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元旦前后,一幕幕哗众取宠的“克隆婴儿秀”把这个本来就不平静的世界搞得更加喧嚣不已。实际上自从1997年,英国胚胎学家伊思·维尔穆特博士运用克隆技术培育出第一头取名为“多莉”的绵羊以后,克隆技术就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人们之所以对之“侧目”,因为至今为止,还没有哪一项发明比它更关乎人类的命运。对这项比“核技术还要惊人的发明”,人们先是惊奇,后是担忧,甚而感到恐惧,不知又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将给人类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2.
关于克隆人的伦理学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 2 1世纪 ,生物医学迅猛发展 ,新生殖技术在临床上应用的伦理分析倍受人们关注。面对高新生命科技的强势发展所带来的伦理困境和诸多社会问题 ,生命伦理学应做出怎样的思考呢 ?1 “克隆人”的全球热克隆技术是用现代技术进行细胞核移植技术 ,从而创造具有与供体遗传上相同或一致性的生殖方式。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于 1938年首次提出。 1996年 7月 5日 ,克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多莉”羊 ,在全球掀起了克隆热。 2 0 0 2年底 ,邪教组织雷尔教派成员、法国女科学家布瓦瑟利耶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宣布世界… 相似文献
3.
再谈关于克隆技术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克隆技术、克隆人 从理论上讲,人们利用克隆技术克隆绵羊,也克隆了猴子。那么,克隆人也是完全具有可能性的。什么是“克隆人”呢?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回答什么是人。如果人仅仅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即只指特定的基因组,那么“克隆人”则是与他们父本或母本完全相同的人。但是,人不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且同时是具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人,是生物、心理、社会特征的统一体,而人的心理特征、社会属性是后天形成的,是不能复制、无法克隆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克隆人就是利用现代的克隆技术生产出来的与他或她的父本或母本相同的基因组,而不是与父本或母本完全相同的人。 相似文献
4.
英国政府支持用于医 疗目的的克隆人体胚胎细胞的决定 重新引发了人体胚胎克隆的争议。本文记述了人体胚胎克隆研究的新动态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6.
关于克隆技术和克隆人的几点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克隆技术和克隆人的几点哲学思考蔡善荣李鲁1997年2月23日,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宣布,他们用成年绵羊乳腺中的一个体细胞无性繁殖或“克隆”了一只绵羊“多丽”。3月2日,美国俄勒岗州灵长类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向《华盛顿邮报》透露,他们已用胚胎... 相似文献
7.
金东英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06,36(2):109-113
2005年2月18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以决议的形式通过了一项关于克隆人的政治宣言,该项宣言要求各国禁止有违人类尊严的任何形式的克隆人.表决结果是71票赞成,35票反对,43票弃权.美国、德国、荷兰和巴西等国投了赞成票;而比利时、中国、英国、瑞典、日本和新加坡等赞成治疗性克隆的国家代表投了反对票.关于克隆技术的争论从20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今天,在这期间关于克隆技术的争论有高潮也有低谷.克隆技术所引发的伦理之争主要分为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金东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55-57
克隆技术是现代生物工程的重要生物技术手段之一,目前发展迅猛,且争议甚多。怎样看待克隆技术的发展,并掌握好未来健康发展的方向,对其引发的伦理争议进行探讨,也许能提供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关于克隆技术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2月22日,英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绵羊成功,这个消息迅速传遍全世界并引起了强烈反响.从生物学家、医学家、伦理学家,一直到发明原子弹的专家,上至各国政要,下至普通百姓,众说纷纭,真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同时,对于“克隆人”的“忧郁”与“狂想”也不绝于耳,甚至有的“名人”彻夜难眠,担心“天将要掉下来”.像克隆绵羊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技术突破并未引起多少赞誉,相反却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和极大忧虑,这一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本文试图透过这种现象揭示其中所包含的伦理、社会和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由于胚胎干细胞独特的全能性,使得其具有很大的研究应用价值。在此,简述胚胎干细胞的发现、研究进展及研究过程中面临的难题,着重讨论其直面的伦理问题。并针对该点总结分析各国的态度、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现状,以讨论干细胞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1997年,仅花费了75万美元的苏格兰的基因工程人员便制造出神奇的羔羊,这无疑将人类向基因技术的未来又推进了一步。然而,饱经忧患的人类在惊喜之余,不禁担心克隆技术如被滥用后果将怎样。一时间,关于基因技术新进展及应用的伦理学争论风起云涌。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伦理学家和基因工程学家们对在基因工程基本原理的理解上便存在着分歧。如果大家正确理解了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那么关于克隆的无穷遐想便会有所节制,对基因工程负面效应的担心也会打消。以下便是一些有关于此的不争事实,它们也许能引导我们对未来几十年基因技术发展做出正确的预见。 相似文献
15.
克隆人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这一天不可避免的到来,从医学哲学层面提出并讨论以下问题,克隆人的不合理性;克隆人对人类命运的冲击;引起人种的单一化,引起人的基因身份与个人身份的冲突,克隆人将导致人的工具化;克隆人将冲击人类社会现有爱情婚姻家庭观,价值观及人类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上接2000年12期) 澳大利亚科学家宣布他们在世界上第一个完成了在小白鼠身上进行的所谓"治疗性克隆(newshoo)"技术实验.在这项实验中,科学家们运用的技术是"制造"出可以"收割"某种特殊细胞的胚胎,这一技术对治疗如阿耳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症等疾病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澳大利亚卫生部长伍尔德里奇博士说,尽管澳大利亚政府仍将禁止对人类进行克隆,但是治疗性克隆将是可能的.有科学家认为,伍尔德里奇将人体的复制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相区别开来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18.
生命伦理学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科学给人类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带来的诸多后果与负面影响.本文综述了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现状,有关遗传学和克隆技术争论的一些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相关政策制定情况做了简要比较,并提出我国政府在考虑生命伦理学问题和制定公共政策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正视争论存在、立足本国国情、加强中外交流、重视公众参与以及增加决策过程透明度. 相似文献
19.
自半个世纪前(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历史性地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以来,生命科学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特别是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生命科学迅速发展,它以DNA重组、细胞融合等技术,即遗传信息操作技术为焦点,形成了一个新技术群,并向生物学、医学及其他产业部门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使以前人们不能做、甚至不敢想象的事情变得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20.
为生命伦理事业,举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月18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以71票赞成、35票反对、43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一项政治宣言,要求禁止任何形式的克隆人.我国投入反对票,引人注目.对此已有许多报道和评论.我觉得,此事对于生命伦理工作者确实意味深长,需要认真的、多方面的思考.适逢<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百期之际,笔者特谈以下体会,以和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