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翻:维蛋白原(Fg)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预防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80例ACI患者清晨空腹血清中ACA、Fg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与正常组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 ACI组的ACA阳性率远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ACA阳性组Fg含量显著高于ACA阴性组;脑梗死患者病情越重,Fg含量越高,血清IgG-ACA阳性率也越高.ACI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水平呈正相关.随时间变化,ACA阳性率逐渐减少,第1周与第2,3,4周ACA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ACA阳性与≤50岁脑梗死患者关系密切.ACA的存在与Fg含量升高显著相关(r=0.714,P<0.01)结论血清中ACA、Fg动态变化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预后有一定的帮助,ACA可能参与了年龄较轻脑梗死患者的发病过程;ACA、Fg含量的升高都会加重或加快微血管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抗活化的蛋白C(APC)在习惯性流产(RSA)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探讨APCR引起胎盘血管微小血栓形成并进而引起RSA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APC-KPTT法,ELISA法和PTT-LA法分别对16例RSA及20例正常对照(NC)进行APCR、抗心磷脂抗体(ACA)和狼疮抗凝物(LA)检测,采用一期法检恻FVⅦ:C,胶乳凝集法检测D-Dimer。结果:16例RSA患者共8例抗磷脂抗体(APA)阳性,其中4例LA阳性,2例ACA阳性,2例LA、ACA同时阳性,阳性率(50%)明显高于NC组(0/20)(P<0.005),APCR阳性率为50%,明显高于NC组(5%)(P<0.005)。APA阳性组APCR阳性率(87.5%)明显高于NC组(5%)(P<0.005)FVⅡ:C及D-Dimer阳性率均明显高于NC组(P<0.001及P<0.05)。APA阴性组APCR阳性率(12.5%)与N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FVⅡ:C明显高于NC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APA阳性组APCR发生率(87.5%)明显高于地APA阴性组(12.5%)(P<0.005)。结论:习惯性流产患者胎盘血管发生血栓一方面由于患者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另一方面由于APCR在习惯性流产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与APA有明显相关性,APCR可能是引起胎盘微血栓形成并引起习惯性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50例脑梗死患者人院24h内(急性期组)和治疗 2周后(恢复期组)的血清 hs-CRP水平,以50例健康体检人员 hs-CRP含量作对照,观察不同大小梗死灶和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脑梗死患者血清 hs-CRP水平变化.结果 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的血清 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急性期组血清 hs-CR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P<0.01);大面积梗死患者 hs-CRP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患者(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hsCRP水平越高(P<0.01).结论 血清 hs-CRP水平反映了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监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变化有助于判断病灶大小、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4.
血栓患者抗心磷脂抗体与纤维蛋白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血栓患者抗心磷脂抗体 (ACA)与纤维蛋白原 (Fg)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 10 2例血栓患者和 6 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ACA水平 ,并同时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Fg含量。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肾病综合征ACA阳性率分别为 38.2 %、33.3%、31.3% ,6 0份正常人血清全呈阴性 (Fg<4 .0g/L)。 35例ACA阳性患者中Fg同时升高的有 12例。结论 :3组血栓患者ACA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各种血栓患者 3种Ig类别ACA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 ,实验组存在一定程度的Fg含量的升高 ,其中尤以ACA阳性者为甚 (P <0 .0 1)。ACA与Fg含量的升高都会加重或加快微血管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探讨ACA与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所有被检者进行ACA(IgGI、gAI、gM)检测,计算各组ACA结合指数及阳性率。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ACA-IgG和ACA-IgM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肝炎患者在治疗后最终死亡的病例中,ACA阳性率为94.4%,高于最终存活者的81.8%,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8例患者ACA均阳性;61例慢性肝炎患者中,ACA阳性的42例患者有11例分别于15~36个月发展为肝硬化,而ACA阴性的19例患者无肝硬化病例出现。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ACA阳性率明显升高。提示ACA参与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两者之间密切相关;乙型肝炎的病情发展及严重程度与ACA含量高低有关,阳性率越高,病情越严重,发展为肝硬化的可能性越高,死亡危险越大;年龄偏轻的乙型肝炎患者的发病可能有ACA这一致病因素的参与,对年轻患者应追踪检测ACA;对慢性肝炎是否发展为肝硬化,ACA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提前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患者H-FAB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95例ACI患者发病1天内、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H-FABP含量,分析其与梗死部位、大小及病情的关系。结果: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第1、7天血清H-FA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H-FABP敏感性达70.5%(67/95);皮质 皮质下梗死组血清中H-FABP含量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01);皮质下梗死组高于其余2组(P<0.001,P<0.01);梗死面积大其血清H-FABP含量明显高于梗死面积小者(P<0.005);重型患者血清中H-FABP含量明显高于中型和轻型组(P<0.001)。