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神威药业是专业从事现代中药研发、生产、销售的大型企业,为全国医药百强、中药行业十强、香港主板市值最大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之一,“神威”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神威”品牌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之一。公司先后荣获中国十大最受赞赏的医药企业、中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奖、中国十大行业百佳雇主、中国成长企业百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中药系统先进集体等上百项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2.
2007年1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蜂产品品牌发展高峰论坛暨“十大品牌”和“十佳产品”的盛大颁奖典礼。这是中国蜂产品行业的首次、也是中国蜂产品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集体大检阅。国内十余家蜂产品的精英企业和老总们,云集北京人民大会堂重庆厅,探讨行业话题,共谋蜂业发展。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老山牌成为江苏省惟一入选的“十大品牌”,其旗下的三大产品荣膺“十佳产品”。  相似文献   

3.
名牌产品就是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很高信誉的产品,创名牌就是创产品质量信誉,创企业良好形象。国务院领导提出的关于“创造名牌产品,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指示精神和“质量兴国”的方针,是对中药行业提出的重要任务。 中药是治病救人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是中医治病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中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医治疗疾病的疗效和声誉,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中药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 ,中药材资源丰富 ,自古就有种植、生产中药材的传统。改革开放以后 ,中药产业更是如虎添翼 ,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与周边省比较 ,浙江省中药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规模不大、产业聚集力和企业创新能力不高、市场开拓力度不足的通病 ;中药出口创汇能力弱 ,2002年中药对外出口仅占全省出口成交值的1%强。发展中药产业 ,提升产业规模和层次 ,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中药品种为核心 ,向上游、下游延伸中药产业链(即中药农业、中药工业及中药商业 ) ,以中药生产企业为纽带 ,扩大中药产业不同环节的关联度。一、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  相似文献   

5.
张乾 《现代养生》2014,(17):30-31
“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服用不当也会损害身体。《黄帝内经·素问》中把中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并提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原则。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不仅认识到中药存在毒副作用,而且还懂得把握用之,即用有毒副作用的中药治病时用,患者病情好转到一定程度就要停用。毒副作用越大的中药越不宜久用,病好即停。  相似文献   

6.
《健康大视野》2009,(18):62-63
随着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人们对足部的保健越来越注重,并通过对足部的保健呵护的过程享受来追求体验高品质的生活。足疗既是按摩治疗,又是一种非药物疗法,起源于古代.发展于近代,盛行于现代。足疗是通过对足部各反射区的刺激使体内的生理机能得到调整.增强自身免疫能力,起到防疫、治病,保健强身的作用。笔者通过网上调查对比.对消费者比较满意的足疗品牌进行筛选,择优选出了中国足疗行业最具有影响力的十大足疗品牌.旨在向广大消费者推荐、宣传足疗运动.引导消费者理智选择消费项目。此次排名仅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7年1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国蜂产品品牌发展高峰论坛暨“十大品牌”和“十佳产品”的盛大颁奖典礼。这是中国蜂产品行业的首次、也是中国蜂产品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集体大检阅。国内十余家蜂产品的精英企业和老总们,云集北京人民大会堂重庆厅,探讨行业话题,共谋蜂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微言 《家庭健康》2008,(4):49-49
“中药现代化”的口号喊了几十年,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效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以化学提纯的单体代替中药的总体思路有问题。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中药经提纯后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药了!  相似文献   

