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Onyx胶术前超选择性栓塞供血丰富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行术前肿瘤栓塞的供血丰富脑膜瘤患者16例,对肿瘤的栓塞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完全栓塞1例、大部分栓塞6例、部分栓塞6例、少量栓塞3例。术中出血量(250±65)ml,手术时间中位数为2.6(2.2~3.0)h。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Ⅰ级12例,Ⅱ级4例。无颅内出血、脑梗死及血管夹层并发症。结论使用Onyx胶超选择性栓塞供血丰富脑膜瘤有利肿瘤切除,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和经供血动脉肿瘤栓塞在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近4a收治的257例脑膜瘤患者中术前行脑血管造影87例,31例术前经颈外供血血管栓塞,研究这些术前处理方法在手术中的作用。结果术前造影的所有病例能过清晰的显示肿瘤的供血来源、肿瘤与周围重要动脉和相关静脉的关系。术前经颈外供血血管栓塞可以减少手术中出血,降低手术的危险性。但是术前脑血管造影和经颈外供血血管栓塞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结论术前脑血管造影和经颈外供血血管栓塞对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管栓塞在脑膜瘤治疗中的应用解放军第141医院(266100)唐万忠段传志*朱锦冲脑膜瘤是较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术中出血较多,常影响手术效果。为了减少术中出血,我们对28例患者于术前行部分供血动脉栓塞,然后手术切除,收到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提高鼻咽部纤维血管瘤(NFA)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NFA患者行颈总动脉及其分支DSA造影、超选择插管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PVA颗粒及金属弹簧圈。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包括同侧上颌动脉、咽升动脉、对侧上颌动脉等。观察栓塞栓塞效果及手术效果。结果68例肿瘤供血动脉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435ml。66例肿瘤均获完整剥离切除。随访12例,术后1~4a无复发。结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治疗NFA急性出血效果可靠,可减少术中出血,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巨大脑膜瘤或其他颈外动脉供血肿瘤术前进行颈外动脉结扎及选择性分枝动脉人工栓塞,可使术中出血减少50%以上,并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对56例蝶骨嵴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28例见肿瘤染色并可判明血供来源,其中25例可见颈外动脉供血。认为早期诊断、在肿瘤较小时手术、术前行颈外动脉结扎或栓塞、术中应用超声吸引(CUSA)及显微技术,可减少术中输血量,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7.
蝶骨嵴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56例蝶骨嵴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28例见肿瘤染色并可判明血供来源,其中25例可见颈外动脉供血。认为早期诊断、在肿瘤较小时手术、术前行颈外动脉结扎或栓塞、术中应用超声吸引(CUSA)及显微技术,可减少术中输血量,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潘琦  袁绍辉  刘伟 《山东医药》2011,51(40):39-40
目的为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探讨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在骶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骶骨肿瘤患者,通过动脉插管和血管造影,利用明胶海绵选择性动脉栓塞,并于栓塞后24h内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所有动脉栓塞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平均为400ml左右,术野清晰,手术耗时缩短,肿瘤完整切除,无明显副损伤。结论术前选择性动脉栓塞能够有效减少骶骨肿瘤术中出血量,利于肿瘤完整切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是脑肿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老年人具有易发生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更易并发。1993~1998年我院手术治疗老年人脑膜瘤19例,术后并发脑梗死5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5例,男1例,女4例,年龄60~67岁。脑梗死均位于手术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3例,大脑前、中动脉供血区1例,颈内动脉供血区1例(为桥小脑角脑膜瘤术后)。原脑膜瘤部位:大脑凸面2例,矢状窦旁1例,中颅凹底1例,桥小脑角1例。肿瘤性质:内皮型3例,砂粒型1例,混合型1例。12 辅助检查 术前CT或MR…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不能切除的、由胆囊动脉供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安全性、插管成功率及其疗效.方法:收集我院45例经TACE治疗的由胆囊动脉供血的肝癌患者.36例患者以前曾行2-8次TACE术(平均4次),自初次治疗后的存活期为4-69 mo(平均24 mo).9例患者在首次血管造影时即发现胆囊动脉寄生.TACE技术只有在微导管能插入肿瘤供血动脉分支,并且造影不出现胆囊壁染色时才能进行.我们对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8个肿瘤完全由胆囊动脉供血,17个由肝动脉及胆囊动脉共同供血.60%(n=27)的患者可以观察到肝动脉的变细或闭塞.32例患者(71%)成功地进行了栓塞治疗而无严重并发症出现.28例患者(62%)有足够的碘油聚集.这28例患者在平均随访18mo后仅有6例(21%)肿瘤局部进展.对于栓塞不成功的13例(29%)患者,分别给予经皮注射无水乙醇治疗(n=6),放疗(n=4)以及胆囊切除术后的TACE(n=3).结论:71%的患者经胆囊动脉行TACE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如果肿瘤能获得足够的碘油聚集,理想的治疗效果还是值得期待的,本组有62%(n=28)的患者获取良好的碘油聚集.  相似文献   

