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胸腔液体成分(TFC)变化的监测及对调整合适干体重(DW)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规律血液透析(HD)患者37例,分为血压控制满意组(A组,18例),难治性高血压组(B组,19例),并选取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C组,16例),HD患者入选时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透析前后TF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根据TFC水平,透析后仍高于正常的逐渐调整HD超滤量下调干体重,4周后再次测量透析后的上述指标,并与C组对照。结果:①入选时透析前A、B组男、女分组示TFC均较C组高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透析后两组均有降低,但B组仍较高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根据透析后TFC水平逐渐调整B组HD超滤量,4周透析后TFC水平、血压均较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透析后TFC水平与平均动脉压(MAP)呈显著正相关(P<0.01),调整超滤前后TFC差值与平均动脉压差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可以准确评价规律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状态,对确定患者合适的干体重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钠曲线及超滤曲线的联合应用对于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选取18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模式进行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利用仪器内置钠曲线与超滤曲线进行透析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以及低血压发生的次数;同时,对2组患者的血容量下降和超滤量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透析前、透析过程中的1、2h 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变化无显著差别;透析过程中3、4h,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123±10/79±8)、(121±8/78±9),而对照组分别为(100±10/70±8)、(90±9/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患者为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透析前与过程中的血清钠离子浓度无显著区别。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容量下降率分别是10.24%和17.36%;2组患者的超滤量则分别是(3.7±0.7)kg和(4.1±1.2)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钠曲线与超滤曲线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联合应用,对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充分脱水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而对血清中钠离子的浓度不产生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虹  常保超  张玮  刘丽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577-157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进食时间对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透析时出现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5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按不同进食时间,分别给予透析中禁食、透析2 h内进食及透析3 h后进食,进食量约250 g。每种方法观察2周,记录每次进食前和进食后30 min平均动脉压,透析前及透析中每小时平均动脉压,并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进食前后平均动脉压差、透析前平均动脉压和透析中最低平均动脉压差及3组患者低血压、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及护理干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 h后进食组各项指标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透析前平均动脉压及发生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停止透析的例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应选择在透析2 h内进食,避免在透析3 h后进食,有助于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和临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5月在武警某总队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高血压(intradialytic hypertension,IDH)的临床资料,观察通过改善容量负荷、调整降压药和改变透析液钙离子浓度等个体化治疗措施对IDH患者透析前后及透析中血压变化的影响。【结果】145例MHD患者中有25例(17.2%)发生IDH,其中19例通过加强超滤脱水后,透析前收缩压、透析3 h平均动脉压及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DH的发生率显著减低(P〈0.01)。2例患者出现透析后高钙血症,改用钙离子浓度为1.25 mmol/L的透析液透析后,未再出现透析中高血压。4例患者通过透析前、透析中分别加用钙离子拮抗剂、卡托普利后,降低了透析前后血压。【结论】容量超负荷可能是透析中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增加超滤、控制干体质量,调整透析液钙离子浓度和降压药有助控制IDH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法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于2016年2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且反复发生低血压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透析法实施操作,观察组行指数衰减透析液钠浓度和超滤速度透析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情况、透析后的血压情况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相对血容量下降值(△BV)、红细胞比容(HCT)的增加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或P<0.01),而脱水量、尿素氮下降率(UR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透析后血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血液透析时,采取指数衰减透析液钠浓度和超滤速度透析法实施透析操作,可以有效地减少低血压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应当在临床上进一步地推行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赟 《吉林医学》2013,34(23):4849-485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收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对照组则不实施临床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采取血压透析滤过治疗的同时实施临床护理,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MP3音乐疗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每次听音乐30 min,对照组每次休息30 min.