9.
宁致 《自我保健》2013,(10):78-79
出身“贵族”成就卓越 走进和黄药厂的厂史陈列馆,企业的前世今生——陈列眼前:1958年,沪上4家百年药店——雷允上、胡庆余堂、童涵春堂、蔡同德堂合并成上海中药制药一厂。它有独特的“中药贵族血统”,有着名的“上药”牌注册商标。2001年8月,在李嘉诚先生致力于中药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和记黄埔集团出资5。%,将上海中药制药一厂重组改造为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上海和黄药业成为香港和记黄埔集团在内地的首家医药企业,也是上海的首家中药合资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收藏保值”热,收藏品范围逐渐转向名贵中药。目前,1g冬虫夏草的价格已超过同等重量的黄金,一粒10年前生产的仅300余元的安宫牛黄丸竟在网上拍出2万元的“天价”。中药真能“保质”不变,长期收藏吗?中医药界普遍的看法是:中药在保质期内,且采用了适当的保存方法,才能真正“保质”。一旦中药质量下降,药效降低,起不到治病救人的作用,自然无法“保值增值”,收藏也毫无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宁  吴结华 《工企医刊》2006,19(5):51-53
中医中药是民族瑰宝,中华国粹,是几千年来民族智慧的结晶。据统计,我国现有记载的中药方剂10万余,单方、验方万余,大都以饮片汤形式应用。其疗效毋庸置疑,然而“半碗泥沙半碗汤”是汤剂的真实写照,传统成药也是粗、大、黑。不要说是文化背景迥异的外国人,就是国人也是望药兴叹。中药企业,研究机构亟需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抛弃只重疗效,死守典籍的观念,开发出国际化、现代化、服用方便的新剂型,在满足国人需要的同时,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造福全人类。作为中医中药的发源地,我们有着无与伦比的经典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优势,中药出口却远低于日本…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中医与中药唇齿相依,亲如手足。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以来,医与药时而一分为二,时而合二为一,甚至出现你行你的医,我干我的药;各自为政、我行我素的局面。因而在中医药事业上带来了一系列不应有的困扰。 1988年5月3日,国务院批准决定将历年由商业、供销等部门管辖的中药系列划归卫生部门管理,即将原国家中医管理局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药商品、经营型扭转为疗疾、服务型,使中药行业得到正本清源,深得中医药界特别是中药人员的赞许和欢迎。一、目前中药行业的现状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在中医药系列尚未理顺,百业待兴之际,其二者之间,尚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个性与共性的诸多不利因素和弊端,笔者认为,目前最主要的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13.
有毒中药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毒性中药是指中药的偏性 ;狭义的毒性中药是指进入人体后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 ,破坏或扰乱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中药。世界卫生组织 (WHO)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 :“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以正常剂量的药品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中医认为中药的不良反应是由于药物的“偏性”所致。从这点意义上来说凡药皆可以引起不良反应 ,只是程度与出现的几率不同。有毒中药有其毒性的一面 ,又有其治疗作用一面。用药不当可发生…  相似文献   

14.
由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中国组织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06世界市场中国十大年度品牌”评选活动中,中国人寿作为金融保险行业唯一一家入选企业,入选“2006中国十大世界影响力品牌”,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杨超同时荣获“2006推动中国品牌国际化十大年度人物”。作为国内最大的保险集团和民族保险品牌的代表,近年来,中国人寿一直坚持立足国内市场,着眼全球化竞争,以宽阔的国际化视野确立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国际一流金  相似文献   

15.
金晓弟 《药物与人》1998,11(5):26-26
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使用中药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药来自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等,因其自然天成而倍受人们的欢迎,但它终究是药。俗话说的好,“是药三分毒”,中药对人体也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要避免和预防中药的不良反应,就应该根据中医、中药的理论依据来合理使用中药。首先,要尊重传统规定,合理使用中药。中药药理中的“十八反”、“十九畏”,就是对中药使用的规定。反就是相反,是两种中药合用可以产生剧烈的副作用,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畏就是相畏,是两种中药合用,一种药物抑制另一种药物,以减低药物的毒性作用。在处方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中医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都是天然药或植物药,认为天然的当然应该是无毒的,误以为“中药绝无毒副作用”,于是不管身体有病没病总希望吃中药“调理”。还有人说中药有毒,可能引发肾炎、肾功能衰竭、肝炎等,即使有病也不愿服用中药。那么中药是否有毒?如何看待中药毒性?如何正确使用才能避免或降低中药的毒性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药房主任中药师吴瑾瑾怎么说。  相似文献   

17.
近日,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石家庄召开,神威药业荣获“2011年度河北医药工业利税大户”和“2011年度河北医药工业十强企业”两项殊荣。  相似文献   

18.
中药不良反应包括毒副反应和过敏反应。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其所录的365种药物,按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三品,下品125种,属“多毒”,用之不当易引起毒副反应,充分说明当时就注意到中药的毒性。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已达500篇,并且有逐年增多趋势[1],涉及上百种单味药,几十种复方。对此,医务人员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纠正“中药药性平和,无不良反应”的看法。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自1993年10月~1999年10月,笔者在我院中医门诊观察并统计82例因中药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中药是我国国之瑰宝,其配方取自自然,其疗效为千百年来人们长期实践、体验的认可.在人们传统观念中,一直认为中药是无毒、无副作用的.然而,“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一样.经临床用药证实,中药毒副作用主要是由于中药固有毒性、中药炮制不当、超量服用、服用过量、中药品种的混乱、配伍不当、认知障碍以及患者的体质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  相似文献   

20.
“十年来,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的举办,拉动了国内保健品工业企业的贸易需求,扩大了参展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并有效地净化了行业环境。更重要的是,博览会为营销模式鱼龙混杂的保健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营销渠道。十年磨一剑,中国国际保健博览会将在新的十年中继续服务于行业,帮助企业在未来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为健康事业不懈辩云,播种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