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正饮食在抗衰防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养老奉亲书》中记载:"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气血胜,气血胜则筋力强。"因此,可认为古医书中所介绍的能"增年""寿世""长生""耐老""驻颜"食物均可作为延龄之品,如山药、茯苓、芡实、藕粉、枸杞子、黑大豆、核桃仁、猕猴桃、蜂蜜等均能祛病安康,益寿增年。以上食品如能与米煮成粥,或煮粥时加上述食品调服,可  相似文献   

2.
3 益脾中医方剂组合的另一特点是“益脾”。古代医家注重益脾者,发端于张仲景。仲景而后发展这一理论的,以李东垣为代表。东垣在其原著《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又《内外伤辨惑论·辨阴证阳证》:“夫元气、谷气、荣气、卫气、生发诸阳之气,此数者,皆饮食入胃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据此可见,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维持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这是东垣内伤学说的一个基本论点。  相似文献   

3.
人参的几种服法一、煮粥:名人参粥。取人参3克,盛砂锅内,加水文火慢炖20分钟,再将大米60克淘净加入,煮至粥稠,放入适量蜂蜜或白糖调味即可。亦可将人参碾成参粉,待粥沸后加入。人参粥有药补加食补的协同作用,能补气血、健脾胃,尤适合消化功能较差的老年体虚者调补之用。经常吃人参粥,对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及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病症有良好  相似文献   

4.
“生芦根粥”是夏季食用的药粥佳膳之一。药粥系祖国医药学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食疗方法,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选择适当中药与米谷配伍,加入调味配料煮成稀粥供食用,以达防治疾病、保健康复的目的。 我们知道,粥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定位置,尤其在夏天更为常用。早在《周书》则有“黄帝始烹谷为粥”的记载,它表明我国人民食粥已有数千年历史。药粥最早记载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历代医药学典籍中药粥方记载亦多,“生芦根粥”则载于唐代名医昝殷的  相似文献   

5.
1 胃气的作用 首先,胃气在生理上有其重要作用。如《内经》云:“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可见,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其次,胃气在病理上的作用。李东垣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又谓“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由此看出,胃气的盛衰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再次,是胃气的治疗作用。调理脾胃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颜德馨(1920~)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颜氏内科”第二代传人、首批“国医大师”之一。颜老生于江苏,自幼跟随父亲颜亦鲁学医。他的祖父辈均为中医,而且享有高寿,堪称长寿之家。如今,颜老虽已93岁,仍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颜老十分推崇“补胃”之法,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气旺则各脏自强,胃气一败则百药难施。颜老认为,老年人的生理机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其机体所需的热量会逐渐减少,因此其饮食应以少、精、清淡、熟软为宜。喝药粥是颜老身体力行的养生方法之一。颜老说,食粥是古人十分倡导的养生之道。在《礼记》中就有“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记载。清代的王士雄也将粥誉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药粥是在米粥中加入中药熬制而成的,具有健脾益胃、扶助正气、滋补强壮的功效。老年人若能针对自己所患的慢性病选择药物制作药粥并长期服食,还可取得辅助治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灸的实质在于疏通经络、平衡阴阳、防治疾病。而经络自身的生命活动 ,名为经络之气 ,简称经气。针刺过程中“得气”的“气” ,就指经气而言。《素问·离合真邪论》为之解释道 :“真气者 ,经气也” ,明确地指出真气即经气。真气的组成 ,在《灵枢·刺节真邪论》中曰 :“真气者 ,所受于天 ,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天”即指先天之元气 ;“谷气”即指后天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此处所说的真气包含了中焦的谷气和下焦的元气。笔者根据《内经》旨意和读书体会 ,认为真气(经气 )还应包括上焦之宗气 ,用简式示之 :经气上焦之宗气—贯通心脉 ,…  相似文献   

8.
<正> 一、经络特征经络与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有关。古人认为经络分为经脉和络脉,古医书所描述的经脉大部分是指血液循环的脉管系统。如“十二经皆有动脉”,“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经水》),指的就是血管。又如《医学真传·气血》记载:“毛窍之内则有孙络,孙络之内则有横络,横络之内  相似文献   

