳力性心绞痛 4 3例 ,自发性心绞痛 19例 ,混合型心绞痛 2 6例。对照组 4 8例 ,其中男 34例 ,女 14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1.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符合1979年全国中西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标准[1].治疗组36例其中20例女,16例男,年龄46~68岁,平均57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3~68岁,平均55.5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与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使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1]。近年来已逐渐认识到:高粘血症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临床症状的加重,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冠心病的治疗,降低血液粘度已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本文观察了80例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并与正常人100名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心绞痛组80例,按1979年修订的《全国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2],其中稳定性心绞痛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2例,男58例,女22例,年龄42岁~72岁,平均56岁。健康组100例,…  相似文献   

13.
蚓激酶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佩 《首都医药》2004,11(20):37-37
江苏省南京市红十字医院近年来应用蚓激酶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并对50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病例选择及分组1.1研究对象2000~2003年期间,在南京市红十字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为本组研究对象。1.2诊断依据1979年WHO制定分型诊断标准,并结合国内1980年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关于冠心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明确本病分型诊断。1.3治疗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即静点硝酸甘油,皮下注射肝素,口服硝酸酯类,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心气口服液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邯郸市第二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4例,根据住院号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尼可地尔片,1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心气口服液,10 mL/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及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和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82.98%,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74%和97.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肌钙蛋白(CTn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心气口服液联合尼可地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降低心肌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胸痹、真心痛等范畴,国内外有关医学专家均将之列为专题研讨课题。笔者根据益气温阳原则,自拟冠心黄龙汤,治疗冠心病33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治疗组33例,均在我院心血管病专科门诊治疗,并按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诊断》进行诊断。其中男性23例,女性10  相似文献   

16.
1 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40例患者均符合1980年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有明显心绞痛症状和静息时心电图有改变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95例,男52例,女43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9岁;病史6个月~12年,平均3.5年,合并高脂血症45例,陈旧性心肌梗塞5例.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岁;病史6个月~11年,平均4年,合并高脂血症23例,陈旧性心肌梗塞2例.两组一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观察组:消心痛10mg,每日3次口服.肠溶阿斯匹林75mg.晨顿服,心痛定1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每支10ml,含红参1.0g,麦冬3.12g,五味子1.56g)80ml入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疗程后评定疗效.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做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联合参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2月-2010年3月入住我院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联合使用银杏达莫和参脉注射液,对照组则使用钾镁极化液和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患者心绞痛症状有所缓解48例,心电图改善47例;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有所缓解32例,心电图改善2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银杏达莫和参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其心绞痛缓解症状和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银杏达莫联合参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5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6例,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3,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高血压3级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后,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高压氧治疗组临床显效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1.15%),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压氧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显著疗效,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益气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益气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患者随机分成单纯西药治疗组、西药加中药治疗组共两个组,确定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西药对照组选用消心痛,西药加中药治疗组选用消心痛加益气通络胶囊,2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分别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中医证侯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气通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