11.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老年人结直肠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治疗老年人结直肠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0年9月我院开展TEM治疗老年人结直肠腺瘤21例,肿瘤距肛缘距离为4~20 cm,平均8.9cm,肿瘤直径为1.1~3.5 cm,平均1.9 cm.术前均行全结肠镜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EUS),术前病理诊断:管状腺瘤12例,绒毛状腺瘤9例.全麻下根据肿瘤位置选择合适的体位,经肛门插入特殊的手术直肠镜,保持CO2充气状态,在立体视镜和腔镜系统下,采用5 mm超声刀将肿瘤(黏膜下或全层)完整切除,手术创口在腔内连续缝合.结果 21例肿瘤均获完整切除(12例黏膜下切除,9例全层切除),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40~100min,平均76 min;术中出血量10~80ml,平均50ml;术后住院时间2~10 d,平均4.5d;术后病理分期:pT0 16例,pTia5例;病理诊断:管状腺瘤9例,绒毛状腺瘤12例,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20例随访2~20个月,平均11个月,肿瘤无原位复发.结论 TEM微创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结直肠腺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前EUS检查对TEM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我们对2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结扎与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方法简单疗效好.肝动脉结扎(HAL)对肝癌有一定姑息疗效,但HAL后肿瘤的侧支循环4d~14d便恢复到HAL前的血供,未死亡后残存的癌细胞重新分裂,生长更快致治疗失败,为避免HAL后肿瘤侧支循环短时间重新出现,我们用明胶海绵做栓塞剂,同栓塞时做抗癌药物的一次性灌注来提高疗效.肝动脉栓塞结扎主要使肿瘤发生中心性坏死,对肿瘤包膜或包膜外周围的癌浸润缺乏有效控制,酒精注入肿瘤中心与四周后使癌细胞及附近血管内皮等迅速脱水固定,蛋白变性凝固至瘤组织缺血,坏死纤维化,使癌组织、肿瘤被膜及补膜外的周围癌浸润发生凝固性坏死弥补了肝动脉栓塞结扎的不足,20例的疗效结果如下①肿瘤缩小1cm~4cm②生存期延长,为7mo~11mo,平均8.5mo远高于肝癌自然生存期<3mo的报道.③减轻了症状,患者均觉上腹部胀痛基本消失,食欲明显好转,体重增加3kg~6kg.④无1例有腹腔内出血,腹膜炎和肝功衰竭的并发症,对无法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本方法是简单可靠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显微全切除鞍膈脑膜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鞍膈脑膜瘤手术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复发,有效治疗和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13例患者采用改良手术入路,扩大病变部位的暴露范围,减少术中因牵拉所造成的脑损害,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分块切除肿瘤的同时.有效保护与病变关系密切的血管、神经、丘脑下部、垂体、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结果 13例均一次全切除肿瘤,随访1~8年,无肿瘤复发,除1例术前视力已完全丧失外.3例生活自理。9例均恢复正常。结论 经纵裂胼胝体前切除鞍膈脑膜瘤是较理想的手术入路,可一次全切除肿瘤,并能有效保护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微侵袭显微外科技术是其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巨块型肝癌伴后腹膜侵犯病变的滋养动脉血供来源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特点,探索完全性阻塞肿瘤血液供应的方法.方法 对75例巨块型肝癌伴后腹膜侵犯病变的患者通过肝动脉途径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并行完全性化学治疗栓塞术,对其病变区的碘油沉积与CT或MRI的结果显示不符合者,找寻其潜在的肿瘤滋养动脉并行超选择性插管化学治疗栓塞术,术后行CT或MRI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75例巨块型肝癌后腹膜侵犯病变患者首次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术前发现14例分支供血,经1~4次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治疗后发现61例分支供血.后腹膜病变大部分或全部由肝外侧支动脉滋养的患者分别为24例、51例.后腹膜病变滋养动脉为右侧膈下动脉后支48例,为右侧肾上腺动脉25例,为右侧第1腰动脉2例.超选择性肿瘤滋养动脉插管成功75例.栓塞术后3~6个月CT复查,病变区碘油完全充填72例、大部分充填3例,病变明显缩小、缩小、变化不明显分别为55例、15例、5例.术后6、12、24、36个月生存人数分别为68、61、37、30例.结论 超选择性插管行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肿瘤滋养动脉完全性充填栓塞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显微技术及新的手术理念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治疗中如何预防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总结归纳22 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人显微手术切除治疗过程及效果. 结果 本组Ⅰ级切除9例, Ⅱ级切除13例.行上矢状窦前1/3结扎切除肿瘤2例,无手术死亡. 