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接受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00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选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心血管科收治的100例处于围手术期的心脏冠脉搭桥术患者,其中,接受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搏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的患者有30例,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患者有70例,对上述患者的病程记录进行回顾探讨,重点对上述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护理并加强手术和疾病的宣教,手术后对患者行常规术后护理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加强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宣教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上述患者中,在围手术期死亡的患者有3例,其中1例患者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死于心力衰竭,其余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恢复。结论对接受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00例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并加强宣教力度、采取合并症的预防手段,是提高手术质量、保障手术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68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68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无死亡病例,无围术期心肌梗死、低心排及其他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对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可靠,安全性高,适应症广,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70岁以上患者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8例70岁以上CABG患者的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38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40例,对其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种手术并发症发病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非体外循环组入住ICU时间及使用呼吸机时间均明显少于体外循环组,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新型的微创动脉搭桥术在不使用体外循环支持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搭桥术,手术创伤小,患者的术后护理麻烦相对减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接受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2例。A组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B组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手术结束(T1)、术后2 h(T2)和术后24 h(T3)时间点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改变。结果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m-A lb/Cr)、尿N-乙酸-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浓度组内各点相比,T1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m-A lb/Cr和NAG在T1时间点较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可引起可逆性的肾功能早期损害。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较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损害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接受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2例。A组为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B组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手术结束(T1)、术后2h(T2)和术后24h(T3)时间点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改变。结果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m-Alb/Cr)、尿N-乙酸-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浓度组内各点相比,T1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尿m-Alb/Cr和NAG在T1时间点较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可引起可逆性的肾功能早期损害。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较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肾功能损害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龄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吉林市中心医院行冠脉搭桥术的80例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察组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启、结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满意度、动脉血氧含量变化、术后氧合指数变化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相比采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更适用于高龄患者,不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较大影响,安全性高进而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李春晖 《中国保健》2008,16(5):239-24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浓度变化特征.方法:选择近期在我院住航邮芴逋庋饭诼龃钋攀踔瘟苹颊?1例,40例同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1、2、3、4d和5d时接受了血清LDH浓度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血清LDH测定值分布接近(P>0.05),手术后1d开始两组LDH测定值均增加,并为最高值,手术后2d时LDH测定值开始下降,手术后5d时LDH测定值与术前无明显区别(P>0.05).体外循环组升高更显著,其中手术后1、2、3、4d时LDH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手术后早期有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相关围术期指标、术后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心脏指数(CI)、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做功指数(LVSWI)、右室做功指数(RVSW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18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8例OPCABG患者进行精心术前心理护理及呼吸指导,术后护理以维持循环稳定为主,即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监测血电解质和血糖。结果18例患者无一例死亡,均恢复日常生活、生命质量提高,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对OPCABG患者给予积极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和严密监护,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5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58例,28例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30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2.6±29.2)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63.6±21.3)min.两支病变7例,3支病变41例,左主干病变10例;合并左室室壁瘤12例.共计行冠状动脉搭桥157支,平均3.6支/人.结果 58例均治愈,围手术期精神异常3例,术侧下肢肿胀活动受限10例.术后随访1个月~6年,症状完全缓解56例,症状明显改善2例.结论 合理掌握手术适应症、恰当的围术期处理、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是在跳动的心脏上 ,非体外循环下进行 ,麻醉处理的困难较大。本文回顾分析实施OPCAB的麻醉 10 0例 ,就其围术期麻醉管理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接受快通道心外科技术的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同的护理方式。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接受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快通道心脏外科技术处理,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作传统组与综合组,传统组患者单纯接受临床常规护理,综合组患者则需要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之后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综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ICU时间均要明显短于传统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接受对比后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接受快通道心脏外科处理的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治疗的患者护理工作开展中,综合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总结218名患者冠脉造影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主要是术前进行宣教减轻病人心理负,能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术后对患者心率心律,血压脉搏脉搏,及手术并发症等循环系统的观察,给予患者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 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通过对冠脉造影术的围术期患者精心护理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及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脏外科护理,观察组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渗透到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对比两组分析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迟华群 《现代保健》2011,(4):101-102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70例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实施护理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程序。结果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后,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均安全度过同手术期。结论认真落实护理程序各阶段的护理措施,是减少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围手术期意外和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关键。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程序可提高手术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患者迅速康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方法]对我科2007年2月~2009年12月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57例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对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辅助呼吸时间、ICU留住时间、术后拔纵膈心胞引流管时间、末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方面进行对比总结.[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ICU留住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留量引流管时间OPCAB组均明显少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组比CCABG组术中心脏创伤小、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缩短ICU留住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了医疗成本,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老年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5年5月43例50岁以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脏直视手术。结果患者经过手术后精心护理全部痊愈出院,无手术后死亡。结论围术期护理对高龄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20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将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做法进行整理、改进,得出经验。结果全组201例手术过程顺利,均治愈出院。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需要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种复杂、高难度的手术,护理配合工作要想顺利进行,必须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和细心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优点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2月~2005年6月所行33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患者术前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34%~68%,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手术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OPCABG是一种安全可行、效果良好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入院治疗的18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进行了研究,对患者进行心理、饮食护理,活动指导以及呼吸系统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188例患者经过细致周密的护理,手术后均能自理生活,并能进行轻度的步行活动,心脏检查恢复正常,无切口感染、肺不张、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