结论:ACI血清中H-FABP含量变化与梗死部位、大小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高敏感性可作为早期诊断脑梗死的一个潜在、快速的生物学指标,从而指导临床的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imer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分析血浆D-Dimer含量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脑梗死体积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D-Dimer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5),脑梗死中重度组D-Dimer含量明显高于轻度组(<0.05)。脑梗死患者D-Dimer含量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0.665、0.580,均<0.05)。结论 D-Dimer含量的改变对于判断脑梗死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TE)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心磷脂抗体(AC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60例急性PTE患者,其中大面积10例,非大面积50例;4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CY、PAI-1、t-PA 血清含量及ACA定性(阳性、阴性). 结果 HCY 、PAI-1、t-PA含量: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组、非大面积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P<0.01);大面积和非大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igh total homocystein, HHcy)、PAI-1>28ng/ml、ACA阳性为阳性指标,病例组HHcy、PAI-1、ACA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P<0.05);病例组t-PA、PAI-1均增高,且呈直线相关性.结论 ACA阳性、PAI-1水平增高、HHcy是急性PTE高危因素;病例组t-PA、PAI-1均增高,两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考虑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致病因素不是t-PA抗原产生和释放不足,而是PAI-1抗原水平增高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李传利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7):124-127
目的探讨和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9(IL-9)、抗心磷脂抗体(AC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10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急性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9、ACA水平,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水平。比较急性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IL-9、ACA和Hcy的水平差异,并分析IL-9和Hcy水平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IL-9水平为(0.94±0.28)pg/mL,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ACA阳性率为46.1%,高于健康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Hcy的水平为(18.15±13.29)μ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IL-9水平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1),而Hcy与其相应的NIHSS评分不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9、ACA及Hcy的水平升高,且IL-9与神经功能缺损有相关性。该三个指标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该三个指标的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和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120例ACI患者为ACI组;ACI组根据ACA阳性与否分为ACA阳性组和ACA阴性组;ACI组再根据脑梗死是否复发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测定各组血清中ACA、D-二聚体含量.结果:ACI组ACA阳性率为46.7%,高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D-二聚体水平(0.92±0.38) mg/L,高于对照组(0.38±0.2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中ACA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1.35±0.31) mg/L,高于ACA阴性组(0.56±0.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复发组ACA阳性率为45.7%,高于初发组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ACA可能是脑梗死发生及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β2糖蛋白I抗体(aβ2GPI)检测在自身免疫病(AID)诊治中的意义. 方法:用ELISA法半定量检测抗核抗体(ANA)阳性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患者以及体检健康人血清中的aβ2GPI,计算各组的阳性率. 结果:ANA阳性组、ACA阳性组及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是35.2%(31/88)、70.4%(19/27)、4.0%(2/50),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检测aβ2GPI有助于自身免疫病的诊断,aβ2GPI是血栓性疾病重要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詹海涛  陈钢 《广东医学》2008,29(10):1717-1718