9.
泌尿系结石包括肾、输尿管及膀胱结石,中医称为“石淋”。临床表现为,从后腰肾区向膀胱及生殖器放射的阵发性剧痛,继而出现血尿。膀胱结石还会有尿频、尿急等症状。采用食疗,效果良好。介绍几则,不妨试试。一、核桃蜂蜜膏核桃仁、蜂蜜各500克,琥珀60克。将核桃仁、琥珀磨成细粉,加入蜂蜜调如膏状,贮瓶备用。每日早晚各服3汤匙,白开水调服。核桃仁有利小便、祛结石之效,《医学衷中参西录》云“:核桃仁治砂淋、石淋堵塞作疼,小便不利。”琥珀利水通淋,用于小便癃闭以及石淋、砂淋、血淋,其效优佳。坚持服用核桃蜂蜜膏,有溶石、排石之功。二、…  相似文献   

10.
九味羌活汤原为金代名医张元素所创制,载于元代医家王好古所撰之《此事难知》一书中。张元素授徒李杲,而王好古又从李杲学医,为张元素再传弟子,故九味羌活汤录于好古之《此事难知》中,当是渊源有自。该方的药物组成是:羌活、防风、苍术各6克,细辛1.5克,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3克,以上九味,咀,水煎服。用法是:如欲急取汗需热服,并要“以羹粥投之”而助药力;若要缓发其汗,则温服,且不需啜服汤粥。又,“(fǔ音府,咀嚼之意)咀”,本意是咬嚼,为古代制药的一种方法。如李杲说:“咀,古制也。古无铁刃,以口咬细,令如麻豆,煎之。今人以刀…  相似文献   

11.
枣,又称红枣或大枣,含蛋白质、有机酸、糖类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早在《内经》中就有“枣为脾之果,脾病益食之”的说法。《中国药植图谱》有枣能治过敏性紫癜病、贫血及高血压的记载。枣既有丰富的营养,味美可口,又是治病良药,适宜一切虚症,有补气血、健脾胃、增强机体免疫力之功效。特介绍几种枣食疗方,供选用。红枣桂圆汤配方红枣20克,桂圆15克,红糖30克。制作将红枣洗净去核,桂圆去皮去核,再将红枣、桂圆肉同放入锅内,加入清水500毫升置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炖煮35分钟,加入红糖搅匀即可食用。功效:补气血、益脾胃。适用于贫血、神经衰…  相似文献   

12.
美尼尔氏病是对以眩晕为主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平衡失调五个症状而言。1861年法国学者美尼尔氏,以其命名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我国古代医书中早有记载。如黄帝内经写到“厥阴之胜、耳鸣、耳聋、头眩、愤垣欲吐”。金元时代东垣一书写到“厥阴之胜、耳鸣、耳聋,如立舟之上,起则欲倒”。由于我国传统医学没有和内耳的生理和病理结合起来,故说是“厥阴之胜”,肝胆经气不足之故。  相似文献   

