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杨秀刚  蒋正举  于红  赵晓 《贵州医药》2003,27(6):556-556
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见的致聋原因,其病因多为咽鼓管阻塞所致。从1998年1月以来,我们对42例(46耳)分泌性中耳炎进行纤维鼻咽镜下扩张并注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2例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18~65岁间,平均年龄为28±岁。单耳38例,双耳4例,病程1~6月。40例有明显上呼吸道感染及鼻炎鼻窦炎病史。诊断标准为鼓膜内陷或有明显鼓室积液表现,纯青测定为典型的传音性聋,其中气导下降在20~29dB 28例,30~39dB 12例,40dB以上2例。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图为B型或C型。其中鼓室图为B型者28例,C型者14例。所有病例均经全身用抗菌素激素治疗及鼓膜穿刺,鼻腔滴麻黄素等治疗效果不佳者。  相似文献   

2.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病因多为咽鼓管阻塞所致,作者自2000年5月始采用纤维鼻咽镜下咽鼓管扩张并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6例(40耳),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口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12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电子鼻咽喉镜下用直径1 mm的腰麻管从咽鼓管口插入,行咽鼓管吹张和疏通并在鼓室内注入a-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每3天1次,治疗3~4次。结果随访3~6个月后,痊愈82耳(82/126),好转30耳(30/126),无效14耳(14/126),总有效率88.9%(112/126)。结论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口鼓室内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直接、清晰、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通过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8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均行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抽液及以氨溴索注射液0.5ml(3.75mg)+地塞米松0.5ml(2.5mg)共计1ml进行注射;观察组患者均给予鼻内镜引导下经咽鼓管导管注射氨溴索注射液0.5ml(3.75mg)+地塞米松0.5ml(2.5mg)治疗的方法。两组均为5d治疗1次,共3次。结果 通过半年的临床观察,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褚建 《江苏医药》2001,27(9):708-708
分泌性中耳炎 (SOM )是由于咽鼓管阻塞导致中耳通气引流不畅而引起。而咽鼓管阻塞是耳科医师棘手的问题 ,临床上多行咽鼓管吹张 ,但效果不佳。作者自从 1998年 10月以来采用咽鼓管插管治疗 (SOM ) 48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 8例中 ,男 31例 ,女 17例 ,年龄 19~ 68岁。病史 5天~ 3年 ,以耳闷、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 ,其中 2 1例伴低音调耳鸣。发病诱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2例 ;慢性鼻炎鼻窦炎及鼻息肉 11例 ;鼻咽癌放疗后 5例。鼓膜检查分别表现为鼓膜内陷、活动减退、鼓室液平或气泡等。电测听示传导性聋 4…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通过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术与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11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咽鼓管置管术组与对照组鼓室注药组,两组均抽出鼓室积液和注入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疗效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咽鼓管置管术是有效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临床上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目前认为主要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因素、免疫变态反应因素以及神经能性炎症机制因素所引起。治疗多采用全身和局部治疗相结合,以提高疗效。2006-01—2012-01笔者采用鼻内镜引导下咽鼓管吹张导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以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鼓膜穿刺注药加咽鼓管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分泌性中耳炎是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鼓室积液及传导性听力下降,是中耳的非化脓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听力障碍,后果严重。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我院对早期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鼓膜穿刺注药加咽鼓管吹张的方法进行治疗,取  相似文献   

9.