结论 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和术前充分估计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和脑膜瘤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不同动脉途径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科使用Onyx18栓塞治疗的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年龄33~71岁,平均50岁。分析栓塞所选用的不同动脉入路、栓塞的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硬脑膜动静脉瘘均由眼动脉的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供血,9例另由脑膜中动脉和蝶腭动脉参与供血,其中2例还伴有额极动脉供血;3例另由蝶腭动脉参与供血。②在16例患者中,1例经蝶腭动脉、8例经脑膜中动脉分支、7例经眼动脉供血的筛前动脉分支进行超选择置管栓塞。所有患者均得到影像学治愈,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③术后半年门诊随访7例,无任何相关症状;半年影像学随访3例,无影像学复发表现。结论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18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供血情况选择合适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左膈下动脉(LIP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做L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22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LIPA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动脉栓塞化疗(TACE).结节型20例,巨块型2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常规做腹腔动脉-肝动脉及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或PVA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灶位于肝左叶18例(81.8%):7例位于S3,7例位于S2,4例位于S4.病灶位于肝右叶(S5)4例(18.2%).22例患者左膈下动脉TACE全部成功.9例进行LIPA化疗栓塞时发现肝动脉完全阻塞.2例术后发生左下肺叶盘状肺不张和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LIPA参与肝癌供血多见于多次行TACE的病人并且肿块位于肝左叶.栓塞左膈下动脉的安全性很高,并发症少且多为自限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的经验。方法对20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作回顾性分析。手术入路均为翼点入路,其中蝾骨嵴内1/3者7例。外1/3者13例,术中采取在硬膜外和在硬膜下先处理蝶骨嵴脑膜瘤基底部,阻断肿瘤基底部的血供,然后再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结果全切除16例,大部分切除4例,1例术后死亡,术后轻瘫4例,余恢复良好。结论采用翼点入路,熟练掌握术区显微解剖,先处理好肿瘤基底部,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可提高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的切除率,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住院原发性肝癌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34岁~72岁,平均56岁,全部患者行AFP,CT,B超检查.肿瘤直径<5cm5例,6cm~10cm16例,11cm~15cm5例,>15cm2例.其中单发结节8例,多发结节16例,弥漫型4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分别测血分析、AFP、肝功能(TBIL,DBIL,ALT,γ-GT),并做CT和B超.治疗后1wk,2wk,3wk,4wk复查血分析、肝功能和B超,每3mo复查CT栓塞化疗时先行肝动脉造影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类型及血供情况,根据肿块的大小取40%国产碘油(肿瘤直径1cm用碘化油1mL)+等量的76%泛影葡胺+丝裂霉素12mg充分乳化,在透视下缓慢注1/3量末梢栓塞,接着注入阿霉素30mg,顺铂30mg,后将剩余的2/3量乳化剂电视透视下缓慢推注,当乳化剂在肿瘤内填充满意后停止推注,最后用造影剂行中央性栓塞,等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可行再次栓塞.结果栓塞后1wk内,大多数患者有纳差、肝区痛、发热,约1wk内消失.术后肝脏CT随访显示瘤体缩小20例,占71.43%,其中缩小50%以上占8例,均为单结节型,AFP在治疗后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9例转为正常,肝功能随访6mo以上20例,较治疗前总蛋白、清蛋白稍有改善,而ALP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是当前无法切除中晚期肝癌的首选疗法、可明显延长患者3a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徐刚  崔静  刘占举  唐芙爱 《山东医药》2008,48(9):127-128
对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作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41例患者中19例术前接受1~3次不等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另22例为直接手术患者,术前未进行其他治疗.结果 TACE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78.9%,MVD值为179.45±64.73;直接手术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31.8%,MVD值为96.52±37.12,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认为TACE术后可能因为肝细胞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诱导肝癌组织VEGF表达增强,在TACE术后肿瘤血供的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