目的探讨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对诊断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CI)及预测并发出血性脑梗死(HI)、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分析72例ACI患者及50例正常人血清GFAP含量;ACI后24 h内GFAP含量<1.20μg/L者为观察Ⅰ组,GFAP含量≥1.20μg/L者为观察Ⅱ组,对比分析两个观察组HI及MODS发生率。结果病后48 h内及第5天,两个观察组血清GFA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第8天,观察Ⅰ组GFAP含量趋于正常(P>0.05),观察Ⅱ组GFAP含量持续增高(P<0.01)。ACI患者血清GFAP的含量越高,HI及MODS的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血清GFAP含量增高可视为ACI急性期特异性生化检测标志物;ACI患者血清GFAP含量与HI及MODS发生率呈一致性增高,提示检测血清GFAP可早期诊断ACI,可为重症ACI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4名健康人的血清IL-6的含量,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重型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中型、轻型组(P<0.01)。结论:血清IL-6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方法:利用比色法对20例正常人及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电针治疗前、后血清中GSH含量与GSH-Px活性分别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电针治疗后血清中GSH含量(11.95±1.67)mg/L、GSH-Px活性(192.49±19.27)IU比治疗前[(2.53±0.84)mg/L,(122.40±24.26)IU]和正常组[(4.98±0.83)mg/L,(144.06±35.07)IU]都显著性增高(P<0.01);电针前与正常组比较,GSH含量、GSH-PX的活性有显著性减低(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提高人体血清中抗氧化剂的含量,对脑梗死患者因氧化应激生成的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体内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质(LA)的测定,探讨ACA,LA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其中妊娠期高血压14例、轻度子痫前期15例、重度子痫前期23例)及4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血清中ACA阳性率与LA比值,并分析其在正常孕妇与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①血清中ACA的阳性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血清中LA比值: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轻度子痫前期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体内ACA阳性率、LA比值的高低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及病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抗心磷脂抗体 (AnticardiolipinAntibodies ,AC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及脑脊液中ACA含量的测定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CA的IgG阳性率为 35 .7% ,脑脊液ACA的IgG阳性率为 31.0 %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提示ACA对脑梗死的发生 ,病情的复发有一定影响 ,脑脊液中ACA阳性率的检出是疾病严重程度的表示。  相似文献   

17.
抗心磷脂抗体与自然流产、不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自然流产、不孕患者的抗心磷脂抗体(ACA)水平,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85例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32例不孕患者(不孕组)与42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中ACA-IgG、ACA-IgM及ACA-IgA 3种抗体,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孕组ACA总阳性率为40.6%,流产组为38.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7%)(P<0.01).其中,1次流产者ACA阳性率为20.0%;2次流产者ACA阳性率为45.6%;习惯性流产者ACA阳性率为68.2%,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晚期流产患者ACA阳性率为44.4%,早期流产患者ACA阳性率为17.3%,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CA是导致自然流产与不孕的免疫学因素之一,与习惯件流产和晚期流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检测患者发病后24h内及发病后第7天血清FFA含量与同时期健康体检患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h内及发病第7天,血清FF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病程24h内和第7天浓度分别为(469.60±145.40) μmol/L和(301.15±132.47)μmol/L,分别与对照组FFA浓度(125.19±20.80) μmol/L相比较,显著增高(P<0.01).且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h内血清FFA浓度高于发病后第7天血清 FFA浓度(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间血清FFA水平比较,重型组高于中型、轻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血清FFA含量明显升高,随病情好转其值下降,血清FFA的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病情越重,其水平越高.急性脑梗死患者FFA水平有助于评估其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体积与血清IL-6、TNF-α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不同脑梗死体积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变化,探讨其对脑梗死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放射免疫法测定65例梗死体积15cm3以上、92例50cm3以上、46例100cm3以上脑梗死患者入院第2d血清中IL-6、TNF-α含量水平,另设30例健康人作对照.同时对出院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定,观察IL-6、TNF-α不同含量水平对脑梗死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梗死体积15cm3以上者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50cm3以上较15cm3以上者显著升高(P<0.05);100cm3以上较50cm3以上者显著升高者(P<0.01).同等条件下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越高,预后生活质量越下降(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梗死体积越大其含量越高;IL-6、TNF-α含量越高,其预后生活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抗心磷脂抗体(ACA)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ACA和AsAb.1756例不孕不育患者检测了血清ACA,其中1326例不孕不育患者与20对正常生育夫妇同时检测了ACA和AsAb,1127例反复自发性流产患者(流产≥2次)(高危组)检测了ACA.结果 不孕不育组AsAb的总阳性率为21.4%,IgM阳性率为13.5%;正常生育组AsAb总阳性率为7.5%,IgM为0(均P<0.05).不孕不育组ACA检测总阳性率为36.6%,其中IgA阳性率为5.1%,IgG阳性率为30.5%,IgM为12.3%;高危组ACA阳性者471例,阳性率为41.8%,其中IgA阳性73例,占6.5%,IgG阳性398例,占35.3%,IgM阳性154例,占13.7%;正常生育组阳性率为5.0%,其中IgG阳性率为5.0%,IgM为2.5%(均P<0.05).结论 AsAb、ACA与不孕不育关系密切,其检测有助于免疫性不孕不育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