每天听音乐或休息前后各测量血压一次,每天一次,共10 d,比较干预前后血压变化.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后平均动脉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平均动脉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降压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乐疗法对高血压患者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超滤脱水后 ,尿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 acetyl β D glucosaminidase ,NAG)的水平及肾组织活检光镜下近曲小管的组织形态和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 ,探讨超滤脱水对近曲小管的影响。方法 :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超滤脱水过程中 ,监测血压、心率及血容量的变化 ;首次透析前 0~ 1h、透后即刻、透后第 1天清晨、第 2天清晨分别留尿检测NAG ,其中 4例在进行了 4~ 6次透析后进行了肾活检。结果 :6例患者透析过程中平均血容量下降 (6 .9± 3.1) % ,透中与透前比较 ,平均动脉压 (meanarterialpressure,MAP)、心率均无显著变化。透后即刻 6例患者尿NAG均较透前升高 ,尚无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与血容量的下降率亦无明显相关。肾穿刺活检光镜及电镜下未发现明显肾小管损伤的新鲜病变。结论 :急性肾衰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 ,合适的超滤脱水量不会引起血压的显著变化及肾脏的灌注不良 ,尽管有尿酶NAG的升高 ,但并未造成肾小管组织学上新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血液透析滤过(HDF)对并发难治性高血压的单纯规律血液透析(H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HD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CAPD、HDF/HD两组.CAPD组每天腹透液总量8 000ml,晚上留腹2 000ml;HDF/HD组每周采用2次血液透析加1次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BUN及Cr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水平、BUN与C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APD组与HDF/HD组相比,平均动脉压水平亦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UN与Cr水平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HDF/HD与CAPD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CAPD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尿毒症患者同时伴有难治性高血压,随机分成常规血液透析组(HD)和血液透析滤过组(HDF),进行10周的治疗,监测治疗前、中及后的血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肾功能及干体重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10周后,HDF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F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与HD组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经过HDF治疗的患者,血压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中、后期持续静脉应用20%甘露醇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实验对象给予20%甘露醇,于透析1h后持续静脉点滴治疗透析中低血压,观察患者临床变化,监测透析患者每次透析中的血压、心率,记录患者超滤量.所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超滤量、血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观察,将治疗组与对照组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及透析中心动过速发生率进行比较,治疗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及心动过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中、后期静脉持续应用20%甘露醇可改善患者主观不适症状,使患者能顺利完成透析,可有效治疗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分段超滤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在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22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常规血液透析1个月,再分段超滤血液透析1个月,并分别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及发生低血压的例次.结果 患者在分段超滤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次数较常规血液透析显著减少(P<0.05),患者分段超滤血液透析的生化指标及总超滤量较常规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的设定是否能减少透析低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不同钠浓度曲线设定对患者钠摄入及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宁夏人民医院透析中心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低血压发生频率大于20%的16例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每个患者均顺序经历3种透析模式,A组:采用0超滤曲线及钠曲线;B组:采用1超滤曲线及钠曲线(平均钠浓度为138mmol·L^-1);C组:采用1超滤曲线及钠曲线(平均钠浓度为143mmol·L^-1);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液电导、血钠浓度、血压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等。结果:①C组透析后血钠浓度较透析前升高(P〈0.05),C组透析后血钠浓度与其他两组透析后钠浓度比较有差异(P〈0.05);②C 组透析后平均动脉压(MAP)比A组高(P〈0.05);③B组和C组的低血压的发生率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B组比A组透析失败次数明显降低(P〈0.05);④B组和C组的Kt/v值较A组明显增高(P〈0.05);⑤3组间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透析过程中,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的设定能减少透析低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不同钠浓度设定不引起透析间期体重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超滤率下线性超滤模式透析(UP)与标准透析(SD)对透析过程中血容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稳定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达到干体重时匀速超滤超滤率<0.5L/h、0.5-1.0L/h及>1.0L/h各10例,每例进行UP、SD各10次,监测透析过程中相对血容量(RBV)、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及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例次。