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选择确诊的冠心病患者73例,年龄41—75岁。其中陈旧性心肌梗塞34例,有典型心绞痛发作史者33例,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三者中的两项者6例。以93例正常人为对照(其中71例年龄40—75岁)。测算心电图V_1导P波终末电势(PTF-V_1)与M型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诸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对PTF-V_1诊断冠心病的意义进行初步探讨。讨论了以下问题:一、冠心病PTF-V_1异常的标准。PTF-V_1负值随年龄的增长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心脏彩超在评估急性肺栓塞预后中的意义,以便及时准确地制定肺栓塞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为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105例已确诊为肺栓塞的病人,所有病人在入院24h内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观察上述指标在评估急性肺栓塞预后中的意义.结果 (1)心电图评估急性肺栓塞预后中没有重要的意义.(2)超声心动图示舒张末期右室内径增大是肺栓塞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的危险因素,未发现肺动脉压是影响肺栓塞预后的指标.(3)cTnT阳性与cTnT阴性患者出现右心功能障碍、大面积肺栓塞、严重并发症均存在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肌钙蛋白阳性是肺栓塞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右心功能是反映急性肺栓塞预后的重要指标,心脏彩超可以通过监测右心功能来反映急性肺栓塞的预后;心肌肌钙蛋白T与右心功能相关,也可评估急性肺栓塞的预后;心电图在反应右心功能上特异性差,评估急性肺栓塞的预后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张金鳞 《疑难病杂志》2002,1(4):207-20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TQRS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AMI的首份心电图,根据有无TQRSD分为TQRSD阳性和TQRSD阴性2组,分析其与肌酸磷酸激酶(CK)峰值、心脏功能及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TQTSD阳性组的CK峰值、Killp分级Ⅲ级以上心功能、住院期间死亡率及QT离散度(QTd)均高于TQRSD阴性组。另外,TQRSD阳性组中以超声心动图评价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TQRSD阴性组低。结论 AMI心电图TQRSD阳性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詹雯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588-159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T波动态变化与其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AMI患者,依据心电图T波动态分为A组(直立,38例)和B组(倒置,42例)。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A组不同T波恢复直立时间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并分析A组T波恢复直立时间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组LVEDV、LVESV水平低于B组,LVEF水平高于B组(P<0.05);A组心电图T波恢复直立时间越短,LVEF水平越高,LVEDV、LVESV水平越低(P<0.05);A组患者心电图T波恢复直立时间与LVE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LVEDV、LVESV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心功能与心电图T波变化密切相关,监测心电图T波动态变化,可评估心功能,预测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急诊PCI与延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106例首发AMI患者,既往无心衰病史,其中在发病12小时内接受急诊PCI治疗46例,发病10~14天接受延期PCI治疗60例.分别于发病1周及3个月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随访3个月,记录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心功能情况.结果:急诊PCI组心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延期PCI组(P<0.05);根据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及NYHA分级法评估心脏收缩功能,急诊PCI组显著优于延期PCI组(P<0.05).结论:急诊PCI能够显著改善AMI预后,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优于延期PCI.  相似文献   

6.
玄春花  崔兰  李雪莲 《医学综述》2003,9(11):675-677
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的前向血流 ,可挽救濒死心肌 ,改善梗死后心功能 ,影响左室重构及改善AMI患者的预后。AMI后左室重构 (leftventricularremodeling ,LVRM)是临床上常见的进行性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是反映心肌梗死 (MI)后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也是远期发生心脏性死亡最重要  相似文献   

7.
自 2 0世纪 30年代 Wilson创建胸导联以来 ,临床医生开始认识到心电图描记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最方便、最经济也是比较准确的方法。近十余年来 ,一些学者通过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心功能检查和血清生化标志对比 ,提出了一些诊断 AMI的新观点和新指标 ,提高了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能力。1 心电图诊断 AMI的新标准和心电图分类方法的演变1 .1 心电图诊断 AMI的新标准 长期以来 ,新出现的病理性 Q波和 2个相邻导联出现 ST段抬高被认为是诊断 AMI的可靠标准 ,但对病理性 (坏死型 )Q波诊断标准和对 ST段抬高的要求不尽一致。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联合测定脑钠素(BNP)与QT离散度对心脏恶性事件及梗死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AMI患者急性期(发病后72h内)测定血浆BNP浓度及心电图QTd水平,并与对照组(CHD患者)进行对照;AMI患者中发生心脏恶性事件者与未发生者进行对照。结果AMI早期BNP浓度及QTd度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发生心脏恶性事件者其BNP与QT离散度增加更为显著,与未发生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BNP与QT离散度的联合测定对AMI早期心脏恶性事件的发生及梗死预后的判断具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10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心电图(ECG),并对ECG的NQ,∑Q,QRSs,∑ST,Ptfv_1,HR和RV5七项指标与AMI患者近期预后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上述七项指标在估计AMI近期预后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服用倍他乐克、他汀类药物后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了解其对AMI早期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意义.方法: 分析因AMI入院者服用倍他乐克、他汀类降脂药物、抗血小板药及硝酸酯类药物的情况和血清胆固醇水平;并与只服用抗血小板药及硝酸酯类药物的AMI患者比较.结果: 应用倍他乐克、他汀类药物治疗并追踪4~12个月,患者心功能明显地缓解,血脂水平正常,心电图正常,心脏在原基础上无增大表现.结论: 倍他乐克、他汀类药物的早期应用对AMI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益,对防止心肌肥大及心室重塑有效.  相似文献   