张锋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98-2399
目的观察咽鼓管注药联合鼓膜切开治疗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2例172耳的NPC放疗后SO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观察组采用咽鼓管注药联合鼓膜切开的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抽液与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8.6%)明显优于对照组(52.4%),并发症发生率(18.2%)明显低于对照组(52.4%)(均P〈0.05)。结论对NPC放疗后SOM患者采用咽鼓管注药联合鼓膜切开的综合治疗比传统的鼓膜穿刺抽液与鼓膜切开置管术更加有效,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前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常用的方法为经鼓膜穿刺抽液注药、鼓膜切开引流或经鼓膜安装通气管 ,疗效各有不同。本文采用地塞米松经鼓膜穿刺冲洗鼓室、咽鼓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疗效尚满意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80耳病人均系门诊病人 ,年龄 16~6 5岁 ,平均 5 2岁。 6 4耳 (80 % )为鼓室积液 ,病程在 15d至2个月间 ,平均 34d。 16耳 (2 0 % )经声阻抗测定为鼓室负压(B型鼓室图 ) ,病程在 1 5月~ 5个月。1 2 治疗方法 用 1ml针筒配以 5号针头 ,抽取地塞米松0 6~ 0 8ml,另抽少量空气 ,总量达 1 0~ 1 2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近远期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53例(91耳)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27例(46耳)和对照组26例(45耳).对照组给予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分析2组近远期疗效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问卷(ETDQ-7)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较好,能促进患者咽鼓管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宣肺聪耳汤辅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10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55)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如中耳穿刺、口服抗生素、吉诺通胶囊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宣肺聪耳汤进行治疗。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电测听情况,比较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电测听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为(9.17±2.46),对照组为(19.56±4.72),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55%(52/55),仅4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4/55),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85%(41/52),共12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12/52),两组患者在电测听值、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肺聪耳汤应用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听力,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7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与中耳穿刺加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治疗10d,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耳穿刺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显著,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患者分为对照组(病耳80例)和治疗组(病耳9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病耳63(70.0%)例,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治愈病耳36(45.0%)例,总有效率为76.2%,两组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更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能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鼻内窥镜镜对106例(116耳)患者采用鼓膜切开置入硅胶管方法治疗。结果106例患者,治愈78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达90.6%。结论鼓膜置管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分泌型黏蛋白MUC2、MUC5AC 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10只;实验组建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中耳炎模型,采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MUC2、MUC5AC mRNA在两组中耳黏膜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中,MUC2 mRNA在中耳黏膜表达相对值为(0.23±0.08),MUC5AC mRNA则不表达;实验组表达相对值分别为(0.38±0.07)和(0.45±0.06),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UC2、MUC5AC mRNA在分泌性中耳炎中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听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9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非手术治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行腺样体切除术,比较两组疗效、听阈变化和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51%,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89%,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患儿的听力改善更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若有明确的腺样体手术指征应尽早行腺样体切除术,可以改善患儿的听力功能,且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声导抗检查鉴别诊断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声导抗检测仪(声导抗)检查鉴别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意义,减少耳鼻咽喉工作中分泌性中耳炎的误诊率。方法采用中耳分析仪对初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进行声导抗检测仪检查。结果126例初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中有12例(9.5%)被鉴别为分泌性中耳炎。结论声导抗检查是减少分泌性中耳炎误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标准桃金娘油联用布地奈德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芊芊  陈左菊  白广平 《中国药师》2009,12(8):1104-1105
目的:观察应用标准桃金娘油(吉诺通)口服及布地奈德喷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75例(8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42耳)和治疗组(40例,47耳),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治疗上加服吉诺通,布地奈德喷鼻。治疗两周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34耳(72.3%),有效7耳(14.9%),总有效41耳(87.23%);对照组显效24耳(57.1%),有效5耳(11.9%),总有效29耳(69.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服标准桃金娘油和布地奈德喷鼻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比常规用药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5,(21):2989-2991
目的:建立测定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灌洗液中磷脂酰胆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液-液萃取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色谱柱为Hypersil CN,流动相为乙腈-甲醇-磷酸(100∶10∶0.6,V/V/V),流速为1.8 ml/min,测定波长为205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磷脂酰胆碱质量浓度在11.99~119.9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15%;平均回收率为97.54%,RSD为9.36%(n=9);患者咽鼓管灌洗液中磷脂酰胆碱的平均含量为(24.43±3.61)μg/ml。结论:本方法可操作性强、结果准确,可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灌洗液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