13.
虚热证治     
<正> 一、祖国医学对虚热的认识对虚热一征的认识和探讨,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素问·逆调论》说:“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盛,故热而烦满也。”《素问·调经论》说;“阴虚生内热奈何?妓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薰胸中,故内热。”以上所说的内热、烦热均为虚热。后世医家并陆续有所阐发:张仲景创制小建中汤治疗“虚劳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产后缺乳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后缺乳,亦称“乳汁不足”,多由身体虚弱,气血化源不足,或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滞。《景岳全书,妇人规》中云:“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任,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若产后乳迟乳少者,由气血之不足,而犹或无乳者,其为冲任之虚弱无疑也。”《儒门事亲》中云:“或因啼器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行。”笔者临床治疗产后缺乳30例,效果良好。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女子以血为主,肝主藏血;又女子之气善郁.肝主疏泄,郁则气血不能调达,于是诸症遂生。逍遥散中当归、白芍能养营血,益肝之体,血足体充则肝之气用而无滞。柴胡、薄荷疏肝气、散肝郁,助肝之用,气畅郁达则肝之血行而无阻。气血化源在脾胃,苓、术、煨姜能培木荣木,且可防有余之肝气戕克。甘草调和诸药。血充气畅,怫郁之气化为乌有,因而本方有“逍遥”之名。本方为妇科要剂,凡情志不畅、肝郁不达而致的经、带、产、乳以及疼痛诸症,用此方随证加减,每能收效。今介绍笔者临证治验,以资交流。 1.痛症如经前头痛、乳房胀痛、经行腹痛、妊娠腹痛、产后腹痛等,多责之于肝郁血淤使然。治疗以逍遥散合金铃子散为主,有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强调脾胃重要作用在《内经》“人以谷气为本”;石藏用(字用之)“今人秉赋怯薄,按古方用药不能愈病;”张元素脏腑病机学说的启迪下,强调疾病形成由于内伤,言土系万物之母,升降运动的枢纽,“胃纳脾运”,为营养化生之源,上输心肺,下归肝肾,敷布四肢,充及肌肉。人赖天阳之气以生,此阳气须并于脾胃;人赖地阴之气以长,此阴气要化于脾胃;人赖阴精之奉以寿,此阴精必源于脾胃;人赖营气之充以养,此营气则统于脾胃;脾胃不健,人体所需的阳气、阴气、阴精、营气等重要物质,就受到损害。对脾胃内伤之因,也作了解说,认为饮食不节,胃伤脾无所运,水谷精气不能输送全身;劳动过度,“喘息汗出,内外皆越”(《素问·举痛  相似文献   

17.
中风之病 ,致残率极高 ,因痰或挟痰发病者甚多。笔者数年来融治痰于诸法之中治疗本病 ,每取捷效 ,略有心得。现不揣浅陋 ,予以简述 ,供同道商榷。1 中风先兆中风常有先兆 ,如能把握时机 ,恰当治疗 ,则能免遭中风之苦。李用梓《证治汇补》云 :“平人手指麻木 ,不时晕眩 ,乃中风先兆。”朱丹溪《金匮钩玄》论述对于手指麻木不仁之证 ,不因于血虚和气虚一途 ,而要注意肺气、胃气不畅而导致“湿痰死血”为患。对这类肢体麻木 ,一则调理气血 ,一则化痰散瘀。化其痰可通其络 ,络脉通则气血流畅 ,阴阳相互维系 ,中风之兆自息。例 1 耿某 ,男 ,6 0…  相似文献   

18.
浅谈补益药服用时注意点陈德喜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中药房210009在徐大椿的《用药如用兵论》中写到:“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虽然,补益药的适应证,是阴阳气血...  相似文献   

19.
回音必麦当乳通颗粒治疗缺乳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产妇在哺乳期,乳汁甚少或全无,称“缺乳”。“产后乳无汁”亦称“产后乳汁不行”。按古代文献记载对缺乳的病因分析,《景岳全书》中日:“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若产后乳迟、乳少者,由气血不足,而犹或无乳者,其为冲任之虚弱无疑也。治则当补化源而兼通利。”中医认为缺乳的主要机理是气血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为寻找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生乳药物,我院病房首选纯中药制剂回音必麦当乳通颗粒,并观察其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朱玉娟  王艳 《河北医学》2000,6(12):1146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 ,多发于夏秋季节 ,其病理关键是邪滞肠中 ,大肠传导失司 ,通降不利 ,脾胃肠腑脂膜血终受损所致 ,其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早在金元时代就有疫痢之名的记载。如《丹溪心法·痢篇》指出 :“时疫作痢 ,一方一家 ,上下传染相似。”《三指禅·痢症脉论》说 :‘风之所过 ,行于一家 ,则病一家 ,行于一境 ,则病一境。……气之所触 ,染于一人 ,则病一人 ,染于一方 ,则病一方。”等等。本病发生的原因与感受时邪及饮食不节有关。其病位在肠 ,湿热、疫毒、寒湿之邪壅塞肠中 ,气血与之相搏结 ,使肠道传导失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