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推拿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使用铝碳酸镁片、莫沙比利治疗;治疗组36例采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28天。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症状积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推拿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及其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重治疗方法对原发性胆汁反流胃炎(BRG)的临床疗效,并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病理分析.方法 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铝碳酸镁、胃复春组(治疗组)和莫沙必利组(对照组).结果 从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来看,铝碳酸镁组的疗效高于莫沙必利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铝碳酸镁、胃复春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高的疗效,可作为治疗和维持疗效的首选药,临床病理分析研究表明,BRG与胃黏膜肠化生、萎缩、异型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胆汁性胃炎、十二指肠反流病,主要由十二指肠内容物异常的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屏障,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近年来,由于电子胃镜的广泛使用,BRG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目前西医治疗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停药后多易复发,长期服药又有一定的副作用。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0例,并与应用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内镜表现,以探讨其可能的发病因素。方法:对10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胃镜下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在胃镜检查中发现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6例,胃窦部溃疡5例,反流性食管炎25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42例,占胆汁反流性胃炎的38.89%,病理检测诊断慢性胃炎的89例,慢性胃炎伴轻度萎缩12例,中都萎缩9例,肠化生6例,非典型增生2例。Ⅰ度胆汁反流55例,Ⅱ度胆汁反流41例,Ⅱ度胆汁反流12例。结论:BRG病因很多,Hp可为BRG的病因之一;BRG必须明确诊断,才能合理治疗,治疗选用胃黏膜保护剂、胆酸络合剂、胃动力剂能收到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普瑞博思及硫糖铝治疗。观察用药前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胃镜下胆汁反流情况、胃黏膜组织学变化和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3.5%,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治愈率52%,总有效率78.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改善胃黏膜组织学病变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炎饮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制反流液灌胃建立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以吗叮啉为对照,观察胃炎饮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和胃黏膜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明显破损、脱落,黏膜下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大部分大鼠胃黏膜可见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同时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明显改善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升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胃炎饮可调节自由基代谢,抗氧化损伤,保护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和内镜特点.方法:分析26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257例患者病变部位黏膜组织行病理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监测.结果:胃切除术后所致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年龄最大,临床症状明显,胃镜检查示残胃黏膜胆染显著,偏金黄色,炎症反应明显;胆道疾病所致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年龄较年轻,无典型临床症状,胃镜示黏膜胆染面积广泛,偏黄绿色;胃动力障碍所致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年龄最小,最突出的临床症状为上腹饱胀,胃镜示胆染面积较集中,偏草黄色;所有病例中合并Hp感染阳性病例较阴性病例临床症状显著,胃镜下表现胃黏膜炎症反应较重.结论:不同病因所致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及胃镜表现不尽相同,可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宋传君 《中外医疗》2014,(18):184-185
目的通过观察该院收治的胃肠症状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探讨分析胃黏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查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该院收治的60例胃肠症状患者按照胃镜检查结果分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组(A组)以及无胆汁反流性组(B组),均进行胃黏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与胃黏膜病理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相关检查后,A组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而在胃粘膜病理改变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与幽门螺杆菌的检出负相关。相应胃粘膜病理改变结合幽门螺杆菌检出阴性倾向于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该结果可用于指导临床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芳 《当代医学》2013,(35):153-15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给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9%和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炎饮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制反流液灌胃建立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以多潘立酮为对照,观察胃炎饮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和胃黏膜ICAM-1含量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明显破损、脱落,黏膜下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7只大鼠可见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同时胃黏膜ICAM-1含量[(3.69±0.41)ng/gprot]与正常组[(2.54±0.32)ng/gpro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明显改善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各治疗组ICAM-1含量与模型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胃炎饮可通过降低ICAM-1含量,减轻胃黏膜的炎症损伤,保护胃黏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宏观辨证结合胃镜下微观辨证治疗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并中医宏观辨证为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铝碳酸镁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组60例采用连朴饮基础方的基础上,根据胃镜下微观辨证加味用药,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胃脘胀满、胃脘疼痛、早饱、嗳气等临床症状的变化,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胆汁反流程度、胃黏膜组织学以及胃镜下微观征象变化。结果:疗程结束,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3%、内镜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内镜总有效率为68.3%,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总积分以及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能显著改善内镜下胆汁反流分级、胃黏膜组织学病变及微观征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内镜下微观辨证治疗脾胃湿热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良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内镜下胆汁反流分级、胃黏膜炎性病变、胃黏膜组织学病变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袁雄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8):112-112
胆汁反流性胃炎,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以下简称BRG)。由于反流液中的碱性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刺激胃黏膜,破坏了胃黏膜屏障,导致了胃黏膜损伤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3.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肠吻合术后使含胆汁酸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BRG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占慢性胃炎的16.03%,胆汁反流是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胃黏膜癌前变化的原因之一,有效治疗本病对防止胃黏膜萎缩并阻断其癌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胃镜工作的普遍开展,BRG的诊断逐渐增多。我院自2001~2004年以来以加斯清合用思密达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0例,并用24小时胃内胆汁连续监测法研究其对胃内胆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含过量胆汁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损伤黏膜上皮,引起黏膜充血水肿等的炎症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呕吐或消瘦、贫血、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发生于非手术胃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称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而发生于胃幽门手术后过多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炎,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现代医学多采用消胆胺、多潘立酮、铝碳酸镁及其他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药物治疗,有较好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唐天梅 《浙江医学》2009,31(5):690-691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该病与幽门螺杆菌、肠上皮化生等诸多因素及胃癌前病变有关,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该病临床上大多应用促胃动力药物、胃黏膜保护剂及抑制胆盐药物等,为观察中医药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我们采用胃力康颗粒对92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并与莫沙比利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炎饮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环氧合酶-2(COX-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制反流液灌胃建立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模型,以吗叮啉为对照,采用RT-PCR技术观察胃炎饮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COX-2mRNA表达以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明显破损、脱落,黏膜下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大部分大鼠可见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同时胃黏膜COX-2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胃炎饮可明显改善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并降低COX-2mRNA表达(P<0.05或P<0.01).结论 胃炎饮具有降低模型大鼠胃黏膜COX-2mRNA表达,防止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莉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4):457-459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及相关病因。方法:对7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8例患者治疗8周后,74例患者烧心、烧灼痛、胆汁性呕吐、进食后饱胀等症状基本消失,偶尔出现临床症状但较治疗前程度及时间明显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面积明显缩小甚至消失,总有效率为94.9%。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原因较多,结合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很容易确诊,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保护胃黏膜、抗碱性、促胃动力等药物治疗可显著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药方清胆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BRG(肝气犯胃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清胆和胃汤;对照组35例,给予吗丁琳合达喜,两组均用药一个月为一疗程.全部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复查胃镜并胃粘膜活检.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胃炎痊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对胆汁反流的疗效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清胆和胃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肝气犯胃型)的临床疗效好,且远期疗效好,未见毒副作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孝保 《医学综述》2005,11(5):477-478
胆汁反流性胃炎 (BRG)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占慢性胃炎的 16 .0 3% [1] ,胆汁反流是导致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尤其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引起胃黏膜癌前变化的原因之一 ,有效治疗本病对防止胃黏膜萎缩并阻断其癌变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2 0 0 0年以来 ,本院应用吗丁啉  相似文献   

20.
铝碳酸镁和多潘立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十二指肠胃反流所致,其中胆汁酸可致非特异性组织损害,直接损伤胃黏膜造成反流性胃炎。2003年1月至2004年5月,我们用多潘立酮和铝碳酸镁联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取得很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临床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因腹痛、腹胀、恶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