结果超滤率<0.5L/h时,SD与UP对透析中血容量的影响无差异;超滤率0.5-1.0L/h时,UP在透析过程中RBV、MAP较SD稳定(P<0.05),症状性低血压发生少(P<0.05);超滤率>1.0L/h时,UP透析1、2、3小时RBV、MAP、HR变化较SD明显(P<0.05),透析4、4.5小时虽然UP较SD稳定(P<0.05),但发生症状性低血压总例次无差异(P>0.05)。结论超滤率<0.5L/h时UP与SD维持血容量稳定无显著差异;0.5-1.0L/h时UP具有较好维持血容量稳定作用,可显著减少症状性低血压发生;>1.0L/h时UP维持血容量作用及减少症状性低血压发生与SD比较无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剂量利尿剂对终末期肾病(ERS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衰退的延缓作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近2年来新进入血液透析的40例每日尿量200~600ml的ESR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使用呋塞米,80~200mg/d,透析后第2天开始分2次口服,血液透析当日停用。对照组不使用利尿剂。治疗期为18个月,比较两组平均尿量、平均透析超滤量、血压控制情况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IVPwT)、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束时与研究开始前相比,治疗组尿量进一步减少,但减少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达到干体重所需平均超滤量减少,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减低;治疗组LVDd、LVDs、IVsT、LVPwT均明显小于对照组,EF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大剂量利尿剂对控制水钠潴留有一定作用,使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更容易控制,平均所需超滤量减少,心功能明显改善,射血分数明显增高,对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饮食日记指导血液透析患者有效进行干体重的自我管理。方法将22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2组,各11例,设计表格式饮食日记,对试验组患者进行透析相关的饮食指导后再教会其记录饮食日记,医护人员对饮食日记进行分析讨论,对饮食问题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超滤量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饮食日记在指导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干体重的自我管理中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郭静  姜虹  苗保霞 《微创医学》2006,25(4):625-626
目的 比较线性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透析在血透过程中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情况.方法 对36例血液透析过程中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的规律性血透患者,分别行线性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钠透析各10次,监测透析前后及透析过程中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结果 ①两种透析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无差异,透析中的超滤率、超滤量及透析后体重差异亦无显著性;②标准钠透析透析中发生症状性低血压者明显高于线性可调钠透析(P<0.05).结论 两种透析模式对钠的清除量大致相等,可调钠透析与标准透析相比,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明显提高,可提高病人对超滤的耐受性,降低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张国娟  黄雯  陈燊 《北京医学》2010,32(4):275-27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进食量对透析中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连续观察36例稳定的血液透析患者的3次独立透析过程(n=108),计算透析中进食量(FI)、体重相对进食量(FI/BW)、超滤相对进食量(FI/UF),记录透析前血压及透析中每小时血压,分析患者进食量与血压的关系及与发生低血压的关系,并对引起透析低血压的可能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透析次患者FI平均为(0.11±0.30)kg,收缩压(SBP)平均(126±29)mmHg,舒张压(DBP)平均(65±15)mmHg,平均动脉压(MAP)平均(83±18)mmHg。FI、FI/BW及FI/UF与患者SBP、DBP及MAP之间均无相关性。54例次患者发生低血压(50%),发生低血压者与未发生低血压者平均FI、平均FI/BW及平均FI/UF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及超滤量较大是发生透析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稳定的血透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进食对血压无明显影响,糖尿病及超滤量较大是发生透析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与分析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在低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找出更适用于低血压患者的个体化透析方法。方法:选取行规律血液透析且具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10例,每例患者均进行单纯超滤透析和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治疗各5次,分别观察两种不同透析方法下患者的血压、心率、超滤量及症状发生率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症状发生率、平均透析中最低血压、平均透析后血压及平均透析中心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透析前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与单纯超滤透析相比,前者有助于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耐受力,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2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透析、观察组采用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模式进行透析,观察比较两组在透析的不同时间血压变化情况、发生低血压的例次数及血容量下降和超滤量情况。结果在透析后3h、4h时,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化较对照组稳定,发生低血压的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血容量下降和超滤量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能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且有利于充分脱水,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