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明辉 《华夏医学》2000,13(3):335-336
血疗能改善脑供氧及血流动力学,促进病损的脑功能恢复,我科自1996年4月至1999年5月采用此法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32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所有病例为1996年4月至1995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发病至入院在48h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塞诊断标准[1]。治疗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8~75岁,平均(55.6±8.6)岁;对照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40~74岁,平均(56.2±7.9)岁。根据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1]。治疗组(21.6±12.8)分,对照组(20.9±13.5)分。两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观察组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至溶栓时间3~24 h(颈内动脉系统闭塞6h内,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24 h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予尿激酶行动脉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  相似文献   

3.
纳络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面积脑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脑梗死类型 ,梗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主干或颈内动脉 ,头颅CT或MR检查显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区大片脑组织密度或信号改变 ;临床症状严重 ,多数病例治疗效果不理想 ,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为探索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方法 ,改善患者的预后 ,我科采用纳络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 5 7表 1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 4周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  30 .56± 4 .83  49.65± 1 2 .48  1 9.85± 5 .88  70 .68± 1 2 .45对照组 32 .35…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弗斯兰 (盐酸丁咯地尔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 30例治疗组 ,静滴弗斯兰 2 0 0 mg/d;30例对照组静滴丹参40 ml/d,持续 2周。治疗前后患者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能力评价、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弗斯兰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 ( 5 .41± 5 .37)较治疗前 ( 1 6.30± 5 .76)有显著性差异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治疗组 ( 1 0 .89± 2 .0 6)与对照组 ( 6.5 5± 2 .1 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生活能力等级的提高较前有显著性差异 ,弗斯兰治疗后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下降。结论 :弗斯兰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我科于1995—1996年用脑活素治疗脑梗塞53例并与以往用的胞二磷胆碱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将应用脑活素的53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择53例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5.8岁,颈内动脉系统梗塞4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塞11例。对照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60—79岁平  相似文献   

6.
吕萌 《浙江实用医学》2003,8(5):287-287,300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椎 -基底动脉狭窄、闭塞、痉挛导致脑干、小脑或枕叶皮层短暂性缺血。作者应用纳洛酮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符合 1989年WHO对短暂性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制定的诊断标准[1] ,并除外椎 -基底动脉系统及颈内动脉系统脑梗塞以及颅内占位性病变。入选病例 6 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 30例。治疗组男 12例 ,女18例 ,年龄 4 4~ 6 7岁 ,平均 5 2 4岁 ;对照组男 …  相似文献   

7.
1997年 1月~ 1998年 5月 ,我科应用降纤酶 (烟台北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治疗早期脑梗死 30例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 9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 CT证实。从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不超过 2 4h.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30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36~ 74岁 ,平均 (5 9.3± 10 .2 )岁 ;对照组 39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14例 ,年龄 36~ 76岁 ,平均 (6 0 .6± 9.1)岁。于入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组为 (19.9± 7.0 )分 …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介入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时间窗进行分析,同时对脑前循环系统(颈内动脉系统)和后循环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的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溶栓治疗的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动脉溶栓治疗。将溶栓时间限定在发病12小时内。经头部CT或MRI明确诊断。对预后进行对比。结果:⑴溶栓治疗后发现血管完全再通16例,再通率44.4%。治疗总有效率为94.4%,其中颈内动脉系统28例有效,椎基底动脉系统6例有效。⑵经不同的时间窗(1~6小时和6~12小时)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⑶颅内的前循环系统与后循环系统应用动脉溶栓治疗,在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上,未明显差异(P>0.05)。⑷病例平均应用尿激酶剂量为84.0万单位,使用剂量较小。结论:在12小时的治疗时间窗内,对重症急性脑梗死的病人进行介入动脉溶栓治疗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且对于不同的脑部供血系统均有效,对扩大介入动脉溶栓应用的时间窗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利邦芬特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9月作者用利邦芬特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86例 ,并与盐酸培他啶注射液治疗的 84例相比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7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患者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 86例 ,其中男性 5 8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45~ 78岁 ,平均 (5 6 5± 13 0 )岁 ,病程 1d~ 5a。对照组 84例 ,其中男性 5 4例 ,女性 30例 ,年龄 47~ 76岁 ,平均 (5 8 5± 14 0 )岁 ,病程 2d~ 4a。均经TCD[1] 检查证实 ,并符合以下入选标准[2 ] :①年龄在 45岁以上 ,有眩晕 ,走路不稳伴恶心、呕吐、眼震、昂白征…  相似文献   