11.
观察对AMI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 (PCI)后心电图抬高ST段下移幅度与心脏收缩功能、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系 ,为临床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择期PCI术后预后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病历选择选择 2 0 0 1年 4月~ 2 0 0 4年 3月心电图至少 2个肢体导联或相邻胸导联ST段抬高 >0 .1mv并成功行择期PCI的AMI患者 91人 ,年龄 36岁~ 78岁 ,平均年龄 6 1 .34岁± 1 0 .8岁 ,男 6 1人 ,女 30人。1 .2 方法对AMI后择期PCI患者术后 1h、1周及 6mon做 1 2导联心电图 ,根据心电图ST段较术前的下移幅度将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心电图(ECG)有关指标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52例AMI患者早期ECG变化。结果152例AMI患者早期ECG有关指标89例,存活56例,死亡33例;ECG一般改变者63例,存活59例,死亡4例。结论AMI早期ECG出现墓碑型ST段抬高,Ptfv1异常,对应导联ST段压低,Qtd增大,梗死部位涉及多导联数字有关改变是近期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院前活动平板心电图试验 (TET)评估AMI梗死面积 (MIA)、心功能、心律失常 (AT)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符合WHOAMI诊断 5 2患者 ,在出院前进行TET ,并分析TET后心电图变化。结果 :显示活动耐量 (ET)与TET的nQ≥ 5、QRSS≥ 5、V1ptf≤ - 0 .0 3、AT发生率负相关 ,r分别为 - 0 .981、- 0 .995、- 0 .978、- 0 .95 3。与心肌缺血 (MIC)无关 ,r =- 0 .5 2 4。结论 :认为AMI出院前TET的nQ≥ 5、QRSS≥ 5、Vlptf≤ - 0 .0 3、出现AT或TETET <3级指标对筛选高危患者 ,指导患者康复 ,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洪胜  曹正凯 《医学综述》1999,5(5):228-229
<正>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预后判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通常根据心梗的部位、面积、心律失常、心功能、心源性休克、血清酶及心电图来判断,对临床判断预后有很大的帮助,但尚有一定的局限性。现根据近年来提出的判断AMI预后的几项指标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预后进行预测 ,针对所预测出的高危患者提前采取干预措施 ,将有可能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应用心电图监护系统 ,对 AMI发病早期和发病后期进行连续心电观察和记录。旨在分析 AMI后心肌缺血、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 (IVA)的发作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以及其对近期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 1994~ 1996年在我院内科住院、经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确诊的 AMI病例。对其中发病 12 h以内入院且存活出院的 74例进行研究。男 47例 ,女2 7例 ,年龄 36~ 84岁 ,平均 (5 9.1± 10 .7)…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溶栓治疗后冠脉造影正常和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对66例AMI患者均给予急诊溶栓再通治疗,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出院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心脏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情况。结果 66例患者冠脉正常组36例,冠脉异常组30例,前者较后者年轻,男性、吸烟、体胖多见(P<0.05),造影检查时TIMI3级血流多见(P<0.05),ST段抬高总和90 min回落有明显差异(P<0.05);住院期间心血管事的发生明星减少(P<0.05);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显示LVEF明显升高(P<0.05)。结论 AMI急诊溶栓后冠脉正常组患者相对年轻,男性、吸烟、体胖等因素多见,心功能和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观察对AMI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PCI)后心电图抬高ST段下移幅度与心脏收缩功能、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系,为临床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PCI术后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523名连续的,无选择的病人既作心电图检查测量PTF-V_1,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房大小,以评价PTF-V_1诊断左房增大的价值。PTF-V_1≤-0.04mm·s诊断左房增大的敏感性为37%,特异性为94%,阳性预测值为59%,阴性预测值为87%,总符合率为84%。结果提示:PTF-V_1阴性对排除左房增大有定意义,PTF-V_1阳性诊断左房增大有一定的限度。为明确左房大小,以超声心动图检查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fQRS)与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住院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是否存在fQRS将其分为(1)fQRS组(A组)与无fQRS组(B组),(2)fQRS出现于2个导联组(A1组)和fQRS出现于2个以上导联组(A2组)。观察各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fQRS发生部位、心梗类型、冠脉病变血管数、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BNP升高发生率、CRP升高发生率、STEMI发生率、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均高于B组,生存率低于B组。A2组患者BNP升高发生率、CRP升高发生率、多支冠脉病变血管发生率、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均高于A1组,fQRS发生于前壁的发生率低于A1组。结论 AMI患者出现fQRS与心脏事件密切相关,出现fQRS的AMI患者可作为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 :观察了我院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7月 339例住院AMI患者的心电图、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 (CK MB)的峰值水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5 4例AMI并发RBBB患者 (占 15 .93% )预后明显差于无并发RBBB者 ,表现为血清CK及CK MB浓度更高 ,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增高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AMI患者并发RBBB通常是心肌大面积梗死的表现 ,RBBB是一个独立的可判断预后的指标 ,冠脉的再灌注可影响传导的可逆性 ,可预防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或限制其持续时间 ,积极的心脏介入性治疗及血管重建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