10.
许慧  王江 《医学争鸣》2001,22(22):2037-2037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急性脑梗死患者 196例 ,均经头部 CT证实 ,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1 ] ,按会议通过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 ]分为轻、中、重三型 ,轻型 0~ 15分、中型 16~ 30分、重型 31~ 45分 .随机分为治疗组 98(男 6 2 ,女 36 )例 ,年龄 43~91(平均 6 2± 13)岁 ,轻型 31例 ,中型 5 4例 ,重型 13例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5± 10分 .对照组 98(男 5 8,女 40 )例 ,年龄 46~ 88(平均 6 3± 11)岁 ,轻型 34例 ,中型 5 3例 ,重型 11例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6± 10分 .…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月彩 《广西医学》2000,22(3):627-629
为了探讨超声波配合药物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我科于1997年3月~1998年12月应用超声波配合药物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脑梗塞100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全部病例经头颅CT证实有梗塞灶的急性脑梗塞住院病人。超声波治疗组病灶最大面直径平均梗塞面积(3.28±1.10)cm,男37例,女13例,年龄38~76岁(平均63.6岁);对照组病灶最大面直径平均梗塞面积(3.21±1.19)cm;男38例,女12例,年龄40~75岁(平均64.1岁)。按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2.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塞血液流变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耀良 《医学综述》1998,4(7):F003-F003
<正>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简称ILIB)可以影响血液的某些指标已经实验证实,现就近年来我们临床使用ILIB治疗脑梗塞患者,其血液流变,血小板聚集及其临床症状的变化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一般资料经头颅CT证实的250例脑梗塞患者全部为住院患者,其中男187例,女63例,年龄为48岁~76岁,平均59.6±8.1岁.2 治疗及观察方法2.1 应用南京东南高技术医疗仪器研究所生产的MRL-LV电脑He-Ne激光血管照射治疗仪按ILIB疗法科研协作委员会制定的操作规程,选择上肢正中静脉  相似文献   

13.
脑梗塞目前没有一种单纯药物或治疗是最有效的,近来超早期或早期溶栓治疗用于一些脑梗塞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科1995-1996应用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颈内动脉系梗塞66例,现将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66例,对照观察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病例。其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38岁至69岁,平均56.58岁。对照组66例,其中男44例,女22例。年龄40-68岁,平均5742岁。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发病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伴发疾病积分,既往史的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并经…  相似文献   

14.
裴永桢  程红 《河北医学》2001,7(9):816-818
东菱克栓酶 (DF— 5 2 1)是用于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中的一种新药 ,多项研究己证实其疗效确切 ,副作用少 ,本文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及纤维蛋白原测定 ,以观察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 3例脑梗塞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证实。随机分为二组 :治疗组 2 7例 ,男 16例 ,女 11例 ,年龄 4 1~ 67岁 (平均 5 6± 7.9岁 ) ;对照组 2 6例 ,男16例 ,女 10例 ,年龄 4 4~ 70岁 (平均 5 8± 8.1岁 )。二组年龄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病程均为 6h以内。1.2 …  相似文献   

15.
罗韶辉  王玉凯 《广西医学》2006,28(2):213-214
目的观察尿激酶(Urokinase)动脉内溶栓(IAT)治疗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13例发病后12 h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行IAT治疗.疗效评价在溶栓后20 d进行,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全面观察.结果溶栓前1例为TIMI 1,12例为TIMI 0.溶栓后11例闭塞血管部分/完全再通,2例未再通.10例患者结果良好;3例不良结果;其中2例死亡.发病6 h内IAT组与发病6~12 h内IAT组疗效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札格雷钠对老年脑梗塞的治疗作用.方法62例老年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塞患者分为奥札格雷钠治疗组和非奥札格雷钠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奥札格雷钠在改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P<0.05),临床总显效率69.6%,总有效率96.1%.结论奥札格雷钠能明显改善老年脑梗塞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是治疗老年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塞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微创术组和保守组,其中微创术组40例,保守组38例.治疗期间记录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肿清除情况及甘露醇用量,随访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微创术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1~7 d,血肿清除时间1~5 d,甘露醇用量200~300 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40.87±0.99)改善为(9.21±0.01);保守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4~15 d,血肿清除时间18~30 d,甘露醇用量1 250~1 500 g,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39.15±1.25)改善为(24.15±0.5).2组比较,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肿清除情况、甘露醇用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早,甘露醇用量少,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是脑出血治疗中值得广泛推广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紫外线辐射血液疗法对脑梗塞病人垢近期疗效。方法 本研究共选择了111例脑梗塞病人,均在发病7d内,其中治疗组62例,对照组49例,治疗前将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第7d评分1次,共评定4次,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及两组之间的比较均采用矫正后的t检验。结果 两组病人治疗前既往史评分,伴发病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28d后发现,治疗组病人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并将颈内动脉系统TIA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介入灌注治疗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2组,A组为颈内动脉系统TIA(60例),B组为椎基底动脉系统TIA(60例),A、B2组中随机分别抽选3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余2组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均采用介入灌注治疗,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颅内血管情况,将椎造影管超选进入责任病灶血管,将小剂量尿激酶(颈内动脉系统4~6万u和椎基底动脉系统2~4万u)分别以脉冲式注入动脉内。对照组:选取TIA常规治疗。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脑血管脑血管介入灌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0.
1994年5月~1997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死68例,收到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34~80岁,平均62.3岁;病程1d~2年;其中颈内动脉系统梗死46例,椎-基底动脉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